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
近拜是給本村未出五服的長輩拜年。進院要先拜神祖,然后再給長輩磕頭。遠拜則是本村親朋好友之間的互相拜年。只拜人、不拜祖。無論近拜還是遠拜,主人家都要盛情接待,招待客人到家里喝茶抽煙,品嘗糖果。對于前來拜年的孩童,要贈給禮品,或糖果一類零吃,或鞭炮一類玩物,或零錢作為壓歲錢。小孩子拜年,總是滿載而歸。
城市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過年,盛行團拜。共聚一堂,互相祝福。
拜年時街上碰到人,均要拱手作揖,互相祝賀,多為“恭喜”、“發財”一類吉祥語。
拜年活動,子孫尊敬老人,長者慈愛幼小、平輩互相尊重、人與人真誠祝愿,和諧了人際關系,加深了感情聯絡。
春節這一天,家家習慣吃餃子。餃子諧音角子,角子是古代一種錢幣。餃子的形制又好象元寶。元寶是古代一種較大金銀錠。大年吃餃子,取意一年四季招財進寶。民間煮餃子時講究忌諱吹冷風,所以不拉風匣,全憑柴燒。民間有“人家發旺、全憑燒上”的俗語,指的就是這件事。燒柴講究要燒芝麻秸桿。一方面芝麻稈燃燒時悅耳的響聲,好像一連串發財的發、發、發聲音,另一方面又取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喻義。餃子煮破了要說成是掙了,不能說破了。吃飯前要鳴炮示知。第一碗飯要敬供祖宗神靈。全家人入席要請家長坐首位。第一盅酒要由家長致祝酒辭。盛飯時,不能讓鍋里空了,要留有看鍋的飯菜,意喻取之不盡。有人吃著包有蓮子的餃子,表示連年有馀;吃著包有紅棗的餃子,表示早交好運;吃著包錢的餃子,表示錢財兩旺。不管誰吃著,大家都要表示祝賀。如果是小孩吃著,全家人格外高興,祖、父輩還要特殊贈送禮物予以祝賀。山西素有“葷年素臘八”的說法,春節,家家以肉做席。多為豬、羊肉。如今生活好了,雞、鴨、魚已經是常見的春節食品了。
春節這一天,民間忌掃院,忌洗衣,忌使針。嫁出去的姑娘忌在娘家過年。特別忌說有礙吉利的話。除夕晚上,大人們就一再叮嚀孩子,年初一要特別歡樂,不要使小性子,說話要盡說好話。春節,大人禁忌打罵孩子。家庭主婦特別小心謹慎,防止打碎盤碗,萬一失手,打碎碗盤,不要說話,悄悄將碎片揀起來,扔到井里或窖里。春節雞、鴨不出窩,喂以上等飼料。晉北地區春節這一天忌挑水。晉南一些地方卻講究春節或初二日要從外面挑一擔水回家,象征著招財進寶。
從春節的下午開始,村里興辦的傳統社火或秧歌,便開始正式表演。首先在本村娛樂,挨門挨戶拜年賀喜。主人家要用煙糖招待。上一年曾發生死傷災病的人家,要邀請社火隊進院表演,稱為沖喜。上一年曾娶媳婦、生小孩的人家,也要邀請社火隊進院表演,稱為賀喜。沖喜與賀喜,主人的招待費特別大方。本村拜年結束后,還要到臨近村莊活動,一直到元宵節掀起高潮。晉南與晉西北不少縣要持續到二月初二日。不參加社火活動的人們則開展下棋、打撲克、玩麻將等游藝活動。縣城要舉行春節長跑活動,參加人數眾多,有年過花甲的老人,也有佩戴紅領巾的少年,熱鬧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