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導游大賽導游詞(通用3篇)
學校導游大賽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風景如畫的世界自然遺產之地——頤和園。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張迎明,現在我們就走進頤和園。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但在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慈禧太后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頤和園,做消夏游樂的'養老之地。
頤和園的景色優美如畫,但最美的景色還是昆明湖和萬壽山。游客們請看,現在我們面對的就是昆明湖,它的總面積可達300多平方公里,有五個北海那么大,每年都會有很多外國游客來此觀光。或是游走觀賞,或是泛舟湖上。
各位游客剛剛游玩了昆明湖,現在我們登上的就是著名的萬壽山。你們可以向下望,頤和園大半的景色盡收眼底,從此地欣賞昆明湖又是另一番景象,湖面猶如一面鏡子,鑲嵌在頤和園的中央。萬壽山的半山腰上還坐落著一座三層建筑佛香閣,看那黃色的琉璃瓦正閃閃發光。在佛香閣的下面還有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那就是排云殿。
頤和園的景色非常迷人,下面就請各位游客自由欣賞,在游玩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希望你們玩得開心!
學校導游大賽導游詞 篇2
各位嘉賓:
過了這道橫跨太平河的吊橋后,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中國土家第一村”江口云舍土家山寨馬上就要到了;大家請向前看,前方佇立在翠綠的稻田之間的一面牌坊式大門就是云舍土家山寨的寨門:寨門中央上書“中國土家第一村”七個鎦金大字,兩邊的立柱上鐫刻有一幅對聯,上聯為“太平河龍潭河源流長短吟唱民族文化越千年”,下聯為:“水銀坡獅子坡云釉高低見證楊氏宗傳五百載”,這幅對聯生動的寫照了云舍的風情地貌;云舍村坐落在“黔山第一”的梵凈山太平河畔,山寨依山傍水、寨前有良田千頃,土地肥沃、山美水美;全村478戶1785人全為楊氏后代,被譽為:“江口鄉村第一大寨”;現在每當有大型節慶活動或者是貴賓來到山寨,山寨的全村老少都會走出家門,載歌載舞、敲鑼打鼓來到寨門前迎接遠道而來的貴賓,他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抬上掛著五谷的竹竿,攔在山寨大門前,齊唱迎賓敬酒歌,并給客人獻上香甜的糯米酒,掛上象征吉祥幸福的紅蛋,恭迎客人進寨做客;
現在我們已經進了山寨大門,大家請看寨門的后上方,上面畫的彩畫生動的描繪了土家民俗中哭嫁、打鎦子、唱山歌等場景,這些場景現在已經成為了表演項目奉獻給游客;大家在請看寨門旁邊的這條清澈而不起眼的小河—龍塘河,它可是整個錦江河流域最短的一條河流,為什么呢?呆會進到山寨后小楊就會把這個秘密給大家揭開;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云舍村委大樓前,這是一座兩層全木制干欄吊腳樓式建筑,木樓前的廣場現在已成為舉辦大型篝火晚會的表演場;大家在請看我們右前方這幾十棟茅草屋,大家請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這位朋友猜得非常對,造紙用的;這些茅草屋是云舍村傳統的土法造紙作坊,非常原始的造紙工藝,造的紙就是老百姓用來祭祀祖先燒祭的香紙,云舍村的老百姓家家都有造紙作坊,戶戶都能造紙,現在云舍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香紙村,年生產24000擔土紙,是江口縣土紙第一大生產基地,成為云舍村民豐衣足食的一個聚寶盆。而且造紙還成為游客們非常喜歡的一項參與性的旅游項目,大家可以進去抄抄紙,體驗體驗土法造紙工藝的樂趣;
各位嘉賓體驗過土法造紙的魅力后,請跟著小楊走過這道古老的石板橋,錦江流域最短河流的秘密馬上就要為大家揭開,大家請看,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面藍幽幽的水潭,這就是龍塘河的源頭—風神潭,風神潭為一面積100多平方米,呈鍋底形狀的池塘,它是一條地下河的出露口,常年流水量達每秒1.44立方米,冬暖夏涼,年平均水溫15至20℃。風神潭不僅水量大,而且水質優良,經權威部門檢測,水質已經達到國家一級水質標準,可以直接飲用,全村1700多人的生活、生產用水是它的功勞之一。現在我們繞風神潭環行一圈后沿著石板小巷走進古寨中心;云舍有一句俗話“寨大似天庭,環行似迷宮”,云舍村的石板巷道阡陌交錯、錯綜復雜,長達4.8公里,外村人初次來到寨子里,常常會走迷路,在舊時它也起到防衛的功能,現在我們來到了云舍村的中心廣場,這里是云舍村民的活動中心,大家請看眼前的這棟高墻圍起來的房屋,這是一座三合園式的建筑,四周用封火高墻圍住,與周圍的民居隔離開來,既防火又防盜,當地百姓稱這種房屋建筑為“筒子屋”,這種房屋只有大戶人家才有財力修建,云舍村由于地處河谷平壩,土地肥沃,老百姓比較富裕,修建筒子屋的人家比較多,現在全村保存完好的筒子屋有11棟之多,都被列為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戶筒子屋是云舍土家婚俗的表演場,朱紅大門上上掛了一幅對聯,上聯是:“一塊方帕涵知涵識涵智慧土家姑娘競風流”,下聯是:“兩行熱淚哭爹哭娘哭天地于歸之子曉恩情”;這幅對聯生動的寫照了土家婚俗中哭嫁的魅力。婚嫁禮儀是土家風俗習慣的重要部分,土家族的“哭嫁”尤有特色,婚姻嫁娶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然而土家人卻以“哭”的形式來表達,他們堅信“越哭越發”,這樣,就形成了土家族“哭在臉上,喜在心頭”的獨特習俗。土家妹子從16歲開始就要學唱哭嫁歌,每天傍晚的時候會邀約三、五平時要好的姐妹聚在一起學唱哭嫁歌、伴嫁歌;在找到婆家后,結婚典禮的頭一天,新娘要沐浴全身,行“開臉”的女子成年禮,表示閨女期結束。同時,還須請來未婚女子9人,加上新娘共10人,入夜開始圍坐拉歌、對歌,通宵達旦、熱烈祥和,是謂“陪十姊妹”。待次日,新娘梳洗完畢,即由哥嫂等背出閨房,于自家堂屋中的米斗上踩上腳印后,換上男方家送來的繡花鞋,穿上露水衣,持“露水傘”,在鼓樂聲中由新娘家接親人迎去。在婆家“拜堂”后“回門”娘家,整個婚禮遂告結束。現在土家婚俗中“哭嫁”“迎親”已經成為客人最喜歡的參與性表演項目,客人可以扮新娘坐花轎,也可以扮新娘的哥哥背妹子上大花轎,還可以學幾句優美動聽的伴嫁歌帶回家鄉;
各位嘉賓,到這里我們的云舍土家民俗文化體驗之旅就要圓滿的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對小楊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這離別之際小楊沒有更好的禮物送給大家,只有我們土家人最熱情的禮物一首山歌送給各位嘉賓,祝大家以后的生活象我們土家人踉制的蜂蜜一樣的甜!謝謝大家!(唱山歌)結束。
學校導游大賽導游詞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非常榮幸能在我們的首都北京舉辦20__年第29屆夏季奧運會之際參加“滿意在銅仁”全區導游風采大賽,我是銅仁梵凈山旅游公司地接部的導游楊芬,希望通過我今天的努力能讓我的家鄉給大家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小楊是銅仁的少數民族———位地地道道的土家族女孩;土家族百姓能歌善舞、熱情好客,見到貴賓第一件事就是獻上一曲迎賓敬酒歌:
(唱敬酒歌);遠方的貴賓,四方的朋友,我們不曾聚,但有相見時
土家有傳統待客先用酒,土家多美酒,美酒敬賓朋
請喝一杯酒呀請喝一杯酒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