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節電影《中國女排》觀后感大全(精選3篇)
2024春節電影《中國女排》觀后感大全 篇1
在20世紀80年代,全國人民都熟知女排精神,那是中國女排的歷史遺產,是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后的經驗總結。女排精神的基本可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遵法、團結友好、堅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
我在年輕的時候先后做共青團、黨委宣傳和黨校工作,一直重視弘揚女排精神,因為女排精神所蘊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體育的范疇,被視為融入各項事業中的寶貴精神財富,已經深深扎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化作濃濃的解不開的情結,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將永遠激勵著中國人民。
女排精神曾是時代的主旋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影響著幾代人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女排精神不僅是中國體育界的一面旗幟,更是整個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在21世紀的今天,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弘揚女排精神讓我聯想到冬泳精神,因為錦州冬泳人不僅有不畏嚴寒的頑強毅力,同時也有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這些正是女排精神的發揚光大。
弘揚女排精神有利于我們改善社會風氣,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人們的思想道德意識。弘揚女排精神有利于增進團結協作,提倡無私奉獻,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助于矯正人們的行為和價值觀念,獲得人生價值的最終實現。
我盼望已久的雅典奧運會在這個暑假里開幕了,奧運會里的每一場比賽都非常精彩。但最精彩的一場比賽是中國女排和俄羅斯女排的冠亞軍決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賽快開始了,我和媽媽早早地坐在電視機前焦急得等待著。比賽終于在裁判的哨響聲中開始了,一開始比賽就很激烈,你追我一分,我趕你一分,可前面兩局中國隊都以微弱的比分輸給了俄羅斯隊。就在我和媽媽都以為中國隊與冠軍無緣喪失信心的時候,中國女排的大姐姐們奮力拼搏,終于拿下了第三局和第四局這寶貴的兩局,又重新獲得爭奪冠軍的機會。
第五局開始了,比賽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我和媽媽的心都懸到了嗓子眼里,像一塊放不下的大石頭。每當中國隊贏一分,我和媽媽就一個勁地拍著手掌,大聲喊叫為中國隊加油,連手掌拍紅了都不覺得疼。每當中國隊輸一分,我和媽媽都唉聲嘆氣。等到了最后一球,中國女排隊員張越紅跳起來狠狠往下一扣,俄羅斯隊員沒接住,我們中國隊贏了!整個賽場沸騰了。
這時,中國排球隊總教練陳忠和跳起來沖入場內,和他的隊員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我和媽媽也跳起來抱在一起,盡情地為中國隊歡呼。這時我悄悄地發現媽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媽媽高興地說:“二十年前中國老女排的精神又再現了”。
接著頒獎儀式開始了,中國女排的大姐姐們臉上帶者勝利的微笑站在冠軍的領獎臺上。五星紅旗在國歌聲中冉冉升起,這時我覺得國歌是那么動聽,那么悅耳,那么莊嚴,我真為祖國驕傲自豪!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但女排大姐姐們奮力拼搏,頑強斗志,毫不松弛的精神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將永遠激勵我好好學習,勤奮向上!
2024春節電影《中國女排》觀后感大全 篇2
《姜子牙》是光線傳媒“神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前段大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該片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商業意義上,對于國產動畫來說更是如同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一般。
據《姜子牙》豆瓣頁面介紹,本片的故事發生于封神大戰之后。昆侖弟子姜子牙,率領眾神戰勝狐妖,推翻了殘暴的商王朝,贏得封神大戰的勝利,即將受封為眾神之長。在巔峰時刻,他卻因一時之過被貶下凡間。失去神力,被世人唾棄。為重回昆侖,姜子牙踏上旅途。在戰后的廢墟之上,他重新找到了自我,也發現了當年一切的真相。
電影制作歷時四年,由程騰、李煒共同執導,王昕 、李夏聯合執導。
之前,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表示《哪吒》的高票房是個意外,但更希望有多個票房不錯的電影,而不是一支獨大。而且他相信在中國,動畫片會成為市場主導。這部電影之所以高票房,是因為反映了中國當下的現實,契合年輕人的想法。
作為國內首部將“姜子牙”搬上大銀幕的動畫電影,影片《姜子牙》對中國傳統神話中的姜子牙形象進行了大膽的改編:“眾神之長”姜子牙“去神化”。不同于封神故事中高高在上的姜子牙,影片中的姜子牙被貶下凡,在“初心”與“天命”之間進行艱難抉擇。
2024春節電影《中國女排》觀后感大全 篇3
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
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
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后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