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蘇州概況導游詞(通用3篇)
經(jīng)典蘇州概況導游詞 篇1
蘇州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國首批優(yōu)秀旅游城市之一。蘇州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東鄰中國最大的工業(yè)、金融和貿易中心上 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轄區(qū)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1650平方公里。20xx年全市戶籍總人口達826萬人,其中市區(qū)戶籍人 口238。21萬人。暫住登記人口586萬。蘇州下轄7個市轄區(qū)、代管5個縣級市。張家港、昆山、常熟、太倉、吳江、吳中區(qū)、相城區(qū)、平江區(qū)、 滄浪區(qū)、金閶區(qū),以及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蘇州高新區(qū)。
蘇州境內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被譽為“人間天堂”。蘇州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xiāng)”、 “絲綢之府”,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wǎng)密布。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 魚、陽澄湖大閘蟹等。
蘇州是一個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蘇州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也是4個 全國重點環(huán)境保護城市之一。蘇州是經(jīng)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jīng)濟、對外貿易、工商業(yè)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 術、教育和交通中心。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著“水陸并行、河街相臨”的雙棋盤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境內文物古跡有 487處,其中國家級15處、省級101處。中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門——盤門就坐落在蘇州古城南面的盤門風景區(qū)。
蘇州是東方水城。水域面積占總面積的42%,湖泊河流星羅棋布,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內,東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風景區(qū)分布其間,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fā)祥地。歷史上文壇賢能輩出,繪畫、書法、篆刻、詩文流派紛呈。評彈、昆曲、蘇劇被譽為蘇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類口述和非物 質遺產代表作”;蘇繡、緙絲、玉雕、泥塑、宋錦和木刻等精湛工藝品享譽海內外;古寺、古塔、古橋等古典建筑具有極高的歷史地位。
蘇州是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典范,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有昆山的周莊、錦溪,吳中的木瀆、甪直,吳江的同里。這些古鎮(zhèn)完整地、大量地保留著明、清兩代的古宅,保持著原有的古樸風貌、水鄉(xiāng)特色、民俗風情和田園風光,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社會人文研究價值和歷代建筑藝術價值。
蘇州是一個園林之城。市內古典園林是世界文化藝術的瑰寶,集中體現(xiàn)了東方造園藝術的精華。現(xiàn)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有60余處,中國四大名園中,就有拙政 園、留園兩個。拙政園、留園、環(huán)秀山莊、網(wǎng)師園、獅子林、藝圃、耦園、滄浪亭、退思園9個古典園林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可能有的游 客會問,為什么蘇州會集中了這么多私家園林?蘇州盛出狀元,從唐至清1300多年時間里,蘇州共出過文狀元55名,武狀元5名,其中連中三元的有1人,連 中二元的有8人,蘇州歸氏家族,自唐懿宗至唐哀宗短短36年間,一家就出了5名狀元,人稱天下狀元第一家。這些狀元從朝廷上退下來以后,就會回到家鄉(xiāng)建造 一座私家園林,為了避免以前政敵的騷擾,這些園林大多數(shù)都會建造在深巷中。代表著一種隱退的文化。還有一些外鄉(xiāng)人來到蘇州后,因留戀蘇州的'美景,就把蘇州 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造宅定居了下來。從造園條件來看,蘇州四季分明,植物種類繁多,具備了造園的自然條件,此外蘇州靠近太湖,太湖盛產太湖石,堆疊假山 也十分方便。這么多因素綜合起來,蘇州成為園林城市是歷史的必然。蘇州最著名的園林當數(shù)拙政園,該園是明監(jiān)察御史王獻臣被罷官后所造,設計者是大名鼎鼎的 文徵明,文徵明詩書畫三絕,但懷才不遇。為王獻臣設計園林還是生平第一次,據(jù)文徵明《王氏拙政園》記載,該園地勢低洼,造園條件很不理想。但“能者無所不 能”的文徵明因地制宜,以水造景,錯落有致的布置了31個景點。把拙政園建造成了一個水面占全園面積三分之一的水景園。是江南園林中的一座里程碑。此后拙 政園在太平天國時期曾作為忠王李秀成辦公所在地,歷經(jīng)三十多位園主,變更頻繁也是蘇州私家園林中絕無僅有的。
蘇州菜是比較甜的。就像四川菜無辣不成菜,蘇州菜幾乎是無糖不成菜。很多外地人都很難習慣這種咸中帶甜的口味。蘇州菜對時令又是非常講究,即使是普通 人家,什么時候該吃什么東西也絕不會錯掉。比如蘇州人吃螺絲、刀魚要在清明之前,端午的時候吃咸鴨蛋、粽子。冬至的時候吃湯圓,羊羔。其實這些東西平時都 有,但蘇州人認為這些東西過了季節(jié)就不好吃了。蘇州古稱魚米之鄉(xiāng),水產資源非常豐富,因此蘇州人愛吃水產的程度也是在其他地方不多見的,說起蘇州的水產, 不能不提到螃蟹。螃蟹以蘇州常熟的陽澄湖大閘蟹為極品,陽澄湖大閘蟹膘肥金爪青背,一碟鎮(zhèn)江陳醋,一杯菊花茶,一只大閘蟹便成 了蘇州人中秋節(jié)賞月觀菊最好的菜肴。
其實蘇州是一個女性化的城市,之所以這么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蘇州的語言,蘇州話被稱為“吳儂軟語”,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尤其是女孩子說起來特別好 聽,但男的說就有點娘娘腔了。也是在吳方言語系中如無錫話,紹興話等都沒有蘇州話來的這么好聽。所以很多男人都非常希望找一個蘇州女孩子做老婆,即使和她吵架也好象是在聽音樂,實在是生活的一種享受。而蘇州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最早形成的方言,因此直到現(xiàn)在仍保留著很多古音,如蘇州人說“不”為“弗”,“不知道” 為“弗曉得”,句尾語氣詞不用“了”而用“哉”,因此喜歡讀古文的人聽到蘇州話就會有一種親切感。在聽覺上蘇州話沒有寧波話“硬”也沒有無錫話“土”。給 人的感覺就像在唱歌,因此蘇州話是最不適宜吵架的。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寧和蘇州人吵架,不和寧波人講話。”正因為蘇州人發(fā)音特別,因此很多人學 蘇州話就會總找不到感覺。與蘇州相鄰的上海,因其有些發(fā)音和北方話接近,學起來就簡單了很多。因此百分之六十的蘇州人能講一口標準的上海話,而上海人會講蘇州話的卻不多。而蘇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還有一個小小的原因,就是蘇州出美女,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是當年越王勾踐送給吳王夫差的禮物,夫差為博美人一笑,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蘇州的靈巖山上建造了館娃宮,以至“木塞于瀆”。同時還有蘇州昆腔班的陳圓圓,吳三桂為她沖冠一怒,引清兵入關。連曹雪芹筆下的林妹妹也是出生的蘇州,這些女子都可算得上傾國傾城。
經(jīng)典蘇州概況導游詞 篇2
中國有句古話:“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我們來到了人間天堂——蘇州。蘇州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國首批優(yōu)秀旅游城市。蘇州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東鄰中國最大的工業(yè)、金融和貿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萬人,其中市區(qū)212.4萬人。蘇州境內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以來被譽為“人間天堂”。
蘇州是一個古老的城市,公元前514年,吳王闔閭在此建都。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著“水陸并行、河街相臨”的雙棋盤格局和“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境內文物古跡有487處,其中國家級15處,省級101處。
各位游客走南闖北,到過不少城市。許多城市幾乎大同小異。但是,蘇州的城市形象相當有個性。大家是否注意到蘇州民居樓房的基本色彩,一白一黑,兩種極色。為了打破這種極強的反差,有時會用上一點青灰來過渡。蘇州的城市也和園林一樣,十分素雅。
蘇州園林是蘇州的驕傲。她有許多桂冠。拙政園等四個園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個園林是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典型例證。蘇州園林為什么這么多,又這么精美呢?這和中國的歷史文化及蘇州的地理、人文都有關系。我們知道,從隋朝開始,實行了科舉制度。而蘇州在隋唐時期經(jīng)濟已相當發(fā)達。白居易詩中就說過,湖州殊冷僻,蘇州太繁雄,還說,杭州麗且康,蘇民富而庶。蘇州的繁榮僅次于首都長安。經(jīng)濟的發(fā)達奠定了文化的發(fā)展。此后,范仲淹創(chuàng)建了宋代歷史上第一個、又是規(guī)模最大的地方府學————蘇州文廟府學。蘇州真正成了文人薈萃之地。他們中的許多人通過了科考,不論是衣錦還鄉(xiāng)還是告老隱退,他們在蘇州營造了一個與自然相融、與天地共存的生活空間。他們把文學、書畫以及對生命的理解滲透到園林中。所以,蘇州園林不只是物質空間,更是古代文化人的精神世界。
和蘇州園林密切相關的還有昆曲。昆曲產生于元末明初,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在全世界19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中,中國唯一得此殊榮的就是昆曲。昆曲以其文雅的吐詞、柔糯的唱腔、舒緩的節(jié)奏與蘇州園林貼切地糅為一體。當昆曲在園林中響起,其悠揚回環(huán)的旋律是園林建筑節(jié)奏的最好詮釋。剛才我們講了許多關于蘇州的文化人,現(xiàn)在講講蘇州的老百姓。蘇州的普通人也心靈手巧。說起蘇州,著名作家陸文夫用兩個字概括:精致。何以見得?先說說蘇州刺繡。蘇州農村號稱有十萬繡娘。在十萬繡娘的龐大基礎上壘起的是高高的塔尖。在全國四大名繡中,蘇州刺繡以其色澤淡雅明麗、針法細膩豐富而獨占鰲頭。傳統(tǒng)刺繡和現(xiàn)代繪畫技藝的糅合、變異使蘇州刺繡不僅僅是古老的家庭式手工業(yè),而是以蘇州刺繡研究所為龍頭、數(shù)家刺繡廠為艦隊的,既藝術又商業(yè)、生機勃發(fā)的產業(yè)大軍。
經(jīng)典蘇州概況導游詞 篇3
絲綢,是蘇州的又一傳統(tǒng)。蘇州一年四季出蠶繭,地區(qū)氣候濕潤、四季分明,蠶繭質量好,且絲綢工藝歷史悠久。蘇州曾有“日出萬匹,衣被天下”的美名。絲綢產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出口量占到全國三分之一。無論是質量還是數(shù)量,蘇州在全國名列前茅,稱蘇州為絲綢之鄉(xiāng)是恰如其分的。
蘇州人能干,又富裕,當然就會講究吃。蘇州菜自成一體,口味清淡,略帶甜,講究色、香、味、形。尤其船菜、小吃,新鮮、精細,品種多。蘇州人吃菜還講究時令。什么時令吃什么菜、什么魚。盡管現(xiàn)在反季菜越來越多,但時令菜仍受青睞。現(xiàn)在整個碧鳳坊也成了美食街。從嘉裕坊往南五十米是東西主干道,這里可容千人的大餐館沿街林立。再往東二百米又是一條美食街鳳凰街。這里列舉的僅僅是市中心周圍的餐飲。除了餐館,還有茶樓、咖啡吧。難怪都市人到蘇州,都由衷地發(fā)出感慨:蘇州是“活”人的地方。的確,蘇州人活得很滋潤,很休閑,很優(yōu)雅,很文化。
蘇州還是年輕人闖蕩的地方。古城的東面和西面分別擴出了兩個大區(qū)域:中新合作工業(yè)園區(qū)和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美國《商業(yè)周刊》羅列的世界九大新興工業(yè)城市,亞洲唯一的一個是蘇州。蘇州已經(jīng)成了國際投資的熱點,高新技術集中的區(qū)域。只要一走出古城,城東、城西兩大區(qū)撲面而來的是現(xiàn)代化的氣息,以及和國際接軌的城市管理。小蘇州已經(jīng)發(fā)展成大蘇州,蘇州已成為最具有活力的年輕的現(xiàn)代化城市。
說到這兒,蘇州的概況要結束了,大家想想,蘇州的“蘇”繁體字怎么寫的?草字頭,一個魚,一個米,這三個字全方位地概括了蘇州的內涵——魚米之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