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導游詞(精選4篇)
荊州導游詞 篇1
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南鄰沙市,傍倚長江。城墻盤旋于湖光水色之中,依地勢而起伏,順湖池而迂回,蜿蜒伸展,狀若游龍。巍巍古城,已有多年歷史,自秦漢起,聳有城廓,五代十國后,始建磚城,宋、元、明幾毀幾修。現保存完好的古城墻,為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依明城垣所建,近年來,沿城墻內外修建了許多新景點。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里的劉備假意哭荊州、關公大意失荊州的故事。這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荊州。這個著名的文化名城,座落在遼闊富饒的江漢平原的西沿。漢朝的時候,全國劃分為三十六州,這里因北有荊山而得名。東晉以后,有幾個皇帝在這里建都,使這座城池成了歷代王朝屯兵置府的重鎮、兵家必爭之地。
荊州城由于地處江湖之會,是連接東南西北水陸交通的樞紐,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特產豐富,而且還曾是全國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在西漢時期,名列南方五郡之冠。
荊州這個名稱,是上古大禹治水時所定的九州(冀、袞、青、揚、荊、豫、梁、雍)之一,以當時境內荊山得名。三國以后,荊州城一直是州、郡一級的治所,有的還曾在此建都立國。
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邊是水城,中間是磚城,里面是土城。據說當年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腳條石縫中澆灌糯米漿,因而城墻特別堅固。傳說三國蜀將關云長鎮守荊州,忽遇九位仙女下凡。傳王母娘娘旨意,說荊州刀兵動得太多,要收回置于神地,不準凡人爭奪。關公忠于其兄不讓荊州,于是想了一個計策,說:“你們在西北,我在東南,各筑一城,城周五千步,天黑始,雞鳴止,誰先筑好,誰就管理這個地方。,九仙女用衣裙兜土,關公伐蘆葦筑城。關公城就,九仙女城差一隅,雞尚未鳴。關公振動雞籠蘆席,公雞啼鳴,九仙女羞愧地上天去了。這就是現在荊州城北門外九女琢的來歷。又傳說張飛也挑擔土來幫二哥筑城,可是來晚了,便將土倒在東門外,現今人們都把這兩座小口山似的土叫“張飛一擔土”。這些都是神話傳說,然而關公為了防范東吳,在漢代舊城旁筑了一座新城,都是有歷史記載的。
荊州城北十華里,是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南方最大城市的遺址——“楚紀南故城”。楚國有二十個國王,前後四百一十一年在這里建都。故城地上、地下、城內、城外,蘊藏著豐富的楚國文化。在這里隨手都可以揀到兩千多年前的瓦片和陶片。
在荊州古城內有關三國的古跡,還有關公行軍的大鐵鍋、養馬槽;有呂蒙襲荊州時,守軍丟盔棄甲的擲甲山等等。城外,八嶺山中有關眾多有關三國關羽傳說的遺址。我們步下八嶺山南端的落帽臺,向山中進發,穿過層層松林,來到關公刨泉處。泉邊碑文記載:“劉先主困當陽時,關公引師救之,取道過此,人馬俱困,忠義感泉涌出,傳誦至今。”現在,這口泉的泉水,或為茶亭取水泡茶以待游人;或為酒廠取水釀酒,以款賓客。
悠久的歷史,給荊州留下了難以數計的古文物,現保存在荊州博物館內的就有三千多件。以臥薪嘗膽聞名的越王勾踐,他所使用的一把寶劍,一九六五年在荊州城北出土。劍上有烏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個大字。劍身滿是菱形花紋,鑲嵌著三色玻璃和綠松石。劍刃極其鋒利,至今仍能吹毛斷發,削鐵如泥。
由于上學的原因,來到了這個古城,荊州雖不能與北京,上海那些大城市比,但它有它獨特的韻味,在荊州,最常見的就是它的古城墻了。這里共有7個城門,整個城市就是被城墻包圍著的。三月里,春暖花開,結伴一起騎著腳踏車,迎著暖暖的春風,把我們青春的腳步留在城墻腳下,也留下我們美好的回憶!
荊州還有很多有名的景點:桃花島,荊州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萬壽寶塔,春秋閣,金鳳騰飛,三國公園,荊州博物館等等。現在正是去桃花村的大好時機呀,品嘗著農家菜,看著片片桃花,心情豁然開朗的許多,在這里遠離城市的喧鬧,好似來到了世外桃源呀!!
荊州導游詞 篇2
こんにちは、荊州古城へようこそ。皆さんのガイドになれて嬉しいです。楽しい時間をお過ごしください。
荊州といえば、三國演義を思い出すに違いない。そこには驚くべき物語がたくさんある。これらの物語の中には荊州がある。劉備は荊州を借りたとか、関羽は荊州を失ったとか。荊州は昔から行軍戦爭の必爭の地だった。
荊州古城には全部で6つの門がある。それぞれ東門、小東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です。各城門には「雙保険」があります。前後2門の間に甕城がある。城を攻める敵はすでに死地にある。6つの城門の基礎の上に城樓が建てられ、現在は東門と北門だけが城樓がある。そのため、私たちが古都を訪れる一番いい場所は東門と北門です。東門は「迎賓門」とも呼ばれている。お客さんを迎えています。だから、城門は最も壯観で、特に暗くなってから、ネオンが點燈しました。城門の上の賓陽樓には千萬個の星が落ちているようだ。大北門は別名「拱極門」とも呼ばれている。古くから中原や京都への唯一の出口である。
はい、これだけ言って、みんなは荊州古城に対して初歩的な認識を持っているはずです。出発する前に友達に注意してください。荊州古城は今から千年以上の歴史がある。世界文化遺産に登録されています。私を守ってください。勝手に壊さないでください。今から一緒に荊州古城に入って、荊州古城の歴史的な印を探してみましょう。
荊州導游詞 篇3
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將參觀著名的荊州古城。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一提起荊州,您一定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魯肅討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那些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內容涉及荊州。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探詢三國歷史煙云陳跡的憑吊者、訪古者、探幽者絡繹不絕。作為大家的實地導游,我很榮幸能夠借這樣一個機會把荊州古城逾兩千年來演變和發展的歷史畫卷展現給大家。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荊州城東門外,大家面前的這條幾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之時,它是抵御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這條河上,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入城之前,首先請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荊州古城的歷史背景。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國南方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時,以荊州古城為中心的荊州市又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回顧荊州的歷史,可以說與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緊密相連。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統一華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荊州即為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荊州”這個名稱,最早見于戰國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當時荊州的區域面積是很大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便是興起于荊州域內。據史料記載,周莊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將都城遷往今天荊州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楚國在此建都長達411年,前后經歷了二十個國王,創造了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并重,并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傳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5年)在位時,為了畢覽長江勝景,在荊州城區營建了“飛樓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趙千娥眉”的諸宮和宮船碼頭,這諸宮和宮船碼頭就是今天荊州城的雛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兵攻打楚國,占領了江漢之間的地域,秦隨即在楚都設南郡,為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后來,秦又在今天荊州城的地方設立江陵縣,“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稱“江陵”。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建立荊州刺史部,為全國為十三州之一,從此,荊州開始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
自秦漢以后,荊州成為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一直是州、郡一級治所,有的朝代還曾在此建都立國。三國時,這里是爭霸的要津,孫劉聯合在赤壁一戰大破曹軍,劉備遂于次年向孫權借得荊州,并以此為根基迅速發展蜀國勢力。此后,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時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后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余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明初又改設荊州府。清代則沿用明朝制度。民國時,荊州屬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荊州城是湖北省荊州地區專員公署和江陵縣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94年,原荊州地區和沙市市合并成立荊沙市,1997年更名為荊州市,荊州城為荊州市六縣市二區的荊州區所在地。
荊州城地處天下之中,江湖之會,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漢代以耿直忠烈聞名的宰相李固,三國名將關羽、周瑜、呂蒙、陸遜,晉代文武雙全的大司馬陶侃都曾鎮守過荊州;晉代詩人謝靈運、鮑照,唐代開明宰相張九齡、張柬之,大文學家韓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家王安石等著名歷史人物,也都曾在荊州擔任過大小不同的職務。此外,歷代的許多次重大農民起義,也都把荊州作為重要的攻奪目標,如西漢末年的王匡、王鳳,唐末的黃巢,元末的陳友諒,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都曾攻占過荊州城。
除了是軍事要地,古代荊州城的經濟與文化也是非常活躍和繁榮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早在西漢時期,它已發展成為全國十大商業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時,便成為“長江中游第一城”,與下游著名的商業城市揚州齊名,史稱“江左大鎮莫過荊、揚”。雖然在西魏時期曾一度毀于戰難,但到中唐又逐漸恢復繁華且其規模約十倍于以前,所以荊州城在當時被定位“陪都”,與長安、洛陽并稱。
荊州城內外還零星散落著一些歷史遺跡,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游的地方,如城內的開元觀、玄妙觀、鐵女寺、文廟、關帝廟,城外的太暉觀、關公點將臺、張飛一擔土等,除了城墻和這些歷史遺跡外,在荊州城內再難看到古老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隨著時間的推進,昔日荊州城內的小街小巷也有寬闊的馬路代替,形成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公路網。為了適應現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東、南、北三面的城墻上又開鑿了適合公交車輛通行的三座新城門,使今天荊州城的城門變為了9座。荊州古城內四處透射著現代氣息,商業氛圍非常濃郁,大型的商場有荊州商場、荊州百貨大樓、荊州華聯商廈、荊州楚天大樓等,在這些商場里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如果您想購買一些荊州的土特產品帶回家作為紀念或饋贈親朋,我在此可以如數家珍地把荊州風物介紹給大家,請大家用心聽好嘍:在聚珍園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老飯店里可以買到正宗的江陵八寶飯,在荊州百貨大樓里可以買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黃餅,在荊州絲綢廠里可以買到稱心如意的織錦緞、仿古綢等絲綢產品,在荊州工藝美術廠還可以買到品種各異的仿古漆器……
好了,荊州古城的有關情況就給大家介紹到這兒了。現在給大家一刻鐘的時間自由活動,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荊州導游詞 篇4
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占地4.8萬平方米。該館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全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
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史前巧奪天工的各種玉飾;有絕無僅有、質數堪稱國內之最的戰國絲綢;有寒光閃爍、成色如新的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色彩斑斕、工藝精湛的戰國秦漢漆器;有目前所知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尸。這些稀世珍寶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荊州博物館也因此而成為荊州市旅游觀光的"第一窗戶"。
荊州博物館現陳列展出的數千件文物,是該館館藏文物的精華,可謂寶中之寶。文物陳列分前院、后院兩大展區。前院展區的陳列樓為基本陳列,即按歷史發展順序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示了荊州地區從新舊石器時代到秦、漢期間的文明發展史。共設兩個專題展覽:《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和《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后者被評選為1999年全國十大文物精品展。陳列大樓還專門劈出展室,長年舉辦有影響、有特色的文物專題陳列,適時地奉獻給觀眾。現設有《傳世文物展》、《楚漢簡牘展》和《天星觀二號墓出土文物展》。后院展區的珍品館,內設3個專題展。《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專題陳列,展出的是該館1975年在楚故都紀南城內出土的一具西漢男尸及其棺槨、隨葬物品。據墓中出土文字記載,死者名"遂",江陵人氏,官居"五大夫",下葬于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早于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尸。
該男尸在地下埋葬20xx多年而不腐,世所罕見。其主要原因在于深埋、密封,墓室長期處于缺氧和恒溫的穩定環境中,內棺10萬毫升含硫化汞等成分的棺液,具有抑、殺菌作用。裝殮男尸的一槨二棺亦保存完好,大型槨室及二套棺表明了主人的高貴身份。陳列展出的數百件隨葬物品中,有稱為"天下第一"的兩件式樣別致、保存年代最久至今仍完整無損的物品:麻裙和麻鞋,異常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