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柳州花果山導游詞(通用3篇)
游柳州花果山導游詞 篇1
花果山下的大村,是座具有七千年歷史的古老山莊,從原始先民的部落到商代奴隸主的大墓,從西漢的“宣梁里”到今天的花果山鄉,在這塊依山傍水的土地上,古跡處處,滄桑歷盡。
大圣湖(原名大村水庫)里,是一處原始社會部落村莊的遺址,主要分布著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兩種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龍山文化,也稱之為黑陶文化,距今約四千年,相當于夏代之前的原始社會末期。大汶口文化比龍山文化還早,約在五千年以上。一九五八年,在大村水庫工程中發現了薄如蛋殼但十分堅硬的陶杯,這就是龍山文化典型的器物。而后,又相繼出土了燒煮食物的陶鼎,砍砸用的石斧、石錛以及盛放食物的陶盆、陶碗等,這些都屬于大汶口文化遺存。除了原始社會的遺存,大村遺址還曾出土過西周的奴隸主貴族墓葬,雖為殘墓,但卻有兩件大鼎、兩件小鼎和三件銅瓶。大鼎高達55厘米,口徑48厘米,是迄今江蘇省境內發現的最大的青銅鼎。鼎的飾紋比較疏簡,除鼎頸上有一周雷帶紋,頸上有二道弦紋外,器表其余部分皆樸素無紋。它與商代銅器制作精工、花紋繁麗的作風不同,有著比較明顯的西周晚期銅器的特征。可見,青銅時代的遺存在這里蘊藏得也十分豐富。
游柳州花果山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興能和大家在這個風景怡人的花果山和大家相識,很高興認識大家。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____,是你們今天花果山游覽的導游,希望大家能在花果山玩得開心,過一個愉快的日子。下面我們就開始我們今天的游覽,大家不比拘束,大家可以在游玩過程問我一些問題,希望大家能夠積極配合。
我想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云臺山,也許你們會問為什么要介紹云臺山而不是花果山呢?因為花果山只是云臺山其中的一座山罷了,打了比方就如同介紹一位科學家或文學家,總要先介紹其家庭一樣,我先介紹云臺山,可以讓大家對花果山有一 個更深刻的了解。云臺山,也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是江蘇的兩大山脈之一,也是最高山,所以我們現在等于是在江蘇省海拔最高的山脈上,大家應該有“會當 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不過這只能在江蘇省使用!
首先我會向大家講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海戰便發生在花果 山,大家一定很奇怪:海戰是在海上進行的,花果山怎么能進行海戰呢?因為在17世紀以前,花果山,當然還有云臺山,都是在海中的,所以當時連云港是個島 上的城市,花果山也是海中仙山,所以才能孕育出那么多鐘秀的風景,如果大家有機會去連云港碼頭的話,就會看到海中的一個島――東西連島,它就是云臺 山的一部分,連云港的名字也因為介于東西連島和云臺山之間才得到的。
下面我開始向大家介紹一下花果山。花果山舊稱青峰頂,蒼梧山,是云臺山諸峰之一。它的主峰玉女峰,海拔625米,是江蘇省最高山峰,唐宋明清各代先后在這里筑塔建廟,大家從這里能看到的那座塔,便是雄偉的阿育王塔,這座塔里還保 存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子,花果山曲洞幽深,花果飄香,有東海勝境之譽,山上有著名的郁林觀石林,其中有很多唐宋的石刻,此外在花果山中部,有一片36座單 位建筑的三元宮,已有1300年歷史,是我國著名古剎之一。
游柳州花果山導游詞 篇3
《西游記》一開篇就描述了神奇而令人向往的花果山。“東勝神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讀到這里,我們不禁要問,現實生活中,真有這么一座花果山嗎?
應該說,連云港市的云臺山對吳承恩關于花果山的構思,是一個非常重要、深刻的啟發,是非常豐富的取材地。
云臺山自古是海中島嶼,直到康熙五十年(1771年)后,才逐漸與大陸相連。花果山是云臺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明代隆慶三年(1569年)海州知州楊本駿《登清風頂》一詩這樣曾這樣描述:“山如駕海海圍山,山海奇觀在此間,乘興時來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塵寰。”
宋代的蘇東坡在《次韻陳海州書懷》里也曾這樣歌唱它:郁郁蒼梧海上山,蓬萊方丈有無間,舊聞草木皆仙藥,欲棄妻孥守世寰。在那個年代,“滿山芳草神仙藥”的神話傳說已經是流傳很久的“舊聞”了。
《西游記》在描述花果山的一篇賦中還明確指出了山的位置:“……威寧瑤海……東海之處聳崇巔……”,云臺山俯海雄峙的形勢,一望可知,清帝康熙就曾為云臺山三元宮親題“遙鎮洪流”四字。東海在哪里呢?從唐開元七年的《東海縣郁林觀東巖壁記》到明代高登龍的《云臺山圖序》,都說明了云臺山在東海境內。
那么,吳承恩為什么會獨獨對海州(今連云港)云臺山投去注目的眼光呢?
正如全國首屆《西游記》討論會的總結發言所說的那樣:“吳承恩和海州的關系應當說是很密切的……《射陽先生存稿》,吳承恩的遺著是在海州發現的,而不是在淮安發現的……”。
吳承恩自號“淮海浪士”、“淮海豎儒”,就說明了他的海州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