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導游詞(精選25篇)
兵馬俑導游詞 篇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宗導。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到西安臨潼出土的秦兵馬俑參觀。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是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的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
兵馬俑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趙若恒,大家可以叫我趙導。今天我們要游覽的地方是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在游覽的過程中,希望大家做一個文明的游客,不要破壞文物,保持這里的清潔衛生,下面我們就開始游覽吧!
現在大家所見到的就是著名的秦始皇陵墓了。該墓位于陜西臨潼以東,南倚巍巍驪山,北臨滔滔渭水。1974 年春天,當地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現了一些破碎的陶俑。后經考古隊的挖掘,使這一大型兵馬俑軍陣重現在人們面前。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以步兵、車兵、騎兵組成的大型地下軍陣。兵馬俑坑共有兵俑7000 余件,陶馬600 余匹,戰車100 余輛。兵馬俑形體高大,與真人真馬相仿,這一浩浩蕩蕩的軍事陣容,再現了當年秦國軍隊統一六國宏大場面和威武雄姿。
兵馬俑的雕塑栩栩如生,神態形象生動,神情各不相同。你們看那一個將領手按寶劍,雙目炯炯,似在思考征戰大計;那一位勇士威嚴站立,虎視眈眈,正待沖殺疆場;還有陣中的少數民族士兵高鼻深目,絡腮大胡,神情傲然;戰馬昂首聳耳,肌肉突起,仿佛瞬間就要四蹄騰空,馳騁沙場。
1987 年,秦始皇陵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氣勢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反映出朝雕藝術的高水平,生動展現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現在大家可以繼續參觀,謝謝大家!
兵馬俑導游詞 篇3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西安的秦兵馬俑世界遺產景觀。我姓羅,大家可以叫我羅導,請各位跟著我一起進入秦兵馬俑內參觀。
秦兵馬俑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享譽世界,舉世無雙。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xx0平方米,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大家現在身處的位置就是兵馬俑一號俑坑的上面。一號俑坑總面積14260平方米,有六千多個兵馬俑。大家站在高處鳥瞰,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齊,構成一個行止有序、進退有據、組織嚴密、固若金湯的軍陣編列。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多,個性鮮明。大家仔細看看,那些頭戴鹖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的是將軍俑,而那些身著鎧甲、足登長靴,右手執兵器的就是騎兵俑。看他們神態自若的樣子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這里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剩下的時間,各位可以仔細端詳,領略一下兵馬俑的雄偉氣勢。
兵馬俑導游詞 篇4
好了,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秦始皇陵園,請大家按次序下車。你們知道秦兵馬俑的來歷嗎?原來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后來到了秦朝,一個大臣對秦始皇說:“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
我覺得這樣對您不是很妥當,不如讓能工巧匠們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如何?”秦始皇覺得這個想法挺不錯,就答應了下來。其實要不是那時候秦始皇的一點頭,今天就見不著這氣魄雄偉的兵馬俑軍隊。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目前已發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xx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時的50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8000個左右。
兵馬俑導游詞 篇5
大家好,我是李導,今天帶大家去瀏覽兵馬俑吧。
在我身后是一個拱形大廳,這可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勝古跡。你們猜猜它是什么名勝古跡?它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
兵馬俑位于我國陜西省臨潼縣驪山北麓下河村附近。現已發掘三個俑坑。我們來到的就是其中最大的兵馬俑坑,即一號俑坑。大家可以把這些照下來。哦,你獨自來的,我來幫你拍張有兵馬俑作背景的照片吧。來。一、二、三茄子!
兵馬俑導游詞 篇6
嗨,親愛的游客們,大家請跟我來,你們看這就是秦兵馬俑,現在科學家已經挖掘出三個俑坑了,別看才三個,可是總面積可有將近20xx0平方米呢!相當于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在這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就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馬俑也是最多的。大約有六千個。
游客們,告訴你們,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武士俑平均身高約1.8米,體格健壯,它們身上穿著威風神氣的戰袍,披掛堅硬的鎧甲,手拿著兵器,整裝待發,你們說威不威風呀?
將軍俑更是威風了!身材魁梧,頭戴褐冠、身披鎧甲,手握著鋒利的寶劍,昂著頭、挺著胸,一看就知道是久經沙場的呀!其實兵馬俑類型很多,說也說不完。兵馬俑坑還是秦始皇林的陪葬坑,1974年,幾名考古學家在其東側發現兵馬俑坑,轟動了中國,震驚了世界,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兵馬俑導游詞 篇7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西安旅行社的導游,我姓郭,大家可以叫我小郭。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是秦始皇13歲登基時就開始修建的一座偉大工程。直到1974年在西安臨潼被發現并出土,它以其雄偉、罕見的氣勢名譽中外,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兵馬俑導游詞 篇8
現在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去兵馬俑的路上,我先來給大家講講它的歷史。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東30公里處。而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只是位于秦始皇陵墓東側1.5公里處的一處兵馬俑。那里展出的武士俑和兵馬俑共計80000個,它們各式各樣,排隊列陣,氣勢壯觀,十分震撼。
好了,目的地到了。請大家隨我下車,這里共有三個坑,我們就按順序觀看一號坑吧!
大家跟著我往這邊走,一號坑面積最大,東西有230米長,兵馬俑有6000多個。大家往下走,看,這個是武士俑,他有1.8至1.97米高,它身穿戰袍,披著鎧甲,相當于當年的“防彈衣”。他腳上穿的鞋很獨特,前端還向上翹起。手里還拿著長矛!大家發現沒有,這里的武士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長著八字胡。瞧它神氣的樣子,準能把敵人嚇地屁滾尿流!
看,這邊就是二號坑了。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站第一個的就是將軍俑。您瞧,他的身材是多么魁梧,頭戴鶴冠,身披鎧甲,手里還拿著寶劍,可以想象當年這寶劍金光閃閃,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它若有所思的樣子,好像在考慮如何退敵的策略。那邊跪在地上的兵馬俑是跪射俑,看他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像盯緊獵物的的老鷹。
大家再跟我向左走,這個就是騎兵俑,他騎在馬上,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將軍一聲令下,就出去與敵人做殊死搏斗。
好,我的講解到這里就結束了。現在大家自由活動,一個半小時后我們在門口集合。
各位游客,我們今天的行程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現在我們的司機陳師傅送大家回賓館休息。以后您再來西安游玩,我樂意再次為你服務,我的電話1234567,期待再次與您重逢!
兵馬俑導游詞 篇9
大家看,武士俑平均身高1。8米,體形勻稱。他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瞧,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穿著緊口褲足登長靴右手執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沖殺。
兵馬俑導游詞 篇10
Ha!大家好,我是“快樂旅游團”的曾導游。今天,我帶大家到西安城東30公里處。1974年2月,當地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地帶(驪山腳下)的秦兵馬俑。
今天的兵馬俑之游就告一段落了,希望大家再來古城西安游玩。謝謝大家,再見!
兵馬俑導游詞 篇11
大家好,我是李導,今天帶大家去瀏覽兵馬俑吧。
在我身后是一個拱形大廳,這可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勝古跡。你們猜猜它是什么名勝古跡?它就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
兵馬俑位于我國陜西省臨潼縣驪山北麓下河村附近。現已發掘三個俑坑。我們來到的就是其中最大的兵馬俑坑,即一號俑坑。大家可以把這些照下來。哦,你獨自來的,我來幫你拍張有兵馬俑作背景的照片吧。來。一、二、三茄子!
咱們來參觀一下秦始皇陵吧。請大人帶好你們的孩子。同時,也請你們管好自己的手,不要亂扔垃圾。我們往里走,看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模仿秦始皇以前住過的宮殿建成的。秦始皇陵園呈南北長,東西寬的長方形。整個陵園用兩道圍墻圍成的,呈“回”字形。這就是它的神奇之處。
我們來到的是地宮大約的位置。因為地宮埋藏的很深,又加上里面有弓弩機關,所以我們不能去參觀。不過,據《史記》記載,地宮的天花板上描繪著太陽、月亮和星辰,還有人造大地,大地上有著山峰、花草和河流。河水是用水銀做的,閃閃發光,異常美麗。
大家,這次的旅游結束了。你們一定很開心對不對?大家都玩得這么開心,希望你們能夠記得我。
兵馬俑導游詞 篇1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流星旅行社的導游,我有幸可以陪大家一起去參觀,我感到特別高興,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度過這一段美好時光。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臨潼出土,今天我要帶你們去參觀這一大奇跡。
我們現處的是1號坑,也是3個俑坑中最大的一個。坑內大約有8000個俑。它東西長230米,北南寬62米,總面積為14260平方米。你看,那一排排一列列的兵馬俑多整齊呀!看這氣勢,真像秦始皇當年統領大軍,南北征戰呀!
將軍俑身材魁梧,頭頂戰冠,身披鎧甲。那威風凜凜的樣子,一看就知道剛打完一場勝仗。
武士俑一般高1.8米,體格強健,手握兵刀,全副武裝。
那么騎兵呢?別急,騎士俑更威風,因為它騎了匹馬呢!…….
好了,今天的瀏覽到此結束,祝你們今天好,明天好,現在好,年年好,來點掌聲好不好?!
兵馬俑導游詞 篇13
大家好!我是夢幻旅行社的一名優秀導游。很榮幸,今天能帶領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游玩。那么現在我們就出發吧!
秦兵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號、二號、三號坑組成。今已建成博物館。兵馬俑排列成陣,氣勢壯觀。兵馬俑分將軍俑騎兵俑武士俑陶馬等。館內還展出了大型彩繪銅車馬。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展示了古長安往日的輝煌。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目的地--一號坑。一號坑在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大,東西有230米長,南北有62米寬,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有6000多個呢!
那么現在我就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類型眾多的兵馬俑吧!請大家在游覽過程中不要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破壞公共文物等······
看!這就是將軍俑。它身材魁梧,頭戴鶴冠,身上披著鎧甲,手里還握著寶劍,看它那若有所思樣子,好像在考慮如何打退匈奴大軍呢!
那個兵馬俑名叫武士俑。它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上還穿著前端向上翹的戰靴,手里還拿著兵器,瞧他那神氣的樣子,準能把敵人嚇的屁滾尿流!
看這個身披鎧甲騎在馬上的青年,就是騎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將軍一聲令下,就去與匈奴大軍作殊死拼博!
這個兵馬俑是陶馬,它的大小跟真馬差不多,個個形體健壯,肌肉豐滿。看它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兵馬俑導游詞 篇14
尊敬的游客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乘坐前往秦兵馬俑的專車。我是您的導游我姓石,你可以叫我小石或石導。下面我為您介紹一下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命令工匠們制作用來為他陪葬的,就埋在離秦始皇凌不遠處的地底下。1974年2月,當地農民楊志發等人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現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并建成博物館。秦兵馬俑有一號、二號、三號坑和兵馬俑坑組成。展出了陶質陪葬武士俑和兵馬俑共8000個。看來秦始皇還想在陰間地統一天下,所以用秦兵馬俑組成一支強大的隊伍呢!
兵馬俑博物館到了,請您準備下車。等下車后大家請隨我來。
這三個坑中不僅規模宏大、各式各樣!看,我們來到了一號坑,他是三個坑中最大的,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為1460平方米,現在給大家40分鐘時間自由觀賞二、三號坑。40分鐘后道一號坑集合。
兵馬俑導游詞 篇15
秦兵馬俑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享譽世界,舉世無雙。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190平方米,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大家現在身處的位置就是兵馬俑一號俑坑的上面。一號俑坑總面積14260平方米,有六千多個兵馬俑。大家站在高處鳥瞰,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齊,構成一個行止有序、進退有據、組織嚴密、固若金湯的軍陣編列。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多,個性鮮明。大家仔細看看,那些頭戴?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的是將軍俑,而那些身著鎧甲、足登長靴,右手執兵器的就是騎兵俑。看他們神態自若的樣子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這里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剩下的時間,各位可以仔細端詳,領略一下兵馬俑的雄偉氣勢。
兵馬俑導游詞 篇1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叫張曉菁,大家可以叫我小張,還可以叫我張導。今天我們來參觀西臨潼的兵馬俑,它可是舉世無雙,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
在游覽過程中,請大家記住以下幾點:
一:請不要亂扔果皮、廢紙等各種垃圾。
二:請不要翻越警戒線。
三:不能隨地吐痰。
好了,讓我們一起去游覽秦兵馬俑吧!
兵馬俑的一號坑是楊志發發現的。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據推測,一號坑有6000多個兵馬俑。兵馬俑的美使人回味無窮,他們中間有氣宇不凡、身材魁梧的將軍;有威武剛毅、身經百戰的軍史;有神情各異、生動傳神的士兵······美國前副總統蒙代爾說過:“這是真正的奇跡,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到這里看一看。”從這句高度凝練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兵馬俑的歷史價值以及藝術價值。好了,我們這次秦兵馬俑之旅即將結束。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參觀10:40在這里集合。
兵馬俑導游詞 篇17
各位游客朋友:
歡迎你來到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我叫唐宇佳,是你們這次參觀秦兵馬俑的導游,我非常高興為大家服務。
秦兵馬俑是世界考古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位于西安臨潼區,是秦始皇陵墓重要的組成部分。
你們現在看到的,是最早發現的一號坑,也是最大的,坑里有8000多個兵馬俑。一號坑的左右后來又各發現了兵馬俑坑,著就是現在的二號坑、三號坑。
兵馬俑是用泥巴燒制的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陪葬品。秦兵馬俑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軍事博物館。
讓我們站在高處往下看,這些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一隊隊,排列的十分整齊;如果仔細看,每一個兵馬俑的臉型、發型、體型、神態都不一樣,反映出古代中國人非常高的智慧水平。
秦兵馬俑世界珍貴的文化遺產,希望大家能夠自覺的保護它。同時,我們有責任要保護更多的還沒列入世界遺產名單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因為,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歷史啊!
今天的參觀就要結束了。秦兵馬俑恭候大駕再次光臨。再見啦,朋友!
兵馬俑導游詞 篇18
旅客們:
大家好!我姓呂,是去秦兵馬俑的導游。我很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今天過得愉快。
現在我們就要出發前去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了。
大家看,這偉大的歷史遺跡展現在我們眼前了!我們的西安臨潼有三個秦兵馬俑傭坑,共有三20xx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的兵馬俑近八千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當然也最多,有六千多個呢!一號坑上面已經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走進大廳,站在高處鳥瞰,就會看見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大家快看,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褐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看他那神態自若的表情就知道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大家看,武士俑平均身高1。8米,體形勻稱。他們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登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兵馬俑導游詞 篇19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臨潼區。它最早發現的時間是1974年.說來也奇怪,它的發現者竟然是一位正在掘井的農民。它的發現,即刻引起了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及時地采取了保護措施和開發工作。
兵馬俑一共分為3個坑:一號坑,二號坑與三號坑。大家瞧!這是一號坑,坑里嚴謹有序的陣容,反映了秦始皇時代軍隊的強大。二號坑和三號坑內,有些陶俑因接觸空氣而脫落顏色,有些還會因此破碎,考古學家不得不再用黃土覆蓋上,所以二、三號坑里的陶俑比一號坑中的陶俑相對少一些。
在秦朝,陶俑都是一塊塊燒制成的,而秦始皇陵兵馬俑坑里約有20xx個陶俑,還有大部分埋在地下沒有挖掘。可想而知,這多麻煩、多辛苦啊!坑內每一個陶俑都跟真人一樣,形態各異,表情豐富,形象逼真。可見當時的勞動人民多么的聰明、偉大!
秦始皇陵兵馬俑龐大雄偉的氣勢,不愧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
兵馬俑導游詞 篇20
Ha!大家好,我是“快樂旅游團”的曾導游。今天,我帶大家到西安城東30公里處。1974年2月,當地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地帶(驪山腳下)的秦兵馬俑。
在當年,秦始皇登基后,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筑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xx萬,而筑陵勞役達72萬之多。
兵馬俑導游詞 篇21
親愛的各位游客們,大家好!
今天由我來擔任你們的導游員,我叫陳含紫,歡迎你們的到來!雖然初次給你們當導游也希望能給你們旅游之行留下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來到中國不看秦兵馬俑,就等于沒到中國”。現在我們來到了秦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出土于我國西安的臨潼。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游客們!你們知道嗎?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平均深度為5米,面積14260平方米。地下坑道為土木結構,大家請往兩邊看,東西兩側各有斜坡門道5個,南北兩側各有便門兩個,立木封堵門洞,坑上以棚木,蘆席、泥土覆蓋。坑內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墻,墻間空當處陳列兵馬俑,底部鋪以青磚。一號坑共計有陶俑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馬,已挖出1000余件。坑內是由步兵俑和騎兵俑組成的長方形軍陣。東端是3列面向東的步兵俑橫隊,每列70件,共計210件,為軍陣的前峰,其后是騎兵和駟馬戰車,前后共38列縱隊,每路長180米,戰車與步兵相間排列,這是軍陣的主體。
據初步推算,二號坑有陶馬1300多件,戰車80余輛。青銅兵器數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兩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朝東,正面在東邊。
請大家往西看,三號坑在一號坑西25米處,面積約為52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兩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布局看,似為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只是沒有建成而已。
怎么樣,聽了我的講解,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秦兵馬俑呢?
兵馬俑導游詞 篇22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西安,爸爸在西安的好友邀請下帶我去兵馬俑游玩,我們開車來到西安以東30千米的臨潼。叔叔帶我們進了兵馬俑的一號坑,這位叔叔好熱情,一邊帶我們游玩,一邊充當導游給我們做著現場講解,他講的是一個關于發現兵馬俑的故事,故事的發展要追溯到解放后不久,有一次,幾個村民打通了一口井,他們發現往井里無論放了多少水(這可能是當地人的習俗)水放進去后奇跡發生了,放入井里的水冒了許多許多泡泡,然后水就消失了,他們一連放了幾次水,都是同樣的結果,有一個膽子大的村民進了井里看看,他從井里挖出了許多許多的泥人,那些村民一位是神像,就把這些泥人供了起來,這實際就是兵馬俑,后來專家聞訊立刻趕了過來,并挖掘出了一號坑,就此秦始皇的陵寢才正式開始了挖掘工作。隨后專家們一步一步的挖掘有發現了二號坑和三號坑。
進入一號坑,你會發現這個坑是個拱形的大廳,因為一號坑是先鋒,這些兵馬俑一個個如真人般高,他們密密麻麻的站在坑中,再現當時秦始皇英勇所向無敵的勇猛。在拱形大廳上還有一些比較有個性的兵馬俑,如將軍俑,跪射俑,騎兵俑等,所有已挖掘的兵馬俑中只有七個將軍俑。此外我還游覽了二號坑和三號坑。二號坑實際上是一個軍陣,由騎兵俑,戰車,步兵俑組成的多種特種組成。三號坑是ig三軍指揮中心,挖掘出了四匹馬俑,七個將軍俑,六十八個步兵俑和一輛戰車。這些兵馬俑沒有一張相同的臉,而且每一個俑上都有制作人的名字,據說如有質量問題,都是可以追查問責的,嚴重的可是要接受五馬分尸的酷刑。我想啊,所以這些也是兵馬俑質量在歷經了幾千年都還保存的完好原因吧!游玩了兵馬俑,我仿佛看見了當年秦兵輝煌了戰績,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盛大的場景,讓我不由心生敬意,我的祖先實在太偉大了。
兵馬俑導游詞 篇23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們這回西安之旅的導游。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導好了。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世界遺產之一,秦兵馬俑。景點位于西安臨潼,我們坐的車也是去臨潼的,行程大約四十分鐘。我想提到西安的臨潼,你們肯定會想到舉世無雙的秦兵馬桶。
兵馬俑導游詞 篇24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西安市區到臨潼只有一百多公里,媽媽開了她同學的車走高速,不一會兒就來到了兵馬俑博物館,我的心中無比激動。買好票,踏進博物館大門,咦,里面竟只有花花草草,再看地圖,恍然大悟——原來這里是綠化帶,博物館在綠化帶正中心哩,看來,我先要踏入這綠色宜人的美麗畫卷了。走在花叢中的石子路上,我更期待一睹兵馬俑的風采啦……。畫卷軸心有一座拱形的巨大的建筑物,上書“兵馬俑第一號展廳”的篆體,“媽媽,媽媽,到了,到了!”我歡呼雀躍。我飛奔躍進大廳,腳步嘎然而止,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一列列、一行行的兵馬俑,正用他們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著我;他們軍容嚴肅、或跪或立、各個手執劍矛弓弩,好像一聲令下,他們就張弓搭箭、沖鋒陷陣;馬俑匹匹毛色光亮、肌肉豐滿、身強力壯,似乎想掙脫韁繩揚起四蹄馳騁疆場。我的心在顫動,為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藝而顫動;我的心在吶喊,為眼前那震撼人心的壯觀而吶喊;我的心在自豪,為祖國擁有這偉大的奇跡而自豪,我被眼前這栩栩如生威武雄壯的兵馬迷住了。
兵馬俑真不愧是世界奇跡,它展現了我們中華5020xx年的輝煌也表現了我中華民族的龍馬精神。
兵馬俑導游詞 篇25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們將參觀秦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東35公里處,自開館至今,已有為數眾多國家的黨政首腦和外國朋友都參觀過這個博物館,法國總統希拉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美國前副總統蒙代爾也說:“這是真正的奇跡。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到這里看一看。”從這些高度凝練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秦俑的歷史價值。
在參觀秦俑博物館之前,我想應該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秦始皇這個人。
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創立者,也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他姓嬴名政,出生于趙國的邯鄲,13歲繼承王位,22歲開始親政,經過十年的浴血奮戰,統一了全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朝。為了鞏固政權,加強思想政治領域內的統治,他還設立了郡縣制;而且先后在全國范圍內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和法律制度。他認為自己功過三皇,德高五帝,又因為是第一個皇帝,所以便自稱為始皇帝。他曾經五次出游天下,于公元前220xx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終年50歲。死后葬于驪山腳下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驪山,背面與渭水相鄰。驪山風景如畫,綠樹成蔭。據史書記載:“驪山山南多美玉,山北多黃金。”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在建設上都遵循“雖死猶生”的思想,因此,秦始皇陵是依照當時秦咸陽宮的規模修建的。經過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當時的地面建筑現在已蕩然無存了,我們已經無法領略秦陵的全貌。據《史記》記載,從這樣的一段描述中我們可以得知:秦陵地宮的頂端是用28顆夜明珠組成的天冥星;陵內還有設置著百官座次的殿堂;并且藏滿了各種奇器異寶;還用水銀做了江河湖海以象征天地;用人魚膏點長明燈為了防盜墓;還安裝了能自動發射的暗箭。《史記》中對秦陵的內部只做了一個大致的描述。那么陵內到底有多少的奇珍異寶呢?由于科學技術的問題,現在還無法打開帝陵,我們已經發現了它的一個陪葬坑,就是秦始皇秦兵馬。我們只能等待陵墓發掘的那一天,相信到時候一定會引起全世界考古界的轟動的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秦俑館一號坑,坑里就是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面對威武整肅的龐大軍陣,你們的腦子里一定會閃現許多問題。現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這些問題。
這些俑是西楊村農民們在抗旱打井的過程中發現的。他們決定報告文物部門。 經過考古專家們的鑒定。秦俑館內的1、2、3號坑被確認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經測量,1號坑東西長3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14260平方米,相當于兩個足球場的面積,為三個傭坑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它為坑道式土木建筑結構,在東西兩端各有5個斜坡門道,還有10個2.5米寬的夯土隔墻,隔墻上架有粗大的橫梁,底部都是以青磚墁鋪。一號坑是由步兵和車兵組成的軍陣。一號坑是以長方陣的排列方式,由前鋒、主體、側翼、后衛四部分組成。我們現在所看到面東而立的就是前鋒部隊。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側翼和后衛,他們是為了防止敵人旁敲側擊和從背后偷襲。中間有38路面東而立的縱隊,是由步兵和騎兵組成,構成了整個軍陣的主體。從這里也體現了古代兵書中所
講的“前后整齊,四方為繩”的軍陣。《孫子兵法》中曾經講到,古代兵陣布陣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前鋒必銳,整體必宏。”他把一個軍陣比喻成一把劍,如果一個軍陣沒有精銳的前鋒,那么這個軍陣就像是一把無鋒的劍,便失去了殺傷力,可見前鋒部隊的重要了。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一號坑的前鋒部隊。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這些兵俑手中都持有強弓勁弩,都是以驍勇善戰而著稱于世的。他們在作戰時都不戴頭盔。頭盔本來是作戰時的一種最基本的防護裝備,但是秦國軍隊規定一律不準戴頭盔。所以歷史上稱他們為“科頭”。由于“科頭”不戴頭盔便敢殺入敵陣,史籍上也稱他們為“科頭銳士”。從這些“科頭銳士”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秦軍的勇猛和善戰了。
有人說東方藝術講究群體美,而西方藝術追求個體美,秦俑的美在于它的氣勢和它的群體美。其實秦俑并不知是講究博大,它對個體形象的塑造也是細致入微的。秦俑不僅面部表情各異,有千人千面之稱,而且小到發絲、手指紋都刻劃的非常精細。在看一下他們手的姿勢,手的姿勢個不一樣是因為他們手持兵器的不同,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兵器很少了,據野史記載,楚霸王項羽將所有的兵器盜走了,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兵器非常少的原因了。
在一號坑以北20米處,是秦始皇兵馬俑的二號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積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騎兵、車兵和混和兵種組成的軍陣。他一共由四個小的單元構成。這四個單元可以有機的構成一個大的軍陣,也可以分開成四個獨立的小軍陣,這正是古書中所講的“大陣套小陣、大營包小營”,陣中有陣、營中有營的布陣方法。它能攻能守,反應迅速,自我保護力強,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反應最快速的一支部隊。
由于我們目前對兵馬俑的顏色無法保護,二號坑迄今都沒有大量的開發,但是在二號展廳中出土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陶俑,其中有將軍俑、跪射俑、立射俑、騎兵俑、鞍馬俑等。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個從二號坑中出土的現在我們欣賞一下跪射俑,他上體筆直挺立,下部是右膝、右足尖及左足抵地,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形支撐著上體,重心在下,增強了穩定感。跪射傭由于目標小,不易被發現,所以是埋伏射擊的最佳狀態。甲片隨著身體的扭轉而流動,衣紋伴著體態的變化而曲轉。這些跪射俑的面容和神態各不相同,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跪射俑是兵馬俑中的精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杰作。看完了這么多的陶俑、陶馬,拿他到底是怎么制作而成德,下面這幅圖將會解答大家的疑惑。
看完了一、二號坑,大家也許會問:如此氣勢宏偉的軍隊,它的指揮部,也就是古代說的軍幕是怎樣的呢?那么三號坑的參觀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復。
三號坑位于二號坑以西、一號坑以北。平面呈凹字形,是三個俑坑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一共出土了四馬、一車和68個陶俑。這些陶俑的排列形式與一、二號坑完全不同。一、二號坑是按實戰軍陣排列的;而三號坑則是面向內相向夾道式排列。他們手中所持的兵器也有不同。一、二號坑中陶俑所持的兵器有長射兵器和短射兵器;但在三號坑中只發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是一種用于儀仗的兵器,證明這里可能是一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三號坑如果從它的建筑布局來看,主要由車馬房、南北廂房組成。在北廂房還沒有修復好,在里面發現了朽骨一堆,殘鹿角一件,證明它是一個活動前占卜或禱告的場所。南廂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從東向西依次排列著廊坊、俑道、正廳和偏房。它們都有武士俑分立于兩邊,其中以正廳的警衛最多。這里可能是召開軍事會議的場所。這一點也就完全證實了三號坑是
一個地下軍隊的指揮部——軍幕。秦俑坑當中既有“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強大軍陣,又有“運籌于帷幄之中”的將領,可見當時思慮嚴密,布局嚴謹了。
好了,秦俑坑我們就先參觀到這里,下面我將要帶領大家參觀的是銅車馬展廳。
如果說秦俑坑是大中顯武的話,那么銅車馬展廳就是小里透文了。前者把我們帶入干戈相交的戰場,而后者則使我們感受到了舒適的宮廷生活。它們雖然都是秦陵的陪葬物,但是卻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歷史文化。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發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的銅車馬。按照當時的發現的順序,它們分別被編為一號和二號銅車馬。當年出土的時候全部被打成了碎片,經過專家們近8年的修復,又使它重新煥發出了當年的瑰麗姿彩。據考證,這兩乘車的體積均為真車真馬的1/2,它們處處都是依照真人、真車、真馬制造的。當年,這兩乘銅車馬的出土曾經使多少人贊嘆不已!因此,它們也被人們稱為“青銅器之冠”。這兩乘車都是駟馬單轅,呈前后縱向排列。前面的一號車為古代的“高車”,也叫“立車”,因為乘坐這輛車要保持站立的姿勢而得名。這輛車上配備有大量的武器,鮮明的表明了一號車是用來保護后面二號車安全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二號銅車馬了。這輛車叫“安車”,它比我們的旅游空調大巴還舒服,因為它的車窗設計的非常科學,不但可以調節車內的溫度,而且可以觀賞車外的風景。我們可以看到前面拉車的四匹馬,中間的兩匹馬叫“服馬”,兩邊的兩匹馬是拉車的叫“驂馬”。由于是皇家車隊,因此要求它們行走起來必須平穩,于是在馬身之間以“脅驅”相隔。這樣,可使馬匹保持一定的間距,如果它們離的太近,脅驅就會扎疼它們。馬的制作技術達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馬的脖子上有一個項圈,這個項圈是由42節金與42節銀焊接而成。金和銀的熔點不同,它的焊接點用24倍的放大鏡才可以清楚的看到。20xx多年前的時候,手工制作能把著兩種金屬焊接在一起,表明秦代的工藝也是相當高的,我們不得不為之贊嘆。我們再來看一下二號車上的華蓋。華蓋是一次燒鑄而成,最厚處為也不過4毫米,最薄處為只有2毫米,是世界冶金史上的一次奇跡,包括現在的美國、日本都是無法做出來的。這個華蓋就像一個龜殼一樣,俗話說的好:“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這表明秦始皇希望自己永遠長壽。但是秦始皇當時乘坐的并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安車。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的車隊共有“九九八十一”輛車,而秦始皇乘坐的,則是由六匹馬駕轅的一輛的金根車。它可能也被作為秦始皇陵的一個陪葬品埋在了秦陵的附近,說不定到不久的將來便會發現。希望到時候各位能夠再來一睹皇家車隊的迷人風采。
今天的講解就到此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