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字導游詞(精選31篇)
五百字導游詞 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泰山是五岳之首,有五岳歸來不看山的詩句,我們開著車到泰山腳下的天外村,到了天外村我們就買了上山車票,上了車,沿著彎曲盤旋的車道,終于,車到了中天門下面,我們開始爬山,我們爬到半路上我就看到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景,我們還沒爬到山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但仍然往上爬。慢慢的,爬到了撒云梯,從上面往下看,就能看到天下第一山的雄偉。我們爬到泰山最險處,十八盤地那個地方,從頭開始休息,我們換了一條道,從最涼快的地方往上慢慢前行著。
走過林間小路,穿過清澈泉水,踏過高陡臺階,玩過塊塊巖石。慢慢的,慢慢的,過了北天門,我們隨地隨坐,很快,到了回十八盤的路,我們回去了看我爸和姑爺沒到,我們久等了等,見不到,就往前走了,到了升仙坊,又等了等,沒來,又往上走,到了南天門才到了一點點,等了好久,終于到了,我們往上走,還沒到玉皇頂就熱了姑姑就給我和承胥買了兩只冰糕可是,沒吃一會就漏了,吃完了后嗓子癢,爸爸給我和承胥喝了水,不一會,我嗓子就好了,他喝了好幾口才好。慢慢的,到了玉皇頂,我才知道杜甫的望岳當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思。下山時我們經過了孔廟順利抵達南天門,從南天門坐纜車下山了。
泰山,五岳之首,陡在十八盤,明白了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道理,在高達三十千米的高空上,立下了我們的足跡。
五百字導游詞 篇2
各位女士、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歷史文化名城鎮遠。
我姓某,名某某,大家可以叫我小某,某導。我感到非常榮幸,有機會與各位結緣。今天我們觀光、游覽的品種是民族風情。那么,小某就帶領大家去看過究竟。若有不到之處,敬請多多包涵。
今天,我們前往的景區叫潕陽河景區,為A線,也叫北線,沿途有不少景點。在古城鎮遠流傳下來的頌景歌這樣說道:“白米倒斗府后坡,松溪夜月永不落。五燕磯翻轉金錢水,香爐巖下白浪多。五老山上施號令,二仙傳道樂呵呵。文德關前云梯路,祝圣橋唱太平歌。”歌詞中說道的二仙和文德關,就是我們前行途中的兩個景點。其實嘛,應該是四個方面的內容。即二仙拱北、云根五漏泉、古驛道、文德關。
二仙拱北
(汽車行駛出城后,大約在加油站至金家灣一帶都可以看到),請大家往左前方的山上看,那里有兩座人形的山峰是吧。從方位而言,它們所在的位置處于南端,面對著北方,又因山形奇特,且較為突出。所以,古人將此列為明代外八景之一。并賦有兩首詩詞為證。其一:漠漠煙云萬象森,仙靈飄渺接城陰。密疏綠樹多風雨,明滅青靈自古今。同志祭傾唯愛日,單枕辰拱獨銘心。年來兀坐江天闊,指點幽人何處針。其二:鏤刻誰知造化工,昂藏道服隱山中。三更出沒百靈護,萬里扶搖一氣雄。黔甸有山皆向北,潕溪無派不向東。行云行雨都通澤,笑傲依然倚碧空。都對此作出了深刻地描寫,同時把周圍環境也參揉進去了,令我們不得不佩服。
云根五漏峰
是指這一帶參差不齊的,秀美的山峰中有五道溝壑,平日里毎道溝壑里面都有山泉流出。若是在大雨過后,還有增添景致的瀑布。而雨過天晴之后,在陽光照耀下的霧氣慢慢的,逐漸形成一道道白云繚繞山間,有時還會出現七色的彩虹,真是美麗極了。山中的泉水甘洌清甜,為古驛道上的馬幫和行人提供了方便。人們總愛在山泉旁停留下來,喝喝水,聊聊天。于是,久而久之,文人雅士們便取了個“云根五漏泉”的名稱,并一直流傳下來。
古驛道
大家快看,山腰中隱隱約約地露出過去的山道,那就是古驛道了。是古代印緬、云南等象隊、馬幫必經之路。它是經過宋、元、明、清幾個朝代逐漸開鑿出來的,全是用青石和鵝卵石鋪砌而成。剛才說到那一帶常有白云繚繞,所以,人們將古驛道上的蹬蹬階梯稱之為“云梯路”。
文德關
文德關,是云貴進入鎮遠古城的第三道關樓。它的原名叫“油榨關”,后來,人們在太平盛世中,將其改名為“文德關”,是取文教風化,施行仁政之意,武功還得靠文治,以德服人嘛。為此,古人有贊美之詞為證:“邊疆多設險,此地獨嵯峨。關依巖間立,人從石隙過。諸峰環鎖鑰,萬載戢干戈。允矣稱文德,嘉名自不磨。”使邊關雄奇險峻的情景躍然在字里行間,把兵器收藏起來,是得到朝廷應允的事情,名稱自然是永遠也磨不掉的。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段時間,曾經關毀跡滅,但文德關這個不朽的名稱卻一直銘刻在人們心中,并沿用至今。如原來的文德公社,當今的文德社區。如今,政府已經恢復了城門與關樓,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鎮雄關
鎮雄關又稱“望云關”。因其山高關雄,時?吹疥P下云蒸霧繞的情景而得名。古人有“一徑巉巖入碧空,關門控據上游雄。狼煙盡掃偏橋路,雁使謠傳潕驛筒。廢壘蠻花開雨后,蠻洞仡鳥語風中。丸泥已足封疆宇,鎖鑰何勞借寇公”詩句,不難看出關隘的雄偉壯闊。大家由此向西北方向望去,那里有兩座橋梁是吧?過去在橋梁的上方原有一座關樓,名叫“九曲關”!舵傔h府志·關梁》載:“九曲關,在偏城東劉家莊相見坡西頂。”是通往鎮遠城的第一道關樓,與鎮雄關遙相呼應。所以,古人江兩關之間的山坡叫作“相見坡”,下面流淌的溪水叫作“相見河”。歷代都有褒貶不一的詩文描述:“上坡面在山,下坡山在面。相見令人愁,何如不相見。”“轉嶺盤盤出,回溪派派生。山腰高束日。馬首下窺云。”“誰鑿三重岡,亙此有線長。相去十里中,行人屢謀面。。。。。。”等等,詩人們都由衷地表達出自己觸景生情的內心感慨。同時,我們也不難領會出曲折盤旋的古道的真實內涵來。當然,過去這里森林茂密,不可能像現在這樣一目了然,自然會引起古人的極大興趣。除此而外,值得一提的倒是九曲關下面的石橋了。它雖然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才修建的,但它卻是我國最早的立交橋之一,而且還承擔了抗戰時期援華物質運輸承載的重任,為抗戰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由于公路不僅從它下面通過,而且又盤旋從它身上通過,人們形象地把它稱為“鵝翅膀”。時任國民黨高級將領兼貴州省主席的薛岳還親筆題寫了“鵝翅膀”三字,刻在離橋不遠的地方,至今仍然還保留在石壁上。
“鵝翅膀”還有另一個名稱,叫“螺絲橋”。在橋上面還發生過一件感人的故事哩。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了,在我國剛剛對外開放不久,鎮遠就迎來一個日本訪華團。這個訪華團的成員很特殊,他們是在抗戰時期被關押在鎮遠“和平村”里的日本戰俘。他們經過教育改造后,成為“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盟員。當由貴陽方向至鎮遠的汽車行駛到此時,其中一位名叫長谷川敏三的老人叫停一下車,他是這個訪華團的團長。車停穩后,他用日語叫訪華團的全體成員下車,一齊朝著鎮遠方向跪拜。事后才知,他們把鎮遠稱為“再生之地、第二故鄉”。他們認為“和平村”使他們獲得新生,在日本,他們感謝中國人民,來到貴州,自然要感謝鎮遠人民了。后來,還有兩次,他們仍然像這樣跪拜,包括他們的妻室兒女在內。那種感激之情,真讓人難以忘懷。
停車場至碼頭
現在,我們即將正式進入潕陽河景區了。在上游船之前,我們還將步行幾百的路程。不過請大家放心,沿途有許多景致能讓大家欣賞。在車中我們講到相見坡,達到這里我們看到了相見河,并要沿著它走到碼頭。這只是相見河的一部分,到了碼頭還有一段游船的路程,才與潕陽河相會,一直流到八百里洞庭湖。
請大家往對面山崖上看,在那石壁上有一條裂逢的洞,洞里面有一塊白色的石頭,像一只鴿子是吧?這個景點就叫“百鴿迎賓”。今天,大家都是我的貴賓,也是鎮遠人民的貴賓,那就接受白鴿的歡迎吧。
這里叫“三劍峰”,是因那三根依附在山崖上石柱,就像三支直指蒼穹。但也有人把它們比喻成少數民族使用的三支禮炮。所以,這個景點又有一個雅名,叫“禮炮三響。”
哇,快看左前方,在那山谷內有三座秀美的山峰,名叫“三秀峰”,又名“閨門三秀”。有鎖在深閨人未識之意,其實,皇帝的女兒也有愁嫁的時候。這么好的景點,一旦不經人介紹,是難以知道的。
前面有一座山峰形如一艘巨輪向我們駛來,人稱“巨艦峰。”又有人看了電影后把它戲稱為“泰坦尼克號。”大家說像不像呀?!
我們再看看對面的山峰,像不像巨艦上的桅桿,或者煙囪?如果仔細看又似朝著天空豎起的一個的名字吧。我們一路走來,沿途的山谷有那么多的迷人景致,竟連山神爺也不得不伸出拇指夸獎一番。同時,也有表揚大家的意思在里面,它認為大家不辭勞苦來到這里,依然是高高興興、有說有笑的,怎么能不夸獎呢。
隨著方位的移動,我們再看看那山峰驀然變成一頭兇猛的雄獅,此景就叫“雄獅回首。”而那山峰上的松樹,維妙維俏地像獅子的尾巴吧?我們的正前方的山上有一個大窟窿,那就是“南天門”了。但根據橋梁的結構看,人們又把它稱為“天生橋。”的確,它是天然一座石橋。我們再把視線移到左前方,那山峰就像一只昂首的雄雞是吧?這個景點就叫“錦雞峰。”看了這三座山峰,就引發出一個動人的故事來。相傳有一次動物們在這里聚會,不知為了什么原因,雄獅和錦雞突然打起賭來。它們爭吵的不可開交,引起動物的注意,一問才知,原來它倆在爭看誰能把南天門叫開?最后由大象當主持,動物們都安靜下來。雄獅認為自己的聲音大,自作聰明地要求先叫。大象在征得錦雞的同意后,就讓雄獅先叫。那雄獅鼓足力氣大聲地叫呀叫,一直叫到天黑,叫到一更天,叫得筋疲力盡,也沒有把南天門叫開。
而聰明的錦雞在雄獅叫的過程中,卻養足了精神。待一更天過后,錦雞張開喉嚨大聲叫了起來,不一會兒,南天門開了,天也漸漸亮起來。動物們立時歡呼雀躍,并嘲笑雄獅,讓雄獅感到無地自容。好了。在大家上船之前,我把前面的景點作一個歸納:相見谷中鴿迎賓,禮炮三響敬客人。閨門三秀含嬌羞,巨艦遠航不思歸。雄獅昂首長天嘯,錦雞叫開南天門。若想暢游潕陽河,快快請到船中行。
我們現在開始水上游覽之旅,不過,還沒有正式進入潕陽河,仍然還在相見河中。但是,我們不難看出潕陽河的景觀是多么的奇妙和引人入勝。在船行駛的左前方有一座山峰,峰頂上有三塊石頭似人狀。前面一個肥大的石頭像豬八戒,中間一個帶著僧帽正襟危坐著,像是唐僧,另一個站立一旁,想像沙僧,那就叫“唐僧師徒峰。”原來,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來到這里是又累又餓,只好坐下來休息。勤快的美猴王孫悟空出去化緣去了,留下他們三人在這里等候著。雖然他們后來終于到了西天,也取得了真經,但這里卻留下了他們的化身,不然,我們怎么能看到這個景點呢。
我們的正前方有一堵石壁擋住了去路,大家不妨猜一猜,游船將向哪個方向走?是向左,還是向右?另外,請大家注意,前面的石壁上有什么?再看看水中有什么?石壁中間的巖石像不像一個行書的福字?原來,石壁上有一道半圓形的凹槽,與水中的倒影連在一起后,就變成了“破鏡重圓”的景觀來。說起“破鏡重圓”,還有一個故事哩。相傳在古代南北朝時期,有一對夫妻。在戰爭來臨之際,為了怕失散之后難以相聚,就把一面銅鏡打破一分為二,夫妻二人各占一半作為相聚的憑證,并且相約在正月的元宵節執鏡相見。后來,他們果然在逃難中失散了。到了元宵節那天,丈夫按照相約的時間去找妻子,但沒有找到。而且,一連去了三年都沒有找到?墒撬敛华q豫,他堅信自己的妻子的忠貞。果然,在第四年的元宵節中,夫妻倆終于團聚了。
另外,在這里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過。大約十幾年前,有一位游客在這里照了一張像。那時數碼相機還沒有流行,他用的還是膠片機,待他回去洗出來后,在不經意間,他把照片豎起來看。這一看,讓他驚奇地發現,“破鏡重圓”里面出現了好幾個佛像,大佛套著小佛,真是一大奇觀呀。有相機的朋友們,趕快拍照吧,如果你們與佛有緣,就一定能照得出來的。
好了,我們再看船行的左邊,那里有一個洞穴,洞中有個石頭如人像。人們給它起了一個美好的名稱,叫“滴水觀音”。那中間還有兩個鐘乳石,一上一下,下面的像一條眼鏡蛇,正在與上面的蟒蛇頭對峙著是吧。
我們前行的右前方,有一個僻靜的河灣,叫“鴛鴦灣。”每年的冬春兩季,有成群結隊的鴛鴦到這里來過冬。那一隊隊恩愛的鴛鴦著實令人羨慕。前面有五座緊緊相連的山峰,而且神態各異,似五位老人在談天說地,把酒臨風,人稱“五老峰。”由這里望去,五老峰最南邊一座山峰上,有一塊石頭似人狀,很像一個人正在向山坡上爬去,于是,便有了一個名稱,叫“石人爬坡。”
在我們的左前方,有一根石柱,名叫“將軍柱。”它所在的位置正是相見河與潕陽河的交匯處,就像一位恪守職責的將軍,堅定地站立在那里,成為這一帶的守護神。有人說“將軍柱”是潕陽河的“導航標。”的確,在人們行船迷失方向的時候,只要看見將軍柱,就能知道相見河在哪里了。
現在我們的游船已經進入潕陽河的干流了。潕陽河是古代武陵五溪之一,處于沅江的上游,發源于貴州黃平縣與甕安兩縣交界的都凹山。流經黃平、施秉、鎮遠、岑鞏、玉屏、新晃、芷江、懷化等地入沅江。在古代鎮遠境內有小三峽之稱,即諸葛峽、龍王峽、西峽。我們現在暢游的地方就是龍王峽了,龍王峽一帶,是整個潕陽河最美的一段。其標志性景觀“孔雀開屏”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一會就能與我們見面了。
臘肉巖·龍涎壁,F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石壁上的那些鐘乳石,很像廣大農村農戶家中的臘肉是吧。在旁邊有一大塊彎曲的鐘乳石,就像一條龍,在望著那些臘肉,而那流淌的水,仿佛就是龍的口水是吧。其實,那些惟妙惟肖飄著香氣的臘肉,也很能勾起我們的食欲是不是呀。
在我們的右前方,出現一道瀑布,它的原名叫“龍王泉”。原來呀,上面建有一座龍王廟,泉水和“龍王峽”也因此而得名。由于瀑布從高高的山崖上往下跌撞,形成三級疊濺的形態。所以,就有了“三疊水”的稱謂。正所謂“一唱三嘆”,富有詩情畫意是吧?這里是不可多得的一道瀑布景觀,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那瀑布跌在水中之后,自然形成一道彎彎曲曲的形狀,就像一條小白龍,真棒耶。請大家乘此機會留個影吧。
珍珠泉·三疊水。這一道景觀,名叫“珍珠落玉盤”。聽這名稱,不由人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來: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看那水珠,的確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惹人喜愛啊。
孔雀開屏。大家快看,在我們的左前方,一簇簇鳳尾竹頻頻向我們點頭致意,好像是在歡迎您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 “孔雀開屏”,它另有一個名稱叫“孔雀峰”。民間曾經流傳一些動人的故事哩。
在明清時期,有這樣的記載:府之西十里有“雙白石柱,臨江駢立,一大一小,高數十丈。”實際上,就是兩個巖體在海水的腐蝕下,經過數萬年的淘洗、沖刷后形成的。此情此景,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當代著名歌詞作家喬羽,在泛游潕陽河后,即興寫下: “也曾潕陽泛輕舟,青山嫵媚水溫柔。照影時觀鳳擺尾,臨波又見龍抬頭。既有怨女望夫婿,豈無征人思歸舟。難言桂林甲天下,權將三峽作同儔。”他把潕陽河與長江三峽、桂林山水聯系在一起,進行對比。由此不難看出,當時他的心境是何等地激動。想不到這里的風景,是如此之美。
20xx年著名作家葉辛觀看孔雀峰后,將對面的山形作一比較,將北岸稱為“雄峰含秀。”這樣一來,一剛一柔,一雄一秀,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的確,這個美景,讓許多人陶醉,讓許多人流連。既然如此,大家快快拍照留影吧。有道是:不在潕水照個像,枉來鎮遠走一趟。
火燒赤壁。請看在我們的右手方向,這里叫“火燒赤壁”。石壁長約400米左右,觀其上面,石壁黑里透紅,就像被火燒了一樣。不過,既然叫火燒赤壁,就能讓人聯想起三國時期,諸葛亮與周瑜聯合抗曹的故事來。“蔣干盜書”,使曹操的八十萬大軍,在一瞬間就“灰飛煙滅”。那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呀。
玉壺潭?炜醋笄胺剑潜蝗嫔椒灏鼑牡胤,有一個深潭叫“玉壺潭,”又名“坐井觀天。”那深潭里面靠山地方,還有一小型飛瀑流泉,其景被稱作“玉壺流泉。”曾經有一段時間,游客們可以在里面洗洗澡,游游泳,拍拍照什么的,很是愜意。若是能夠在無污染源的水中,暢游一陣,過一把癮,瀟灑一回,那該有多好哇。
匏瓜寨·長壽村。大家請看,那里有一條山路,通往上面的村寨。村寨叫匏瓜,又名長壽村。
這里是一個大石崖,崖上有一塊平地,近百畝良田養育著上面的苗族同胞。我們現在可以欣賞到約五百米的山崖,那山崖中的鐘乳石形成各種形態,有的如“樓臺”、“鼓角”;有的像“倒肝覆肺”,也有人干脆叫作“牛肝馬肺”:有的猶如“銀墻、鐵壁、輕云薄霧”等等,要是我們把它連貫起來看,又似一組浮雕和畫廊。所以,人們又將此景致稱為“潕水浮雕”或“潕陽畫屏。”這里的地形地貌,幾乎跟中河山一樣,只是沒有貼崖古建筑而已。
從山崖的地形來看,又是一大怪現象。按照山脈的走勢,云貴高原呈西高東低狀。而這里的臺地卻是東高西低,形成梭子狀,在梭子的盡頭處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自然的溶洞,看上去就像一條大魚的眼睛是吧?山崖在這里,就變成了一條大魚啰。更加巧妙地是,正好在大魚的頭部,有一塊山石,那山石又像一個披上蓑衣、戴著斗笠的漁翁。此景就叫“姜太公釣魚”。
傳說中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請看那條大魚緊緊跟在魚翁的后面,確實印證了這個傳說。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么一個奇特的景觀。所以,曾經有人根據這一現象,就把上面的村寨叫做“魚背上的長壽村。”
說起匏瓜寨,還是個神秘的地方。其中,有匏瓜神物和長壽溫泉。那么,匏瓜為何物呢?它屬于葫蘆科,可以制作成笙、芋之類的樂器。所以,被稱為古代的八音之一。說得通俗些,當今現在流行的葫蘆絲,就是用匏瓜做成的。
在山寨下面的懸崖中,就是剛才我們看到的山路旁邊,有個不大的洞穴,洞中有一鐘乳石,形似葫蘆,古人就把它稱作匏瓜。又因匏瓜可作樂器。葫蘆,諧音通福祿。是人們渴望的吉祥物,在民間,我們常?匆妷w上、門窗上,有葫蘆的圖案,叫暗八仙,代表鐵拐李。因此,把它視為神物,也就把匏瓜作為山寨的名稱了。
再說匏瓜溫泉,它是天然礦泉水,常年累月的溫度,保持在25℃——28℃。因為,水中含大量有對人體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所以,長年飲用后,能使人延年益壽、返老還童。這就導致匏瓜寨70、80歲以上的老人很多,也就是“長壽村”的秘密所在了。
匏瓜寨,地處潕陽河畔,有良田百畝左右,糧食豐盈。農閑時,匏瓜人卻是捕魚的能手。家家都有一兩只木船,這船只用途可大啦。比如捕魚呀、作為交通工具呀,往返于城鄉之間。而且,幾乎三年級以上的少年男女,不僅能游泳,還會撐船,他們平常往返于學校之間,在水中如履平地。匏瓜有著美麗的田園風光,遠山近水,苗寨木屋,古樹老藤,潺潺流水,鮮嫩菜蔬,可供休閑、度假、洗溫泉、垂釣、游泳、農家樂等等活動,的確是個難得的世外桃源。
大象飲水。在我們行駛的右前方,有幾座連綿起伏的山峰,其中有一座比較凸顯,像不像一只大象的鼻子,一直插到水中呀?它的兩邊,還有明顯的眼睛和耳朵是吧?
相傳在元、明、清時期,經常有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象隊,到我們國家來進行朝貢。有一次,象隊來到離潕陽河不遠的古驛道上,這一只大象聽到了流水的聲音,就不顧一切地跑到河邊來飲水。也許是它太干渴了,大象飲啊又飲,把肚子喝得滾圓滾圓的,最后,連爬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就這樣,它變成了山,永遠留在了這里。這個景觀,就叫“大象飲水。”
鼎足峰。在我們的左邊,有三座獨立的山峰,它們分別占據著一個山頭,形成品字形的鼎立狀,其名就叫“鼎足峰。”看見這個景致,也很能讓人聯想到三國時期,曹操、孫權、劉備三足鼎立,相互抗衡,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種種情景。傳說,后期諸葛亮在南征時,七擒孟獲。曾經派軍隊在上游的河段,開山鑿石,打通河道,實行漕運。此是后話。
白水溪·姊妹峰。”現在,我們看見另一條支流——白水溪。
這白水溪,發源于鎮遠與施秉交界處的水花村和花山村,因那溪水潔白透明,無污染而得名。在游船行駛的右前方,有兩座相依相偎的山峰,猶如一對恩愛夫妻。所以,人們戲稱它“夫妻峰”。而在不遠處,還有類似的兩座山峰,人們把它稱為“姊妹峰。”這兩處山峰,又叫雙姊妹峰。
苗姑采藥。在我們的左手方向,那半山上有一巖石,上面生長著幾棵小樹。它像不像一個背著背蔸上山采藥的苗家少女呀?這個景觀嘛,就叫“苗姑采藥”啦。相傳在潕陽河流域,原本是苗侗等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很久以前,這一帶曾經發生過一次大瘟疫,死了很大的人。美麗的阿花見到這種情形,心里很難受,心想不能再讓瘟疫繼續發展下去。于是,她憑借祖上流傳下來的醫術,到處尋找苗藥,醫治好了不是的人。有一次,當她來到這里時,突然遇到一條惡蛇,向她吐出毒氣,并緊緊地纏住阿花。美麗的阿花中毒后,沒有力氣擺脫毒蛇的纏繞,慢慢死去。后來呀,她叫變成了那塊石頭了。
餓虎撲羊·金蟾觀魚。在左前方,離水面不遠的石壁上,有一塊白色的石頭,很像一只小羊羔吧?我們再看看它的上面,是不是有一只老虎的頭部,正在張開血盆大口想吃到小羊羔呀。那就叫“餓虎撲羊。”如果我們再仔細地看那虎口,伸出的“舌頭”卻又像一只蟾蜍在觀看河面是吧。所以,它又有一個“金蟾觀魚”的名稱。
駱駝峰·金龜望月。在前方的那座一頭山峰,形似巨大的駱駝,人稱“駱駝峰。”再看河灣中的那座圓形似的小山丘,它的上面還長著一些小林木和蘆葦,像不像一只浮在水面的大烏龜呀?這個景點就叫“金龜望月”啦。前面就是白水溪,它沿途還有許多的景致,只可惜游船不能在小溪航行。要不然呀,那溪畔的景致會讓大家流連忘返的。好了,就讓大家帶著一絲遺憾返程吧。如果哪位先生、女士有興趣的話,不妨在白水溪景區開發出來后,再來看看苗寨,聽聽蘆笙,瀏覽飛瀑流泉,由上而下漂流下來,到此上游船,也不失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由于這白水溪的水質好,所以,在這河灣里面,養育著許許多多的目前世界上,瀕臨絕種的一種單細胞動物——桃花水母。不信嗎?大家往河里看,是不是有許多乳白色的物體在水中蠕動呀,那就是桃花水母啦。
在整個潕陽河中,還養育著很多的水生動物哩。除了桃花水母比較珍貴外,還有一種白色的魚種,名叫“銀魚。”它也是非常講究水質生存環境的生物。銀魚的肉質極佳,可是很難捕捉得到,怎么辦呢?這一帶的漁民還是很會想辦法的,他們就在夜間點上馬燈,燃起火把。銀魚見到亮光后,便蜂擁而至。這個時候啊,漁民們只管捕撈就是了。說到這里,我想問一下,大家想不想吃一次苗家的酸湯魚呀?想啊。那么,我們就前往匏瓜山寨去吃銀魚吧。
在匏瓜寨,除了吃銀魚外,還有鱖魚、蝦魚、鯉魚、鰱魚、黃尾魚、色花魚、桃花魚等等,那苗家制作出來的酸湯魚,另有一番風味,真是酸中帶鮮、鮮中帶辣、辣中帶香,令人吃了還想吃,回味無窮哇。
一線天。我們的船繼續往前行,就可以看見龍王峽最險峻的地方——“一線天。”看見這狹窄的河道,有些令人感到心驚膽戰是吧?的確,據過去行船的老船工講,這一帶的獼猴討厭之極。它們只要看見下面有過往船只,就會淘氣地拋下石頭和野果之內的東西。雖然傷不著人,但也令人感到畏懼。所以,人們只要一經過這里,往往都會大聲吆喝起來。為什么呢?一是為自己壯膽,二是嚇嚇獼猴。
高陂湖。過了一線天后,能讓人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來。前面出現一個大湖,兩岸苗寨在古樹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寧靜。那冉冉升起的裊裊炊煙,仿佛把人們帶進世外桃源的美景之中。湖面上偶爾看見一兩只烏篷船,漁夫在船頭撒網,或者在垂釣。如果運氣好的話,大家可以買上見尾活蹦亂跳的鮮魚哩。拿到岸邊農戶家中去加工,搓上一餐美味佳肴,也不枉來潕陽河游玩一趟。當然,我們也可以直接去湖邊的農家樂,吃上美美的一餐魚,也是可以的。
臥佛山。在波光粼粼的高陂湖中航行,能夠給人帶來輕松愉快的感覺是吧。大家隨著我的手勢看一看潕陽河的北岸,有幾座連綿起伏的山巒,像不像一個彌勒佛睡在那里?那就是“臥佛山”。也有人叫它“偉人峰”,因為,它的現象很像一個偉人。
相傳唐僧師徒前往西天取經,有一天來到這里。豬八戒看見湖水,忍不住便跳到湖中去洗澡。被湖中老青龍發現了,把他捉住關進湖中的龍宮里。原來,老青龍聽說吃了唐僧肉,不但能長生不老,而且還可以永遠列為仙班住在天宮之中逍遙自在,再也不受地上春夏秋冬的煎熬。他打聽到唐僧有三個徒弟,豬八戒就是其中之一。當唐僧師徒來到這里后,老青龍便心生歹意,順勢就把八戒捉住。哪知八戒的大師兄孫悟空是何等了得,悟空得知八戒被捉,就用金箍棒攪得湖水如天搖地動般,把老青龍的龍宮攪得搖搖欲墜。孫悟空大聲叫道:“哪里的孽障,快快把我師弟放出來,不然,就叫你不得好死。”老青龍聽得叫喚,忙披掛上陣。也不與悟空答話,直接與悟空廝打起來。它那是悟空的對手,若不是如來佛座下的迷勒佛及時趕到的話,老青龍肯定是命喪黃泉了。這也是老青龍命不該絕,才得到如來佛的搭救。所以,老青龍躲過這一劫之后,便到下游的中河山中的洞中潛心修煉,為民間做了許多善事。最后,終于修成正果。它居住修煉的山洞,就是被人們稱為“青龍洞”的地方。
話說孫悟空見彌勒佛擋住了老青龍那致命的一棒,讓老青龍乘勢溜走了。真是又氣又恨,便放出瞌睡蟲,又使出定根發,讓彌勒佛被叮咬后,頓時倒下呼呼大睡。久而久之,便留下了化身,供人們瞻仰、觀望。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情形了。
現在我們到了諸葛灘,那滔滔白浪卷起千堆雪,濤聲隆隆,真不愧為驚心動魄的險灘。在諸葛灘的旁邊,有一山洞,叫諸葛洞,又名翁蓬洞。
相傳三國劉蜀時期,諸葛亮為了減緩巴蜀古道的艱辛,派軍隊到這里疏通河道,暫時解決了漕運問題?墒,由于水急灘險,礁石密布,加上山洪時常爆發,使河道無法通行。所以,老百姓在這里修建了一座“武侯祠”,還把灘名叫做諸葛灘,洞名叫做諸葛洞,就是想借助諸葛亮的神威來顯靈,保佑人們行船的安全。最初是人們的愿望,一旦時間長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發出“要想河道開,除非諸葛來”的感嘆。說明諸葛灘的兇險,只有諸葛亮才能治理。
瞧那峽口盡頭處,有一塊巨大的巖石,下部凹陷懸空,巖石的頂部有水形成瀑布直往下流淌,就像掛掛吊吊、雪白晶瑩的珠簾,人稱“水晶簾,”又叫“水簾洞”。恰好和對岸不遠處的山崖上,正好有一圓形的山洞,猶如十五的明月。讓人想起李白“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的詩句來。所以,又有“秋月晶簾”的名稱。好了,今天我們看到了三個時期諸葛亮開鑿的漕運河道,明代貴州巡撫郭子章也曾開鑿過漕運,但未能完全征服這里的險峻,河中仍然有大石如屋,暗礁壘壘,驚濤拍岸的氣勢,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威力。如此看來,順其自然,比違背自然好,F在這樣就很好嘛,水路不通走公路、鐵路,還有天空,比起水路來既安全,又快捷。
好了,今天我們的游程,到此告一段落。愿大家玩的開心,過得愉快。
(返程中可以簡約介紹:鎮遠古城、鐵溪景區、高過河景區、報京三月三、愛河六月六、尚寨八月八等。)
再介紹一下黔東南還有:云臺山、杉木河、飛云崖、飛云大峽谷、野洞河、浪洞溫泉、西江千戶苗寨、臺江姊妹節、錦屏龍隆古鎮、黎平肇興侗寨、從江岜沙等著名景區、景點。
五百字導游詞 篇3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距今約兩千萬年前地殼演變史上的喜馬拉雅運動,造就了地球上最年輕的喜馬拉雅山,同時也造就了雄偉的峨眉山。峨眉山核心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其地質地貌獨特,生物土壤氣候垂直帶明顯,形成繁多的動植物種類和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加之人文歷史悠久,宗教文化濃厚,內涵豐富,構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幽”的特色,素有“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仙山佛國”之稱,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贊譽,難怪明代詩人周洪謨在詩中贊嘆: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
峨眉山早在春秋戰國時,就開始聞名于世,被稱為“蒙山之首”。漢晉辭賦中開始出現峨眉之名,我國地理學奠基人之一北魏的酈道元在其著名的《水經注》中云: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清澄,望兩山相峙如蛾眉焉。”《犍為郡志》描繪得更加繪聲繪色:“此山云鬟凝翠,鬢黛遙妝,真如螓首如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因用于山名,故后世諧音為“山”字旁的“峨眉”,峨眉山的名稱大概就由此而來?h以山為名,隋開皇十三年(也就是公元593年)置縣時,稱峨眉山所在地為峨眉縣;1989年,峨眉縣撤縣建市。
峨眉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供奉普賢菩薩著稱。目前,全山有僧尼約300人,大小寺廟近30座,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清音閣、華藏寺等,寺中常年香火不斷,香客不絕。秀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遺存、神秘的佛門文化。
[峨眉山博物館] 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名山綜合性博物館,今年申報“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經過為期三天的公開、公平、公正的評選和激烈的角逐,峨眉山博物館在60家參評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登榜首。博物館占地2萬平方米,投資2千萬元,20xx年2月進入裝修布展階段,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它是峨眉山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縮影。
[圣積晚鐘] (峨眉十景之一,也是唯一的一處人文景觀)“圣積晚鐘”可以用“堡上一亭,亭下一鐘”來概括。小山是鳳凰堡,它遙對鳳凰坪,左挽來鳳亭,右倚鳳凰湖,隱蔽在蒼楠、翠柏、香樟、古榕叢中,與周圍景色和-諧地融為一體。銅鐘最先是懸掛在峨眉縣城南的圣積寺內,后移于此,“巴蜀鐘王”重達12.5噸,通高2.6米,腹徑2.2米,唇厚10厘米,唇似荷葉形,有十二瓣,向外微張,每瓣上分別刻有十二地支,故此鐘又稱“蓮花鐘”或“八卦鐘”。鐘體內外密密麻麻刻的是自公元281年到1555年前1270多年間,曾經支持佛教發展的帝王、文武官員和資助鑄鐘的高僧名諱及善男信女的名字,以及《阿含經》文和鐘銘佛偈共約六萬余字,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可貴物證。
五百字導游詞 篇4
桂林是典型的山水城市,自然山水是構成桂林城市的基本元素。新建和疏浚的“兩江四湖”工程,真實地體現了“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妙景致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詩情畫意。兩江四湖景區是指漓江( 市區部分 ) 、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構成的環城風景帶。風景帶已開發三個主題景區即:以木龍古渡、古城墻為主景,寶積山、疊彩山為背景,體現城市文化的木龍古水道景區; 以山林自然野趣為特色的桂湖景區;以體現“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市空間特征為特色的榕、杉湖景區。三個景區的園林綠化,或亭、臺、樓、閣、園林建筑和名人雕塑,或名花、名草、名亭和桂林山水詩廊,均可讓人感受到桂林的天生麗質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榕湖、杉湖景區
位于桂林市中心,北與中心廣場毗鄰,東與漓江隔路相望,繁華的中山路穿過湖區,是桂林城中開放式的休閑步行公園。榕、杉湖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當時為人工開掘的城南護城運河,稱為南陽江,元代稱為鑒湖,明代城池擴建,成為內湖。自明代起,成為桂林文化活動的中心。先后建有中國臺灣巡撫、名士唐景崧的五美堂別墅,清代大詞人王鵬運的祖居西園,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官邸、桂系將領白崇禧桂廬,教育家馬君武的宅居等。
知音臺
位于杉湖北側,象鼻山旁,以中國古代琵琶造型為主要構架,輔以園林小路、涌泉、溪流、古樹名木,構成—幅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優美意境。溪流的源頭小山立有南宋詩人“桂林山水甲天下”詩作者王正功的銅像。
杉湖雙塔
建于杉湖東南側。 41 米 高的 9 層銅塔升騰湖中,與之相伴的 35 米 高的 7 層琉璃塔屹立于杉湖島上,兩塔通過 18 米長的水下水族館連接。銅塔所有構件如塔剎、瓦面、翹角、斗拱等均由銅材鑄鍛而成,創造了三項世界之最,即最高的銅塔、最高的銅質建筑物、最高的水中塔。琉璃塔的裝飾手法富有中國傳統韻味。雙塔互相輝映,成為城市中心的旅游新景觀。
日月灣
位于杉湖北部,小廣場上塑有“杉湖十子”浮雕。清代此處建有“補杉樓”,詩人龍啟瑞、朱琦、彭昱堯等“杉湖十子”曾在此吟詩作賦。浮雕由接塊花崗巖精雕細刻而成,極佳地體現出,中國古典文化的意蘊。
陽橋
地處中山中路中段,跨榕、杉兩湖,是桂林古城南來北往的要道。始建于宋朝,名叫青帶橋,又名通濟橋,宣和年間呂源重建,后又多次重建改建。明洪武年間,桂林知府焦仲才乃以石建,更名陽橋。今天的陽橋是20 世紀末重建的,參照梵蒂岡大教堂的維特馬爾橋設計,長 37 米 ,寬 50 米,橋型風格端莊大方,簡練有致。陽橋的南北兩個橋孔早洞是地下過街通道,里面雕琢有反映桂林歷史人物浮雕組圖。
五百字導游詞 篇5
黃陵廟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廟,又叫湘妃祠,坐落在洞庭湖畔。這首詩雖然以“黃陵廟”為題,所寫內容卻與二妃故事并不相干。詩中描寫的是一位船家姑娘,流露了詩人對她的愛悅之情。
“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廟前,春光明媚,綠草如茵——這是黃陵女兒即將出現的具體環境。美麗的大自然仿佛正在等候以至在呼喚著一位美麗姑娘的到來。莎草碧綠,正好映襯出船家姑娘的動人形象。
“黃陵女兒蒨裙新”,一位穿著紅裙的年輕女子翩然而至,碧綠的莎草上映出了艷麗的紅裙。蒨(qiàn欠),是一種紅色的植物染料,也用以指染成的紅色。“蒨裙”,本已夠艷的了,何況又是“新”的。在莎草閃亮的綠色映襯下,不難想見這位穿著紅裙的女子嫵媚動人的身形體態。
“輕舟短櫂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是寫女子駕船而去。而船后還飄傳著她的一串歌聲。詩人出神地凝望著,只見小船向著洞庭湖水面漸去漸遠,直至消失。“水遠山長”,形象地寫出詩人目送黃陵女兒劃著短槳消失在遠水長山那邊的情景。“水遠山長”四字還像一面鏡子,從對面照出了悵然迷茫、若有所失的詩人的形象。
《黃陵廟》使用了寫意的白描手法。詩人完全擺脫了形似的摹擬刻畫,忠實地描寫了自己的感受。綠草映出的紅裙留給詩人的印象最深,他對黃陵女兒的描畫就只是抹上一筆鮮紅的顏色,而毫不顧及穿裙女子的頭腳臉面。登舟、舉槳與唱歌遠去最牽動詩人的情思,他就把“輕舟”、“短櫂”、歌聲以及望中的遠水長山,一一攝入畫面。筆墨所至,無非是眼前景、心中事,不借助典故,也不求花俏,文字不矯飾,樸實傳神,頗有“豪華落盡見真淳”之美。
五百字導游詞 篇6
野三坡地處河北省淶水縣境內,總面積600平方公里,距北京中心僅120余公里,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首都市民形象地稱為“北京的后花園”。這里不僅風光秀麗,而且交通條件也非常便利。京原鐵路在野三坡有三座中間站,分別是野三坡站、茍各莊站和福山口站。其中前兩站分別位于拒馬河和百里峽的兩個重點景區。108國道及省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東可至北京、天津;南可到保定、石家莊;西可去太原;北可去門頭溝、張家口和呼和浩特等。所以說野三坡是太行山北段的重要交通樞紐,可謂是“條條大路通三坡”。
野三坡自古就有“世外桃園”之稱,那“三坡”之名是怎么來的呢?原來這里的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分為上、中、下三坡,上坡和下坡的氣候相差半月有余,山下的核桃已結果,山上的核桃樹才開花,可見三坡之名是由地勢變化,氣候不同而產生的。那么“野”字是怎么回事呢?據《涿洲志》載,明初燕王朱棣興師掃北行至野三坡境內的奴才嶺時,見一只松鼠在那里捧食松果,燕王以為在對他拱手施禮,就對左右曰:“獸且如此,況人民乎!”于頒恩詔免除丁糧。三坡人民也免除了一場災難!八墒笥懛狻钡墓适轮两裨谌聫V為流傳。時至清兵入關推翻明朝后,清政府對三坡地區實行重賦,不許三坡人民加入科舉考試的行列,還經常騷擾三坡人民。三坡人民就組織了家道殷實,素孚眾望的“老人官”來管理坡內的一切事務。這也許就是有記載的中國最早的民主選舉制度。后來康熙皇帝上五臺山尋父路經三坡,三坡人民奮力抵抗。康熙皇帝稱三坡人民為“窮山惡水,野夫刁民”強給三坡人民加個“野”字,這就是野三坡的來歷。
野三坡由七大風景區組成,分別是百里峽自然風景游覽區、佛洞塔奇泉怪洞游覽區、龍門峽長城文物保護區、金華山尋奇狩獵游覽區、百草畔原始森林開發區、拒馬河避暑療養游樂區以及新開發的三皇山景區。在這七大景區內分布著數百個風景點,是山水泉洞、林木花草、鳥獸魚蟲、文物名勝無所不包、無所不奇的綜合性自然美整體。
野三坡百里峽導游詞2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來野三坡觀光旅游,我呢,是隆興旅行社的導游員,我姓王,叫王洋,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非常榮幸能夠為大家提供這次野三坡之旅的導游服務,我真誠的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與配合,同時呢,我也相信能和大家在野三坡度過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在此預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開心!謝謝!
野 三 坡 概 況
現在我們即將出發去百里峽景區,這段車程大概需要30分鐘,想必大家都是第一次來野三坡,下面呢,我就先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野三坡的概況。野三坡地處太行山與燕山交匯處,它的東部分別位于北京市的房山區和門頭溝區接壤,但是呢,從行政區劃上隸屬于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說到淶水縣,它是河北省十大貧困縣之一,總面積1650平方公里,人口約35萬,山區面積就占了74%。這里出現過許多歷史名人,如:大家熟知的數學家祖沖之、“聞雞起舞”的主人公祖逖、為我國海洋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郭琨等等。這兒的工業產品也很多,其中較有名氣的有長城電極、益康蚊香、北雄玻璃器皿;還有近幾年發展起來了三坡烙畫,三坡紅木家具和三坡銅藝的工藝產品;除此之外呢,咱們現在的麻核桃基地也是蒸蒸日上,成為了咱們河北省最大的麻核桃生產基地,那現在淶水縣的支柱產業是什么呢?我可以很驕傲的告訴大家是旅游業,下面呢,我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野三坡,它位于淶水縣的西北部,總面積有600多平方公里,距離北京市中心僅有100多公里,是距離咱們首都北京最近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區,更是和北京房山一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世界地質公園”。首都市民形象地稱野三坡是“北京的后花園”。咱們野三坡不僅風景優美,而且交通也十分便利,京原鐵路貫穿著整個景區,京原鐵路指的是北京西站到山西太原的鐵路,在野三坡境內設有兩個標準中間站,分別是野三坡站和百里峽站,這兩個火車站分別位于拒馬河和百里峽兩個重點景區內,除此之外呢,108、109國道及省道在景區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東去不足百公里就可在琉璃河或高碑店駛入京港澳高速,可便捷的去往京津、河南、山東等地;向北約百公里到懷來就與京張高速公路相連,可便捷的去往山西、內蒙等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窗外施工的景象,他們在修什么呢?對,張涿高速,它北通張石高速和京大高速,南與京港澳、京昆和廊涿高速相連,待竣工之日,咱們野三坡將形成一個空前發達的高速公路交通網,到時候咱們各位朋友再來野三坡,將會非常方便,當然呢,咱們的行程也會更加舒適,所以說野三坡是太行山北段的重要交通樞紐。
五百字導游詞 篇7
真武閣是一座布局精巧,技術高超,風格獨特的木構建筑物,顯現出中華古時代文明,今天,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真武閣的壯麗奇觀吧!
真武閣真武閣曾有一個傳說......古時候,人們還處于迷信當中,他們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會引起火災,造成嚴重的損失.由于起火多次,他們就開始懷疑是上天的火神與他們過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閣賑災.......真武閣就這樣建成了,至今保留容縣.
真武閣始建于明萬歷元年,(也就是1573年).閣樓下有一座石臺,它被人們稱為"古經略臺".閣樓平面為矩行,一共高三層.真武閣既是周圍區域觀賞對象,也是人們旅游最佳選擇的風水寶地.
如果你登上閣樓極目遠眺,整個城市便盡收眼底,還可以望見東南遠處的都橋山和繡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種"上天入地"般的感覺.
真武閣的第二,第三層比最底層(第一層)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遠而樓層特別低,比一般的閣樓的出檐節奏更快,會有一種強烈的韻律感以及動勢,使得它在人們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層的建筑物,為而更像一座雄偉的單層建筑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與一般重疊屋檐建筑物更為較小,更為從容了,而且層次特別鮮明.
它的屋坡舒緩流暢,角翹簡潔,增加了真武閣舒展大度的氣概,非常清新飄逸,而且充分表現了中國建筑的屋頂美麗的佳作.真武閣不以濃麗華貴而取勝,而是以輕靈素雅的見長;灰黑色的鐵黎木不加任何油漆的典雅裝飾;屋面為小青瓦鑲上的綠脊,色調極清雅柔和而取勝的.
在二樓的四根內柱,柱腳空懸空,離開樓面二到三厘米,更為奇特的是全閣柱腳不落地,而是擱在一個方形的沙盤上,這充分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技術上有著卓越的才能!
400多年來真武閣經理了多次地震與暴風雨的襲擊,仍然巋然不動,安然無恙.真武閣在木頭結構中,主要依靠一種杠桿來維持一座像建筑的平衡,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真武閣還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知識,科學,精神上的完美結合.
五百字導游詞 篇8
看看冬天的青島吧!
你走在冬天青島的小路上,迎面不時吹來凜冽的寒風,會使你禁不住直打牙架,甚至會使你恨不得再回去穿上一件上衣,嘴里喝著暖和的水。
清晨,你一開窗,就會感覺到陣陣寒氣逼人,走出家門一個濕濕的涼涼的冷霧撲面而來,當你睜開雙眼時,你會覺得自己仿佛已經置身仙境,云里霧里的。走到,特別是雨后的海邊,更是美麗,好似云霧繚繞的天空。
冬天的青島下雪不多,但是一旦下起雪來,那可就沒的說了。雪后的清晨,打開窗戶,銀裝素裹的世界出現在你的眼前;向遠處眺望,昨日的紅瓦、綠樹、房屋、高樓,全被這白色的畫筆染成了白色。
穿上厚重的外衣,打開家門,踏著白白的.積雪,每走一步,腳底下的積雪被我踩的咯吱咯吱響,好似一曲清晨交響曲,走到小山坡上,樹下幾個小孩子在玩耍,忽然,一陣刺骨的寒風襲來,樹上的雪花一下子從枝頭上跳落下來,落在那幾個小孩子的頭上、身上,他們天真的大笑起來,使我感到冬天的歡樂。雪中的幾座小山也很美麗,白色、綠色、褐色,三色相連、相融,將連綿的小山變得更加風采迷人。
青島的冬天就是這么撲朔迷離,充滿了詩情畫意,刺骨的寒風、迷幻的冷霧、潔白的雪、連綿的小山構成了青島那美麗的冬景圖。
青島景色導游詞作文6
嶗山風景名勝區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44個風景名勝區之一,以“海上名山第一”著稱。位于山東半島的南部,青島市區東北端,面積446平方公里,東臨嶗山灣,南瀕黃海,海山相連,水氣嵐光,變幻無窮,雄奇壯闊,靈秀幽清,為內地名山所不及。
風景區由青島海濱和嶗山兩處景區組成。
嶗山景區:位于青島市區東南約30公里,面積300 多平方公里。以嶗山為主體,地域遼闊,嶗山景區景點甚多,可分為六個小區:南線太清宮區,東線太平宮區,中線北九水區,西線華樓宮區,北線鶴山景區和巨峰嶗頂區。
嶗山位于青島東部的黃海之濱,主峰海拔1133米,是中國18000公里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也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一座海拔超千米的高山。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游覽、避暑、療養勝地,全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嶗山拔海而立,山海相連,峰雄壑險,水秀云奇,自古被傳為“神窟仙宅”、“靈異之府”。
嶗山曾是道教的一個重要傳播地,始于漢、唐,宋元兩代的發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道士曾逾千人。至今保存完好的道觀尚有10余處。
嶗山山脈系燕山期花崗巖地貌景觀,山石造型奇特。海拔500米以上的.山脊上奇峰突兀, 怪石嶙峋,象形石比比皆是,素有天然雕塑公園之稱。嶗山植物資源和物產也十分豐富,尤以古樹名木著稱,有漢柏、唐榆、宋朝銀杏、元朝耐冬等。此外還有高山杜鵑以及滿山遍谷的落葉松和千余種奇花異草。嶗山旅游的最佳時節為每年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嶗山的特產有嶗山礦泉水,嶗山啤酒,嶗山海底綠石等。
嶗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尤以“明霞散綺”、“云洞蟠松”等十二景為最。嶗山的主要景點有:龍潭瀑與八水河、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八仙墩、太平宮、白云洞、華嚴寺、百福庵、華樓宮、九水、巨峰、蔚竹庵、塘子觀、法海寺。
五百字導游詞 篇9
拙政園在江蘇蘇州市婁門內。是蘇州四大古名園之一。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時為大宏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獻臣辭職回鄉,買下寺產,改建成宅園,并借用晉代潘岳《嗣居賦》中:“……,此亦拙者之力政也”的語意,取“拙政”二字為園名。1860~1863年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1954年對外開放。
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筑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墻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 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并立時感到這里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主體建筑遠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 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云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于這一水灣口之兩側。拙政園中園的布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筑,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臨水并面 向遠香堂,從建筑物名稱來看, 也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此園以水為主,水面的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臨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樸的造園風格,是我國江南園林的代表作品。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suzhou in jiangsu Lou door.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ancient gardens in suzhou. Early as the tang dynasty poet Liu Guimeng house, yuan for the macro temple. MingZhengDe years with empire Wang Xianchen resign home, buy temple, transformed into home garden, pan yue, and borrow the jin dynasty "heir ju fu" : "...... and this is compensated with the force of the government "semantics, take" compensated "2 words for YuanMing. In 1860 ~ 1863 was part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zhong wang fu.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1954.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garden, east park, west park in three parts.
East park and mountain pool, adorned with Shu incense pavilion, LanXueTang construction, etc. Western water circuitous, compact layout, mountain built pavilions, main architecture of the mandarin duck hall was the garden owner treating guests and listen to music, display hall. Sunny day by indoor looking at outside through the blue glass window scenery is like a piece of snow. Garden "sit with who xuan" is fan pavilion, sector on both sides of the real open two fan empty window on the wall, one of the "mandarin duck hall", and then the window and just reflected in the aspects of mountain Dai li kiosks, into the mountain, and dai li pavilion of exactly match into a complete fan. "Sit with who, the bright moon, the wind, I", so the sight of plaques, will think of su dongpo, and immediately felt here can enjoy the water of the month, is affected by the wind of the great.
In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s the best part of the overall layout for the center with pool, pavilions are built by the water, some TingXie is straight out of the wat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jiangnan. Body building hong tong in south bank pool,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ool and observe things two mountain island, the water clear, broad mind lotus, tree-lined everywhere on the island, mountain water bank vines mixed and disorganized, two mountain valleys panel has a little bridge, mountain to build a pavilion on the island, west of snow YunWeiTing, east to be frost pavilion, the four seasons scenery because of time inconsistency. Far to the west of hong tong's "lean on jade xuan" with the west ship matter form "xiangzhou", is relatively and both its northern "Dutch wind all pavilion" into the potential of the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can with the potential of the reward. Lean on jade porch west of a southern song deep water bay in the house, there are three ShuiGe "small" blue waves, the north of it covered Bridges "small flying" disjunctive space, form a quiet water, and xiangzhou bay is located in the monohydr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mouth. The layout of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n the garden on lotus pond, far hong tong as its main body construction, two islands as its main feature in the pool, and other buildings are mostly over the water surface To far hong tong, from the point of building name, is mostly related to the lotus. Wang Xianchen are touted to lotus, mainly to express his exclusive group of noble character. This garden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water, the water accounts for three 5 of buildings by the water, keep the clear and the landscape of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style of Ming dynasty,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jiangnan gardens in our country. On December 4, 1997, includ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五百字導游詞 篇10
各位來賓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旅行社,衷心的歡迎諸位來到麗江觀光旅游,
云南麗江古城導游詞范文
。我姓和,和氣的和,大家叫我小和就可以了;駕車的司機姓木,樹木的木。在云南,凡是姓和、姓木的,絕大部分是麗江納西族。今天,我非常高興能為各位導游,我將盡我所能把麗江最美好的景觀介紹給各位。
作為東道主,現在我想用麗江納西族獨有的方式為大家接風。我們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由我為大家唱納西迎賓曲。
“遠方來的朋友啊,納西家里來到了,坐一坐。山也歡,水也笑,納西人家多歡喜。祝愿大家心情舒暢……”
我和木師傅衷心祝愿大家在麗江度過一段舒心、愉快的美好時光。我們這個旅行團在麗江的逗留時間是四天三晚,第一、三晚住賓館,第二晚下榻瀘沽湖摩梭山莊。在此期間,我要帶大家去參觀麗江古城、玉龍雪山、長江第一灣、虎跳峽、瀘沽湖等幾個主要的景區。在麗江,各位來賓有什么事情要辦,有需要我和木師傅幫忙之處,請不要客氣,盡管提出來,我們一定盡力去辦。
我們降落的麗江機場,坐落在與大理州鶴慶縣交界的麗江縣七河鄉境內,海拔2200米,1995年建成通航。麗江機場可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機,現已開通麗江至昆明、北京、廣州、上海、成都、香港、西雙版納等多條航線,每年客流量超過了50萬人次。麗江機場現已經成為云南省僅次于昆明的第二大航空港。
從機場到麗江城有26公里,乘車時間大約需要30分鐘,我將利用這段時間給大家介紹一下沿途的風光和麗江的概況。
現在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大(理)麗(江)公路上,前面這座緩坡叫關坡,在古代這里是出入麗江古城的重要關隘,如今也是麗江的南大門。這里距昆明550公里,坐上空調大巴南下大理需要3小時,到昆明需要6-8小時,早上還在四方街吃麗江粑粑,下午就可以到昆明去吃過橋米線了!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麗江既是一個縣又一個地區的名稱。麗江地區現在管轄4個縣,其中華坪縣是煤炭基地,永勝縣是魚米之鄉,寧蒗彝族自治縣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是重點旅游開發區。全區面積20600平方公里,總人口112萬,除漢族外,人口較多的還來納西族、彝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等10個少數民族,人口64萬,約占全區總人口的57%。麗江少數民族的語言、習俗、民居、服飾、節日、歌舞豐富多彩,獨具特色。
現在,我們的車過了關坡丫口,地勢一下子變得平坦起來了,一個寬寬的山間盆地展現在眼前,這就是云南特有民族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我們稱為麗江壩子,它是滇西北最大的高原盆地,面積近200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麗江縣城大研鎮就坐落在壩子的中央。人們通常說的麗江古城,就是這個大研鎮的中心,這在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成為一座世界文化名城。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問了:為什么這里叫“麗江”呢?
“麗江”一名,始于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行政區麗江路。《元史·地理志》說:“路因江名。”就是說,“麗江”地名的由來最早起源于金沙江的別稱“麗水”。大家知道,金沙江就是長江上游,因產金沙得名。但為什么金沙江又稱“麗水”、“麗江”呢?史書上的主要說法是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犁牛石,而稱犁水,即犁田的犁,山水的水。昆明大觀樓長聯作者孫髯翁就在《金沙江》詩中寫道:“劈開蕃域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蕃域即今藏族先民吐蕃居住區。后因犁、麗聲音相近而異寫為麗水、麗江。
從地圖上看,麗江的西、北、東三面都有金沙江環繞,就像拉丁字母W,形成三大轉折奇觀。由此看來,元世祖忽必烈用此突出的自然實體取名“麗江”,是很恰當的。麗江就是美麗的金沙江,當地納西語又叫“依古堆”,意為大江轉彎的地方。說到這里就引出了麗江古城的大環境——玉壁金川。玉壁指的就是玉龍雪山,它位于這個壩子的北端,像是古城的一堵銀色照壁,把古城映襯得光彩奪目。金川指的就是金沙江,它三面環繞麗江地區615公里,堪稱全球最美麗的江段。
麗江縣城雖然地處云南西北高原,終年看見雪山,然而沒有嚴寒,沒有酷暑,不要暖氣,不要空調。這里年均氣溫攝氏12.6度,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約為攝氏6度,最熱月的平均氣溫約為攝氏18度,年溫差僅有12度左右。同時,麗江出現絕對低溫和絕對高溫的次數比較少,持續時間也不會太長,所以四季的界限不很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低緯度的地理位置,麗江位于北緯27度左右,冬夏兩季日射角度變化小,地面溫度比較均勻;而每年夏秋,又受海洋季風暖濕氣流影響,陰雨天多,地面氣溫不易升高;加之縱橫交錯的高山成為阻擋北方寒流的天然屏障,所以這晨形成干暖溫和的獨特氣候。
同時,麗江工業不多,自然很少受到污染,空氣清新潔凈,到處青山碧水,四季莊稼生長,尤其冬春季節,天空分外湛藍,陽光充足明媚,令人賞心悅目。當然,正是由于麗江的四季不很明顯,立體變化,遇雨成冬,而且晝夜之間的溫差比較大,所以外地客人到麗江后應適當注意增減衣服,以免引起感冒。
各位朋友,麗江雖然地處偏僻,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五萬年前,已有舊石器晚期智人“麗江人”在此生息。從新石器、青銅器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麗江是云南古人類的搖籃之一。麗江地區開發較早,公元前120xx年西漢即設遂久縣管轄,元初設置云南37路之一的麗江路,“麗江”一名從此開始。元代至清初的470年間,麗江是納西族木氏土司統治區域中心。
如今的麗江縣,是中國唯一的納西族自治縣,也是麗江地區最大的一個縣,面積7648平方公里,人口約36萬,其中納西族占55%。納西族源于中國古代南遷的氐羌族群,居住在以麗江為中心的滇川藏交界處,總人口約有30萬,而麗江縣有20萬,占全國納西族總人口的67%。納西族人口不多,分布不廣,然而卻以古老而豐富的民族文化著稱,有人說它是小民族創造大文化。
納西族最為著名的文化特色是“三個活化石”。所謂“三個活化石”,即是文字活化石——納西象形文字、音樂活化石——納西古樂、人類社會活化石——摩梭人母系大家庭。創造于唐代的納西東巴文,被稱為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至今仍在麗江流行的兩套大型古典樂曲《白沙細樂》,被中外音樂界被為“國寶”;瀘沽湖畔摩梭人,至至今仍保持著母系大家庭和不娶不嫁的阿夏走婚形態,為世所罕見。
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麗江古城南郊的環城路上。大家請看,右前方有一座蒼翠的山崗,形似獅子滾繡球而得名獅子山。秀麗的獅子山天然地把麗江古城和新城分隔開來,但又將它們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山頂高樓,名叫“萬古樓”。登樓北望雪山,歷歷在目,南觀古城,盡收眼底。
路的左邊,這座高大的建筑叫黑白水大酒店,主樓高17層,客房128間,是由云南黑白水電力集團投資控股的四星級酒店。前面是一個丁字路口,我們右轉進入民主路,路口左右各有一座酒店:右邊的森龍大酒店,是由麗江森龍集團投資興建的三星級酒店;左邊是云杉飯店,也是麗江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為完備的客運汽車站。
我們乘坐的汽車正在環繞獅子山西北側行駛,途中我們還經過了麗江體育場、神農大酒店、郵電大樓、百信商場、百貨大樓等單位。這里是一個三叉路口,右轉不遠就可以進入麗江古城,我們左轉進入新大街,這是麗江新城的第一條街道,也是目前商場最集中、最熱鬧的街道之一。前面一個丁字路口,左轉可以進入福慧路,麗江地區和自治縣兩級府署就在這條路上。
我們繼續北行不遠,就是麗江新城最早建的市政廣場——紅太陽廣場。廣場左邊是新建的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右邊矗立著毛澤東塑像,像后襯托著一堵語錄墻,這座建于1969年的毛澤東塑像,設計極富時代色彩,就連每一處數字的組合都是精心安排。正方形的臺基高1.949米,寓意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拉開了一個嶄新時代的序幕。塑像基座高5.16米,南面有韶山、井岡山浮雕,北面是延安、西柏坡浮雕,西面(正面)是天安門和紅旗浮雕,它們簡明地勾勒了毛澤東有代表性的重要革命歷程。塑像全身高7.1米,寓意中國共產黨7月1日成立。整座塑像包括基座和塑身高12.26米,寓意毛澤東生于12月26日。
請看:毛澤東身穿軍裝,左手自然貼褲,右手上揚,正向人們致意。1996年2月3日,麗江發生了七級大地震,廣場四周建筑頃刻間大量坍塌,讓人驚訝的是這座毛澤東塑像卻絲毫無損、巍然不動,一時傳為奇聞異事。不管怎么說,一代偉人毛澤東,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在老百姓的情感上,是永遠不會磨滅的。這一特殊時代的產物,既能引起人們對革命先輩的緬懷之情,也可引起人們對歷史的反思。
各位來賓,我們下榻的賓館到了。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準備下車。請大家到大堂后稍事休息,我和領隊立刻給大家辦理入住手續,進房間后首先請檢查一下房間的物品是否齊備,大家可以洗洗臉,喝點水,休息一下。請記住,中午12點在一樓餐廳用餐。因為我們中午飯后就直接到麗江古城游覽,請帶好下午參觀游覽的必需品。
五百字導游詞 篇11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九龍峽旅游區地處太行山中段主脊東側,海拔700—1500米之間,中元古界長城系紅色石英砂巖和長石砂巖,構成了山峰主體。下太古界、下元古界變質巖系構成山體底部;主脊為下古生界碳酸鹽巖系。由于長城系石英砂巖巖性堅硬,垂直斷裂構造及節理發育,棧崖壁立,峽溝縱橫,峽嶺相間,奇峽、幽谷奇峰、怪石、巖廊、巖洞、構成了具有獨特性的砂巖地貌景觀。山頂灰巖山體發育了暖溫帶喀斯特地貌。核心區的龍宮溝,主溝呈NEE向,兩側發育了多條深峽支溝,故稱九龍峽。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5℃左右,夏季涼爽宜人。由于群山環抱,谷口東開,有利于暖濕氣團侵入,形成了自己的獨有氣候環境,故多陰雨。由于常年有雨,得到泉水補給,特殊地貌形成了多級瀑布及水潭。
旅游區森林覆蓋率達78%,植被覆蓋率98.5,主要為板栗、蘋果,其次有柿子、核桃、等及楊、柳和楸樹等。二棧以上為天然次生林。九龍峽紅葉嶺生長著大面積的黃櫨,成為旅游區特色植物景觀。山上還生長著幾十種藥材植物。山頂分布大面積的油松林,山頂松林之間有數千畝的山頂草場景觀。
五百字導游詞 篇12
各位游客們大家好,首先感謝您選擇天圣旅行團的北京香山一日游,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穆,希望大家今天會十分開心哦。好啦,說了這么多,時間也在慢慢地過去,一眨眼間已經到達了香山公園。
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郊,占地180余公頃,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
香山早在1186年就出現了人文景觀。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清代,乾隆皇帝曾在此大興土木建成靜宜園二十八景,香山、靜宜園占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園"中的一山一園。1860、,香山、靜宜園先后遭到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的焚毀。
1956年,香山作為人民公園對外開放,五十年來,香山公園以優美的環境、優良的秩序、優質的服務和優秀的文化深受中外游客的喜愛,1993年至今每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A景區,20xx年被評為第一批北京市精品公園,20xx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香山公園文物古跡眾多,亭臺樓閣似星辰遍布山林之間,有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碧云寺";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毛澤東主席工作生活過的"雙清別墅";有緬懷世紀偉人的紀念勝地"孫中山紀念堂";有國內僅存的木質貼金"五百羅漢";有頗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見心齋"等景區。
人們把北京西郊比作北京現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園"。那么,歷史悠久的香山公園便以"春天山花爛漫,夏日清爽宜人,深秋紅葉飄丹,冬林銀妝素裹"的自然景觀,成為北京西郊的綠谷"氧吧"。公園內樹木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6%,僅古樹名木就有5800余株,占北京城區的四分之一,公園具有獨特的"山川、名泉、古樹、紅葉"資源。香山紅葉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為首都秋季最靚麗的一道景觀,每到深秋時節,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齊聚香山,共賞秋色。
好了,我的講解就到這里,現在大家自由觀賞,下午三點到這里來集合,祝大家玩得開心!
五百字導游詞 篇13
各位旅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江西省南大門,千里贛江第一城——贛州參觀游覽,不知大家以前有沒有來過贛州,贛州位于江西省南部,又稱贛南,也是贛江的上游,章貢兩江在城下匯合成贛江,是贛江源頭第一城,也是江西省所有城市當中保存文物古跡最多的城市,而且以宋代的文物古跡為主,并且不乏全國宋代文物的精品(通天巖)孤品(宋城墻、福幫溝)是我國當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宋城之一,有關專家學者稱贛州是一座“宋代歷史博物館”因此又被稱之為宋城贛州;1994年,國務院將贛州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贛州,是一座設置于西漢高祖六年,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古城,在東晉永和五年(349年)的時候,贛州城成為南康郡的郡治,成為贛州城作為贛南政治、經濟、軍事中的開端。隋朝開皇九年南康郡改為虔州,南宋紹興二十三年,改虔州為贛州,這一名稱從此沿用至今。從漢高祖六年設立贛縣有了行政建制后,一直到唐代,贛州城都是一個重鎮;唐代時期開通梅嶺驛道后,這里成為“五嶺之要沖”,“閩粵之咽喉”。到了宋代,國都南遷,經新疆出境的絲綢之路受阻,中原的貨物運往外國改由水路,通過大運河,進入長江,然后過鄱陽湖,溯贛江而上,進章江到達大余,經過梅關古驛道,再到南雄湞江上船,經北江、珠江出海,往南洋,轉歐亞各地,因此贛州就有了“水上絲綢之路”之稱。一時期出現“商賈如云,貨物如雨”的空前繁榮景象,當時贛州城被列為全國三十大名城行列,成為南方經濟、文化的一個重鎮。
1949年8月14日,贛州城解放,時至今日,贛州城仍為贛州市人民政府的駐地,贛州市現設一區轄二市十五縣,面積為3.94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4;人口有800多萬,占全省人口的.1/5,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區(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其所轄的面積和人口是江西省地級市中最大最多的城市,境內有29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主要有畬族、回族和瑤族等;贛州氣候溫和濕潤,屬于亞熱帶季濕潤氣候,年均溫度僅18.5℃;贛州東鄰福建,南接廣東,西連湖南,北靠本省吉安,撫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區的直接腹地和內地通向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溝通長江經濟區與華南經濟區的重要紐帶。解放初,贛州的城區面積不過3平方公里,之后,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區面積迅速發展到今日的30平方公里,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南移東擴”的發展思路,到20__年,贛州城區面積將擴展到50平方公里,從而進入大城市的行列。
五百字導游詞 篇14
淺水灣位于香港島南部的淺水灣是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美麗海灣。淺水灣海灘綿長,灘床寬闊,且水清沙幼,波平浪靜。沙灘上中國古典色彩的鎮海樓公園里有天后娘娘、大慈大悲觀音神像,還有長壽橋等勝景。臨海的茶座,則是欣賞紅日西沉,濤聲拍岸的好地方。
淺水灣的秀麗景色,使它成爲港島著名的高級住宅區之一,其中包括香港巨商李嘉誠、包玉剛的豪華私宅。
如果在海灘玩累了,可以到旁邊的快餐店、餐廳及超級市場就餐、購物,曾經是著名的淺水灣酒店現在已經成為影灣園商場了。附近的深水灣、中灣及南灣,都是暢泳勝地。
五百字導游詞 篇15
(一)白石山景區的“奇”
白石山可以說是一座山上之山,就是說在巨大的花崗巖基座上托舉著一塊巨大的白云質大理巖,地學上稱之為頂盤懸掛體。而白石山奇峰林立,怪石崢嶸,千姿百態,奇花異木,奇禽異獸,也給白石山增加了許多“奇”。
(二)白石山景區的“雄”
白石山山體高大,雄壯的山峰,錚錚鐵骨般矗立于山巔、峽谷,群峰拔地而起,峰高谷深,高聳擎天,氣勢雄偉,處處給人以強大的力量之感。
(三)白石山景區的“險”
“險”是指,白石山千峰萬仞,如刀削斧劈,險壑縱布,如萬丈深淵,單壁高差巨大,難以逾越。
(四)白石山景區的“幻”
白石山所謂的“幻”是說白石山由于光與影的變化,云與霧的交織,冷與熱的交流,幻出許多種神秘莫測的獨特天象景觀。老百姓說,白石山一天有72變,特別是夏秋季節,成天云蒸霧繞,如仙山浮島,是北方出現佛光次數最多的山。
(五)白石山景區的“秀”
白石山景區不僅雄偉、高大,也有秀麗的一面。到了春天氣溫溫暖,百花盛開,景色優美,是游覽、觀賞的大好時機。
五百字導游詞 篇16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寧夏沙湖是大自然的杰作,湖光沙色,候鳥成群,蘆叢如畫,風光旖旎。這里即有沙漠,又有萬畝平湖,是上蒼的賜予,更是勤勞智慧的塞北人民驚天動地的藝術創造。這里曾是一座農場,建國后,經過無數建設者精心雕琢,才逐步變成集西北粗獷與江南秀美為一體的天然景點,其獨特的旅游資源與優越的接待條件,成為國家旅游局確定的王牌景點和國家AAAAA級生態旅游區。
船兒犁開了波光粼粼的湖面,翻滾的浪花似劃出的千頃良田,翠綠的蘆葦,恰到好處地散布在湖面上,風兒吹過,枝葉婆娑,颯颯做響,馬達聲驚飛了一只停立在梢頭的鳥兒,倏地不見了蹤影,隨著停息的馬達聲,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新的天地:沙漠、駱駝,人群。
南沙北湖,湖潤金沙,沙抱翠湖,湖水如海,柔沙似綢,天水一色。沙湖資源蘊藏量豐富,在潔凈溫涼的湖水里常年生長著幾十種魚,不僅有常見的鯉魚、鰱魚、草魚、鯽魚,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體長160厘米體重60多斤重的娃娃魚(大鯢)和體圍1米多的大鱉。棲息在沙湖的鳥類也有130多種。此外還有游樂園、瞭望塔、水族宮、蘆葦迷津、蒙古包旅館、西夏行宮、大漠旱舟、水上滑梯、水上跳傘、水上摩托、滑沙索道、湖中蕩舟、天然浴場等旅游項目。當年《大話西游之仙履奇緣》開頭,紫霞撐木筏那段戲就是在這拍攝的。
寧夏沙湖景區榮譽:“世界環境保護五百家單位之一” 聯合國授予“全球環保500佳”榮譽稱號。
寧夏沙湖以江南水鄉與大漠風光為一體,以自然景觀為主體,沙、水、葦、鳥、山五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了獨特秀麗景觀,成為集風景旅游、觀光娛樂、體育竟技、療養避暑、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寧夏沙湖的美,美在沙水相融;寧夏沙湖的秀,秀在湖葦相映;寧夏沙湖的奇,奇在鳥飛魚躍。南沙北湖,沙抱翠湖,即突出了江南之靈秀,又突出了塞上之雄渾,是原始生態旅游的最佳結合點。
湖水、沙漠、蘆葦、荷花、侯鳥、湖魚把塞外與江南美妙地、珠聯璧合地融合了起來,構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江山風光圖。寧夏沙湖是上天造物的奇跡,是人間的天堂。
五百字導游詞 篇17
濰坊市博物館新館座落在市區環境優美的開發區內,與山東最大的游樂園--富華游樂園相對而立。形成中西合壁互為映襯的兩大景觀。新館地面上共五層,白墻蘭瓦,軒窗明亮,飛檐斗拱,樓閣錯落,象宇闕蟾宮般的巍峨、瑰麗,是一座仿宋代的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新館由北京設計院精心設計,1955年4月15日開工,1999年12月20日竣工開館,占地面積36畝,建筑面積18669平方米,屬目前全國地市級最大的博物館。館內設有序廳、濰坊簡史陳列廳、館藏書畫廳、革命歷史廳、科技廳、古生物廳、臨時展廳、文物庫房等設施。
《濰坊簡史陳列廳》:該展通過實物、超寫實雕塑、圖片、新科技演示手段等,展示了濰坊八千年的發展史。其中的多媒體影視合成景觀《古城春韻》是由西安電影制片廠超人公司的專家們精心制作的,該景觀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微縮景觀與影像合成,生動地展現了70多年前老濰縣古樸、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可使觀眾作為一個歷史的旁觀者來品味逝去的古城民風。
《館藏書畫精品廳》:展有馬遠、唐寅、文征明、董其昌、沈周、黃慎、鄭板橋、劉墉、高鳳翰等書畫名家的作品。
另有《濰坊民間藝術展》、《魯迅生平圖片展》、《共和國與十大元帥》及現代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等?芍^琳瑯滿目,多姿多彩。
除固定的展覽外,新館還經常接待國內外有特色的展覽,例如今年先后曾聯系引進了《德國五位著名女畫家作品展》、《慈禧太后生活用品展》、《臺灣故官博物院院藏歷代書畫復制品展》、《航天航海與21世紀》,以及國內著名書畫家聯展或專題展。
濰坊的古生物化石馳名中外、聞名遐邇,其中諸城的恐龍化石最為豐富,是全國少有的恐龍化石寶庫。恐龍化石的分布以呂標鎮的龍骨澗為中心,縱橫于濰河兩岸20余公里。已出土的多具“巨型山東龍”、“鴨嘴龍”引起世界的注目。諸城恐龍生存于中生代,距今1億年左右,當時這里是龍的世界,種類繁多、門類齊全。已出土的有蜥腳類、食肉類、虛骨龍類、鴨嘴龍類、鸚鵡嘴龍類等。其中出土的高8米、長18米的巨大鴨嘴龍被稱為世界之最。
濰坊的古生物化石被稱為世界之最的還有臨朐的山旺化石,在1800萬年以前形成的硅藻巖頁蘊藏著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124種,其中動物化石有犬熊、豺熊、半熊、無角犀牛、三角原古鹿、鳥類、河鴨、魚類等40余種,昆蟲100余屬,近200種。植物化石140余種,是世界罕見的“化石寶庫”。
另有濰坊市區出土的十萬年前的巨大古菱齒象化石和最近剛出土的十萬年前的河馬化石等,證明了濰坊這片土地上古代生物王國的神奇與絢麗。
為了向海內外觀眾系統地展示這些珍奇的古生物化石,目前,市博物館正籌備著一個令人神往的展覽:《走進神秘的古生物王國》,擬于20xx年國際風箏會期間,這個以現代展示手段和各類動物、植物化石交相輝映的展廳將向廣大觀眾開放。 除上述展覽外,新館還將籌建一個以航海、航天、光學、力學等方面觀眾可參與型的《科技廳》,這是一個以普及科技知識,增進觀眾對科技的興趣為主要目標的展覽。
濰坊市博物館作為一個集游覽、參觀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現代綜合館,將成為山東半島的一個重要的宣傳窗口、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科研的基地、收藏的寶庫,為廣大海內外觀眾所喜愛的重要游覽場所。
該館占地面積36.08畝,建筑面積18669.7平方米,實用面積14400平方米,可用于展覽的面積10299平方米,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地市級博物館。
五百字導游詞 篇18
多彩的民族風情,絢麗的自然風光,暖暖的陽光,閑適的氣氛,這一切成就了“七彩云南”的美譽。我的爸爸在云南昆明上班,跟隨爸爸,我有幸游覽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可是太多的景點因為游客太多,看不了什么景色,我不甚喜歡。唯獨一處,是我最喜歡的,那就是撫仙湖。如果說,那些景點是熱情似火,撫仙湖則是溫婉靜謐。
撫仙湖是中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湖面非常遼闊。遠山近水,洲島錯落,好一幅色彩怡人、幽深綺麗的山水畫卷?,一抹低山,載著微風,像是用抒情的語調,平靜地述說著關于湖的傳說。相傳天上有石、肖二仙,因慕“澄江海”清澈明凈,駕云來到湖邊,陶醉在這瑰麗的湖光山色中,以至流連忘返。久之,二仙搭手撫肩化為山石。撫仙湖也因此得名。
尋仙女石像望去,白色的浪花敲打在點綴著小碎石的沙灘上。陽光下,金色的沙化作沙錘,湖水隨之伴唱,讓我不禁想與之舞蹈。我脫下鞋,光著腳丫,奔走在沙灘上,沙灘像錦緞般柔軟,那不肯安靜下來的湖波,正輕柔地翻滾著,又頑皮地涌上沙灘,涌上我的腳背,濾過心田,沖走污垢,留下深情。
在沙灘上玩耍嬉戲,我覺得有些累了,就到沙灘上的遮陽傘下的躺椅上休憩,欣賞這湖光山色,藍天白云。湖面水平如鏡,如一顆藍寶石,閃爍著它耀眼的光芒。放眼望去,天連著水,水連著天,天水一色,天空與湖水相映,天空的云映入湖水,湖的藍襯托在天空中。湖畔臥著的遠山,如海中的仙山,綠茵蒼翠,鮮花簇擁,樓臺亭閣鱗次櫛比。湖風吹來,那陣陣馨香使人感到微醺,湖波已變成變化萬端的漣漪,泛著夢的光輝,傾訴著愛的呢喃,我的心靈與浮動的光影同節奏的顫動,像飄帶一樣,進入一個美妙的意境,很遠很遠。
這里是俗塵世界,并非天神的仙苑。如此美的俗世山光,如此美的俗世水影,人間還能有幾處?撫仙湖,你美麗、恬靜,我愿時時刻刻陪著你。
五百字導游詞 篇19
Good morning/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China, welcome to our beautiful riverside city——Wuhan. My name is Zora. I‟m from CITS, I‟m very glad to be your guide. There is a famous saying in China, “It is difficult for two mountains to meet each other, but not for people.”By this chance, on behalf of our travel service I„d like to express my warmest welcome to your present here. Now, 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 team for you. This is our driver Mr.Wang, he has more than 20 years of driving experience, so you are in very safe hands. And his bus number is 4301. During the tour,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requests,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lat me know. I will try my best to make your stay in Wuhan a pleasant one. I believe that all of you will return with an unforgettable memory.
Maybe some of you have heard of West Lake in China before, but do you know there is a poem describing the East Lake like this: “East Lake lets West Lake better than itself temporarily; it will surpass West Lake in the future.” Hearing this, you must be eager to see its beautiful scenery, right? Let‟s go now!
First of all, I‟d like to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our destination.The East Lake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suburb of Wuhan. It was announced one of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November of 1982. It's total area is 87 square kilometers, of which about 33 square kilometers are water surface. It‟s the biggest city lake of China which is six times as large as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Formation)According to geologists and archaeologists, a long time ago, the Yangtze River overflew it‟s banks for many times, the mud and sand brought by floods silted unevenly on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time went by, the lower part formed today‟s East Lake. Then, what‟s it exactly we are going to see? Well,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condition and the local anecdotes, East Lake Scenic Spot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arts along the lake, namely Listening to the Wave, White Horse, Falling Wild Goose, Moshan, Playing the Flute, and Luohong District. Today, I will show you around the Listening to Wave District.
After entering the door of East Lake, we are already in the Listen to Wave District. This area is surrounded by green bamboos and pine trees. It‟s a good place for you to enjoy the sounds of pine trees and waves echoing each other.
Continue to the east, we came to the Crystal Cove. Do you see the bluestone slope protection embedded two Chinese characters “松坡”,they were written by a famous poet named Sudongpo, meaning “the pine slope". Slab stone has a few green plants above it, some straight steep pines rock the shore,adding some verve for scenery here. poet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hen it comes to Quyuan,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to say. He was born in Zigui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China. Because of his talent, he was offered a high rank by the King of the Chu State. He worked loyally for the Chu State and always concerned about common people‟s life. Because of his effort, the Chu State became more and more strong. Unfortunately, later the King of Chu State was deceived by traitor and sent him into exile. When he heard the news that the Chu State was defeated by the Qin State later, he felt very sad and drowned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 in order to call on Chu people‟s patriotism. After Quyuan was exiled, he ever passed Wuhan and wrote and recited some poems on the shore of East Lake.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Quyuan, Wuhan people built this pavillion. Ququan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ure of China even the world. In September of 1953, the world peace council held a meeting to commemorate the most famous four culture persons, among them one is Quyuan.
XingYin pavilion is a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22.5 meters high, a flat square. Inside, there are the portraits and the life profiles of QuYuan, also displaying some of his writings. The statue standing in front of us is Quyan, it‟s 6.8 meters high. Have you noticed the expression on his face? It shows loads of grief and indignation Quyuan had after being exiled.
After we finishing visiting the Xingyin pavilion, let‟s go forward to "the waters and skies merge in one color " , which is one of the 24 scenes of East Lake. the first sight we see is the fish pond, it is a group of buildings w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ridge here is winding and bent. East Lake‟s fresh water fish is also very abundant, totaling about 50 kinds. They are Wuchang Fish, common carps, cruician carps, black carps, etc., among these, the Wuchang Fish is the most famous and precious one. In the Yuan dynasty a man named Ma ZuChang once said "Do not miss Wuchang fish whenever traveling to the south", this shows the great reputation of Wuchang fish has been spread long time ago. After liberation, chairman MAO often came to Wuhan to inspect, mostly lived in east lake scenic area, he once tasted Wuchang fish at the restaurant here. He also wrote it in his famous poem " Swim" in 1956. The steamed Wuchang Fish is the most famous local dish of Wuhan.You can taste it later.
Look, the pavillion right in front us is the Changtian pavillion. It remain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royal palace style. Chairman MAO and other great leaders once had a rest here and received international friends. Standing upstairs, looking up to the sky, having a distant view of surrounding area, I hope you also get great relaxion and feel peaceful from inner heart.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uilding is Luxun square.On the Luxun‟s Square stands the statue of Luxun. Luxun was the forerunner of China‟s new culture revolution as well as the great writer, thinker and revolutionist. He was born in 1881 and died in 1936.
That‟s all for the explanation to the East Lake.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You will have another 30 minutes to have a look around the temple. If you have any problems, do let me know. I would like to repeat our bus number, 4301. Please don‟t forget it. See you later.
五百字導游詞 篇20
公元220xx年冬,孫權偷襲荊州,關羽退走麥城,大義歸天。220xx年春正月,孫權害怕劉備起兵報復,將傳關羽首級于洛陽曹操處 ,但被曹操識破,曹操敬慕關羽為人,將計就計追贈關羽為荊王,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于洛陽城南十五里,并建廟祭祀, 即今關林迄今已有1790余年。
明朝,萬歷二十年(1592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關林廟,擴建成占地200余畝、院落四進、殿宇廊廡150余間、規模宏遠的朝拜關公圣域。萬歷三十三(1620xx年)年敕封關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關圣帝君”,關羽始封“圣”。
清朝,順治五年敕封關羽“忠義神武關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陽關帝陵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林”,始稱“關林”,成為與山東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兩大圣域。雍正八年(1730年)詔改武廟。清乾隆年間加以修建,形成現今占地180畝的規模。關林是明清時期皇帝遣官致祭、地方官吏和百姓朝拜關公的場所。
五百字導游詞 篇21
您們好!一路辛苦了,歡迎大家光臨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很榮幸成為大家的導游,在交流時叫我為小x就可以了。
據史載,炎帝神農是我國古時期的一個強大、先進的部落首領,他同黃帝軒轅氏共同創造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古代文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炎帝神農就創耕耘、植五谷、馴禽獸、嘗百草、療民疾,實現了男耕而食、女織而衣、日中為市、貨物交換。并遵天道,制歷時,開辟了人類認識規律,運用科學知識服務于生產和生活的先河,創造了燦爛的華夏文明。炎帝神農也因此同黃帝軒轅一道并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所有華人也自豪地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悠悠華夏文明史,烈山腳下是源頭!眾多的史志典籍、遺址碑刻、民間習俗和專家考證,印證了隨州厲山作為炎帝神農故里不可憾動的地位。(注:據《史記》、《左傳》、《山海經》、《荊州記》、《漢書》、《帝王世紀》等一百四十多種文獻典籍記載,炎帝神農誕生于隨州市厲山的烈山石室。盡管因時代久遠神農遺跡時興時廢,但厲山的古跡至今仍保留五十多。如明代隨州知州所立“炎帝神農氏遺址”碑,清代所樹龍鳳日月鐵旗桿等等。民間習俗是“活化石”。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隨州與炎帝神農有關的民俗也十分豐厚。如“祭日”(也稱祭炎帝、太陽神),“尊牛”(重視農耕,敬重耕牛),喜百草等民俗,至今仍然十分盛行。九十年代初至今,各層多次舉辦高規格的學術研討會,專家們用詳實的材料、確鑿的證據、科學的論證,除去了粘附在炎帝神農身上的塵埃,恢復了炎帝神農誕生于隨州、炎帝的南方屬性、炎帝和黃帝不可分割的關系的本來面目。并揭示炎帝神農文化的精髓就是開拓進取、發明創造、生生不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們現在的所處的位置就是史書上記載的炎帝神農誕生地——烈山。烈山,就是用火燒山的意思。炎帝神農又稱“烈山氏”,這是后人為了紀念他刀耕火種的發明。烈山擁有九嶺,九嶺拱成烈山。炎帝神農故里景區就位于這九嶺之間。景區上世紀80年代開始修復,20xx年擴建,核心景區1.71平方公里,總投資約4.4億元,為國家4A級景區。歷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在此地舉辦,深受國家、省、市領導的重視和關懷,也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旅游觀光的勝地。
好,各位隨我這邊請!讓我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進入景區拜謁始祖,游覽觀光。
二、文化雕塑壁在我們右邊的半山腰,大家可以看到一面風格奇特的文化雕塑壁。
5020xx年前,始祖炎帝神農生活的時代是沒有文字的。那時候的先民就和剛出生不久的小孩一樣,看到太陽就會畫成一個圓圈;看到月亮就畫成一個鐮刀樣的彎兒,正是這些原始的圖案,才衍生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先民們懷著對炎帝的感恩情懷,將美好生活用這些象形文字記錄下來。眼前的文化雕塑壁上的象形文字就是對遠古先民們農耕生活的真實展現。(注:第一個字,是五谷豐登的豐,紀念炎帝神農帶領先民們植五谷,享豐收,讓先民們有足夠的食物生活下去。“豐”,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貴重物品的禮器。第二個字,是夙愿的夙,圖案是一個人以手持物,意思是天不亮就起來做事情,所以是早起勞作,以示恭敬的意思。第三個字,是舞蹈的舞,是先民們在炎帝的帶領下過上安定生活的體現;舞,古舞字象人執牛尾而舞之形。本義:舞蹈。第4個字是高,第5個字是隹。表明鳥兒都是棲息在高高的樹上。第5個字是魚。在炎帝植五谷前,先民都是以漁獵為生。第6個字是樹林的林,圖形是由兩個荊棘枝并列而成,第7個字是室內的室,圖案是一個人頭上有個房頂,可以安全的遮風擋雨。第8個字是戠,指的是粘土和聚合,當年炎帝在厲山始創陶器。第9個字是我,從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義:兵器;玖x:第一人稱代詞。圖案是一個人拿著先帝發明的耒耜,先民們用耒耜種田,也用耒耜保護自己的耕地,擊退前來攻擊破壞的野獸。無解,這個字在各種古書記里都查不到,有人說它是水字,有人說它是湖字,大家來猜猜,這到底是個什么字呢?第10個字是月亮的月。第11個字是星辰的星,按圖形可以看到古代的星星是非常明亮的閃著光。第12個字是日的日。輪廓象太陽的圓形,一橫或一點表示太陽的光。先民們就是通過對天象的觀察來預測天氣的,也就是最早的天氣預報。這最后一個是炎帝的炎,由兩團烈火疊加而成,表明了勞動人民對炎帝刀耕火種給世人帶來溫暖光明的感激。)
好,各位隨我這邊請!
三、照壁
- 1 -
在我們的左邊,大家可以看到一面照壁。在風水學里有一種說法:“氣不能直沖廳堂或臥室,否則視為不吉利”。避免氣沖的方法,就是在房屋大門前砌一堵墻,但是,為了保持“氣流通暢”,這堵墻又不能封閉,所以便誕生了中國建筑史上獨一無二的建筑結構——“照壁”,用以“避邪藏福”。
遠古時期,炎帝神農發明刀耕火種,并馴養牛來耕作。所以,炎帝部落的標識是一個刻有“火”或者“牛”的圖騰。照壁出現后,散布在華夏大地上的炎帝后裔,就在自家照壁上刻牛首或火焰珠寶的圖案,以此標志自己的身份。我們眼前的牛首照壁,上刻牛頭、下刻火焰珠寶圖案, 它告訴我們這里就是天下華人的老家——炎帝神農故里。照壁上面的“炎帝神農故里”五個大字為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題寫。
好,請各位隨我轉過身來!大家看,從照壁到前方的神農大殿是整個景區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位于正南北方向。據考古發現,早在炎帝神農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房屋了。從科學上講,坐北朝南才能取得最長的日照時間。
四、牛耕作雕塑
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便是四牛耕作石雕,四;虬菏紫蚯盎蚵耦^耕耘,形象栩栩如生,可以說是我們紀念始祖炎帝神農“首創農耕、馴養家畜”功績最恰當的表現形式。
當先民們在狩獵的過程中,通過對動物習性進行觀察,區別出哪些是兇猛的,哪些是比較馴服的,便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比較馴服的動物慢慢飼養起來。而牛就是炎帝神農發現、馴養并用于農業生產的動物之一。在隨州淅河西花園和三里崗冷皮埡遺址中考古專家就發現了最早的水牛骨骼。這正是始祖炎帝神農“首創農耕,馴養家畜”的有力佐證。
自古相傳,炎帝神農氏為“牛首人身”,這可能是因為牛是炎帝神農所在的氏族部落的圖騰崇拜,后世就神話傳說其是“人身牛首”了。當然,這也是對炎帝神農馴養耕牛,首創農耕的形象紀念。
好,大家可以在這里拍照留念,尤其是抄股票的朋友,到了這里沾到靈氣,你手中的股票一定會牛氣沖天,一路 升。
好,各位隨我這邊請!
五、九拱橋和烈山湖
現在,我們踏上的便是九拱橋。
這座橋完全用花崗巖、白砂巖、蘑菇石、上等青石構建而成。橋身有九個拱門,全長117米,數量均是九的倍數。九在中國陽數里最大,地位最為尊貴,以此寓意炎帝神農之尊的始祖地位。史書記載,炎帝之母安登夢見七龍子有感生炎帝,所以,橋身和橋面上雕刻著龍鳳相依、鳳舞龍翔的紋飾。九拱橋橫跨烈山湖兩岸,像一根紐帶一樣,溝通南北,溝通了炎黃子孫尋根拜祖之路,也連結了大家共拜始祖虔誠之情。
九拱橋下面便是波光粼粼的烈山湖了。湖水水面共9.81萬平方米。(注:相傳,上古時期,烈山九嶺由九個怪物占據,為了人間安危,龍王的九個兒子下凡收服九怪,那晚雷雨交加, 一道天雷劈來,在這里裂出一道大坑,大雨也淅瀝嘩啦下了整整一天,雨停之后,先民們走出洞穴, 發現這里已經成了一汪湖泊,湖水清澈見底,味道甘甜。史書記載,這里為烈山,這條湖自然被人們稱作“烈山湖”了;而民間流傳的“九龍降九怪”的故事,也便是當地人把這個地方叫作“九龍山”的來歷了。)現如今,泛舟湖上,觀望整個大殿與九龍山,別有一番風情。遙望炎帝巨像,會有種炎帝顯靈的感覺,動的不象是自己,更象是炎帝大像。
七、華夏始祖門
跨過九拱橋,我們便來到了華夏始祖門,進入這道門,很多游客都會肅然起敬,整理衣裝,平靜心情。因為進入始祖門之后,就是我們整個景區最神圣的地方----謁祖區了。始祖門采用漢代早期門闕合一的建筑形式,由一個主門和兩個側門組成。主門高6米,側門高4米,青石構筑,正面和背面分別刻有“華祖”、 “農宗”四個鎏金大字。為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所提。石刻盤龍環繞四周,象征炎帝神農的高貴地位。炎帝神農因首創農耕被世人奉為“農宗”;讓先民由蒙昧走向文明,后人供奉他為華夏文明的始祖,稱他為“華祖”。
始祖門正面門身上的畫像是根據漢代武梁祠中的石雕“炎帝耜耕像”復制而成,再現了炎帝神農手執耒耜教民耕作的形象,背面雕刻炎帝馴養家禽的豐功偉績。
好,各位隨我這邊請!
八、圣火臺
- 2 -
前面這個像“火”一樣的建筑,便是圣火臺。燧人氏“鉆木取火“后,炎帝神農“修火之利”,把火廣泛運用于生產、生活之中,炎帝率領先民在刀耕火種的時候,發現一些燒死的野獸吃起來味道比生吃要可口多了,便發明了用火烹制食物,后又發明燒制陶器等等。正因為炎帝神農善于取火、存火、用火,《帝國世紀》說神農氏以“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也因為火與太陽都給人間帶來光明和溫暖,特別是人民賴以為生的五谷更離不開太陽,民間便以太陽象征炎帝的功德,所以,炎帝也被奉為“赤帝”、“太陽神”。
一年一度的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開幕式的火種就是在圣火臺上點燃。數千年來,華夏子孫,薪火相傳,以他們的聰明才智締造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圣火臺底座為正方形,上端刻有火焰圖騰,底座周邊刻有龍騰雕紋,相傳有神龍相守,供奉華夏最初之火種。很多華人朋友到這里,都會從圣火臺的底座穿過,他們說:圣火臺中走一走,紅紅火火全都有。
九、石燈籠
相信很多朋友在踏入始祖門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臺階兩邊帶孔的小石墩,這些小石墩就是炎帝神農故里景區特有的石燈籠,也是景區的特有綠化帶。石燈籠用花崗巖整體鏤空雕刻而成,左右兩邊各28個。每個石燈籠的頂端都分別用篆書刻著華夏56個民族的族名,每逢夜晚,這些小石墩便會發出耀眼的光芒,象征著56個民族團結在一起,延續著始祖炎帝神農氏開創的中華文明之光。
十、七步登天臺
在我們的眼前便是七步登天臺,共七七四十九個臺階,分7節大臺階,每節大臺階又有七個小臺階。 七步登天臺根據天上的北斗七星設計而成,從上到下依次為“日、月、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北斗七星的七個星君,而北斗七星的七大星君代表著不同的福運。例如“文曲星”代表人的文運,“祿存星”則代表人的官運。古人認為,北斗七星位于天上銀河的中心樞紐,人們在誠心祈福的時候許下的心愿一定會實現。
貫通天地的七步登天臺帶我們靠近炎帝,讓大家感受到來自始祖炎帝的靈氣,所謂“七上八下”,踏上七步登天臺,每踏一步,福運相互連接,踏完七大臺階,福運全部匯聚在一起,相信各位今后的人生一定會邁大步、行大運。
十一、盛世和諧鼎
踏過七步登天臺,我們便來到了謁祖廣場,大家可以看到兩個屹立的三足圓鼎,左邊名為和諧鼎,右邊名為盛世鼎。相傳最早的鼎是炎帝用黏土燒制的陶鼎。在先秦時期,鼎被視為傳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重要象征,也就是龐大的傳國玉璽,得到鼎便可以為王,所以,歷史上便有了楚莊王向周定王“問鼎大小輕重”的典故。這兩口盛世和諧大鼎,寓意為國家昌盛,社會和諧。
鼎逢盛世,福滿華夏,擲鼎有聲,福佑全家。朋友們可以把硬幣放在手中,雙手合十,面對銅鼎,閉眼許愿、祈福。然后把硬幣拋進銅鼎,會聽到鼎里傳來清脆悅耳的撞擊聲,鼎收到的祈福越多,心愿越能成真。
十二、謁祖廣場
我們現在步入的便是氣勢恢弘的謁祖廣場,廣場邊長117米,呈正方形,占地面積13689平方米,數字也呈九的倍數,整個廣場可容納2萬余人。廣場外圍由297米的環形路環繞,體現了中國古代先哲們 “天圓地方”的宇宙認知理念。歷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的開幕式暨拜祖大典就是在這里舉行;叵霘v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參加過的海內外炎黃子孫都會想到這里的靈氣。20xx年5月20日首屆尋根節,前一晚突降大雨,到20日上午活動開幕前也沒有停的跡象,所有人都擔心這拜祖大典難以舉辦下去,然而,活動剛開始,當第一柱高香插入大殿前的香爐時,天空奇跡般地放晴了,萬道金光撥云而出,一道美麗的彩虹飛架烈山上空。20xx年6月8日尋根節,又遇一場大雨,然而,當湖北省省長李鴻忠的“頌祖文”剛剛恭讀完畢,一直下個不停的大雨在此時居然停了下來。第二天,從媒體氣象報道得知,6月8日整個湖北省均遭遇強降雨過程。小X說的并非虛言,這些全部有錄像為證。
十三、八大功績柱
說到始祖的靈氣,我們更不該忘了始祖的功績。廣場上的這八根柱子就是為紀念炎帝神農功績而立的八大功績柱。
據春秋《國語 魯語上》記載: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為什么叫“柱”呢?上古時期,耕種的種子經常被鳥兒吃掉,于是,炎帝神農教大家用點種棒在地上鑿個小窩,把種子放進去,再用土蓋上,這樣種子就不會被鳥兒吃掉了。先民為了紀念炎帝,就把點種棒做成了部落圖騰柱,有專家指出,天安門廣場上的
- 3 -
華表就源于此圖騰柱。
這八根圖騰功績柱由花崗巖雕刻而成,高度均為9.9米,直徑1.27米,石柱的頂部雕刻著盤龍和玉琮,柱體上通過雕刻畫面來展現始祖炎帝神農首創農耕,發明種植;始作耒耜,教民耕耘;作陶為器,冶制斤斧;治麻為布,紡織制衣;搭木為架,建屋而居;遍嘗百草,發明醫藥;削桐為琴,練絲為弦;日中為市,首倡交易的八大功績。通過這些雕刻,我們可以充分看到炎帝神農對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偉大貢獻。
十四、神農大殿
我們眼前的這座氣勢雄壯的“洞穴”建筑(因老祖宗生活的時代先民們以洞穴為居住地,所以設計者專門設計了這座“洞穴”建筑),便是億萬炎黃子孫向往的精神圣殿——炎帝神農大殿。殿前的12個臺階象征著十二個月份。大殿頂部的“炎帝神農大殿”幾個金色隸草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親筆題寫。整個大殿仿照漢代宮殿融入早期人類建筑古樸自然的原始風格構建而成。
炎帝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功蓋千秋,澤被后世。正因為他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億萬炎黃子孫尊崇他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并對他頂禮膜拜。在中國臺灣有一百六十多座以炎帝神農為主神的宮廟,每座宮廟擁有信眾3至5萬人。烈山之上,千百年來,海內上炎黃子孫及附近鄉民都會以三拜九叩之禮拜謁始祖,祈福安康。好,在進入大殿之前,各位可以在這里稍作停留,或合影留念,或請柱高香、花藍、許愿瓶(燈)。前面我們說到始祖的靈氣,在這里拜一拜,相信大家一定能感受到這種靈氣,F任黃石市長的楊少波第一次來拜始祖,由中南建筑設計院院長升任湖北省建設廳廳長。第二次來還愿,回去后即升任黃石市市長。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李春明首屆尋根節前一天準備去法國,因要主持尋根節開幕式臨時改變了行程,結果他原本 坐的法航班機失事,老祖宗救了他們整整一個團的人。還有李憲生常務副省長、張昌爾常委等許多省、市領導每年都要帶著一家老小來到這里拜謁始祖。“燒香、敬祖、作善事”,此人生三大快事。
(附注:三拜九叩辭:一拜炎帝,坦蕩仁慈暖人心;二拜炎帝,功高德厚鑄偉績;三拜炎帝,錦繡河川榮萬年) 好,各位請隨我進入大殿。我們面前供奉著的這尊坐像就是炎帝神農圣像,他面容剛毅而慈祥,身軀強健而有力,一手捧著稻谷,一手握著靈芝,喻義著“幸福和健康”,也象征著始祖在開創農耕和醫藥方面的兩大主要功績。這尊圣像由中國美術學院根據1987年美籍華人周共·王德樵先生從美國華崗博物館帶回的清朝畫家所作的炎帝神農畫像為藍本設計,整個雕像采用花崗巖精雕而成,雕像高4.26米,寓意炎帝農歷4月26日的生辰。雕像背后的木質屏風是專門為老祖宗量身而作,它高七米有二,寬十四米,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木質屏風,屏風正面雕刻著有關炎帝神農的各種傳說,背面刻有炎帝神農的八大功績,與整個圣像融為一體。
神農大殿頂部為長方形,刻有祥云浮雕,四周墻壁雕刻有與始祖炎帝神農豐功偉績有關的時空轉換。
十五、鐘樓和鼓樓
在大殿左右兩側,大家可以看到一個鐘樓和一個鼓樓,所謂晨鐘暮鼓,大凡有靈氣的地方都會有鐘樓和鼓樓。我們現在來到的便是鼓樓,“鼓”通“谷”。亦包含著炎帝神農分五谷的含義在里面(注:五谷,意為“天谷”、“地谷”、“懸谷”、“風谷”、“水谷”。天、地、懸、風、水所代表“五谷”并不一定都是糧食:“天谷”含諸如稻、谷、高粱、麥等果實長在頭頂類的作物;“地谷”含諸如花生、番薯等果實長在地面下的作物;“懸谷”含諸如豆類、瓜類等果實在枝蔓上的作物;“水谷”含諸如菱角、藕等水中生長果實的作物;唯有“風谷”特殊,指玉米是通過風傳播花粉,將頭頂花粉吹到作物中節長出的須上從而結出果實的作物)。神農分五谷,教民以植,耒耜的使用和種植五谷,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大事,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人類由原始游牧生活向農耕文明轉化創造了條件。五聲鼓響,讓我們銘記炎帝對中華民族作出的巨大貢獻。今天我們以鼓傳音,感念炎帝功績。(注:五鼓辭:一鼓天,無佛無道心不空;二鼓地,無花無酒無傷痛;三鼓懸,有山有水真性情;四鼓風,有始有終是真龍;五鼓水,至圣至明炎帝頌。)
五百字導游詞 篇22
黃埔軍校舊址位于廣州黃埔長洲島,是大革命時期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軍事學校。 黃埔軍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軍飛機炸毀。1965年,做了一次較大修繕,基本恢復原貌。1984年,建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現有軍校正門、校本部、孫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東征烈士墓、北伐紀念碑、濟深公園、教思亭等十幾處建筑。 此外還有中山公園、仲愷公園、黃埔公園(又稱中正公園)、濟深公園;張之洞倡建的大坡地炮臺、白鶴崗炮臺;中國海軍的黃埔軍港等景點。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孫中山在中共和蘇聯幫助下,為培養軍事干部于6月創辦。
軍校群英薈萃,名將輩出,在中國近代史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黃埔軍校舊址大門軍校大門坐南向北,面臨珠江,在牌坊門額上書有白底黑字的“陸軍軍官學校”橫匾,是國民黨元老譚延闿的手筆。門前有兩個哨崗,后面的兩間房子是衛兵室。 大門內正面有一幢走馬樓,稱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嶺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兩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即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東西兩側,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對稱。四排房子之間以走廊連通,四周有圍墻,建筑面積1060平方米。
大門西側有一幢2層磚木結構樓房,原是教職員宿舍,因民國6年()孫中山曾在此憩宿,孫中山逝世后,改建為“紀念室”;1984年又改為“黃埔軍校紀念館”,陳列黃埔軍校校史和孫中山在廣東革命活動的照片。 在萬松嶺北麓,有東征陣亡將士墓。此墓動工,次年落成。墓中埋葬了在兩次東征等戰役中陣亡的516名將士。
墓的西邊是十七將校墓,為一座仿巴黎凱旋門式建造的建筑,上書“東征陣亡烈士紀功坊”。紀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學生墓群,東邊是一座單人墓——蔡光舉烈士墓。 校園南面,有教思亭和北伐紀念碑。紀念碑高7米多,為紀念北伐中陣亡的將士而建。
五百字導游詞 篇23
”大家好,我叫,你們叫我小張就可以了,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共同游覽這個清代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希望我的講解能夠令各位滿意,讓我們共同度過這一美好的時光。”
“現在,我們來到了頤和園的大門,你們可以看到許多精美的圖案。接著,讓我們繞過大殿,現在,我們的所在位置是有名的長廊,柱子是綠色的,欄桿則是紅色的,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了273間,大家想一想,要建出這么長的長廊,多不容易啊!”
“現在,請大家抬頭望,這些橫檻上面都畫有五彩的畫,畫這人物、花草、風景,這幾千幅畫中,沒有哪兩幅是一樣的,既然講到這兒了,那我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其中的故事吧!”
“從前,乾隆皇帝的母親喜歡聽故事,經常一邊在長廊中游覽,一邊讓宮女給她講各式各樣的故事聽。有些她特別喜歡的故事,就讓宮女們反復地講。時間一長,宮女們肚子里的故事講完了,以前講過的故事也記不清了,這可難壞了宮女們。后來,她們請來了一些人,那些人在橫檻上畫上了許多的畫,從此,宮女們再也不愁沒有故事給太后講了。因為,宮女們看著橫檻上的畫,就可以想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講給乾隆皇帝的母親聽。”
“我們游完了長廊,就到了萬壽山的腳下,現在呢,我請你們抬頭看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它那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大家知道那是哪兒嗎?告訴你們吧!那呀,就是佛香閣。下面的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接下來,就讓我們登上萬壽山吧!現在,我們已經到了萬壽山的頂部,讓我們往萬壽山下望,大家看,那是什么?對了,你們真聰明,那就是昆明湖,大家看,昆明湖很靜,靜的像一面鏡子,昆明湖很綠,綠的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經常會在湖面上慢慢的滑過,幾乎不留一丁點兒痕跡。”
“現在,我們下山吧!我要帶大家去我們的最后一個景點——十七孔橋,他為什么要叫做十七孔橋呢?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吧?細心的小朋友們一定會發現,這座橋的下面有十七個孔,所以,就成為十七孔橋。大家再看,十七孔橋上還有很多個柱子,每根柱子上面都畫著有小獅子,都做著不同的姿勢,沒有哪兩只獅子的姿勢是一樣的,大家想想看,這也是多么不容易的啊!
“親愛的游客,本次的游覽到此結束,希望大家以后還能看頤和園看看美景,也希望我能再次帶大家游覽整個頤和園。拜拜!”
五百字導游詞 篇24
褒禪山褒禪山,舊稱華山,位于含山縣城東北7.5公進而處。因唐貞觀年間(627——649)慧褒禪師結廬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色翠靄,四面如圍。中有起云峰,欲雨則云先起,春夏往往風之。有龍洞、羅漢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錯落,鐘乳石倒垂其間。有襲女泉、白龜泉,泉水清洌,終年不竭。
山上多井,有民諺云:黃山三百六十頂,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禪院(即華陽寺),為明人鄭和所建,氣勢宏偉,后屢有修建。院內古柏參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毀壞。四周山勢突兀,景色秀麗,北宋大臣王安石曾游此,作《游褒禪山記》文章中說;“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今碑記尚存,眾多洞天,泉水之勝,仍吸引游人。古人這里是“路入云堆,禪房四面,峰隨意立座,野梅香滿山。王安石在游記中記的華山洞,洞內軒敞開闊,石壁上滿是記游者的字跡。洞內翠蝶綠裹,樹木繁茂,樹從中傳出錚鉦之聲,象有人弄琴。次地真乃人間勝景。
五百字導游詞 篇25
Dear visitors:
Everybody is good! Welcome to visit the Summer Palace, I'm a tour guide, Zhang Yinjia here, you have to do is call me xiao zhang. This i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give you when the tour guide, let us to visit!
Now that we have come to the Summer Palace, please must keep up with the team, don't be left behind. We are now in a gallery, the gallery is very famous and it has a red paint the pillars of the green paint baluster, endless blocks, the gallery has more than seven hundred meters long, two hundred and seventy-three rooms, please look up, each have a colorful picture.
We are now under the longevity hill, let's board the longevity hill. Below is on the top of the longevity hill, buddhist incense is a row of cloud temple. We will carefully watch!!!! In a short while we gather in the kunming lake.
Kunming lake, is the position we are now on the long embankment around it in a number of stone bridge, the lake center has a small island, you can go there to play, there's a bridge called seventy-two Kong Qiao, there are seventy-two little tunnel, bridge, there are hundreds of pillar, carved with a lion above, they have different attitude, no two are the same. Ok, you are free to visit.
Today is honoured to be your guide, hope to serve you again!
五百字導游詞 篇26
故宮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殿高35. 05米,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太和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筑。
太和殿的內部及外部構造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在這里,除了奇異的雕梁畫棟、獨特的設計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寶外,她的堅固程度也令人嘆為觀止。自太和殿建成以來,遭遇過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堅強的巨人傲然屹立,絲毫不受影響。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臺,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征。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桿。欄桿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殿內更是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室內外梁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云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七十二根罕見楠木大柱支撐整個大殿。太和殿的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瀝粉貼金云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采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宮第一殿,更是中華民族的珍寶。
五百字導游詞 篇27
各位團友,此時我們探訪的是桃源洞,深藏在武夷山中。由于蹬道高坡度大,有時還要穿越洞穴,請大家在行進途中互相關照,注意安全,F在我們正循蒼屏峰與北廊巖之間的松鼠澗旁小徑行進。將至桃源洞口,便有一堆亂石截斷了谷口,小澗驟然消失,只聽見石下錚琮有聲,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然而,只要各位再往前走幾步,就可看到巨石相倚的小洞口。洞極為狹小,僅容一人通過,而且洞中十分黑暗,請大家跟我走好。穿過小洞,小澗奔騰而出。這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不知大家體味得如何?邕^橫架在澗上的石橋,幾經曲折,輾轉而入,迎面有一石門,借著門內射出的一縷幽光,大家是否看清石門兩旁的一副石刻對聯:“喜無樵子復觀弈,怕在漁朗來問津。”相傳這副對聯,是一隱士根據仙凡曾在此對弈,樵子戰敗仙翁的故事而寫的。
進入石門,頓覺豁然開朗,果然是“洞天絕境”。四周群巒環繞,南有蒼屏峰,北有三仰峰,東有玉版巖,西有天壺峰、北廊巖。當中是幽深的谷地,方圓大約20畝。但見田疇平曠,阡陌縱橫,屋舍儼然,桃園、石池、竹林、流泉,引人入勝。若逢春日來此游覽,桃花盛開,燦若云霞,地地道道的陶淵明筆下的武陵桃花源勝景。徐霞客在游記中曾這樣寫道:“四山環繞,中有平畦曲澗,圍以蒼松翠竹,雞聲人語俱在翠微中。”桃源洞北面有兩幢古老的屋舍,是桃源庵和開源堂舊址,堂內塑有太上老君的神像。屋旁斜倚著的一塊巖石,名金磚石。從巖罅里涌出的一股山泉,叫金磚泉。清亮的泉水繞過屋舍,注入田間,在爬滿青藤的壽桃石旁,蓄成一口水池。池邊的石盤纖塵不染,正是品茗小憩的雅座。桃源洞西邊這座老君巖雕像,是1996年,由武夷山風景區勝區管委會投資23萬元,福建惠安工匠歷時6個月雕鑿而成。雕像高16米,寬11米,厚1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老君巖雕座像(堪稱中國之最的泉州老君巖雕像高僅5.1米),堪稱“老子天下第一”。
桃源洞后山有小路上三仰峰,也可取道山北慧苑坑,從章堂巖上三仰峰。三仰峰是武夷山風景區內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三峰皆昂首向東,高者為大仰,次者為中仰,再次者為小仰,故名。仰望三仰峰,大家不知是否有種感覺,三座山峰,宛職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形如旌旗招展,巨蛇凌空。三仰峰上勝景頗多。從桃源洞后山小徑攀登到小仰,路左邊有一石洞,深四五米、高二三丈的巖洞,名“碧霄洞”。洞上方巖壁有明萬歷年間林培所書的“武夷最高處”五字。洞旁有一口井,相傳為宋白玉蟾的丹井。清會稽周士蕓曾結廬修煉于此。在大仰峰腰,有一平坦方正的巨石,名棋盤石,相傳昔時有仙人在此對弈。這里古樹環匝,密葉交蔭,即令盛夏酷暑到此,只消片刻,便暑熱全消。離此地不遠的三隱臺,臺上有積翠樓庵、知白庵、仰云庵,臺麓有蘿庵等舊址。峰頂有電視轉播臺。從峰頂俯瞰百里武夷山,只見群峰起伏;仰望天空,高遠無邊。
[導游內容]三層峰——>北廊巖——>天壺峰——>瑯 巖
雄峙在三仰峰南麓,皆倚鑄錢巖,也似三仰峰一樣,崚嶒三石,層疊而起,只是山形比較平緩的山峰,是三層峰。三層峰有“武夷氣象臺”之稱。大雨行將來臨之際,在它的峰巒之間,便會涌起一團團白霧;而天將放睛時,籠罩在峰巒上的濃重云霧,又會先行化開,露出濃如潑墨的峭壁。當地人用它來預測睛雨,還頗為靈驗。宋翁彥約有詩贊道:“崚嶒三迭倚青冥,宿霧云飛自有程。靈境只因通造化,故教人世驗陰晴。”
從三層峰往前,過蒼屏峰,可見矗立在七曲北岸的北廊巖。北廊巖因橫立的巨壁像一條獨長的走廊,故而得名,聳立在北廊巖后面的是天壺峰。峰腰有一軒朗的巖洞,峰下有天壺道院舊址。危立于天壺峰西面的瑯玕巖,又名欄桿巖、朗官巖。以“瑯玕”取名,是形容此巖光潔晶瑩,好似美玉。稱它欄桿巖,這是因為在崖畔有叢竹環翠,宛如綠色的欄桿,槴\巖半壁有一山洞,名“金雞洞”。巖壁上至今還留有鑿了一半的磴道。因此衍生出這么一段傳說:相傳早先洞中曾棲息著一只金雞,是只神鳥。每當黎明,它就飛到武夷最高處——三仰峰頂,放聲高唱。那嘹亮的報曉之歌,又是清脆又高亢,響徹武夷碧水丹山間,驚得歌王百靈鳥也閉上了歌喉。金雞飛到哪里,哪里就有了歡樂,幸福;金雞唱到哪里,哪里就五谷豐登,人畜興旺。然而,當地有一貪心的財主叫張富朗,竟對它打起了壞主意愛,妄想捉住它,獻給官家,求得重賞。經過一番謀劃,他從外地雇來了一名石匠,沿著崖壁開鑿蹬道,聰明的金雞,早已洞察出這貪心財主的陰謀,等到蹬道即將鑿到洞口,便飛到四曲大藏峰巖洞中筑窩去了。張富朗窮忙了一陣,連雞毛都沒有撈到一根,倒給人家留桃源仙境下筆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條鑿了一半的蹬道。
各位網友,桃源洞游覽到此結束。但愿絢麗的桃源洞勝景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五百字導游詞 篇28
家居中原,相對江南人來說,我就是一個地道的北方人。北方人對江南的想象,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和神秘色彩。坐在旅游大巴上,看到沿途一晃而過的南國景色:滿眼的河湖交錯、水網縱橫、魚塘遍布,給人一個總體印象就是水,水!水!!
遙想今日目的地——錦溪。她此刻就象一個披著面紗的女郎俏立于煙雨蒙蒙的白石橋邊在對著我們這群從未謀面的北人遙遙招手。進入古鎮,遠遠就見一條長長的仿古長廊橫亙于湖面上,大紅的燈籠一路懸于廊檐,給水鄉涂抹了一縷鮮活的色彩。特有的江南園林風味一下子抓著了游客的心,人們紛紛拍照留影。我們沿著彎曲的石橋一路向她走進。她很安靜,依然沉浸在一千多年的靜謐中,沒有一絲那種過度開發的風塵味。掀開她的歷史面紗。
據志載,這里“一溪穿鎮而過,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暉盡撒江面,燦若錦帶,故名錦溪。。。。。。”相傳南宋孝宗寵妃陳妃為避戰亂,來到這個美麗的江南水鄉。來到這里,她就再也舍不得離開了,死后她就永遠地留在了此地,在五保湖中的小島有她安息的地方——陳墓。錦溪長期以來也被當地百姓稱為陳墓,一直到九十年代古鎮開發后,才正名為錦溪。我們彎腰入坐于水鄉特有的烏蓬船,伴隨著船娘手中搖擼的吱嘎聲,我們居然也象游魚般穿行在有著四千余母水面的五保湖上了。只不過走的是旅游線路,先圍著湖中島——陳墓轉了一圈,然后向著水巷深處駛去。
健壯的船娘控船本領不錯。她們統一穿著藍地白花的外衫,頭帶斗笠,帽下耳邊各懸垂一串俗艷的粉紅毛線飾物,隨著搖船而來回搖晃。小船輕松通過窄窄的水巷、橋洞,岸邊的迎春綠叢枝條紛披下垂,似要探腰戲水,兩旁的古民宅保留著固有的風貌,枕河而居,廊橋下掛著涮的干干靜靜的拖把。真是讓人羨慕,因這水的緣故,這里與北方有著很大的不同,比之北方的塵土這里是纖塵不染。信步在古老的青石路,循著老街的古道前行。那班駁的石橋、粉墻青瓦的老宅,古樸的廊街岸柳,無不臨水而居。巷水與湖水相通,靈動成這秀美的小橋流水。站在躬身河上的古橋,看著穿梭來往的手搖船,滿目青瓦白墻,我的思緒象這流水一樣綿軟而又悠長:千百年來,這小橋,這流水,這青石板依舊,只是已然物是人非。這里就是北人夢里煙雨中與知己共撐一把紅油紙傘漫游過的地方吧?
一個充滿感傷與憂郁的地方。
古鎮的老街很窄。我站在古道上,與南來北往的游客摩肩而過。為著夢中的水鄉,今天,大家匯集在了這里,共同領略這旖旎的水鄉風光。“守侯千年,只為今生與你檫肩而過”這種機緣是多么難得啊,而著一切皆因水鄉才有的,她是如此的寶貴,要好好珍惜啊。兩旁的老鋪一家挨著一家,中間間或也有民居。導游說這里住著原住民,看來不假。小小的鋪面展示著民間的收藏:奇石、根雕、古董、錢幣、古磚瓦。
更多的則是糕點鋪、茶館,擺著土特產:五香毛豆、襪底餅、醬汁肉、各式南點。
刺激著游人的購買欲、食欲。我吃著酥酥的熱熱的襪底餅前行,眼光在兩旁的鋪面上忙亂的游移。在街角,看到一衣著簡樸的老人在賣剛從湖中打撈出的水紅菱,禁不住停下來問價,一問才1。5元/斤,我都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景區里的物價大家也都知道,這里并未象別的熱點景區那樣商業化。我裝了一袋讓老人給我稱2斤,他提著稱一再的添加,常與菜場小販打交道的同伴一眼看出,老人是不會缺稱的。有幾個游客乘機嘗而不買,老人也默不做聲。我對錦溪的印象因淳樸的老人而一下子改觀,再也不抱怨導游未把我們領到聲明遠播的水鄉周莊了。可惜我們是跟團游,不象自助游那么自在,未能在那臨水民居小客棧慢慢領會“人家盡枕河”的江南風韻。中午我們品嘗到了在老街買的據說是沈萬三家傳的醬汁肉,那紅燒的肘子、豬蹄與北方的最大區別是甜,甜香中除盡了肉類的別味。而此時,我不禁又懷念起那甜香不膩的醬汁肉來。想起了回味悠長的醬汁肉,想起了賣菱老人,想起了碧波蕩漾、蓮葉田田的湖水,還有那種細膩的水鄉特有的靜瑟。
五百字導游詞 篇29
Welcome to here! I'm your guide. My name is X. you can call me Xiao X. Inorder to facilitate your visit, let me first introduce you.
The Wanfeng forest in Xingyi is composed of nearly 20000 green peaks. Itspreads in a fan shape from the edge of Qipeng plateau, the North Bank ofWanfeng Lake and the East Bank of Huangni River, with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20__ meters, to Anlong, Zhenfeng and other places. It is high in the northwestand low in the southeast, and inclines to Wanfeng Lake and Huangni river. Theupper line is bounded by the alpine earth mountain at an altitude of about 1600meters, and the lower line is bounded by the subtropical red earth mountain atan altitude of about 800 meters, forming a circular mountain belt. It is morethan 200 kilometers long and 30-50 kilometers wide. Xingyi City alone has anarea of more than 20__ square kilometers,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two-thirds ofthe land area of Xingyi City. 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peak forest, it can bedivided into five types: array peak forest, Baojian peak forest, Qunlong peakforest, Luohan peak forest and diemao peak forest. It is one of the three karstlandforms in Southwest China.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Xingyi City, the peak forest has a north-southtrend, which is magical and beautiful. It stretches for 15 kilometers. Themountains are dense and peculiar, grand and magnificent, and the overall shapeis perfect, forming a rare peak forest Gallery in the world. From a geologicalpoint of view, the northern part is the Fenglin basin, and the central andsouthern part is the Fenglin depression and peak cluster mountain. Most of thepeak forests and peak clusters are cone-shaped, and some are bell shaped, flattopped and saddle shaped. It can be called a "Chinese cone-shaped karstMuseum".
The north and South sections of Xiawutun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The north section of Xiawutun is like a screen, protecting the villages andpastoral areas in Er village, Yulong village, Shuangsheng village and Lelivillage. It is full of poetic and picturesque, just like a simple and beautifulBouyei brocade. In the area of nahui village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 ofChina, there are many strange peaks rising from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Theyare magnificent, straight and graceful, with various postures. The peaks areconnected and broken, with a strong sense of emptiness. In summer, when visitorslook down from GuanFeng Road, the peaks are distributed among the green ricefields, like the huge Jadeites on the jade plates.
Xiawutun, a strange peak forest belt, contains almost all the peaks andranges in the cone-shaped karst area, with rivers, caves, undercurrent andfunnels. There are more than 30 funnels in the West Peak Forest Scenic Area,forming a group of funnels. It is also the most typical, complete andconcentrated place of cone-shaped karst development in China. As a typicalrepresentative of Guizhou cone-shaped karst, it has been listed as a preselected list of world natural heritage of karst in China by UNESCO.
五百字導游詞 篇30
(歡迎詞)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
大家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美景巧變幻,賽罕風光說不絕。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___旅行社以及淳樸好客的塞罕壩人歡迎您來塞罕壩休閑度假。我是本次塞罕壩之旅的導游員___,這位是我們的司機_師傅,在接下來的兩天里我和_師傅將盡最大的努力竭誠為您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希望您在塞罕壩能夠度過一個輕松、愉快的假期,預祝我們合作愉快。
圍場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沛,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歷史上“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木蘭圍場又是清代的皇家獵苑;這里“群山分干,眾壑朝宗”。壩下山地溝谷縱橫,林木蔥郁,綿延數百里;壩上草原漫崗迂回,湖泊星羅,河流蜿蜒,綠草如茵,鮮花如潮。
圍場以其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山川形勝甲于紫塞載入史冊,自古以來就是一塊水草豐沛,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滴醵(1681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來圍場,看中這塊“萬里山河遠,九邊行勝抱神京”的境地,為“肄武綏藩”,以“喀喇沁、敖漢、翁牛特諸旗敬獻牧場”的名義劃定了面積14000多平方公里的木蘭圍場,根據地形和禽獸分布劃分了72圍,歲歲秋季到這里舉行圍獵,史稱木蘭秋狝,并定為家法。從康熙二十年到嘉慶二十五年的140多年里,康熙、乾隆、嘉慶來圍場舉行木蘭秋狝105次。
康熙曾寫下《賦得帳殿郁崔嵬》來描述當時的壯觀場面
茂林葉未黃,賓雁使成行。后對分山出,前竟越嶺揚。
鹿鳴秋草盛,人喜菊花香。日暮帷宮近,風高暑氣藏。
“木蘭秋狝”是什么意思呢?木蘭,既非花名,而且與花木蘭無關。清代初期,圍場多鹿,中秋節前后,鹿求偶交配,獵人頭戴鹿角,身披鹿皮,吹起木制的笛哨,模仿鹿求偶的聲音,誘鹿捕殺,滿語稱之為木蘭輝罕,也就是哨鹿的意思(滿人的狩獵方式)。秋狝,是指秋季圍獵。對于滿蒙等游獵民族來說,野生動物是他們日常生活和種族繁衍的基礎和保障,保護動物就是保護自己,因此他們根據動物的生存規律來調整自己的狩獵方式,形成了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的傳統。就是說春天打獵不能打懷孕的母獸,夏天打獵要放過幼獸,秋冬季節就可以放手捕殺了。“秋狝”是指秋季打獵。只有這樣才能不破壞生態平衡,保障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木蘭秋狝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當時,國內并不十分安定,云南省有吳三桂叛亂,西北有準噶爾部的分裂活動,國外還有沙俄的侵擾。而當時清軍斗志衰退,在平定“三藩之亂”中,清軍貪生怕死,1人負傷,幾十人護送,甚至有人自殘身體以求自保。康熙看到昔日英勇善戰的八旗將士,如今弓馬廢馳,軍無斗志,如此下去,大清江山難保。他總結教訓,認為只有加強武備,恢復軍隊的戰斗力,才是立國之本。因此,在平定“三藩之亂”的當年就設立木蘭圍場,做為既能鞏固后方,又可加強武備的一項重要策略。清代皇帝通過秋狝鍛煉八旗勁旅,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用隨圍射獵,獎功罰過等手段團結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等王公大臣,并舉行了多倫諾爾的“七溪會盟”,接見萬里歸來的渥巴錫;進行了烏蘭布通之戰,擊潰了噶爾丹的叛亂,粉碎了其分裂中國的陰謀?滴踉凇捌呦獣恕比〉贸晒r對大臣們說:“昔日秦興土石之工,修筑長城,我朝施恩于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之長城更為鞏固。”木蘭秋狝達到了“肄武綏藩”,鞏固民族團結的目的,為“康乾盛世”的形成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綏藩”是清朝為團結少數民族,抵御沙俄的侵擾及分裂活動的一項戰略方針。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統一戰線。
清帝在140多年的“木蘭秋狝”中曾用隨圍射獵,獎功罰過等手段團結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等王公大臣,并舉行了多倫諾爾的“七溪會閱”,接見萬里歸來的渥巴錫。進行了烏蘭布通之戰,擊潰了噶爾丹的叛亂,粉碎了其分裂中國的陰謀?梢哉f,康熙、乾隆等皇帝在人們心目中筑起了“團結統一”的長城?滴踉凇捌呦獣啞比〉贸晒r對大臣們說:“昔日秦興土石之功,修筑長城,我朝施恩于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之長城更鞏固!
清帝在木蘭秋狝結束后,東道回鑾駐蹕張三營行宮,西道駐蹕阿穆呼朗圖(今步古溝)行宮,都要舉行盛大的慶功宴會。康熙時期凡隨圍蒙古王公等,相互宴請,無論是公宴還是家宴,沒有統一規定。到乾隆時期,為表示皇家的體恤之情,規定將宴請合為一次,宴席期間和結束后表演“塞宴四事”,即:什傍(演奏蒙古音樂)、相撲(摔跤)、詐馬(賽馬)、教馬兆(騎生馬駒)。除宴請、賞賜外,還要請蒙古王公等觀賞戲劇。
(東廟宮)
伊遜河南的小山上,立有1通乾隆皇帝所作的《入崖口有作詩碑》,由碑頂、碑額、碑身、碑座組成,通高4.8米,碑頂四角各雕伏龍一條。碑文用漢、滿、蒙、藏4種文字鐫刻。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赴木蘭圍場舉辦秋狝大典,由阿貴圖(橫河子、錐子溝)進入伊遜阿卜奇圍場,途經此處,有感于這里的山崖陡峭,壁立千仞,層巒疊嶂,雨霽峰青;翠葉黃葩,伊水潺潺,山花倒影,水色天光,作五言古詩一首。其中寫道:“朝家重習武,靈囿成自天。匪今而斯今,祖制垂奕年。巉巖圍疊嶂,崖口為之關!闭f是我大清王朝重視習武,神靈保佑的皇家獵苑宛然天成。先祖所定下的秋狝家法將一年一年地傳承下去。這里險峻的山崖圍護著層巒疊嶂,聳立的崖口就是一道天然的雄偉的關口。
在那片數株蒼松掩映之中的就是東廟宮。
也許你要問了:“那到底是廟還是宮啊?”
這應該算是我們這里的一奇了。也許您游遍了大江南北,也許您走過了千山萬水,也許您看過了歷朝歷代的宮廷建筑,也許您參拜了各門各派的寺廟宮觀。但您卻難得一見此處這廟與宮合而為一的特殊建筑吧。說起這座特殊的建筑,就不能不說到在我們這里流傳已久的一段傳說故事啦。
故事發生在康熙辛酉二十年(1681)四月丙申(十三)日。這一天,28歲的康熙皇帝早晨從西爾哈畢喇(今新地鄉)出發,跋涉200里,傍晚時分來到了拜察(即白岔泊)附近的三星潭時,突然之間雷聲震耳,瓢潑大雨傾注而下。康熙皇帝和隨行的官員、軍士們不得不到林中避雨。原本這里就山高云低,加上大隊人馬散發出的熱氣,林子上方是霹靂一聲接一聲,閃電一道連一道,再看林子里面:官兵一個個臉色蒼白,心驚膽戰;戰馬一匹匹渾身痙攣,四蹄打顫?滴趸实垭m然沒有失態,卻也是滿心恐懼,強打精神。正在危急關頭,康熙皇帝忽然看見面前有一只一尺大小的金色蟾蜍正在雙目炯炯地注視著皇上,似乎在表示著什么。此時的康熙皇帝全部注意力都在震耳的雷聲和耀眼的閃電上,并未留意到這只金蟾。金蟾見皇上無動于衷,便眼望著皇上大叫一聲,向林子外面蹦去。說也奇怪,雖然霹雷聲聲好似山崩地裂,但金蟾的叫聲卻真真切切?滴趸实坌南耄骸斑@只金蟾看著我,叫什么呢?”金蟾蹦了幾步,回頭看了看,見皇上原地未動,又連叫兩聲向林子外面蹦去?滴趸实垭m然覺得金蟾的舉動可笑,卻仍未理解其用意。金蟾又停下來連叫三聲向前躍去。這時的康熙皇帝才發現,那只金蟾是三條腿,前二后一,猛然醒悟:“這是要我隨他而去啊!庇谑腔噬峡觳节s上金蟾,大隊人馬緊隨皇帝迅速離開了樹林。人馬剛剛離開樹林,一陣巨大的雷電之后,雨過天晴;仡^再看方才避雨之處,樹木被雷電擊成一片枯枝。金蟾已失去蹤影?滴趸实勖賳T和軍士們四處尋找,一無所獲?滴趸实坌南耄骸耙欢ㄊ窍煞痫@靈。金蟾救駕有功,朕就封其為‘敦仁鎮遠神’‘塞罕靈驗佛’吧,永世承祀!”并下令修廟供奉。
回宮后,康熙皇帝將這段奇事稟告了太皇太后,孝莊老太后告誡康熙皇帝:“金蟾靈佑,乃我大清洪福,不僅你要常去祭祀,我也要去拈香!”為方便帝后們祭拜,就在廟的后面建造了一座小行宮,供帝后拈香時更衣和臨時休息,從而形成了這座廟與宮合一的特殊建筑。
廟宮又與其他宮廷建筑不完全一樣,有三個全國之“罕見”。一是廟、宮合一為首創。歷代建筑,廟就是廟,宮就是宮,二者不能合一。二是供奉的神靈著清裝,國內所特有。三是敦仁鎮遠神的本廟是皇家敕建的最小廟宇。
(廟宮水庫)
廟宮水庫位于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縣城南30公里處的伊遜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總庫容1.83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370平方公里,占伊遜河流域面積的54.5%。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設計,20__年一遇洪水校核,設計地震烈度為6度。水庫初建于1959年,征地高程為780米,淹沒耕地6700畝,遷移人口2 346人。根據20__年水利部的大壩安全復核,防洪標準為2 000年一遇;原設計灌溉面積10萬畝,現狀灌溉面積65000畝,年灌溉供水量8 591萬立方米;電站在輸水洞出口左側,裝有三臺機組,總容量為1 500千瓦。
說起這道攔河大壩,我們圍場人一直引以為自豪。當年缺乏起重設備和大型運輸機械,勤勞勇敢的圍場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硬是用小推車和扁擔、籮筐在崇山峻嶺之間修筑起了一道攔河大壩,可以說這是圍場精神的一個寫照。
(圍場縣城)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西北、北、東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為鄰,西南和南面分別與豐寧縣、隆化縣接壤,是華北地區通往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要道之一。全縣總面積9219.72平方公里,共轄37個鄉鎮、312個行政策村,總人口51.6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3人。其中以滿族、蒙古族為主的12個少數民族人口29萬人,占總人口的56.2%。196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是承德市人口第一大縣,河北省面積第一大縣,全國唯一一個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圍場薯、牛、菜特色主導產業優勢突出。全縣馬鈴薯年平均種植面積45萬畝,產量達到6億公斤,蔬菜種植面積23萬畝,牛飼養量17萬頭,其中奶牛4000頭。興建了雙九淀粉有限責任公司、承德天添乳業公司、棋盤山大牲畜交易市場、圍場鎮薯菜批發市場、腰棧蔬菜產地批發市場,其中年產萬噸的雙九淀粉有限責任公司已進入全省重點龍頭企業行列,棋盤山大牲畜交易市場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和全國十大畜禽交易市場之一。培育了金欄牌馬鈴薯、燕塞牌5寸人參胡蘿卜、春結球白菜等省市名優產品。先后被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河北省馬鈴薯之鄉”、“河北省區域經濟發展示范縣”。
歷史上,圍場曾是著名的清代皇家獵苑,是清代舉辦“木蘭秋狝”大典的場所,擁有眾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
當時的木蘭圍場,根據地形和禽獸分布,劃分為72圍。每次圍獵,一般要進行20多天。到了清代后期,國勢日衰,停止了盛極一時的木蘭秋獵活動。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這塊廣闊的皇家獵場禁地,全部放圍開墾。其后,森林資源逐日遭到嚴重破壞,整個圍場滿目荒涼,風沙漫天,野獸絕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經過多年的治理,木蘭圍場逐步恢復了她的神奇魅力。1993年被批準為國家級公園。登上制高點,即當初康熙皇帝的練兵臺,遠眺四方,目力所及,林浪似濤,碧波萬頃,浩瀚無際。這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是一處獨具特色的旅游、狩獵、觀光、度假勝地。
境內現存有康熙點將臺、乾隆七通碑、將軍泡子、燕趙古長城等歷史遺跡60多處,擁有140多萬畝人工林的塞罕壩國家級森林公園,20多萬畝優質草場紅松洼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和御道口草原三大景區的東中西三條旅游線已初步形成,圍場已成為京北黃金旅游線和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后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全國生態示范區”、國家4A級景區、被省政府命名為“生態旅游示范區”。年接待國內外游客5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2億多元,被譽為“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北方動植物的王國、攝影藝術家的天堂”。20__年,木蘭圍場被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小錐子山村)
小錐子山村村莊雖小,卻出土了很多古物,如銅戈、銅矛、銅箭、鏃(箭頭)、燕半兩(古銅幣)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戰國時期的遺物,在考古界占有一席之地。
1977年11月在城北出土秦幣兩枚,每枚重32.85公斤,1980年7月又出土兩枚,一枚重33公斤,另一枚重32.5公斤。在同一城址中出土4枚秦幣,絕非偶然。
從現存的古城遺址來看,此城之大(長度150米),城墻之高(殘存城墻上仍有4.2米),說明這是秦朝北方的一個軍事重鎮。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皇帝駕臨此地,看到古城遺址,沒有輕信這里是南北分界之說,經向當地少數民族詢問考證,判定這就是燕秦長城遺址,因而感嘆:“吾安知天下之似此未傳者幾何乎?”為了傳于后世,乾隆親自撰寫了《古長城說》碑文,以傳后世。
(棋盤山)
棋盤山,因山頂平如棋盤而得名。棋盤山鎮北接內蒙古各旗,南連關內各牲畜市場,每年交易牲畜幾十萬頭,皮革幾十萬張,已成為中國北方著名的大牲畜交易市場。
棋盤山的黑山口,清朝時叫伊綿峪,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皇帝曾在這里接見過土爾扈特部“萬里東歸”的首領渥巴錫汗。
(伊遜河)
出棋盤山鎮,我們沿著御路前行,看到的這條河叫伊遜河,伊遜,蒙語稱之為“九曲”,意思是彎彎曲曲的小河。據記載,圍場開圍時,河兩岸古樹參天,河里能打到幾十斤的大魚,民間曾有這樣的諺語:“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粥鍋里。”發源于塞罕壩下的伊遜河是圍場的主要河流,它流經隆化、承德,注入灤河,是引灤入津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哈里哈)
哈里哈,蒙古稱之為“哈達圖扎布”,漢語意為“有山巖的峽谷”。“扣花營內出美人”。傳說康熙皇帝秋狝時,在這里曾選中一個妃子“伊姒姑娘”,因其喜吃荔枝,康熙皇帝命南方產區派人騎馬星夜傳送,途中累死了8匹良馬,伊姒姑娘動了惻隱之心,將荔枝撒在地上,長出了一種青青綠草上結滿了瑪瑙般果實的植物,雖然和荔枝不一樣,可味道更鮮美。圍場文化部門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清宮樂舞《荔枝娘娘》,深受觀眾喜愛。其實,圍場的草荔枝是一種野生草莓,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據《熱河志》記載:“草荔枝叢,圣祖仁皇帝賜名草荔枝,秋而實。”草荔枝漿果成熟季節,香氣四溢,人們路過它的旁邊,為芳香所吸引,必要尋覓幾顆品嘗一下。
(八十三號)
初聽這個地名,大家一定很奇怪:怎么還有以數字作為地名的?
隨著清朝的沒落,秋狝再也無力舉辦了。1821年道光皇帝即位,“秋狝之禮”廢止,1862年塞罕壩開圍,允許百姓進入圍場墾荒種田,朝廷從中收取押荒銀。好地120兩,中等地80至100兩,次地40兩左右,老百姓稱之為“掛地”。圍場有些小地方沒有地名,掛地就以500畝為一號,一直排到八十五號。
(門圖阿魯行宮)
當地人又稱為“翠花宮”。這里有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有一年秋天,康熙皇帝親自帶領文武官員和各少數民族的首領、侍衛、虎槍手,還有伊似娘娘、翠花公主、宮娥等人,來到木蘭圍場打獵,練習刀槍箭術。當來到塞罕壩下的“門圖阿魯”行宮附近時,只見這里山連山,山套山,風景很美。漫山嶺上,都長滿了青松、翠柏、紅楓、白樺,還有一座蛤蟆峰。峰后就是百花盛開的鹿花坡?滴鯉ьI全隊人馬剛要到鹿花坡的行宮休息打尖時,忽然間,從鹿坡上跑出一群梅花鹿。翠花公主忙下了馬,向康熙跪拜道:“父皇,這里的梅花鹿真多呀,咱們射不射呢?”康熙看著心愛的翠花公主,微笑著點點頭,表示同意她去鹿花坡射鹿。
于是,翠花公主轉身來到鹿花坡下的后溝。她對宮娥們說:“萬歲允許咱們射鹿了。來,丫頭們,都來一起射鹿吧!”春杏、夏荷、秋菊、冬梅、翠松、青竹、秀梅、香蘭8個宮娥翻身上馬,箭搭弓弦,正要一齊拉弓射時,唿——只覺從后山刮來一股狂風。緊接著,從密麻麻山林中躥出一只猛虎,閃電般地朝翠花公主撲來,“哎呀,不好!贝浠ü鲊樀靡宦曮@叫,就連8位宮娥,也被嚇得臉色焦黃,她們撥馬正想朝回跑時,突然,“嗖”地一下,飛來一支響箭,正好射中老虎的左眼,那老虎吼叫一聲,蹦了一個高,站立不穩,一頭栽進山澗。
接著,由密林里傳來一聲問話:“公主受驚了吧?”翠花公主撥馬一瞧,只見山坡上跑來一位騎馬的小伙子。這時,公主身邊的宮娥春杏說:“哦,他就是喀喇泌的兒子,名叫金山扎滿。”公主掩面偷著瞧了瞧這位公子,啊,好一位英俊的人兒呀!金山扎滿騎著馬,不錯眼珠兒地也正打量美麗的翠花公主吶!公主穿一身蔥綠結蝶花兒的金邊緊身戰衣,腰掛弓箭,實在是威武英俊,那粉紅透白的瓜籽臉上,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向金山扎滿羞答答地笑著看呢!翠花公主抿著小嘴兒,笑一笑,溫柔地說:“多謝公子啦,救了我們姐妹們的命呀!”金山扎滿連說幾個“不敢”。暗自想到,在家時,常聽父王說,翠花公主不但容貌美,而且還精通詩詞、歌賦,五音六律,絲、竹、管弦,能騎善射哩!于是,金山扎滿笑著說:“我射死一只猛虎,這也是托公主的洪福,這點小事,請公主不必過分夸獎。”
公主一聽,暗想到,平時春杏常說,喀喇泌王爺的兒子,文武雙全,機智過人,箭法超群,真是耳聞不如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吶!想著想著,不由心中產生了愛慕之心,兩人說著話,并肩騎馬慢行,他們的親熱勁兒,宮娥們也都看在眼里。天快黑時,金山扎滿恭恭敬敬地告別了翠花公主,各自回到了住處?滴趼犝f金山扎滿射死了一只險些傷了公主的猛虎,對他夸獎了一番,然后回到了“門圖阿魯”行宮歇息。第二天清早,翠花公主觀看蛤蟆峰景致,要說也湊巧,金山扎滿正在峰下的鹿花坡上,練習射箭哩。他見翠花公主也來了,趕忙下馬,迎上前來,公主也忙下馬,把馬韁交給宮娥春杏,讓她牽著馬轉悠到后坡上采花玩耍去了。翠花公主和金山扎滿坐在一棵大松樹下的青石板上拉起了知心話兒。
這情景,正好好被早在山坡上練太極拳的大太監郭繼功看到了,郭太監年紀大了,偏好這一天是他的生日,康熙尊重老者,要給他賞功慶賀哩!所以郭太監從心里高興,大清早就來練健身的拳術,但這個人小肚雞腸,看到翠花公主和金山扎滿私下接觸,這還了得,可是,看在公主的臉面上,也不好朝外嚷呼什么,只好暗暗記在心里。
忽聽行宮外吹響了號角,這是為郭繼功的慶宴開始了,公主和金山扎滿也一起來到了行宮,野宴一開始,很是熱鬧,郭繼功謝過康熙的賞賜后,便是王公、大臣和眷屬們給郭太監敬酒賀壽。輪到金山扎滿為他敬酒時,他正想起了翠花公主,一失神,把手中的酒杯落在地上,摔碎了。金山扎滿慌了神兒,郭繼功心里更是不痛快,壽誕之日,打碎了酒杯,唉,也實在太不吉利了,他想發脾氣,但在皇上面前,他只好強裝笑臉。
酒過三巡以后,康熙皇帝瞅瞅大家,說道:“這次我到壩上察看地形地勢,是因為軍情風聲很緊,我準備帶領七萬兵馬直奔烏蘭布通,掃平噶爾丹軍事叛亂,諸臣有何高見?”郭繼功一看有機可乘,便忙向康熙跪拜道:“圣上,我看喀喇泌王父子稱得上智勇雙全,有一身好武藝,是不是讓他們父子一同隨軍參戰?”康熙一聽,又想到昨天金山扎滿還射死一只猛虎,將門出虎子,這父子二人一定能征善戰,于是,便采納了郭繼功的意見。
當時,翠花公主一聽金山扎滿去參戰,她也要求同赴戰場?墒,郭繼功又奏道:“圣上,門圖阿魯宮在壩下為后方,留下伊姒娘娘,由翠花公主保駕吧!笨滴跤X得得也是這個理,于是,又同意了郭繼功的要求。其實,郭繼功一心想把公主與金山扎滿拆散。說不定金山扎滿戰死在疆場,那才能消除自己心中的不滿呢。
自從翠花公主與金山扎滿分手后,她日夜思念著公子,吃不下,睡不安,轉眼到了八月十五,這天晚上,公主走出行宮,抬頭望著明月,眼里流下了熱淚,誰知寒風一吹,她身子骨著了點風寒,當夜就發高燒,說夢話,嘴里呼著心愛的公子——金山扎滿,竟一病臥床不起了。
看到翠花公主這可憐樣子,宮女們急得團團轉,伊姒娘娘也天天淌眼淚。眼看著翠花公主快保不住命啦,伊姒娘娘忙命小太監何騰,騎一匹快馬,連夜趕路,直奔烏蘭布通戰場上去接大夫。大夫趕回來,給翠花公主號脈診斷,說是她郁悶傷情,外感風寒。連忙開藥方,公主服了藥,但病情不見好轉,身體越來越弱了。
過了幾天,伊姒娘娘又來看望翠花公主,公主強打精神,睜開眼睛,有氣無力說:“母后娘娘啊!女兒我這病,怕是好不了啦,您疼愛女兒一回,我沒能孝敬您,心里實在慚愧呀!但愿兒死后,不要回葬北京,就把我埋葬在這蛤蟆峰下的鹿花坡上吧,我要在這里看著金山扎滿得勝歸來!本驮谶@天夜里,翠花公主離開了人間。
沒過幾天,康熙皇帝領兵打敗了噶爾丹叛亂,得勝回來時,又路過“門圖阿魯”行宮,聽說翠花公主已經死了,他心里很難過,為了實現翠花公主的遺愿,便決定把她安葬在蛤蟆峰下鹿花坡前。在安葬的那天,康熙、伊姒娘娘和王公、大臣們,都在公主的墳前祭奠。最悲痛的要屬金山扎滿公子啦,他的眼淚,流啊,流啊,流也流不干……
說也奇怪,就在安葬公主后的第二天,在鹿花坡山腳下的溝兩旁出現了兩個泉眼,這兩眼泉水,常年朝外流水,匯成了一條長河,曲曲彎彎向南流去……
傳說這條河,就是金山扎滿懷念翠花公主的眼淚匯成的,當時,伊姒娘娘給這條河取名叫伊遜河,康熙為了紀念翠花公主,把“門圖阿魯”行宮改名叫翠花宮了。
至今,人們一看到翠花公主宮遺址,就會想起翠花公主的愛情故事來了。
(山門)
塞罕壩,蒙語稱之為“塞堪達巴罕色欽”,意為美麗的高嶺。它橫貫于圍場北部,為大興安嶺、陰山余脈、七老圖山的交匯地。壩上高原和七老圖山的山脈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削弱了西伯利亞寒流對壩下的侵襲,又將灤河、潮河上溯的海洋性季風溫暖氣流阻擋于壩下,因此壩上、壩下溫差很大。
山門上書寫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前國家林業部長徐有芳所題。徐部長在任期間多次視察塞罕壩林場,對這里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這里是“云的故鄉,水的源頭,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經過山門我們就進入了塞罕壩景區。
(塞罕壩概況介紹)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北部,東鄰內蒙古赤峰,北接克什克騰(蒙古語,親兵、衛隊)旗,西北與多倫相連,南距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210公里,屬于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皇家獵苑——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留有皇家獵場遺跡和古戰場遺址,是一處以森林草原風光為主,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有機融合,具有風景游覽、避暑度假、影視拍攝、體育旅游和科學文化考察等多種功能的重點風景名勝區。1993年5月,被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清盛世時期木蘭圍場的重要作用,但隨著清王朝的沒落,木蘭圍場也失去了往昔的喧囂與輝煌。同治二年(1863)進行開圍放墾,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后又遭受軍閥和日軍的掠奪性采伐和連年山火,這里的原始森林蕩然無存。建國初期,這里已經退化為“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粗矍斑@140多萬畝的茫茫林海,誰又能了解幾代塞罕壩人所付出的艱辛呢?
1961年,國家林業部組織專家到這里考察,驚喜地發現了“一棵松”在茫茫黃沙之中頂風冒雪傲然挺立,下定了再造美好河山的決心。1962年2月,隨著林業部組建令的下達,全國19個省(市、區)24所大中專院校的127名畢業生,告別了家鄉和親人,來到了這“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童話世界”,在茫茫的塞外荒原上,與當地的237名職工一起組建了先鋒隊。塞罕壩地處高寒地區,最低氣溫零下43.6度,一年中零下20度以下的天數達120天,年均積雪7個月。第一代塞罕壩人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氣候環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下,餓了啃一口凍得硬邦邦的冷窩頭,渴了塞一塊兒冰的寒刺骨的冰雪塊,累了、困了就鉆到透風的馬架子甚至是低矮的地窨子里,“頭頂漫天鵝毛雪,面對滿眼大風沙”,心中的信念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樹活下來。當時在創業者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渴飲溝河水,饑食黒莜面。白天忙作業,夜宿草窩間。風雪來查鋪,鳥獸繞我眠。勁風揚飛沙,嚴霜鑲被邊。老天雖無情,也怕鐵打漢。滿地栽上樹,看你變不變!边@質樸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創業者的所經歷的艱難歲月,抒發了他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戰天斗地的豪情壯志。正是他們,獻了血汗獻青春,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時至今日,“六女上壩”等一段段故事仍在感動著我們。
塞罕壩人40多年共造林100多萬畝,壩上森林覆蓋率達到85%以上,美麗的高原貫通東西,構筑起了“三北”防護林帶,形成了華北地區的綠色屏障,護衛著中華的錦繡河山,為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起著重要作用。硬生生將一片荒漠改造成了百萬畝林海,改造成了今天中國最美的地方,改造成了我們旅游的勝地。如今的塞罕壩,已經成為“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河北林業艱苦創業教育基地”。20__年7月,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召開,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總結提升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科學務實、開拓創新、愛崗敬業”的塞罕壩精神,號召在全國林業系統弘揚塞罕壩精神,再造祖國美好山河。據專家測定,它可以使京津地區春季的塵暴減少2.8度。塞罕壩切實承擔起了為京津“阻沙源、凈氣源、涵水源”的神圣使命,無愧于“華北明珠”的稱號。生態環境的改善,給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馬鹿、梅花鹿、狍子、狐貍及天鵝、鴻雁、白鶴等珍禽異獸時有所見,就連早已絕跡的猞猁、金錢豹也重歸故里。
(東壩梁)
穿松而行約5公里,登上梁頂,海拔1 593.3米,是圍場縣城海拔的2倍。站在高高的東壩梁上,放眼四望,千峰萬壑俱在腳下,茫茫林海盡在眼前。
(塞罕塔)
塞罕塔初建于60年代,位于海拔1 762米的東壩梁上,占地30畝,原是林業工人為了觀察火情的瞭望塔。登上塔頂,可以欣賞莽莽林海。
20__年重建。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層八角,仿古建筑。塔內設步行梯和電梯,能同時容納約100人。它集森林防火瞭望、生態旅游觀光、木蘭秋狝再現、佛事陳列、壩上四季攝影等多功能于一體。火箭式塔體直插云天。游客扶梯登塔,螺旋而上,難辨東南西北。塔上放眼,春看千里林海綠油油,百鳥枝頭盡歡歌;夏賞百花盛開嬌艷艷,鹿鳴林間百獸和;秋觀五彩眼迷離,層林盡染難描畫;冬感北國風光白茫茫,神清氣爽醉游客。
細心地朋友會發現,塞罕塔的塔身是傾斜的,這是設計者的聰明體現。塞罕壩常年刮西北風,為了能夠使塔的壽命更加長久,設計的塔身向西北方向傾斜,以此來抵御強硬的西北風。
塔下就是康熙親封“塞罕靈驗佛”。史志記載康熙皇帝圍獵至此,頓感心曠神怡,脫口贊道“真仙境也”。景區內還有跑馬場、射擊場、射箭場、民族歌舞表演等旅游娛樂項目。
(白樺林)
白樺屬于落葉喬木,生長在海拔800—2700米之間,樹冠卵圓形,樹皮白色,紙狀分層剝離,小枝細,紅褐色,無毛,外被白色蠟層。葉三角狀卵形或菱狀卵形,先端漸尖,邊緣有不規則重鋸齒。堅果小而扁,兩側具寬翅;ㄆ5-6月,8-10月果熟。
白樺枝葉扶疏,姿態優美,樹干修直,潔白雅致,十分引人注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在這濃郁蔥綠的茫茫林海中,突現這一片挺拔清秀的白樺林,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徜徉于光影扶疏的白樺林中,頓時令人心緒平和,精神舒爽;輕扶滑潤的樹干,留一張小照,將給您帶來終身的紀念。
(機械林場總場)
這里是塞罕壩森林公園的中心繁華地帶,建有星級賓館、蒙古包群落、草原木屋、普通客房,共有床位8000余張,能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要。白天,泛舟于林海之中,馳騁在草原之上,賞百花,觀美景,飽覽大自然的秀美景色;夜晚,點燃熊熊篝火,伴隨悠揚樂曲,品嘗烤全羊,暢飲馬奶酒,欣賞草原人的淳樸風情。
說起林場的名稱“機械”,也許您難以相信,最初命名為“機械林場”的時候,由于交通等多方面條件的制約,當時的機械只有拖拉機,隨著林場的發展和壯大,才有了更多的機械設備,成為了名符其實的“機械林場”。
(金蓮映日)
塞罕壩究竟有多少種花,恐怕難以說清。其中金蓮花、虞美人、狼毒花和干枝梅倍受人們的青睞,有塞罕壩“四大名花”之譽。
在場部西側,每逢鮮花盛開時節,一朵朵金燦燦的小花嬌艷欲滴,隨風起舞,與天上的太陽交相輝映,游人途經此處,無不駐足觀賞,難舍難離。當年康熙皇帝對“清香拂檻入,正色與心齊”的金蓮花十分推崇,盛贊它“炎風曾避暑,高潔少人躋”。乾隆皇帝看到它,脫口而出:“塞外黃花恰似金釘釘地。”伴駕的紀曉嵐應聲回答:“京中白塔猶如銀鉆鉆天!绷粝铝饲Ч偶褜。
金蓮花不僅嬌艷美麗,而且具有清咽潤喉,祛熱解毒的藥用價值,既可入藥,也可做茶引用。塞罕壩每年出產金蓮花10余萬公斤,已經成為當地居民一項重要經濟來源。承德中藥廠以金蓮花為原料研制的金蓮花飲片已成為備受消費者青睞的中藥飲品。
(干枝梅觀賞園)
干枝梅是塞罕壩獨有的野花,屬草本花卉,根部長著像蒲公英一樣的綠葉,枝干上卻沒有一片葉子,鹿角似的枝丫上,開滿了粉紅色的五角形小花,點綴著紅色或黃色的花蕊,顯得淡雅清麗。在著名作家峻青的筆下,盛開的干枝梅“像剛下過一場粉紅色的大雪似的,煞是好看”。
更為難得的是,夏末秋初,百花凋零,惟有干枝梅初綻花蕾,經霜傲雪,盛開在白皚皚的冰雪之間,常開不謝,為冬日的寒冷送上一份溫馨與絢麗,奉獻一份青春與活力。難怪來到塞罕壩的人總喜歡帶上一束干枝梅,細細去品味它數年不散的幽香,去感悟它傲雪迎霜的倔強。
(七星湖濕地公園)
七星湖,又叫火泡子,位于場部西北4公里處,面積約500萬平方米。湖面水草纏生,形成了1尺多厚的草皮,將湖面分隔成大小7個湖泊。草皮之下,活水相通,7個湖泊合而為一,故稱活泡子,久而久之誤傳為火泡子。湖中水草茂盛,雖僅根部相連,但人行其上,卻如行走于草地之上。
現在的七星湖已經開辟為七星湖假鼠婦草濕地公園。假鼠婦草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在海拔1 000米以下,而像我們這里的生長在海拔1500以上的假鼠婦草就極為罕見了。
公園內有木棧道、觀景平臺、游船碼頭和木質廊橋等,并點綴有風車、涼亭等建筑,整座公園清新、雅致、質樸、動人。
湖區周圍是低矮的山崗,綠樹掩映,奇石增趣,湖光與山色相映,綠水和藍天相連。黎明時分或是陰雨天氣,置身于七星湖,會有一種遠古混沌未開的感覺。稍后,云飄藍天,霧繞山腰,又仿佛在欣賞海市蜃樓一般。這里也是塞罕壩拍攝日出和晚霞的一個絕佳場所。
(泰豐湖)
沿七星湖前行5公里左右,有一處寬闊的湖泊,就是泰豐湖,是塞罕壩水域最大的湖泊,湖區水域面積近10萬平方米。泰豐湖三面綠樹掩映,一面是遼闊的草原,狀似如意,又名如意湖。
當年,康熙皇帝在此行圍狩獵,罷圍后宴請蒙古王公,獎功罰過,將一柄玉如意賞賜給一位蒙古王爺,王爺一時失手,將玉如意跌落地上,碎成幾段。王爺頓時張皇失措,急忙跪倒在地,向康熙皇帝請罪,康熙皇帝微微一笑,說道:“朕知你乃無心之過,何罪之有?快快請起!彪S即命人將碎如意沉入湖中,對隨圍的王爺大臣們說道:“朕將如意永久地留在這里,愿我們永遠親如兄弟,愿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吉祥如意!
(三道河口)
位于場部西北,與內蒙古隔河相望。此段河流蜿蜒曲折,有“十八彎”之說,河水忽而舒緩,忽而湍急,是壩上漂流的理想場所。河岸生長著高寒地區特有的樹種——紅柳,低矮茂密,里面棲息著多種鳥。游人至此可以觀賞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觀:左觀林海,林深樹密,郁郁蔥蔥;右覽沙丘,沙波微漾,銀光閃閃。無論是去林海之中采蘑菇,覓山珍,還是去草原之上跨駿馬,賞百花,您都會獲得回歸自然的愉悅。
(扣墾墳)
又叫公主墳。當年康熙皇帝修建木蘭圍場的時候,蒙古族喀喇沁、敖漢、翁牛特三旗爭相敬獻牧場,三旗子弟也多次追隨康熙皇帝征戰疆場,公主的心上人也在其中。丈夫走后,公主日夜盼望親人早日歸來,但終未如愿,最后公主郁郁而終。為了紀念公主,人們在這視野開闊的地方為她修建了墳墓,從而以后,美麗的公主就與鮮花為伴,與青山為侶。
(一棵松)
1961年11月,原國家林業部國營林場管理總局劉琨副局長帶隊,在塞罕壩為我國北方第一個機械林場選址。當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發現茫;脑洗T果僅存的一棵落葉松時,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劉琨撫摸著樹干動情地說:“這棵松樹是歷史的見證,活的標本,證明賽罕壩上可以長出參天大樹,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會有億萬棵松!痹趧㈢热说姆e極推動下,1962年2月,林業部做出了建設部屬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決定。
(康熙點將臺)
又叫亮兵臺,是一塊孤立巨巖,形如臥虎,頂部是窄而長的平臺,四周圍坦緩開闊。相傳康熙皇帝曾在烏蘭布統大戰之后,登臨這座高臺檢閱凱旋將士。如今,點將臺四周方圓十幾公里的范圍以內均被茂密的落葉松所覆蓋。登臺四望,綠潮澎湃,松濤激蕩,確有當年康熙皇帝點將閱兵的恢宏氣勢啊。
(界河)
這條河叫吐力根河,蒙語,漢譯為彎曲的河流,是河北與內蒙的分界線,灤河的發源地,河面寬窄不一,水流急緩不定,當地有“魚無鱗,水倒流”的說法,河水由東南流向西北,河中盛產細鱗魚,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這里也是灤河的源頭。我們常說“飲水思源”,灤河是我國北方一條重要的河流,不僅養育了眾多的灤河兒女,也為京津地區輸送了充足的潔凈水源,站在這里拍下您喜悅的笑容,必將成為您終身的回憶。
這里的漂流、騎馬、射擊、蹦極等娛樂項目讓人心動。
塞罕壩的美是壯闊的美,豪放的美。新春伊始,綠的山、綠的地、綠的山巒、綠的原野、綠的溝壑、綠油油的溪流河水,讓您沉醉于綠色的海洋;盛夏,登高遠眺,“云開藻木萬山青,紫菊金蓮漫地生”,林中聽濤,花海賞艷,令人神往;金秋,火紅的楓葉,明黃的白樺,黛綠的松針,溢金流丹;嚴冬,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一派壯麗的北國風光。
各位朋友,塞罕壩的美景定會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愿我們再相逢在草原,放棄都市的喧囂,放飛自由的心緒,享受自然的饋贈,譜寫多姿多彩的人生。再見。
五百字導游詞 篇31
雖然在傳統的婺源縣志里沒有篁嶺竹山書院的記載,但它的名氣卻很大,因為歙縣雄村,就有同名的竹山書院。
這座竹山書院,位于曹氏宗祠側邊,原書院由曹文埴的兒子曹振鏞捐貲創建。曹振鏞,歙縣籍篁嶺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進士,官至大學士。把竹山書院建于曹氏宗祠側畔,含有“仰承祖宗以綿世澤”的意思。
書院門前有焚紙塔,也叫字紙爐,古代人“敬惜字紙”, 對有文字的紙張不能隨意丟棄,否則有辱斯文,焚紙塔就是供書院師生焚燒廢棄字紙的。
古代教育特別強調“敬慎”。所以,整個書院的建筑風格體現簡潔樸素,突出教育功能與氛圍。書院分前堂和后堂兩大部分,是主要教學區,樓上是藏書閣。
前堂部分有風雨廊,側邊墻壁上的“忠孝廉節”四個大字是朱熹為岳麓書院題寫的碑刻,它不僅是岳麓書院的核心思想,也是大部分以傳播朱子理學為主的書院的核心思想,其“孝悌忠信、守節自重、廉潔自律、濟世救民”的思想,作為書院教育的優秀傳統,被世代繼承和發揚著。婺源是朱子故里,他的學說和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世世代代的婺源人.現在書院里正在進行的是全國名家美術作品邀請展,主題是“寫生篁嶺”。
(備詢:大門門樓上的磚雕造型是典型的徽州五鳳樓格式,整體上是一卷打開的書卷或畫軸。“竹山書院”之上是“喜上梅梢”,之下是“望子成龍”,左為“兄弟登科”,右為“孟母教子”等磚雕。都與讀書有關,寄托了篁嶺人對后代兒孫的殷切期望。
書院邊門上方的磚雕圖案,場面宏大,人物生動傳神,是徽州磚雕的經典代表作。兩塊磚雕上圖是“校場賽藝”,下圖是“暢游瓊林”。兩塊合在一起,就隱含著文武雙全的意思,當然也是篁嶺人對后代兒孫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