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視頻會議講話
四個重點:
一是重點行業。國辦《通知》已經作了明確,從全國來講主要是工礦商貿、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其中煤礦、道路交通是重中之重。因為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必須集中精力,抓住重點高危行業。沒有列入國辦《通知》范圍的行業領域和企業,一般不宜再擴大,具體由可以地方確定。
二是重點地區。各地安全生產工作進展不平衡,要突出抓好工作相對滯后的地區。如煤礦,要抓住事故反彈的湖南、貴州、四川、重慶、河北、黑龍江6省市(今年以來這6個省市煤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占全國的55.9%和49.5%)以及煤礦安全任務繁重的山西省等。其他行業領域,也都要以事故多發地區、市縣為重點。
三是重點企業。企業安全生產差別很大。隱患排查治理的重點,主要是骨干企業、安全基礎工作比較薄弱的企業和今年以來發生過重特大事故的企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些企業,加大指導監督力度。
四是重點隱患。在對近期發生的重特大事故主要原因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安委辦《指導意見》明確了相關行業領域的重點隱患,其中多的十來條,少的五六條。這些都是血的教訓換來的,必須盯住可能釀成重特大事故的嚴重問題不放,下決心治理,立即治理。
三、改進方法,把排查治理工作抓實抓細、抓出成效
(一)緊緊依靠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積極性。地方各級政府是轄區內各類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管主體,也是隱患排查治理的組織者。省級安全監管監察機構的負責同志要主動向省長、主管副省長匯報工作思路,提出意見建議,爭取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不能被動等待。各地黨委政府都很重視、很支持安全生產工作,省市負責同志工作繁忙、日理萬機,這就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堅持不懈去爭取領導,為領導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隱患排查治理涉及多個行業領域,必須調動、發揮相關部門的積極性。對有主管部門的行業領域,安全監管部門的職責在于支持、配合和協調。支持是第一位的,要尊重主管部門的意見建議,誠心誠意地支持其依法行使職責,以主管部門為主組織開展相關行業領域的排查治理工作。在支持的前提下,需要我們配合的要積極配合,需要以安委辦出面協調的工作要認真協調。要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合執法機制,共同組織開展一些監督檢查和督查活動。
(二)學習宣傳先行,為專項行動奠定思想基礎、創造有利氛圍。首先是監管監察系統自身的學習,各級監管監察機構都要安排時間,組織大家認真學習、切實掌握專項行動的相關文件精神。二是要利用目前正在開展的“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萬里行”系列活動,面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隱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排查治理的重點和方法步驟等,形成強大輿論聲勢。三是運用主流媒體,發揮安全生產報、煤炭報等行業和專業報紙,政府網站和其他安全類報刊的主陣地作用,及時報道專項行動的進展情況,總結反映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好典型,發現揭露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的重大隱患問題,批評曝光排查治理不認真、工作不到位等落后現象。
(三)妥善安排好階段性工作,使專項行動按步驟有序進行。按照安排,這次專項行動大致可以分為企業自查自改(6-7月)、地方政府督促檢查(7-8月)、國務院安委會組織對相關省區市進行督查(8月下旬到9月中旬)、各單位組織“回頭看”(第四季度)4個階段。安全監管監察系統要根據每個階段的任務和特點,明確要抓好的工作。眼下最重要的是把相關文件精神迅速傳達到基層和企業,把專項行動立即啟動起來。最近兩個月,要集中精力搞好宣傳動員、安排部署、調查研究、督促落實和了解掌握進展情況。待工作進展到一定階段后,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重點檢查活動,以及組織專家協助重點地區、重點企業進行排查治理。要做好監管機構內部分工,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責任,確保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要發動和依靠群眾,自下而上地搞好排查治理。大部分隱患存在于企業的礦井、車間、區隊和班組。職工群眾身處安全生產第一線,對隱患問題最清楚,排查治理隱患的要求最迫切,是專項行動的主力軍。要發揮各級工會的作用,把廣大職工和從業人組織起來,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排查治理隱患活動,動員大家人人找隱患,人人查問題,人人為加強安全生產出謀劃策。同時要重視發揮技術、管理人員的作用,來查找企業層面上的重大隱患和深層問題;發揮專家隊伍的作用,來查找分析行業領域內具有一定共性、普遍性的隱患和問題。建立隱患分級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五)要善于運用自查、互查、抽查各種方式方法。自查是排查隱患的有效方法,要充分運用。同時也要看到,一些隱患和老毛病、壞習慣由于長期存在,自查中可能出現熟視無睹、視而不見的情況;有的隱患問題在自查中,可能礙于情面而不能嚴肅批評指出,或者淡化了隱患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在一定范圍內,組織開展一些互查互檢活動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一般來說不宜搞跨行業、跨省區、跨特大型企業集團的互查互檢。防止形式主義,防止大哄大嗡。上級對下級的檢查督查,也要抓重點,不可能面面俱到。8月下旬到9月中旬,國務院安委會將采取綜合組、專業組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對省(區市)開展督查。
(六)建立健全信息制度,下情上達、推動工作。安委辦下發了《關于加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建立了信息報送制度,設定了4張表格和一個書面材料要求。從6月到9月,各省(區市)和中央企業每月都要把隱患排查治理相關數據填表上報,并附上文字說明,以利于全面掌握、綜合分析工作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措施。各省(區市)要明確信息統計責任部門和單位,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相應的信息統計報送制度。并要按照國辦《通知》要求,于8月20日前將專項行動總結報送國務院安委辦。總局、煤監局也要做好信息上報工作,建立《簡報》制度,為國務院安全生產工作決策提供真實信息。
同志們,六月份高溫多雨,影響煤礦、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危化品等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的因素增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企業“三非”、“三違”和“三超”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安全生產月”活動已經啟動,要做的工作很多。希望大家認清嚴峻形勢,保持高度警覺,按照這次視頻會和以往已經做出的部署,認真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切實做好各方面工作,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奪取安全生產的較好成績,推動實現全國安全生產狀況的穩定好轉,迎接黨的xx大勝利召開。
安全生產視頻會議講話(三)
同志們:
11月22日,中國石化東黃輸油管道發生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以下簡稱“11?22”特大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令人痛心。事故發生后,國資委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有關領導趕赴現場參與事故處置,昨天又召開主任辦公會,學習貫徹的重要講話,研究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決定今天召開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的視頻會議。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傳達貫徹、和有關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吸取“11?22”事故教訓,舉一反三,采取堅決有力措施,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剛才,淑和同志傳達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國資委和中央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要認真學習領會,不折不扣地堅決貫徹執行。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安全生產大于天,中央企業必須發揮表率作用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切身利益,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11?22”特大事故再一次警示我們,安全生產工作不能有絲毫的放松和懈怠,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我們要按照提出的“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的要求,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切實把安全生產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企業大多處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地位重要、作用關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肩負著重要使命。中央企業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大。對此,各中央企業要高度重視,要以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硬約束,切實做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發揮表率作用。
二、主要負責人要親力親為,親自動手抓安全生產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各中央企業要緊緊抓住責任制這個關鍵,按照“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級監管、全員參與”的原則,建立健全覆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責任體系建設是“一把手”工程,各中央企業要按照“一崗雙責、黨政同責”的要求,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主要領導要親力親為、親自動手抓,切實負起責任;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實抓細,努力抓出成效;所有班子成員都要各司其責、齊抓共管,做到安全生產領導責任全覆蓋。要把安全生產責任層層落實到位,分解到崗位,落實到人頭,形成完整的責任鏈條。要把安全生產作為企業負責人的重要考核指標,對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的,堅決實行“一票否決”。
三、采取非常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11?22”特大事故,社會影響巨大,國內國際高度關注,當前又正值歲末年初,是生產安全事故易發多發季節,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中央企業要采取非常措施,堅決打好保安全這場硬仗。
一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各中央企業要高度重視事故原因分析和教訓吸取,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受到處理不放過,干部職工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要善于從事故教訓中得到警示、看到差距、找到癥結,做到“一廠出事故、萬廠受教育”。在注重對重特大事故處理及防范的同時,還要開展未遂事故、輕傷事故的統計分析,找出事故規律,摸清事故苗頭和傾向。要深入剖析事故背后的深層次問題,梳理企業管理各環節的不足,補齊安全管理短板,堵塞管理漏洞,避免同類事故重復發生。
二要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大檢查。安全生產大檢查年年抓,今年的檢查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進展還不平衡,一些企業沒有真正做到“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還存在盲區、死角和隱患。要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大檢查,創新檢查方式方法,積極采用集團總部督查、基層企業自查、兄弟單位互查等方式,自上而下、由點及面。檢查組要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暗查暗訪,掌握真實情況。要突出民爆、煤礦、石油石化、建筑施工、人員密集場所等安全薄弱環節,特別是對地下油氣管網等隱蔽設施和場所,要嚴查、深查、細查。要建立安全生產檢查工作責任制,實行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過場。近日,國資委將從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專家庫中,抽調部分安全生產專家,派出由國資委領導擔任組長的督查組,對原油、燃氣、輸油管線等重點企業進行安全督查。
三要加大隱患治理力度。各中央企業要針對檢查出來的各類安全隱患,一絲不茍地做好整改。對短期內能夠整改的,要切實制定好整改方案,落實資金,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限,抓緊整改到位;對一時整改不了的,該停產的停產,該停工的停工,該關閉的要堅決關閉。對地下管網、老化設施等重大風險源,要加快改造,在隱患尚未消除之前,要加強監管,嚴防死守。對管線被壓占、安全距離被侵占等涉及市政規劃的問題,要主動向地方政府報告,爭取各方面的支持解決;對長期不能解決的,要逐級上報。
四要加強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11?22”特大事故,暴露出企業應急處置預案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中央企業要在嚴謹細致的風險識別、分析、評估基礎上,編制好應急預案,突出針對性和科學性,確保簡明扼要,實戰管用。要嚴格執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做好應急預案的報備,與地方政府的應急預案有機銜接。要結合企業自身業務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預案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電力、電信、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要適時與地方政府聯合開展應急演練。遇到重大突發事件,要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及時報告,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控制危險源,標明危險區域,封鎖危險場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擴大的必要措施,主要負責人要靠前指揮,上級單位要派出專業的應急處置人員,強力督促。
四、加強能力建設,夯實安全生產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中央企業事故多發,反映出安全生產能力建設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各企業要以“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為目標,突破瓶頸,強化素質,增強執行力,構筑穩固的安全生產基石。
一是提升安全生產過程管控能力。各中央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勘探、設計、研發、技術方案制定等初始環節的管理,強化源頭管控。要加強供應鏈管理,建立健全供應商資格審查、產品準入、能力評價、業績再評價和淘汰機制,把好原材料和元器件的入口關。要依法合規組織生產經營,嚴格檢驗檢測,把好過程控制關。要加強分包商和協作隊伍管理,把好資質審核關,確保分包商和協作隊伍的行為可控在控。要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冒用資質、提供假冒偽劣商品、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供應商和分包商,要堅決禁入。
二是提升安全生產創新支撐能力。各中央企業要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積極推進“科技興安”工程,不斷完善軟硬件設施,加大安全生產關鍵設備的研發推廣和應用。要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安全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加快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內外先進標準的步伐。要認真總結典型經驗,把握安全管理的內在規律,激發創新活力,增強創新的內生動力。要加強安全管理理論、方法的研究,重視引進國外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加以改進,實現再創新。要廣納人才,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專家隊伍,為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和突發事件處置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提升組織保障能力。企業主要負責人要親自過問安全生產組織機構建設。尚未設立獨立安全監管機構的一類企業,要盡快設立并配足專職人員。基層單位特別是建筑施工項目部要按照有關規定,配齊合格的安全監管人員,保障對現場生產作業的有效安全監管。要全面推行安全總監制度,一類企業總部必須設立安全總監,協助企業負責人統籌協調安全監管工作,提高安全監管效能;非一類企業安全風險較高的下屬單位,也可參照設立安全總監。企業負責人要支持安全監管人員盡職履責,為其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要按照“分級監管” 的原則,積極創新對下屬企業的安全監管方式,探索安全督導制度,實行監督和管理相對分離,逐步形成企業安全生產的有效制衡。
11月29日,國資委將組織召開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會議,深入分析當前安全生產形勢和面臨的挑戰,細化本次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請各中央企業一并抓好貫徹落實。
同志們,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來,把安全生產工作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牢牢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把工作抓實、抓細、抓好,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促進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