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吃土特產要注意什么(精選3篇)
春節吃土特產要注意什么 篇1
真空包裝食品也會滋生細菌
隨著消毒和保鮮技術的發展,一些以往比較容易壞的特產也越來越便于攜帶,可以長時間保存,比如真空包裝的肉類等等。不過,雖然真空包裝的肉類與空氣隔絕,但存放時間長了仍會滋生細菌。
真空包裝可能會給一些厭氧菌提供好的生存環境,一旦有厭氧菌在真空包裝的食品中滋生,可能會造成食物中毒。比如有一種細菌叫做李氏桿菌,在真空包裝的無氧環境下,這類細菌會比空氣中高出100多倍。而且這類細菌很多在低溫下也可以繁殖,導致放入冰箱的食物也可以腐敗。
一般真空包裝的肉類食品在常溫下的保質期為20天,在4攝氏度的冰箱里可以保存2周,而在零下18攝氏度的冷凍室中可以保存一兩個月。所以帶回來的土特產即使是真空包裝的也應該盡快食用,避免食物腐敗。
春節吃土特產要注意什么 篇2
開口的干果更不易保存
面對春節以后從家里帶回來的特產,我們可能都會分個類,比如水果肉類比較容易壞,應早點吃掉或者送人;而干貨可以保存得久一點,不如留著慢慢吃。其實很多干貨也容易壞掉,比如脂肪含量較高的干果。
干果雖然屬于干貨,但是一般都沒有經過防腐處理。再加上果仁的脂肪含量比較高,很容易在空氣中被氧化變質,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一股哈喇味。另外干果在潮濕的環境中還可能發霉,發霉產生的霉菌和氧化產生的油脂氧化物都對身體有害,還會促進衰老。
一般干果在大量運輸時可能會采取真空包裝,能在一定程度上隔離氧氣,防止干果中脂肪的氧化過程,也可抑制細菌滋生。但是銷售過程中由于保存條件不嚴格,也會導致干果變質。而家中保存的時候往往沒有專業的存儲條件,更容易出現干果變質發霉的情況。在保存干果時,應根據干果種類區別對待。對于果殼完整,沒有破損的干果可以保存的時間往往比較長。
不過現在為了方便食用,很多干果的果殼在出廠前都被人為破損失去了保護作用,果仁暴露在空氣中,這樣即使是看上去不容易變質的干果也會在潮濕高溫的環境下變質發霉。
對于帶回家里的干果,如果短期內吃不完,就應該分裝成小袋放入防潮包裝袋中,儲存在冰箱的冷藏或者冷凍室內。
春節吃土特產要注意什么 篇3
春節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