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山風景導游詞(通用3篇)
五女山風景導游詞 篇1
親愛的游客們大家好:
五女山位于桓仁城東北8公里的渾江西北岸。五女山山體是長方體,主峰海拔820米,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余米,這里是高句麗民族文明的發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宮廷之爭逃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麗第一都城,史稱紇升骨城。高句麗是我國歷史上北方地方政權管轄內的一個少數民族。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領李滿柱率軍挺進遼寧,便駐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滿族文明的發祥和啟運之地。
近年來,考古專家在山上發現了大量的古代遺跡和遺物。年代最早的遺物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歷史。這說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山上生活。發現的遺物還有戰國晚期的石劍、石鑿、陶壺以及一些遼金時期的生活、生產工具和兵器。
除歷史遺跡外,五女山的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登高俯瞰,前可見桓仁縣城陰陽八卦城,后可見桓龍湖似一條巨龍騰躍而下,山勢險要,多處景觀稱奇稱秀。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__年五女山景區被評為AAAA級景區。20__年五女山山城榮登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五女山風景導游詞 篇2
五女山位于桓仁城東北8公里的渾江西北岸。五女山山體是長方體,主峰海拔820米,南北長1500米,對象寬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余米,這里是高句麗民族文明的發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宮廷之爭避難至此,在山上成立高句麗第一國都,史稱紇升骨城。高句麗是我國汗青上北方處所政權統領內的一個少數民族。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領李滿柱率軍挺進遼寧,便駐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滿族文明的發祥和啟運之地。
連年來,考古專家在山上發明白大量的古代遺跡和遺物。年月最早的遺物是新石器期間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汗青。這聲名,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山上糊口。發明的遺物尚有戰國晚期的石劍、石鑿、陶壺以及一些遼金時期的糊口、出產器材和武器。
除汗青遺跡外,五女山的天然風物也異常壯美,登高俯瞰,前可見桓仁縣城陰陽八卦城,后可見桓龍湖似一條巨龍騰躍而下,山勢險峻,多處景觀稱奇稱秀。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評為國度重點文物掩護單元;1999年世界十大考古發明之一。20xx年五女山景區被評為AAAA級景區。20xx年五女山山城榮登天下文化遺產名錄。
五女山風景導游詞 篇3
這里是編號為一號的大型構筑基址,俗稱王宮遺址。此刻這里是一片萋萋荒草,誰能想到,在這荒草下卻掩埋著一座宮殿的廢墟。顛末說明,這里很有也許是高麗政權第一代王朱蒙昔時成立宮殿的處所。其時的宮殿異常簡略,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光輝,既沒有五光十色的琉璃瓦,也沒有皎潔如玉的臺階,不外是一座稍大的屋子罷了。當時辰,高麗還沒有把握磚瓦的技能,據此宮殿四壁應該是土墻或石墻。
按照史書記實,高麗政權就是從這里開始,顛末一步步的成長,逐漸走向成熟和壯大。五女山山城作為高麗的第一座國都,整整相沿了40年,先后有兩代國王在這里執掌政權。
關于五女山的營建,尚有一段隱秘傳說。據《舊三國史》記實,五女山山城是天帝建設的城池。傳說山上起霧的那天,不見山,不見水,也不見人,但卻從茫茫大霧里傳出了數千人鑿石、砌石的聲音。朱蒙聽了異常興奮,他說,這是天帝派人給我修造山城呢。7天后,云開霧散,日歷天晴,五女山上公然呈現了石城、宮殿、樓臺。朱蒙很是感激天帝,面向上天拜了拜,然后帶領5名大臣,遷入城里,住進了宮殿。
傳說把筑城說的過于輕松。著實修筑山城淹滅了高句麗大量人力和財力,是高句麗人民承擔的一項苦役。為了修城,年滿15歲以上的高句麗男人,經常遭到征調。因為人民不堪勞頓,經常以避難的情勢暗示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