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返鄉農民工工作情況匯報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冷水灘區委、區政府致力勞務經濟發展,扎實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引導、扶持、幫助大量農民工外出轉移就業,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機大背景下,我區外出農民工紛紛失業返鄉,對此,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想方設法,多籌并舉,努力幫助返鄉農民工實現再就業,取得了顯著成績。根據上級領導要求,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一、農民工就業創業現狀及特點
冷水灘區總人口51萬,其中農業人口29萬。據統計,去年全區外出務工人員12.3萬人,其中農民工9.6萬人,占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78.04%。自去年6月份以來,我區外出務工人員陸續集中返鄉4.6萬人,現仍滯留在家8200余人,占去年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的6.67%。
為進一步了解返鄉農民工的構成和現狀,我們又組成調查組,深入鄉鎮、村、組,以普利橋鎮為典型,集中進行了一次全面細致的調查。普利橋鎮是我區第一人口大鎮,現有人口4.5萬,去年下半年以來,該鎮累計返鄉人數達5863人,期內為2118人,占外出農民工總數的17%。具體分析該鎮返鄉農民工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年齡構成來看,呈現出倒“金字塔”結構。在該鎮返鄉農民工中,30歲以下的為858人,占40.51%;31歲到45歲之間的為763人,占36.02%;46歲以上的為497人,占23.47%。之所以出現年齡越大,返鄉人數反而越少的情況,是因為現代的生產程序天然傾向要年輕力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因而年齡偏大的農民本身外出務工的人數就少。事實上,在外出務工農民工人群中,35歲以上的農民工就業問題就已經比較突出了。
2、從文化程度來看,以低學歷、低技術居多。在該鎮返鄉農民工中,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下的1862人,占總數的87.91%;大專以上的256人,占總數的12.09%。其中,1706人原在建筑、加工制造和服務業等從事簡單勞動(即所謂的“普工”),占總數的80%以上。
3、從地域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由于沿海發達地區經濟外向度較高,因此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也較大,同時,這些地區本身產業結構也正在調整,因而許多工廠大量裁員,導致大量農民工返鄉。從該鎮農民工返鄉前就業地來看,長江三角地區及其它的有923人,占43.58%;珠三角地區有762人,占35.98%;省內的只有433人,僅占20.44%。
二、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返鄉農民工問題,不但為區域經濟如何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課題,也為地方黨委、政府如何執政為民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這一情況,冷水灘區委、區政府切實按照國家、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立足民生,結合實際,認真研究,精心組織,扎實有效做好返鄉農民工工作。截止目前,已有5970人實現了就業。
1、加強領導,從組織上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一是成立領導小組。春節假日剛結束,區委、區政府就分別召開了區委常委會和區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返鄉農民工工作問題,成立了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秦功智任組長,3名區級領導為副組長,20多個區直機關部門參與組成的專門工作班子,并以區政府名義出臺了《關于認真做好返鄉農民工工作的通知》。二是出臺優惠政策。區委、區政府組織各鄉鎮、街道和區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召開了返鄉農民工工作專題會,結合各自實際,研究具體辦法和措施,決定對返鄉農民工創業和就業給予以下優惠政策:(1)區工商、地稅部門對創辦企業和從事個體經營的返鄉農民工落實稅費減免政策;(2)銀信機構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有利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項目,加強信貸服務;(3)區勞動保障局在就業信息、社保補貼、小額貸款、社保關系轉移、勞動維權和基層平臺建設等方面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優質高效服務;(4)區財政部門在資金安排方面采取傾斜措施,積極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和就業。目前,已為56名返鄉農民工發放小額貸款120萬元。三是落實工作責任。各鄉鎮、街道、區直單位向區政府遞交了《XX年就業和社會保障目標管理責任狀》,將返鄉農民工工作列入鄉鎮和街道目標管理責任狀考核的重要內容。四是建立工作臺帳。就業服務機構和鄉鎮、街道抽調專人深入村(組)、社區,通過上門走訪、召開能人座談會等形式,了解返鄉農民工意愿和要求,建立了返鄉農民工信息臺帳。確定了珊瑚鄉、上嶺橋鎮等6個重點監測鄉鎮和東零橋村、馬路街村等6個重點監測村。五是做好宣傳工作。春節后,在市勞動保障局的組織下,我區在新火車站、汽車北站等地開展了外出務工人員宣傳咨詢活動,發放各種宣傳資料25000余份,使廣大農民工了解國家、省、市對返鄉農民工有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