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八大景點導游詞(精選3篇)
陜西八大景點導游詞 篇1
太白山是我國著名的秦嶺山脈的主峰,也是我國大陸東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米。秦嶺山脈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太白山作為秦嶺山脈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條件就更為獨特,它那高聳入云的雄偉氣勢,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給人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更為中外科學家和文人學士所向往。
太白山的主體由規模龐大的花崗巖體組成,地質學家稱其為"太白花崗巖"。太白花崗巖在漫長的地質發展史上,幾經構造變動、斷層,節理十分發育,它們在各種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今日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勢崢嶸的險、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區至今還保留著完整的、千姿百態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一個個高山湖泊,碧波蕩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古人及當地老人都稱其為"神湖",實則為"說蝕湖"。這些冰蝕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稱,被列為太白山八景之一。在拔仙臺、跑馬梁一帶,石河、石海望之浩然,似有翻滾奔騰之勢,令人眼花繚亂。由拔仙臺環眺四周,角峰、槽谷、冰斗、冰坎、冰階等第四紀冰川所特有的地貌形態歷歷在目。因此,太白山可謂是研究第四紀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館。
太白山風景秀麗,景色迷人。"太白積雪六月天"中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在過去寒冷的年代,太白山頂終年積雪,每當盛夏,從關中平原眺望,白雪皚皚,銀光四射,蔚為奇觀。
太白山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一座中華名山。夏商時稱"物山",周代稱"太乙山",至魏晉始稱"太白山"。歷代帝王對其封王加侯,文人墨客的足跡更是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贊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自隋、唐以來,眉縣湯峪便是關中著名的療養旅游勝地,先后建有鳳泉宮、鳳泉湯、唐子城等行宮。李白、杜甫、韓愈、蘇軾等名人學士也曾多次登臨太白山,吟詩作畫,"太白潑墨山"便傳說為李白歷作詩之處,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人稱"藥王",長年隱居太白山中,研究太白山中草藥為民治病,太白山中至今還遺留有他采藥走過的棧道的搗藥的'碓窩。而藥王的傳說故事,也在當地廣為流傳。
1991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成立了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7月,公園正式對游人開放。從此太白山這位養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聘婷少女才向人們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講述她傳奇的故事。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眉縣境內,公園面積2949公頃,包括10個景區,180多個景點。公園海拔高度從620米到3511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國家森林公園。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文物古跡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靜態景觀與動態景觀相協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風格獨特的生動畫卷,這里山巒重疊翠,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恬靜瑰麗,曲流溪澗晶瑩碧透,煙霧浩渺,吐珠濺玉,奇峰怪石,如塑似畫。置身其中,峽谷壁立,石徑縈回,古楓垂陰,溝壑幽深。陽春,草木吐翠,萬花爭艷;盛夏,綠蔭夾道,涼風習習;金秋,山果串串,楓葉顯媚;寒冬,玉樹銀裝,溫泉吐霧。被譽為眉縣八景之一的"鳳泉神澤"、"魚洞仙音",會使人怡然自樂;傳說中的"唐子城"、"二郎閣"、"牛窯"、"神女碑"會把你引入美麗的童話世界;神功石、潑墨山、世外桃源、開天關、七女峰會使你身臨其境,游興大發。這里,不僅一山一水、一溝一壑、一峰一石都很別致、優美,就連山上的一林一木、一草一花、一樹一枝也都那樣美妙、神奇。
巨大的高差,形成了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氣候、動植物帶明顯的垂直分布。在海拔620米――3511米的山地范圍內,分布了地球上數千公里范圍內才有的氣候帶、植物帶和動物帶,形成了包括3個植物帶、7個植物亞帶、15個植被群系在內的植被垂直分布帶譜。從下到上依次劃分為松櫟類景觀林、樺木景觀林、冷杉景觀林、落葉樺景觀林和高山灌叢景觀林等五個景觀林帶,界限清晰,色調鮮明。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生種類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素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中國天然動物園"之稱。在太白山復雜多變的地體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開成了太白山特有種和新種,如太白紅杉、眉柳、太白參、太白烏頭、太白貝母、太白忍冬等。園內共有種子植物1850種。由于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種、孑遺種多,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太白紅杉、水青樹、蓮香樹、山白樹、杜仲、獨葉草、星葉草、大果青桿、狹葉萍耳小草等9種。三級保護樹種有廟臺槭、金錢槭、領春木、紫斑牡丹、延齡草等11種。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豐茂的森林資源、復雜的自然環境,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場所,是珍禽異獸的天然樂園。公園內有森林動物、昆蟲1690余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動物有金絲猴、大熊貓、羚牛等3種,二類保護動物有云豹、金錢豹、紅腹角雉、蘇門羚、大鯢等7種。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人們回歸大自然提供發良好場所。茂密的原始森林,能有效地調節氣候、吸碳制氧、消除煙塵、吸收毒氣、殺滅細菌、隔音消聲、凈化水源、美化環境改造人類生活環境。經西安醫科大學教研室同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測定,太白山森林公園內空氣負離子日平均濃度為15000個/cm3,最高值為25000/cm3,是進行森林浴的"天然氧吧"。園內天然礦泉水井水溫達70.9℃,水中含20余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成份和微量元素,為優質醫療礦泉水,對各種皮膚病、風濕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有很好的療效。
漫步園內,踩著如茵的綠地,林海茫茫,濃陰匝地,燦爛的陽光透過如傘的樹冠,金黃的光斑灑滿蜿蜒的小徑;呼嘯的山風掠過頭頂的樹梢,遙遠的呼吁聲在林中回蕩。腳下,古道蜿蜒、曲徑通幽。鳥兒在耳邊鳴唱,秋蟲在溪邊彈琴。而或乘坐纜車在林間穿行,遠望山嶺青翠,層巒疊嶂,飛瀑流泉,風光宜人。近看綠草如茵,鳥語花香,鶯飛燕舞,風光誘人。此時此刻,脫凡超俗之感油然而生,思古懷幽之情悄然而至。寧靜深沉的森林,清新濕潤的空氣,怎不令人陶醉與神往。
通過近十年的開發與建設,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已經成為寶雞旅游業的龍頭,列為陜西省首批公布的全省八大旅游景區之一。目前,太白山旅游區圍繞旅游業及相關產業投資已達近7億元人民幣,開成了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的配套服務體系。區內現有賓館飯店20余家,床位5000余張,游泳、娛樂設施120多家,已成為陜西西線旅游中一處集觀光、度假、休閑、娛樂以及教學、科學考察為一體的旅游勝地。
陜西八大景點導游詞 篇2
昭陵博物館是一所展示初唐文化及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昭陵博物館保存的大量歷史文物,不僅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而且是反映唐代前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珍貴資料。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西側,距離禮泉縣17公里,與昭陵相距14公里。
昭陵是唐代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陵墓。昭陵博物館內,除李勃墓外,還包括兩個碑石陳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繪畫展廳。除展出近年來發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文物外,主要陳列昭陵范圍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與墓志銘。因為這些碎石獨有的巨大書法藝術價值,這座博物館又被人稱為“昭陵碑林”。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陜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陜西省禮泉縣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陽市30公里,咸陽國際機場25公里。1961年,國務院公布昭陵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3A”級旅游景區。
從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園建設持續了120xx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我們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昭陵陵園長60公里,占地面積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譽為“天下名陵”,是我國帝王陵園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陜西八大景點導游詞 篇3
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帶回的佛像、 舍利和 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層磚塔。和寶雞的法門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則是因寺建塔。在武則天長安年間重建。后來又經過多次修整。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朝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余通。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玄奘法師從天竺取回佛經,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務,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并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于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
唐高宗由于 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愿法師辛勞為由,恩準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名雁塔,由于后來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 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磚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層皆存舍利。玄奘法師親自主持建塔,歷時兩年建成。因磚表土心,風雨剝蝕,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漸塌損。
武則天長安年間(公元701年—704年),女皇 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為七層青磚塔(另一說,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成,塔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后唐時期對大雁塔進行改建,降至七層)。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屢遭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獨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長興二年)對大雁塔再次修葺。后來西安地區發生了幾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頂震落,塔身震裂。(原先塔高11層) 人稱“二圣三絕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