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未成年人孝道教育座談會的講話
同志們:
縣委決定召開這次全縣未成年人“孝親敬老、促進和諧”
主題教育座談會,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關心下一代工作水平,把當前正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的“孝親敬老、促進和諧”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剛才,x主任通報了全縣主題教育活動開展情況,對后一步的活動深入開展、小孝星評選、兩刊推薦發行等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講的意見我完全同意,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部分同志結合這項主題活動的開展作了很好的發言,會上還向報告團成員和城區學校贈送了學習宣講材料。借此機會,我就開展“孝親敬老、促進和諧”主題教育活動,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開展“孝親敬老、促進和諧”主題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縣關工委辦公室聯合7個單位共同在全縣青少年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孝親敬老、促進和諧”主題教育活動,不僅有助于青少年養成助人為樂的良好習慣,體驗孝敬親人、關愛老人的美好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理想人格,促進全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也是實現突破發展、構建和諧鎮安的重要內容和客觀需要。
首先,開展“孝親敬老、促進和諧”主題教育活動,是貫徹以德治國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需要。當代社會已把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內涵與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孝敬教育”就是通過創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機制,把“孝敬教育”與公民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青少年在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孝敬教育”實質上就是在塑造明天社會公民的靈魂,構筑明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石,同時也是貫徹落實以德治國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一項有效舉措。
其次,開展“孝親敬老、促進和諧”主題教育活動,是弘揚中華民族美德精華,促進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的需要。黨中央提出的《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全社會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已蔚為風尚,涌現出一大批孝親敬老先進典范。但是,仍有少數青少年受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影響,漠視親情,不孝敬父母、不尊重老人的現象依然存在,如何使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愛,已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青少年孝敬自己的父母,做父母的也應該更好地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所以,開展“孝敬教育”,本身也是對父母、家庭的觸動和教育。家庭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又必將促進整個社會風氣的好轉,推動和諧社會整體進程。
再次,開展“孝親敬老、促進和諧”主題教育活動,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青少年時期是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是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家境的貧寒,父母的辛勞,掙錢的艱辛,往往會促使子女較早地體會父母養育的艱苦,感受到偉大的父母之愛,懂得知恩圖報。相反,現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獨生子女,處于幸福家庭,優越的生活環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照顧、寵愛、放任和袒護,致使一部分獨生子女從小就以家庭“小皇帝、小公主”自居,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本該如此的錯誤思想。通過開展“孝敬教育”,促使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自我修養鍛煉不斷改進,實踐認知能力不斷增強,這既是一個知、情、意、行的辯證過程,同時也是把外在的教育和幫助內化為自己品質的具體行動,必將為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把握原則,推動“孝親敬老、促進和諧”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引向深入。
根據階段時間安排,目前“孝親敬老、促進和諧”主題教育活動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如何推進這項活動向縱深開展,這里我重點強調要把握的幾條原則:
一要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實踐的原則。去年我們在全縣中小學生中開展“爭做文明小公民”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孝親敬老、促進和諧”主題教育活動仍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主動發展。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認同孝敬精神;注重知行統一,鼓勵和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實際中身體力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要將養成教育、文明素質教育與孝敬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各項基本素質,切實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