入黨培訓考試內容
入黨培訓考試內容范例篇三
1.黨員的義務?
答:(1)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決議,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學習科學、文化和業務知識,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2)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注意現代化建設,帶動群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斗,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范作用。(3)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已奉公,多做貢獻。(4)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范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保守黨和國家的秘密,執行黨的決定,服從組織分配,積極完成黨的任務。(5)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6)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于揭露和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堅決同消極腐敗現象作斗爭。(7)密切聯系群眾,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遇事同群眾商量,及時向黨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群眾的正當利益。(8)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提倡共產主義道德,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難和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英勇斗爭,不怕犧牲。
2.入黨誓詞的內容?
答: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3.申請入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答: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愿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并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
4.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與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
答:密切聯系群眾與脫離群眾 5.四項基本原則的主要內容?
答: 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6.黨章規定,共產黨員享有下列權利:
答:(l)參加黨的有關會議,閱讀黨的有關文件,接受黨的教育和培訓。(2)在黨的會議上和黨報黨刊上,參加關于黨的政策問題的討論。(3)對黨的工作提出建議和倡議。(4)在黨的會議上有根據地批評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向黨負責地揭發、檢舉黨的任何組織和任何黨員違法亂紀的事實,要求處分違法亂紀的黨員,要求罷免或撤換不稱職的干部。(5)行使表決權。選舉權,有被選舉權。(6)在黨組織討論決定對黨員的黨紀處分或作出鑒定時,本人有權參加和進行申辯,其他黨員可以為他作證和辯護。(7)對黨的決議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聲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8)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請求、申訴和控告,并要求有關組織給以負責的答復。黨的任何一級組織直至中央都無權剝奪黨員的上述權利。
7.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
答: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鄧小平理論,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比較完備的科學理論體系,它貫穿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發展道路、根本任務、發展戰略、內在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同時,鄧小平理論又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它涵蓋了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的理論、方針和政策,在實踐中發揮其巨大的指導作用,并不斷地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尊重實踐,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一,認真解決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的問題,不僅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前提和基礎,是貫穿這一理論內容的精髓,而且是鄧小平一貫堅持的基本思想。
第二,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中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我國社會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但是,我們已經達到的社會主義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不發達的社會主義,我們必須從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第三,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和四項基本原則為兩個基本點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綱領.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四,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最根本的任務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發展生產力問題是鄧小平在新時期講的最多、也最為重視的一個問題,構成了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在鄧小平理論所確定整體戰略部局中居于主導地位。
第五,社會主義的發展戰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我國落后的生產力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事業,它肩負著既要完成傳統的工業化、又要同時迎頭趕上世界新的技術和產業革命的雙重任務。鄧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及其他發展戰略。
第六,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改革開放是黨在新時期采取的決定中國命運的兩大根本政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概括起來就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體現了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也體現了鄧小平理論的精神本質。鄧小平把改革提到中國第二次革命的高度,強調改革不是也不允許否定和拋棄我們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而是要使這一制度得到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需要開放,開放也是改革,改革開放都是很大的試驗。要把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判斷各項工作成敗得失的根本標準。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
第七,社會主義的外部條件。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既需要一個穩定的國內環境,也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制定正確的外交戰略,是我們爭取和維護世界和平,創造良好的國際和平環境的重要條件和保證。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強調我國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促進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和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加強中國與各國之間的聯系,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這就抓住了時代的本質,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當代世界發展的大趨勢銜接了起來,使之成為與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
第八,社會主義的政治保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鄧小平在新時期對黨長期以來積累的寶貴經驗所作出的科學概括。四項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反映了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不可動搖的立國之本。鄧小平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聯系起來,作為圍繞著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任務的兩個基本點,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因素。四項基本原則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兩個方面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第九,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是社會主義事業成功的根本;人民軍隊是人民事業的堅強柱石,也是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中國共產黨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解決各種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與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黨的領導、人民群眾、人民軍隊三個方面,構成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實踐主體。
第十,祖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鄧小平為和平解決中國臺灣、香港和澳門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提出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構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祖國統一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和發展。
鄧小平理論體系邏輯嚴密,結構合理,其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立論的哲學基礎;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揭示,是鄧小平理論的邏輯前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是鄧小平理論的現實起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所確定的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布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按照“一國兩制”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以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是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模式;堅定地依靠人民群眾和人民軍隊,堅持與改善共產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則從整體上代表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主體的意志和要求。并為鄧小平理論從理論向實踐的轉化提供了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