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峰的導游詞(通用5篇)
天都峰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你們好!非常歡迎你們來到著名的風景旅游勝地黃山.這里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黃山風景的概況。
黃山,位于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徐霞客曾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是的,黃山是絕美絕美的,可說天第奇山,能夠登臨它,親眼看看它,確實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長地質歷史代,大自然的無窮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傾倒,令醉。
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這里競秀,峰峰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其中峰最高(1864米),頂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這三大峰和風姿獨秀始信峰(1683米),是黃山的朋友,哪怕登上這四座奇峰中的一個,也算不虛此行了。黃山的美更美在“四絕”。
說起黃山“四絕”,排在第一的當是奇松。它有無比頑強的生命力。黃山到處都生長著松樹,它們長峰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郁郁蔥蔥,生機勃勃。黃山松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臥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它們是黃山奇松的代表。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巖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再來說說云海吧。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云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最后,介紹一下溫泉。我們常講的和游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溫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后最先到達的景區。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除了“四絕”之外,黃山的瀑布、曰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壯觀和奇麗的。
朋友們,黃山的美是無與倫比的,凡是到過黃山的山無不被它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請盡情飽覽黃山的秀色吧!同時也希望你注意安全,注意這里的一松一木,一石一泉。希望這一次旅游你能把黃山的美麗盡收眼底。
天都峰的導游詞 篇2
在以后的行程里,為公平合理起見,我們確定了三人每人輪著做一次決定,一人提出,一人附和同意即可決定的了,這真有趣,這事和做法或可能聞所未聞的。
黃山雄踞在華東安徽省長江以南。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154平方公里,素有五百里黃山之稱。黃山自然景色集國內眾多名山風光美之大成,如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云,廬山之飛瀑,峨眉山之清涼,黃山兼而有之,山中群峰陡峭險峻,挺秀呈奇,海撥1800多米以上的天都峰.蓮花峰和光明頂為黃山三大主峰,高聳云天,1864米的蓮花峰為黃山最高峰,周圍有72峰錯落有致,形成層次豐富,波云詭譎的峰海。
上黃山有幾條路和方法的;一是坐纜車,最省時省力,40元一人,從云谷寺到飛鵝嶺,全程十多分鐘即到。二是步行上山去,南線即前山可從黃山大門――白龐橋――慈光閣――半山寺――鯽魚背――一線天――天都峰,東線從云谷寺――喜鵲登梅――黑虎松――始信峰。兩線一般都要花兩個多小時才能上到去。我們第一次上黃山則放棄導游,不坐纜車從南線由慈光閣這線上去,目標是登天都峰,天都峰是黃山次高峰,級很陡,路很險,有一段梯級最窄處只20公分,一人還要側身才能過,但偏最多人登這個峰,也許是慕名而來吧。
我從小學課外讀物推介的書本上看過一篇作文,就是叫《登天都峰》作文描繪了那小主人公登天都峰的經過和產生的感悟而使他的思想和意志力得以升華。我背著逾十斤重的器材和吃物用品,融在成百上千的登山者中,見有男女老幼,一樣是逐級逐步往上爬。而我,并不比他們差,多困難,多辛苦,自己都一定要戰勝它,不能輸給一個老者,弱者或小孩,望著他們,見到無數的挑夫,真是有點勵志,使我渾身是勁,超越了無數的人。到了鯽魚背,這里擠滿了排隊過魚背的人流,鯽魚背這名也起得太貼切了,一米多一點寬的背上,兩邊雖有鐵鏈,但也給一些膽子少一點的游人給嚇唬住了,有些畏縮不前,有些閉上眼扶著鐵鏈小心慢行。這長二三十米的背上兩邊深不可測,終年云霧翻滾,不看尤可,一看是有點心寒的。
因人多,我們三人走散了,事先沒約定該怎樣行動,上到天都峰頂也沒能會合在一起,我坐在天都峰頂刻有“登峰造極”,周圍鐵鏈栓滿了連心鎖的石板上,風很大,天很藍,白云飄飄,我環視四周,極目遠眺,黃山景色盡入眼底,在此真正領略到黃山的“四絕”。黃山的“四絕”,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黃山的松扎根于懸崖絕壁之上,虬枝盤曲,蒼翠奇特,如人如物。著名的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黑虎松.臥龍松.夢筆生花等都是黃山奇松的代表。黃山的峭壁.石林.石柱等構成了奇怪獨特的地貌,許多怪石酷似大自然的人物,禽獸,形成一些唯肖唯妙的景致如:仙人指路、觀音渡海、丞相觀棋、猴子觀海、松鼠跳天都、金雞叫天門等富于神話色彩的景象。第三絕是云海,一年有200多天煙云縹緲,變化無窮,蔚為壯觀,故又稱“黃海”。玉屏樓、北海清涼臺、白鵝嶺、排云亭、光明頂這五處是看云海的好去處。黃山的溫泉又叫“湯泉”、“朱砂泉”它終年噴涌,溫潔明凈,可飲可浴。
此時此刻,站在這里,遠望群峰,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覺,望那近乎垂直的百步云梯,穿得五顏六色的游人無數,煞是好看的。
天都峰的導游詞 篇3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導游鄭凱之,大家可以叫我小鄭。今天我來帶領大家游黃山,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請大家跟我走,正前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塊貌似仙人的石頭,那就是遠近聞名的仙人指路。那塊石頭形象非常逼真,有一個小小的圓腦袋和尖尖的手,似乎在指著前方的路。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神童,只因后來科場失意,擂臺負傷,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來黃山尋師訪仙。誰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人影都沒找到,最后終于昏倒在路旁。一位老人把神童救醒了,神童認為那老人就是神仙,就千拜萬叩,苦苦哀求不止。誰知神童再抬起頭來看的時候,老人竟變成了“仙人指路石”,又說:“踏遍黃山不見仙,只怪名利在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余生賽神仙。”來勉勵神童改走勤奮路。
再向前走,就是始信峰。始信峰的松樹非常出名,游客到這里來,始信黃山風景秀麗,故名。大家一定也有這種感受吧!我們向北遠眺,可以望見一石猴,那就是猴子觀海。那石猴靜觀云海起伏,當云海散去時猴子又可望見太平村的田園風光,因此又稱“猴子觀太平”。
下面我們要去光明頂,這段路很長,游客朋友們要注意保持體力呦!大家看,上面的一片空地就是光明頂。光明頂是黃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 1810米,是黃山的第二高峰。我們眼前的這個建筑是黃山的氣象站,因為這里高曠開闊,陽光照射時間長,所以很適合檢測氣象。由于這里地勢平坦,所以也是黃山觀看日出的最佳地點。要提醒大家的一點是:如果要在光明頂看日出,建議住在白云賓館一帶,前一天先看好第二天的日出時間,從白云賓館到光明頂大約需要半小時。今天上午的游覽就到這里,下午我們游覽西海大峽谷。
游客朋友們,西海大峽谷到了。它是經過人們數多年的努力建造開發的新景區。因為谷中有白云溪,又稱“白云谷”。大家可以看到右前方有一塊高大的石頭,那是飛來石。為什么叫它飛來石呢?因為傳說在一年冬天下雪的時候,飛來石一面的雪已經融化了,可是另一面還沒有融化。于是石頭就自己移動,讓陽光把另一面的雪融化。說它是“飛來石”,就是說它會自己轉動。好了,第一天的旅行就到這里了,祝大家晚上睡個好覺!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經過昨天一天的旅行,大家都十分勞累了。今天我們爬一爬天都峰,簡單介紹一下就行了。
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蓮花峰、光明頂并稱三大黃山主峰,海拔1810米。古時候人們稱天都峰為“群仙所都”,意思是天上都會,故名“天都峰”。此峰很陡,十分難爬,卓立地表,險峭雄奇。
好了,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下次還能給你們做導游,再見!
天都峰的導游詞 篇4
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并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漢斜臥,名“仙人把洞門”。此峰特色是健骨竦桀,卓立地表,險峭雄奇,氣勢博大,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古時候,天都峰無路可登,能夠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釋島云,慕東國僧擲缽神異,來游黃山,成為有記載的登天都峰第一人。他曾在絕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詩:“盤空千萬仞,險若上舟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鳥道低。他山青點點,遠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巖間宿錦雞。”
天都峰峰頂平如掌,有“登峰造極”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數十人。室外有石,形如醉仙斜臥,名為“仙人把洞門”。另有石如桃,稱為“天都仙桃”。峰頂有“登峰造極”等石刻。極目遠望,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競秀。古詩有句:“任它五岳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1965年5月,董必武題詠:“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大雄無與并,蒼渾莫之先。今有民謠:“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場空。”意為游黃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虛此一行。1983年,在半山寺上方,從天都峰腰另辟新徑至天都峰頂,又增添了新的景點。
峰內有仙人把洞門、鯽魚背、天橋、百丈云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觀音、金雞叫天門、二僧朝佛等景點。
天都峰的導游詞 篇5
在五一小長假里,我去了一趟秀麗的黃山。黃山有許多美麗的山峰,我最喜愛的是天都峰。
天都峰真是又高又險,特別是鯽魚背和天橋這兩處,膽小的人可爬不得,膽子大的人也必須要小心。
站在天都峰腳下往上望,山峰筆直地伸入云端,看得人頭暈眼花。臺階很陡,我們緊緊抓住繩索,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向上爬。爬天都峰可真累啊,爬一會兒便需要休息。
好在我平時多鍛煉,這點山不算什么,我媽媽可就慘了,緊緊地拉著繩索,晃晃悠悠往上爬,被我拉下了好大一段。上山的路越來越陡,好像永遠也爬不到頭,終于來到了天橋和鯽魚背前,這是天都峰最險的兩個地方。走天橋可一定要抓好繩索,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巨石,稍不留神,就會滑倒。鯽魚背更是險,兩邊都是懸崖,只有一條窄窄的小道,像鯽魚彎著的脊背,真是太險了。過了這兩關,我們便向天都峰的頂峰爬去,雖然很險,但我們已不怕了,只一會功夫,我們便來到了頂峰。在頂峰的一塊大石頭上,刻著四個大字“天都絕頂”。從這塊牌子上,我得知我們已站在了黃山第二高峰上,海拔為1810米。
黃山的旅行結束了,天都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黃山歸來不看岳”,難怪很多游客都發出如此感嘆。
黃山就是這樣的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黃山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