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春節的食俗是什么(精選3篇)
西南春節的食俗是什么 篇1
春節期間,西南地區的名食甚多。重慶和四川有毛肚火鍋、樟茶鴨子、床婆豆腐、宮保雞丁、河水豆花、家常海參、龍抄手、擔擔面、葉兒粑、鐘水餃、夫妻肺片、五香牛肉干和“田席”、“小滿漢席”;貴州有竹香青魚、鹽酸蒸肉、八寶龍魚、竹蓀銀耳湯、腸旺面、苦蕎粑、酸湯菜和“酸魚全席”、“野味全席”;云南有紅燒雞棕、酥烤云腿、大理砂鍋魚、油炸竹蟲、過橋米線、紫米粑粑、牛干巴、餌塊和“雞棕席”、“紫米全席”;西藏有火上燒肝、賽蜜羊肉、油松茸、野雞扣磨菇、人參果拌酥油大米飯、校果饃饃、推酥油茶和“柳林宴”、“藏北三珍宴”等。
西南春節的食俗是什么 篇2
川人迎賓,至誠一片,黔鄉便宴,盤碗重疊;在云南的眾多少數民族中,以蟲菜、腌酸菜為代表的古樸食風,閃射出奇光異彩;深受喇嘛教教義熏染的藏菜,更如一塊未被雕琢的璞玉,古色古香。目前,以西雙版納自然風情背景、載歌載舞的傣家竹樓菜,傳遍長城內外;以風姿特異的川味作旗幟、以“山城火鍋”為代表、被數百萬川伢子、川妹子帶到五湖四海的西南民間菜,更是大舉“北伐”、“東征”與“南下”,形成十多年不衰的當代菜品流行潮,與魯菜、蘇菜、粵菜爭奪市場,顯得生機蓬勃。
西南春節的食俗是什么 篇3
西南各省一些少數民族聚居區的農村,按本民族儺俗,門楣上懸掛著稱做“吞口”的面具,多為瓢形虎頭面具,口中銜有一把利刃或小寶劍,人們賦予它神秘的威懾作用。據說,一旦妖魔鬼怪要開大門闖入院內或屋內時,這種面具型的門神,就會一口吞入腹中,所以叫“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