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導游詞十篇
陽江導游詞 篇1
大角灣風景名勝區位于廣東陽江市海陵島西南端,三面群峰拱護,面向浩瀚南海,沙灘長2.5公里,寬100米,因狀似牛角,故名“大角灣”。這里地處南亞熱帶,全年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氣溫22.8℃,水溫23.5℃,降雨量1816毫米,年晴天數310天,四季氣侯宜人,素以陽光燦爛明媚,沙質均勻松軟,海水清澈純凈,空氣清新純潔而著稱,各類質素均達國際一類(級)標準,又因沙灘寬闊平坦,海浪柔軟適中,無鯊魚出沒而成為名揚海內外的天然海水浴場。
1986年8月,閘坡鎮政府首先開發該景區,逐步形成了大角灣旅游接待中心的雛形,構成了以港口城鎮為依托,集海泳、度假、食海鮮、購海味于一體的綜合型濱海旅游區框架。1989年,海陵島大角灣——馬尾島風景區被評為首批省級旅游區,促進了以規劃為主導的正規化建設,初步形成高質量的度假環境。1992年,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成立,社會事業各項建設全面發展。1994年,景區被評為首批省級旅游度假區,加速了旅游事業建設的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交通、供電、供水、電訊可適應近20_年發展的需要,日接待能力達2萬人,景區管理也按照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標準走在時代的前列。20_年1月被評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區。去年,景區年旅游接待人次已超過100萬,旅游直接收入4.1億元,極大地推進了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旅游業已成為海陵島的龍頭產業。
海陵島處于雷州半島、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包圍的腹地,是粵東、粵中和粵西乃至廣東省占有舉足輕重的經濟戰略地位。水路過通過閘坡港和毗鄰的陽江港直達沿海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區,陸路通過進島公路與325國道、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廣湛高速公路接軌,空中可通過陽江機場抵達廣州、珠海、深圳等地。其中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廣湛高速公路可服務近4000萬人口,占廣東總人口的1/2強,更重要的是大大縮短了海陵島大角灣與廣東珠三角、港澳臺和大西南的距離,便于與國際旅游市場接軌,她以獨特的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熱誠歡迎海內外嘉賓的到來。
陽江導游詞 篇2
在祖國的南海之濱有一地形,地貌像一個反“馬蹄”形狀的地理單元,這就是粵西的陽江市
陽江古稱高涼。這里緊靠珠三角核心區,扼粵西要沖。8005.2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背山面海。得天獨厚的港口、土地、旅游等資源優越,順暢便捷的交通區位,豐富多樣的海洋資源,鐘靈毓秀的山山水水,獨樹一幟的工業觀光,宜居休閑的生態環境,成就了這座美麗濱海城市的后發魅力。
近年來,隨著陽江全力推進“以海興市、綠色發展”山海聯動發展戰略,以打造“國際知名休閑旅游度假勝地”為目標,主打“浪漫銀灘、宋船古韻、溫泉之鄉、水墨陽江、休閑綠城”的旅游品牌,陽江有如深山里飛出的金鳳凰,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目光,散發出越來越迷人的獨特魅力。
陽江導游詞 篇3
陽江市地處廣東省西南沿海,是1988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地級市,轄陽春市、陽東縣、陽西縣、江城區;東與江門市相鄰,西與茂名市交界,北與云浮市相接,南臨南海。市區距廣州219公里,距湛江220公里,距香港165公里。325國道(廣湛公路)和廣茂鐵路橫貫全市,面積7813平方公里,人口240多萬人。
陽江陸地總面積7813.4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積占26.03%,山地面積占42.73%,平原面積占22.17%。人口為256萬。東與江門市的恩平、臺山市交界,北同云浮市的羅定市、新興縣及茂名市的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市的高州市、電白縣,南臨南海。海岸線長341.5公里,主要島嶼有30個,島岸線長49.3公里。地勢由北向南傾斜,依山傍海,東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云霧山環繞。境內最高山峰為望夫山脈的鵝凰嶂,海撥1337米,最長河流為漠陽江,全長199公里,南北貫穿全市,自北向南流入南海。
陽江市是廣東省著名的濱海旅游城市,旅游資源豐富,有濱海沙灘、峰林溶洞、溫泉瀑布、湖光山色和燦爛的人文景觀。其中,海陵島、陽春春灣——凌霄巖為省級旅游度假區,海陵島的大角灣于20xx年又被評為4A級國家旅游區。為不斷開辟旅游新的途徑,陽江市旅游局設計塑造了“海天動情陽江游”的旅游新形象。“海天動情陽江游”突出了陽江富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旅游景觀。一是“海景”,以海陵島為中心,突出其濱海風光;二是“天景”,以春灣棗凌霄巖為代表,溶洞中的石鐘乳、地下河、燈光構成了空靈、虛幻、神妙的天上景觀;三是“動景”,展現了晴空中如五彩繽紛云彩飄動的陽江風箏;四是“情景”,即哺育著陽江兒女,兩岸青山疊翠、風景如畫的漠陽江。另外,陽江開辟了兩大特色旅游專線:一是“千年國粹”——東水造紙景觀再現東漢時期蔡倫造紙術;二是程村海灘吊樁養蠔,可現場摘蠔。
目前,全市已開辟五大旅游組團線路,兩大特色旅游專線:一是“千年國粹”——東水造紙景觀再現東漢時期蔡倫造紙術;二是程村海灘吊樁養蠔,可現場摘蠔嘗試,別有一番情趣。
陽江導游詞 篇4
海陵島位于廣東省的陽江市,享有"南方北戴河"和"東方夏威夷"之美稱,被譽為一塊未經雕琢的翡翠。海陵島原名螺島,后因南宋英雄宋太傅張世杰抗元兵敗,覆舟溺死并安葬于島上,始稱海陵島。
據史料記載,從明代起,海陵島一直被作為沿海軍事設防重地;鴉片戰爭之后,英國政府在租借香港島的同時,提出租借海陵島,未獲中國政府同意。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開發海陵作為商埠的構想。
海陵島四面環海,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年平均氣溫22.3℃,年降雨量1816毫米,年晴天310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海水浴時間長達8個月。海陵島還有豐富的人文和歷史景觀,如太傅廟、靈谷廟、古炮臺、鎮海亭、觀音閣等10多處,處處都有著一段悲壯動人的故事。
陽江導游詞 篇5
陽江市地處廣東省西南沿海,緊鄰珠三角,扼粵西要沖。南臨南海,北接云浮,東臨江門,西通茂名。位于北緯21°28′45″-22°41′02″,東經111°16′35″-112°21′51″。東西距離112千米,南北距離132千米。陸地總面積7813.4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積占26.03%,山地面積占42.73%,平原面積占22.17%。總人口282.81萬人,常住人口為242萬人(20xx年)。
陽江市區陸路距廣州247公里,距深圳、香港300公里,據珠海、澳門160公里,距湛江230公里。海岸線長341.5千米,主要島嶼有30個,島岸線長49.3千米。地勢由北向南傾斜,依山傍海,境內最高山峰為望夫山脈的鵝凰嶂(粵西第二高峰),海拔1337米,最長河流為漠陽江(廣東六大江河之一),全長199千米,南北貫穿全市,自北向南流入南海。20xx年省環保廳公布,陽江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
水力資源:市內河流密布,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4條,水力資源蘊藏量67.7萬千瓦,可開發利用31.7萬千瓦,已建成大中小型水電站251座,裝機498臺,裝機容量18.72萬千瓦。
海產資源:陽江海(島)岸線長476公里,海域面積3.4萬平方公里,海洋灘涂面積19.7萬畝,可供養殖16.6萬畝。全市現有閘坡、東平、沙扒、溪頭、河北、對岸和江城等七個經國家農業部批準的漁港,其中閘坡漁港為國家中心漁港,東平漁港為全國一級群眾漁港。盛產魷魚、魚翅、海蜇、花蟹、對蝦、馬鮫魚、石斑魚等。海洋捕撈歷史悠久,海水養殖經驗豐富,海水產品產量穩居全省首位。
礦產資源:已探明的煤礦儲量753.6萬噸,鐵礦儲量3521.6萬噸,銅礦儲量6155萬噸,硫鐵礦儲量7079萬噸,還有鈦、鎢、錫、鉬、鋅、煤、黃金、稀土、石灰石、花崗巖、石英砂等礦產。
旅游資源:陽江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旅游資源豐富。山、海、泉、湖、林、洞遍布全市,自然旅游資源品種全、品位高、空間組合佳,在廣東省首屈一指。閘坡大角灣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陽春春灣——凌霄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海陵島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也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海島。20xx年陽江市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主要景區有市區的東岳公園、森林公園、北山公園、鴛鴦湖公園、北湖公園、石覺寺,海陵島的大角灣、馬尾島、十里銀灘,陽東縣的陽江溫泉、東湖、東平珍珠灣、新洲溫泉旅游度假區,陽西縣的大垌山、月亮灣旅游度假區,陽春市的凌霄巖、崆峒巖、龍宮巖、漁王石、春灣石林、玉溪三洞、八甲白水瀑布、百甬原始森林區等。
陽江導游詞 篇6
從歷史上看,陽江古代已經成為海上航行補給、海防基地。北宋文學家、地理學家樂史所著《太平寰宇記》載,南恩州“既當五州之要路,由是頗有廣陵(今江蘇揚州)、會稽(今浙江紹興)賈人船循海東南而至,故吳越所產之物不乏于斯”。南恩州有海島名羅洲,亦即溽州,為南海航線上重要寄碇之處。“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的海陵島,在南宋最后一個皇帝趙昺投海自盡前,一直稱為溽洲或螺洲。溽洲以東的航線尚可沿海岸而行,以西則直放大洋。據北宋地理學家朱彧《萍洲可談》卷二稱:“廣州自小海至溽洲七百里,溽洲有望舶巡檢司,謂之一望,稍北又有第二、第三望,過溽洲則滄溟矣。商舶去時少需以訣,然后解去,謂之放洋;還至溽洲,帽相應賀,寨兵有酒肉之饋,并防護赴廣州。”這些文字,清楚說明宋代陽江多處為海上絲綢之路所經之所,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貿易地點。明代陽江繼續作為海防重地,發生過多起抗擊倭寇的戰役。鴉片戰爭之后,英國政府在租占香港島之后,曾向中國政府提出強租海陵島,因陽江民眾堅決舉行罷課罷市等抗爭而未能得逞。孫中山先生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開發海陵島作為商埠的構想。近年來,沉寂海底800多年的“南海Ⅰ號”大宋商船被打撈出水,進一步證實了歷史文獻記載陽江海上貿易繁華的可信度。
陽江歷史上也是西江出海口之一,即西江支流新興江通過低矮的分水嶺,連接漠陽江再入南海,故陽江歷史上行政長期歸入肇慶府。據測量,新興河頭與陽春黃泥灣兩河分水嶺之間,相距僅18公里,歷代都有人建議在此開鑿一條運河。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水語》中提過,民國時期還做過測量。陽江籍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司徒尚紀已向省政府重提此事,希望借此開辟西江新航道,激活北津港,改善生態環境。如獲成功,昔日漠陽江上波光粼粼、艄公號動、船來船往,漠陽江岸邊青紗薄霧、瓊樓玉廓、燈火璀璨的愿景必將再現。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意識或精神產生的前提。陽江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山、海、泉、湖、林、洞遍布全市,除了巖溶地貌千姿百態,地熱資源眾多,如春都溫泉、合山溫泉、新洲沸泉、陽西咸水礦溫泉等深受游人喜愛外,濱海旅游資源也十分豐富,擁有26處異彩紛呈可供開發的優質海灘,被評為“中國十大寶島”的海陵島天生麗質、海風漫卷,以陽光、沙灘、海浪、海港、AAAAA旅游景區大角灣和“南海Ⅰ號”聞名于世,還有陽東東平的珍珠灣、陽西沙扒的月亮灣,沙灘資源十分優良,一灘一景,各具特色。
陽江的人文、歷史精華景觀也為數不少,有始建于唐開元年間(713—741)的石覺寺,有始建于宋朝的北山北塔,有粵西佛教禪宗文化第一寺大垌山凈業寺,有南宋英雄太傅張世杰墓廟,有市民喜愛的新景觀鴛鴦湖景區、金山植物公園、陽江森林公園、冼夫人紀念館等等。
換而言之,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物質稟賦,為漠陽江人的發展與文明創造提供了穩定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物質條件。
陽江導游詞 篇7
陽江秀美的山水風光,獨特的人文氣息,也引發不少過往文人墨客的興致,不少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聯。明代著名戲曲作家湯顯祖作客陽江時,留下了“峰如眉黛翠如環,破鏡迷離煙霧間。昨夜雙魚何處所,戙船多在海陵山”等詩句。1958年陶鑄同志在考察海陵島時,寫下了“帝子南來竟不回,海陵荒冢對斜暉。濤聲漫訴興亡恨,風嘯空增洋海威。且喜望天勤水利,更驚窮垌養魚肥。千斤畝產期明日,一道長堤接翠微”的豪邁詩篇。
陽江是書畫工藝文化之鄉。截至目前,擁有國家級“非遺”名錄1個(漆器髹飾技藝)、省級名錄11個、市級名錄14個,有省級“非遺”傳承人17位、市級傳承人21位;有國家級書法家23人、省級書法家206人、市級書法家近500人;國家級美術家8人、省級美術家45人、市級美術家457人;省級以上作家28人、市級作家185人。在陽江,博物館、書畫館、奇石館、音樂館、詩歌館比比皆是,男女老少舞文弄墨,或畫或書,或彈或唱,自以為樂,時時處處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
陽江是詩詞之市,楹聯之市。陽江的詩詞、楹聯,很有地方特色。在這片土地上,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普通民眾大多喜歡吟詩作對,民間賽詩賽聯蔚然成風,逢年過節作詩賦聯添樂更是必不可少。
陽江導游詞 篇8
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沉沒于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初步推算,“南海一號”古船是尖頭船,整艘商船長30.4米、寬9.8米,船身(不算桅桿)高8米,排水量估計可達600噸,載重可能近800噸。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船只。
專家從船頭位置推測,當時這艘古船是從中國駛出,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或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國。令人驚奇的是,這艘沉沒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體保存相當完好,船體的木質仍堅硬如新,敲起來鐺鐺作響。這艘沉船的出現對我國古代造船工藝、航海技術研究以及木質文物長久保存的科學規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標本。同時,它也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甚至可以獲得文獻和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
整船文物
瓷器:不少瓷器極具異域風格
“南海一號”現已出水數千件完整瓷器,匯集了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南海一號”還出土了許多“洋味”十足的瓷器,從棱角分明的酒壺到有著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情。
“宋瓷成群,舉國罕見。……惜哉!彩云易散,寶瓷易碎。洋人巧弄譯筆,瓷器代稱中國。南宋,乃狼主爪中之釉瓶……”
《遂寧賦》魏明倫
“南海一號”現已出水20_多件完整瓷器,匯集了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出水瓷器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格,被認為是宋代接受海外訂貨“來樣加工”的產品。中國古陶瓷協會會長、陶瓷鑒定泰斗耿寶昌對著“南海I號”上出水的瓷器連呼驚嘆:“搞了一輩子的瓷器研究,卻從未見過如此多的瓷類珍寶,很多連聽都沒聽說過!”
宋代是中國瓷器第一個鼎盛時代,出現了定、鈞、官、哥、汝五大名窯。對比明清時期華麗的琺瑯彩,宋瓷以優雅的單色釉著稱,被不少瓷器愛好者們奉為中華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宋代各地燒瓷名窯迭出,官窯首屈一指。宋徽宗登基在河南禹州神垕鎮建立鈞瓷官窯,專門為皇宮燒造花盆、盆奩等陳設貢瓷。在他的主持下,鈞瓷表面燒制出異常奇麗、變幻無常的線條,由于后人難以仿制,故有“鈞瓷無雙”之說。
宋景德年間,宋真宗趙恒命昌南進御瓷,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因其精美絕倫,遂以“景德鎮”之名久久風行。隨著宋室的南渡,北方許多著名窯場能工巧匠紛紛趕赴景德鎮,帶來了當時北方先進的制瓷工藝,使景德鎮的制瓷技術迅速發展。宋代,景德鎮因出產“影青瓷器”、“青白釉瓷器”而聞名于世,并通過泉州、廣州兩大商港通達海外,成為當時風靡世界的名牌貨。據說,荷蘭、葡萄牙商人最早將瓷器販運到歐洲時,瓷的賣價幾乎與黃金相等。據趙汝適《諸蕃志》記載,宋代的瓷器被運往全球50多個國家,最遠的包括非洲的坦桑尼亞等地。
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下,宋代的泉州、廣州、杭州等著名對外貿易的港口附近出現了不少瓷窯,如“南海I號”上發現的福建德化窯、泉州附近的磁灶窯瓷器等就是當年著名的外銷瓷。考古學家曾在磁灶窯發現過一些瓷雕塑,人物形象高鼻深目,生動地再現了當年貿易口岸“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景象。
宋代,廣東瓷業進入一個空前的興旺期,出現了廣州西村窯、潮州筆架山窯等著名窯場,計有窯址80多處,年產瓷器達1.3億件,比唐代增加近22倍。南宋朱彧《萍洲可談》記載北宋末年廣州商船大量出口瓷器的情況時說:“舶船深闊各數十丈,商人分占貯貨,人得數尺許,下以貯物、夜臥其上。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有專家稱,目前在東南亞各地發現的宋瓷,大部分都是當年廣州的外貿商品。
隨著宋瓷的光芒遠播海外,外國人對宋瓷趨之若鶩。在國外,宋瓷的使用成為階級和身份的象征,甚至還影響了他們的生活習俗。據記載,東南亞一些國家在中國陶瓷傳入以前,多以植物葉子為食器。宋瓷輸入后,他們改變了過去“掬而食之”的飲食習俗,用上了精美實用的瓷器作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國家博物館,還依然擺放有許多產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金器:統一的特點是粗大
金器是“南海一號”上目前出水最惹眼、最氣派的一類文物。到目前為止,南海一號共出水了金手鐲、金腰帶、金戒指等黃金首飾,沒有生銹,閃閃發亮。它們比較統一的特點是粗大。鎏金腰帶長1.7米,鎏金手鐲口徑大過飯碗,粗過大拇指,足足四兩不止。可以推測佩戴這些飾品的人體格粗壯,身材高大。
銅錢:“海上絲路”的硬通貨
目前“南海一號”沉船點發現銅錢已達上萬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漢代的五銖錢,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紹興元寶。
這么多的貨幣一方面可能表明當時中國的國力之盛,中國貨幣可以成為“海上絲路”的硬通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船主的富裕。
鐵器:宋朝就出口廣東鐵器
除了陶瓷這類人們熟知的中國特產,那時科技領先的中國,還向世界輸出鐵器,800多年后,它們已經面目全非。“南海一號”船倉里面還有兩樣比較大宗的東西,就是鐵鍋跟鐵釘,鐵鍋跟海水發生作用后,一摞一摞地變成了鐵疙瘩;鐵釘個體較大,二十多厘米長,鐵釘都是拿竹篾進行包扎的,數量非常多。而在宋朝,廣東正是鐵器盛產地。
銅環:“半成品”出口深加工?
在“南海一號”裝載的貨品當中,除鐵鍋外,現在出水的還有不少金屬制造的商品,如銅環、銅珠等。對兩者的用途,考古人員表示目前銅珠的用途還不好推測。
在出水文物展示時,專家分析說,從這些制品的外觀看,只是經過初步的鑄造或打磨,像銅環等上面并無花紋等裝飾的痕跡,有可能是“南海一號”的船主將中國造的半成品運往海外進行深加工。
陽江導游詞 篇9
海陵島位于南海之濱,陽江市西南端,為廣東第四大島。該島交通便利,經廣湛高速公路至廣州僅3.5小時,是粵西、粵東、粵中的海上中轉站。全島陸地總面積109.8平方公里,1992年6月18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轄海陵、閘坡兩鎮。除宋太傅張世杰廟址和陵墓、古炮臺等名勝古跡外,還有10多處沙灘可供開發為海水浴場,享有“東方夏威夷”、“南方北戴河”之美稱,是一顆鑲嵌在南中國海岸上的明珠。
島名為“海陵”,有人說因島上有個張太傅的陵墓,“海上的陵墓”那自然就是“海陵”了。張太傅就是南宋末年的大忠臣張世杰,曾官至太傅樞密使,大約相當于國防部副部長罷。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新會涯門那場海戰慘烈悲壯,陸秀夫背著才九歲的宋帝趙昺跳海自盡了。張世杰率領宋軍殘部繼續展轉抗敵,最后在這一帶不幸遇臺風犧牲,遺骸被收葬在這島上的赤坎(力岸)村。但是,古陽江在南朝還屬宋康郡時(約432年),便有海陵令(縣)。即是說,在張太傅之前800多年,已經有“海陵”這地名。
那么,這名字最初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海陵島原名叫螺島(或螺洲),那是因為他的地型像一只橫放著的海螺殼。后來,隨著地質變化,漸漸從海中浮起來,變成了望不盡頭的“海上丘陵”了,這才叫海陵。我們前面這座草王山上有只巨大的石蟾蜍,別看它屹立在山頂,仔細看看,石上還有許多蠔殼呢。莫非是人們粘上去的?要不是從海上來的?原來這蟾蜍石就是海上的一塊礁石,據史書記載:“海陵舊名螺洲,又名螺島。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蠔殼。”這就是海陵由一塊海上礁石變成現在的海陵島見證。
【閘坡】
各位游客,穿過大嶺埂隧道,就是閘坡鎮了。關于閘坡名字來歷,有人說是從前男人出海了,家里的婦女常站在高坡上眺望,等待丈夫回來,所以叫“站坡”;陽江淦民發音“站”、“閘”不分,所以又叫“閘坡”;又有人說,閘坡原來是建立在一個很雜亂的山坡上,所以叫“雜坡”……凡此種.種都是望文生義,其實閘坡名字的來歷,源于馬援廟門的楹聯。
古時候,陽江沿海的島上,漁民樂天知命,過著祥和的日子。傳說不知什么時候起,海上游來了一條孽龍,經常興風作浪,漁家的日子從此就不太平了。海嘯一來,家破人亡,滿目瘡痍。后來東漢的伏波將軍馬援途徑陽江,知道這種情況,就從海上吆喝調來一塊大石頭,把波浪鎮住。這塊大石頭就是現在閘坡鎮前面的“蝴蝶洲”。從此,海不揚波,漁民也紛紛遷來,便成了一個新漁港。為了紀念這位伏波將軍馬援,人們就在海邊山上建了一座馬援廟,廟門口撰寫這樣一副對聯:“叱石默佑舳艫穩,閘波維持海陵平”意思是:馬援將軍把大石頭移到這里,保佑了漁船的安全;大石把波濤閘住了,從此風平浪靜,維持了海陵島的安寧。后來,當地漁民感激、懷念馬援將軍“叱石閘坡”之恩,便把這新港命名為“閘坡”。
【大角灣景區】
大角灣位于海陵島閘坡鎮東南,是海陵島知名度最高的景點。雖然海陵島面積不大,只有108平方公里,可是沿岸卻分布著12個形態各異的沙灘。而大角灣以得天獨厚的優勢,經過多年的整體規劃和統一建設,目前已成為海陵島旅游資源綜合評分最高的景點。20_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區。
現在我們到了景區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和美麗的沙灘。大角灣灘長2.45公里,寬50~60米,螺線型灣似巨大的牛角,故名大角灣。大角山與望寮嶺兩邊拱衛,灣內波沖浪涌,華山頂上時有云霧繚繞,正所謂山無水不秀,峰無云不媚,所以這里的景觀層次豐富。這里的水質、噪音、空氣均達國家一類標準。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這里的沙質,金黃潔凈,沙樣平均粒度0.35mm,為國際海水浴場最佳粒質0.3mm~0.4mm的中間值,堪稱沙粒質量中的“世界之鉆”。現在,請看中間這個陽光下熠熠生輝的海螺雕塑,它已成為大角灣的標志。這座雕塑是銀色浪花托起了一個碩大的海螺,這因為一是海陵島以前被稱為“螺島”、“螺洲”,海螺象征著海陵島,二是島上的漁民出航之前都會吹奮進的螺號聲,海螺也代表海陵人民勇于進取的精神。
大角灣以其良好的自然資源條件,每年吸引了上百萬的游客。根據游客需要,現在已將大角灣分為不同的功能區:東邊是以體育運動為主的東浴場,這里曾主辦亞洲沙灘排球錦標賽、全國九運會沙灘排球賽,以體育為載體還開辦了陽江市第一、第二屆旅游文化節;中間是以大眾娛樂為主的大眾浴場,是大角灣的核心,全國帆板錦標賽暨帆板冠軍賽曾在這里舉行;西邊配合南方假日酒店設置了沙灘園林吧,游客可以在這里聽濤聲,品茗茶,悠閑自得的氣氛令人陶醉。
【馬尾島】
各位游客,在美麗的海陵島還有一個魅力小島叫馬尾島。這小島位于海陵島西南端,與閘坡鎮山嶺相連,海岸線曲折多彎,三面環海,實為半島。相傳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一怒之下驅散了天馬,任其各自放縱逍遙,竟有一匹在此流連忘返,終于化為山脈長伴海陵,長長的馬尾變成了馬尾島。老人們會指著間隔數十米的大洲、洲仔二島,告訴我們那便是“馬鞍”。
從閘坡港出發渡海去馬尾島,乘機艇約20分鐘行程。馬尾島上林蔭遍布,沿曲徑前行,有巨石列布海灘,或渾圓平整,或突兀[wù]峻峭,虎伏獅立,形狀奇特。前望大海澎湃,近處沙細灘平。攀石隙而過,就是寧靜安謐的馬尾灣海水浴場。海底平緩,水面平靜。水中安全地帶寬闊,頗受游人青睞。值得一提的是“馬尾夕照”,這里是海島的最西角,是觀日落的最佳地點。晚霞滿天時,許多游人駐足于此等待,直到塵世的喧囂、人間的煩躁隨著那片刻的輝煌沉入海面。
馬尾島還有座北帝廟,北帝是管水的神,漁民出海總虔誠地來這里供香祈福以求平安。
【十里銀灘】
十里銀灘位于海陵鎮西南,是海陵島最大海灘,灘長7.4公里,寬60~250米。登大角山俯瞰,金色長灘。一望無際,流雪涌翠十分壯觀。
該游覽區由廣東銀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建設,以銀湖西區作為起動區,占地4萬平方公里。風景旅游區包括四個部分:皇宋螺城、銀湖水城、賓館別墅區和海灘公園浴場區。
矗立于南海之濱的皇宋螺城占地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03萬平方米。仿宋代建筑風格建造。由53座建筑單位組成。沿南北走向形成連續的街市巷道和庭院廣場。其中兩層帶廊大殿——望海樓,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即是宋城建筑序列的高潮,又為寬廣的十里銀灘增添了勃勃生機。目前皇宋螺城己基本建成,部分設施己投入使用,并增添了再現皇帝出游盛況的旅游項目。
銀湖水城的規劃范圍以南灣潮汐湖為中心,包括四周的林地灘涂,總用地近1平方公里,計劃建成水上運動娛樂度假基地,目前一期工程水上樂園已經開工,并修建了中國影視明星紀念碑。
賓館別墅區以主題式建筑模式進行規劃,設有民族別墅、蘇州苑、太空城、蒙古城等若干組團。匯集中外多種建筑風格,目前民族苑己建成5座,其他類型別墅3座。
沙灘公園區的旅游設施、主要以簡易結構天然材料建設與防風林相結合。目前建成使用的有:牛仔美食城、啤酒屋以及64棟木結構沙灘情侶屋。
【海陵島民俗風情】
海陵島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民俗風情,主要有:
一、唱山歌:陽江山歌源于初唐。其中一種山歌表演形式名叫“跳禾樓”,此種古老的斗歌意在祈求農家豐收。還有婦女祈子的“跳花枝”、新婚鬧洞房的“打堂梅”及海邊漁家的咸水歌“對嘆”等,都是具有濃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活動。
二、拉地網:拉地網是海邊漁民一種傳統的淺海捕魚方式,由兩艘漁船在海中布下巨網,再由沙灘上的人們將巨網兩端的總綱拉上岸以捕撈各種魚蝦。拉地網是海濱風景中饒有情趣的一景。游客可以通過親身參與拉地網,領略勞動后收獲的喜悅和留下齊唱“拉網小調”的倩影,從而獲得更為豐富的感性體驗。
【海陵島豐富的物產】
海陵島漁業資源豐富,素有“廣東魚倉”之稱。海陵島漁港屬全國首批六個國家級中心漁港之一。島上猶如一個巨大的水族館,魚、蝦、蟹、貝、藻類一并俱全,有捕撈價值的魚類達300多種,其中有幾十種營養價值、經濟價值極高的海產珍品。全區年魚產量9.3萬噸,產值1.43億元,有各種的海鮮產品,擁有養殖、加工基地。為了方便游客攜帶購買,各類鮮魚、蝦、蠔,曬干加工包裝后推向市場。其中以花蚧、大蝦、“一夜情”刀鯉咸魚、魷魚最為著名。旅游紀念品還有當地服飾的漁民“疍家帽”、貝殼工藝制品等。
陽江導游詞 篇10
海陵島位于陽江市,是廣東的第四大島,這里不僅有優美的海景和優質的海水浴場,還有吃不膩的海鮮可以大飽口福,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
島上主要游玩景點集中在西南角海濱,主要游玩景點有閘坡大角灣、馬尾島、十里銀灘和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南海一號),除上述景點外,還有望海亭、小港灣、北洛環(鐵帽子)、牛塘山文化覽勝景區和金沙灘風景區等景區。旅館多集中在大角灣附近,經濟旅館到高檔酒店都有,所以這里通常是游客集散地。
白天來到海陵島,可以在大角灣海濱浴場游泳,這邊的浪比較大,海灘區不僅可以撲浪、游泳、散步,還可以玩水上單車、沙灘摩托車、香蕉船等自費娛樂設施,還可以去淡水區,這邊主要是海上樂園,可以玩螺旋道、炮筒、雪橇滑道、波浪毯、彩虹滑道等驚險刺激的水上運動,適合年輕人來玩。
從大角灣沿著海岸線往西,還可以從閘坡中心漁港乘船出海去到馬尾島,漁港中心有很多船家,有的專做游客出海游的生意。在海上,可以遠眺海陵島上的巨型風車,看遠處馬尾島漁民家的漁排,和其他船上的游客打招呼,感受大海環繞的融洽與自然。
大角灣往東走,則是十里銀灘和南海一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半路上的大角咀,這里只是一條山路,并不是景點,但是這條路上可以遠眺無盡的南海景色,十里銀灘的全景也可盡收眼底。如果想要看日出,這里也是最佳的觀景地。需要注意的是,大角咀拍照留念的游客很多,自駕的話可能會停車不便。
十里銀灘沒有大角灣的大浪,在這里主要玩沙灘車和飛艇,不建議游泳。坐沙灘車可以輕松橫跨十里銀灘,領略十里銀灘作為吉尼斯世界紀錄最長海灘的魅力與風光。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可以看到當年打撈出來的南海一號沉船,還可以看到瓷器、飾物等出土文物,對歷史文物感興趣不妨來這里看看。
夜游海陵島,一個是螺洲海濱公園,基本上游客都會聚集在這里游玩;另一個就是購物天堂“一夜埕”,這里可以買到很不錯的當地海鮮,不妨買一些帶回去送朋友。推薦晚飯后從放生臺出發,這里也是白天最佳的看海點。沿海灘散步到海濱公園,這是個開放式的公園,沙灘可以放煙花,旁邊還有個小吃街可以買點宵夜。最后,去到一夜埕采購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