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導游詞十篇
大學導游詞 篇1
沈陽師范大學隸屬于遼寧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九大門類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為東北教育學院。1953年,更名為沈陽師范學院,是當時東北地區創辦最早的兩所本科師范院校之一。1965年更名為遼寧第一師范學院。1978年恢復沈陽師范學院校名。20xx年省政府決定并經教育部批準,沈陽師范學院與遼寧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沈陽師范大學。
學校占地面積1890余畝,建筑面積80余萬平方米。全日制本、專科生220xx余人,碩士研究生3300余人,長短期留學生930余人。現已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德才兼備的師資及各類人才,為東北特別是遼寧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遼寧教育行政學院、遼寧電化教育館設在我校。學校現有26個二級學院和23個校屬館部中心研究所及附屬機構。擁有我國在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兩所孔子學院—黎巴嫩貝魯特圣約瑟夫大學孔子學院和約旦安曼TAG孔子學院。現有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特色學科2個、培育學科6個、省級重大科技平臺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重點實驗室11個、重點研究基地26個、創新團隊8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8個,碩士學位二級學科授權點12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1個,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12項。本科專業74個,國家級專業5個、精品課程4門、教學名師1人、實驗示范中心1個、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2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1個、卓越幼兒教師培訓計劃項目1項。省級專業23個、教學團隊8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精品課79門。是普通高等學校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單位,教育部首批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是中國政府和孔子學院獎學金留學生接受單位,商務部援外培訓承辦基地、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修研習培訓基地。學校擁有一支職稱結構優化、學歷層次較高、科研能力較強、年齡結構合理、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592人,其中教授273人、副教授573人。
目前,學校深入落實黨的xx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以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國家建設“兩個一流”的奮斗目標為引領,以創新創業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打造優勢特色學科與專業為核心,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以綜合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堅定不移地走優勢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內涵發展之路,努力提高辦學質量與水平,全面提升學校辦學的核心競爭力、自主創新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大學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北京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清華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著名學校,是清政府于民國前一年()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在北京所建立。最初稱為“留美預備學堂”,是第一所用于被政府派送到美國學習的中國青年而建立的預備學校。畢業生直接進入美國大學三年級留學。,始創四年制本科教育。
清華大學現致力于建設多學科的綜合大學。至20xx年4 月,清華大學有理學院、建筑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美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應用技術學院、醫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航天航空學院等13個學院和53個系,41個研究院(所),35個研究中心和175個實驗室,其中包括11個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4個中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7800余人,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名、中國科學院院士3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200余人。全國重點學科49個;本科專業58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5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7個。在校全日制學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碩士生8000余名,博士生4000余名。有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在校留學生及進修生1300余名,遠程教育學員9000余名。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很多(據統計約為畢業生的20%)清華畢業生都前往美國留學深造。在美國大學校園、公司、企業及政府部門里,不難找到他們。因此近年也開始有對此的批評,認為清華的畢業生應該更多地選擇留在中國而不是美國。
對高中畢業生來說,清華是中國大陸競爭最激烈學校之一(另一所學校為北大),每年只有中國各省市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才有機會被清華錄取。清華的校園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個性鮮明,豐富多彩,在眾多大學中獨樹一幟。因其美國淵源,校園文化傳統亦受到美國大學校園文化的深重影響。
大學導游詞 篇3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中國綜合性大學,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于,更名為清華學校,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并于秋開辦研究院。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逐步恢復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1999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11工程”建設和“985計劃”的實施,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研開發以及整體辦學條件方面均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目前,清華大學已成為一所設有理、工、文、法、醫、經濟、管理和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78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6名,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100余人。全國重點學科49個;本科專業5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5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7個。在校全日制學生27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3000余名,碩士生8600余名,博士生4600余名。有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在校留學生及進修生1300余名,遠程教育學員7500余名。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專業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4個、體育總局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科技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網上研究中心6個。學校藏書400余萬冊。學校占地面積400余公頃,建筑面積230余萬平方米。出版物有《清華大學學報》(分自然科學版、英文版、哲學社會科學版)、《世界建筑》、《裝飾》、《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
清華大學治學嚴謹,有著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清華大學傳承“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共培養了11萬余名學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的治學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梁。他們中有竺可楨、高士其、姜立夫、段學復、張子高、楊石先、葉企蓀、周培源、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梁思成、楊廷寶、錢偉長、吳仲華、洪深、曹禺、金岳霖、王力、陳岱孫、錢鐘書、費孝通、吳晗、周光召、林宗棠等。此外,馬寅初、陳寅恪、熊慶來、華羅庚、茅以升、吳有訓、錢學森、張光斗等是清華的進修生和資助生,美籍學者楊振寧、李政道、林家翹是清華校友。在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勛章”的23位功勛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截至20xx年12月底,1537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近25%為清華大學校友。
水清木華九十余載,清華大學蘊育著獨特的精神魅力。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植根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沃土,形成了自己優良的傳統和精神。以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從建校初期就成為清華師生治學與為人的追求,并一代代得以傳承。從“五四”愛國運動、“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到反內戰爭民主的“一二一”學生運動,從施滉、韋杰三到聞一多、朱自清,生動地展現了清華師生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清華大學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又紅又專”方向,培育“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探索出一條“愛國、成才、奉獻”和“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成才道路。今天,她更以“拼搏、創新”的精神,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新時代的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于言”的校風。面臨世紀之交中國迅速發展的機遇,清華大學正向著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建立“清華學堂”后更名為“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
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
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16個系
1937年 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 遷回北京清華園復校,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 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78年 恢復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
1984年 設立國內高校中第一個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礎上建立經濟管理學院
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1985年 建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 在建筑系基礎上建立建筑學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 在已有機械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 恢復建立法學院
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并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xx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土木水利學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礎上建立公共管理學院
20xx年 建立醫學院
20xx年 在傳播系基礎上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
20xx年 原隸屬信息產業部的華信醫院(原酒仙橋醫院)和玉泉醫院正式并入
20xx年4月正式掛牌,分別成為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第二附屬醫院
20xx年 在工程力學系、宇航技術研究中心等基礎上建立航天航空學院
好了,校園概況這么多,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周邊的景點,我們看前面的這塊石頭是三峽石。
這塊巨石貴韻。
我身后是近春園遺址公園,“近”是遠近的近,春,春天的春。公園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近春園也遭到嚴重破壞。從此倫為荒島100余年。直到1979年 ,學校才決定徹底改造荒島,在島上種植草坪、修建假山、亭子,經過幾年的改造,荒島終于成了現在這處具有歷史和文化氣息的勝跡。
這棟雕像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學思想,至尊孔子雕像是清華的一位畢業生專門從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運過來的,它的意思是希望清華的學生們不要忘記傳統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學生能多關注人文科學。前面的亭子是“臨漪榭”,臨,是面臨的臨,漪是漣漪的漪,榭則是指水邊的亭子,是遺址內唯一象征性的舊物恢復。
吳晗先生是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生,在校期間學習刻苦,在學術上很有成就,蘇俄已被同學們戲稱“太史公”。他從清華畢業后,就一直留校擔任助教、教員、教授等職,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調任北京市副市長。“文革”期間,吳晗因著有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而受到迫害,1969年慘死在獄中,后來清華師生為了紀念這位基礎校友,學者在荒島上立了一尊吳晗像,并且修建
了“晗亭”這兩字是鄧小平親筆手書的。
“荷塘月色亭”是為紀念朱自清而建,他畢業于北大哲學系,應聘清華執教,先后擔任過國文系教授、圖書館長、朱自清寫過很多散文,如《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述近春園的景觀,這篇文章用描寫了一幅清有美妙的畫面,“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添的葉子,星星點點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這一切都反映了他當時苦悶、孤獨的心情。1948年他因貧病交加而去世。臨終時他還囑咐家人,不要政府派給的廉價美國面粉,毛澤東稱贊他“寧死不買美國救濟糧”后來清華師生為了紀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資紀念。廳內懸掛的”荷塘夜色“四字是來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的筆跡。對面山上的零零閣,是20xx年竣工。所以叫零零閣。近春園是清華師生休閑的場所。
現再給大家10分鐘照相。
我們現在去參觀清華園區,
大家左側這兩棟樓是第一,二教學樓,分別建于52、54年,是蘇式建筑風格,里面有大小教室數間。現在人在使用。
禮堂西側市科學館,建于,初起是理科實驗樓。20xx年物理系在此辦公,現在這里面有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文革時期也被破壞,去年剛才新裝修。
最北邊這個雄偉建筑是清華的大禮堂,使清華大學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之一,建成于至今為止已經87歲了,他是一座羅馬史和希臘式相混合的建筑。圓頂、銅門、門前有四根兩人合抱粗的漢白玉大石柱,位于清華大學大中心,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個是當時國內學堂中最大的禮堂兼講堂,建禮堂時,美國政府不信任中國的建筑技術和建筑材料,所以由美國設計師莫非設計,一磚一瓦從美國先由水路運到天津塘沽,然后運到北京,花費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還有一棟和他一模一樣的建筑,很多反帝愛國運動也是從這里動員出發,現在我們人在此舉辦各種各樣活動。
大禮堂東側建筑物i是水電水利系,畢業于此。
南側的同方部也是清華早期建筑之一,還長期用作8月27號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兩字與字《禮記》,“同方部”是指“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1936年在此為魯迅先生舉行過追悼會,聞一多,朱自清都發表了演說。現在是清華校友辦公室。
清華學堂是清華第一棟教學樓,竣工,96歲了的德國古堡式的古堡式建筑,門上端“清華學堂”四字是清朝軍機大臣那桐所書。20xx年在這里增設了“國學研究院”當時著名的四大導師,梁啟超,王國維,。陳寅一、趙元任在此辦公。1946年作為建筑系的專用關,梁思成為系主任,現在是清華研究生院辦公室。
日晷是1920級的學生畢業時獻給母校的禮物,它的上部是中國古典計時器,圓盤中央的不銹鋼針,圓盤中央的不銹鋼針指著地球的南極北極,圓盤上面刻著十二個時辰,圓盤下面也刻著十二個時辰,春分以后看太陽照射圓盤上面的不銹鋼針的陰影計時,秋分以后看圓盤下面鋼針的陰影計時。沒有太陽是舊物作用,下部的底座上刻著“行勝語言”四字,是920級學生的名言,也是清華的校風。就是鼓勵清華的學生們少說多做,發揚實干的精神。
東面的石頭上的八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梁啟超先生以《君子》在大禮堂給清華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演講,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兩字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就是說人應該天一樣,剛健不已,自強不息,努力進取,也應該想的一樣柔和,培養出公而無私,寬厚為懷的高尚品質。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演講過后,學校就以此八字為校訓,設計校徽,從而永久留傳。
現在介紹到此,現再給大家10分鐘照相。
大學導游詞 篇4
毛澤東,這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嘔心瀝血,只為造福人民;他起早貪黑,只想把祖國發揚光大;他勤學苦練 ,卻只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今天,我十分有幸的來到了毛主席曾經就讀的學校——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
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是毛主席曾經求學、工作過的地方。當我親眼看到這座學院時,我就被它那美麗的外表和充滿書香氣息的內涵徹底的吸引住了。它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古舊,而是一個充滿書香國度的地方。
走進大廳里,墻兩邊的兩行大字深深的映入了我的眼簾: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毛澤東
“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徐特立
這兩句話是這個學院的校訓。而那剛健有力,菱角分明的大字正是毛主席親自題寫的。這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兩句話,高高的掛在墻上,仿佛像一位睿智的哲人,告訴我們一個又一個一生都用之不盡的哲理……
跟著講解員的腳步,我繼續往前走。這是一間大堂,這里非常的大。一排又一排的椅子鱗次櫛比的擺放在大堂的中央,大堂的正前方還有一個很大的舞臺。那個舞臺的美,絕不亞于現在的舞臺。
接下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院中的那口井。據講解員所說,毛主席在這所學校的就讀期間,每天早上一起來就到這口井邊來沖“涼水浴”,春夏秋冬,常年不變。以此不僅可以讓自已精神抖擻的開始新的一天,而且還可以磨練自己的意志。對于毛主席的這種“梅花精神”,實在是讓我敬佩不已。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般的過去了,當我結束了這趟“紅色之旅”后,我對毛主席的尊敬更多了。他,是我們中華民族之魂;他,是一代偉人!
大學導游詞 篇5
清晨,冬日的暖陽透過斑駁的樹葉輕輕地灑落在大地上,抬頭望去,湛藍的天空純凈透亮,仿佛春天來了。難得這樣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我便踏著這金燦燦的陽光走進了北京大學——我心中無數次向往的高等學府,想一睹她冬日的風采。
從北大東門入校,穿過小徑,便是著名的未名湖。冬天的未名湖有著另一番景象,人們在晶瑩透亮的湖冰上舞動著婀娜的身姿,邁著歡快的舞步,沉浸在冰上舞蹈的樂趣中,完全忘卻了冬日的寒冷。
繞過未名湖,便看到了聳立在林木中的博雅塔。亭亭玉立的博雅塔原是一座仿造通州燃燈佛舍利塔的水塔,內部中空,有一個直通塔頂的螺旋樓梯。它是北大校園中最高的建筑,有人說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這明眸的瞳仁,“校有博雅,塔有精魂”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北大學子走向輝煌!
沿著未名湖畔的小徑一路向前,雖是冬季,路兩旁仍然挺立著郁郁蔥蔥的古樹,高低不同,錯落有致,小鳥在林間不時穿梭,發出悅耳的鳥鳴聲!曲徑通幽,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靜園”,首先躍入我眼簾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坪地,暖暖的陽光灑滿了整個草坪,一座座中國古式小院建筑整齊的排列在草坪兩邊,像一排排士兵在列隊歡迎八方學子!
穿過靜園再往前走,便是北京大學圖書館了,五棟五層建筑前后連接在一起,遠遠望去,像是一摞厚厚的書籍,等待著莘莘學子們去開拓、研習!
接著我繼續游覽了運動場、勺園、湖心島等地方,一路上到處可見的古式建筑,挺拔的松柏,偉大的革命先輩雕像和紀念碑,無處不在訴說著北大厚重的歷史文化。
游覽北大,似乎漫步于皇家園林,宏偉氣魄;又似游藝于江南園林,秀美俊麗;更似穿梭于歷史長河,厚重而奮進!這就是我心中的北大,一座飽經滄桑,經久不衰的百年名校!
大學導游詞 篇6
沈陽師范大學隸屬于遼寧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九大門類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為東北教育學院。1953年,更名為沈陽師范學院,是當時東北地區創辦最早的兩所本科師范院校之一。1965年更名為遼寧第一師范學院。1978年恢復沈陽師范學院校名。20xx年省政府決定并經教育部批準,沈陽師范學院與遼寧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沈陽師范大學。
學校現占地面積1879畝,建筑面積76.36萬平方米,藏書180余萬冊。學校共有全日制本、專科生25388人,碩士研究生2964人,留學生450人次/年。現已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德才兼備的師資及各類人才,為東北特別是遼寧的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遼寧教育行政學院、遼寧電化教育館設在我校。學校現有26個二級學院和13個校屬館部中心及附屬機構,并擁有我國在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兩所孔子學院——黎巴嫩貝魯特圣約瑟夫大學孔子學院和約旦安曼TAG孔子學院。現有本科專業6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碩士授權點12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是普通高等學校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單位,是開展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單位,是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接受單位, 是教育部首批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具有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重點研究基地17個,省級緊缺人才培養基地1個,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個,省特色學科2個,省培育學科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示范性專業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創新團隊5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設有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古生物研究所、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延松劇場藝術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所、梅蘭芳藝術研究所等校屬各類研究機構10個。
學校擁有一支職稱結構優化、學歷層次較高、科研能力較強、年齡結構合理、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745人,其中二級教授22人,教授256人、副教授613人。涌現出一批國家及省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著名學者和學術帶頭人,此外,還聘請了多名“兩院”院士和學術造詣精深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擔任學校的名譽教授和兼職教授,另有多名外籍教師受聘于我校。學校先后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比利時、丹麥、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的30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簽訂了國際學術交流及合作協議,并互派師生交流、講學,進行科研合作。
目前,全校師生員工認真學習領會全國及遼寧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與時俱進,加快發展,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教師教育獨具特色,服務基礎教育貢獻突出,支柱性專業學科省內一流,標志性學科專業全國一流的師范大學”而努力奮斗。
大學導游詞 篇7
在我的記憶里,只要有假期爸爸媽媽都會帶著我,了解各地文化、欣賞各種美景。這個寒假我過得非常有意義,獨自和小伙伴們一起參加《走讀杭州》冬令營活動。讓我慢慢走進你,這座我生活的城市;了解你的文化,古都杭州;向往的學府,浙江大學。
在乘坐大巴時,我興奮地不停地東張西望,好像已經在浙江大學里似的。東瞧瞧、西看看,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浙江大學的校園里。看著面前一幢幢高大、雄偉的教學樓,我不禁想到:要是我大學能在這里讀就好了!
想著想著,我們便來到了標本館里,剛走進去,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只體形巨大的小海龜,這只海龜大約有我家客廳一半那么大,光是龜殼就有一張床那么大,那頭和四肢加起來已經無法形容了。光是那么一只海龜就能讓我們震驚,那后面的動物會是怎樣的兇猛、巨大呢?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走上二作文樓,在二樓上,我看見了一只兇猛的大老虎,它好像生氣了,全身毛都立起來了,還用眼睛狠狠地盯著我,盯得我毛骨悚然,像是發現了獵物一樣,我趕緊加快腳步逃離。還看見了綠頭鴨,咋一眼望去只是跟一只普通的鴨子沒什么區別,仔細看了的介紹再細細觀察,真的看見了綠頭鴨的頭是綠色的。
緊接著我們又去了科技館,在科技館里,我看見一條條不知名的魚兒,有的身子是三角形的,有的是黃黑相間的條紋,還有的有著長長的尾巴,搖來搖去仿佛在翩翩起舞歡迎我們的到來。還看見浙大學子們通過智慧創造出來的科技作品。比如:病床上的桌板可以根據病人的需求隨意移動,很方便……科技館既讓我開闊了眼界,又學到了許多知識,值得我們留念。
落日的余暉出現了,我們感受了最高學府浙江大學的風采,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校園,繼續下一段旅程。
大學導游詞 篇8
金秋十月,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學子圣地——浙江大學。
她坐落在杭州這座花團錦簇的城市里,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給杭州增添了耀眼的光輝,給寒窗學子注入了無窮的力量,造就了一個個英才俊杰。
一進浙大,我第一眼看見的就是一塊通體龐大的碣石,上面鐫刻著幾個赤金的大字:浙江大學。沿著導覽順序,首先映入眼簾的好似一個龐大雙層的“圓帳篷”。穹頂之下,“圓帳篷”顯得極富有立體感,銀色的鋼筋襯著玻璃內板,像科技館大樓一樣,這是一座充滿活力而富有現代氣息的體育館。
順著體育館我繼續往前走。夕陽照耀著浙大的每一個角落。幾個浙大的學子背著書包,一路談論爭辯著什么,向著宿舍樓走去。浙大的宿舍令我感到恬淡、安逸,前面幾幢灰紅的五層小樓并不顯眼,像小區一樣開著便利店、銀行、車行和移動營業廳。上上下下充滿著生活氣息。令我意想不到的景象浮現在我的眼前,五層小樓后居然是二十幾層的現代化住宅樓!它們如此搶眼,闖進了每個人的眼睛里。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幾幢居然是學生宿舍。它們似乎在告訴我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走進這鐘靈毓秀的校園。
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浙江大學的圖書館,從遠處就可以看到,二十幾層高的樓直插云霄。求是學院藏書樓,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有九大閱覽室,十層書庫,藏書500多萬冊,站在氣勢恢宏的圖書館前,每一層都沉浸在安靜,靜謐,寧靜的氛圍中。每一個學子都靜靜的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汲取知識的營養。“惟學無際,際于天地”的浙大精神無處不在。
緊接著,是各學院的教學樓。有的紅墻青瓦,有的高樓大廈。比如說紅墻青瓦這棟吧,它看起來平淡無奇,這可是浙大最頂尖的管理學院!所以說,膚淺的認知是不夠的,要“求是”,而“求是”也正是浙大卓絕認真,創新求是的校訓。
浙大正中央的一塊草坪沐浴著夕陽,和煦的微風散發著芳草的幽香,沁人心脾,撫人心扉。一些孩子大人躺在草坪上,任由風兒梳理自己的心緒。我也忍不住順勢躺在草坪上。剛開始固執的小草有點扎人,時間久了,小草便慢慢地服從了我,低下了高傲的頭。尤為神奇的是我一起身,小草紛紛挺直了腰板。浙大篤實的精神不僅體現在治學嚴謹的老師、勤奮睿智的學子身上,就連小草也如此執著傲骨!
浙大這座百年學府,有著自己的校風精神,有著厚重的人文底蘊,還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勤學、修德、明辨、篤實”。這使得浙大成為了“清北”之后,中國又一個巍巍學府。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愿用熱血燃燒黑夜,等待最燦爛的日出。
浙大,等著我,六年之后,我將如約而至。
大學導游詞 篇9
“大家好!我來自廣東省,我叫凌青燁。大家可以叫我凌導。今天就是由我來擔任你們的導游。我們現在在開往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創立與1898你,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的第一所國立大學,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之一,與清華大學齊名。”
“好了,現在已經到了北大的校門口了,請大家注意一下衛生,如有垃圾請扔到垃圾桶或垃圾袋里。好了。我們下車吧。”
現在我們來到了北大最有名的:一塔湖圖。塔是指博雅塔,塔級有十三級,高三十七公尺,本來是一座水塔,現在已成為了一處風景,供大家欣賞。湖是未名湖。當年取名時,參選的名稱很多,但都不令人滿意,最后由國學大師錢穆先生一錘定音,直接就叫“未名湖”了。圖,就是我們現在來到的圖書館。這座圖書館,已經百年歷史了。現在藏書1046萬冊,是亞洲最大的大學圖書館。
“我們接著往前走。”
“看,這就是塔和湖。現在這里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注意衛生。青大家慢慢欣賞。”
今天的游覽到這里就結束了,希望大家多來玩!再見。
大學導游詞 篇10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近代最早以“大學”身份和名稱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是中國近代唯一以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并開創了中國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農科、醫科等學科的大學教育,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傳承著中國數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太學(國子學、國子監)的學統,既繼承了中國古代最高學府正統,又開創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先河,可謂“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聲譽和地位。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北大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深刻的影響了中國百年來的歷史進程。學校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設大學、C9聯盟,以及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的重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