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的導游詞(通用3篇)
紅樹林的導游詞 篇1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Zhanjiang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呈帶狀散式分布在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沿海灘涂上,跨湛江市的徐聞、雷州、遂溪、廉江四縣(市)及麻章、坡頭、東海、霞山四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0′-110°35′,北緯20°14′-21°35′。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境內,面積1.9萬公頃,199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分為 72個保護小區,成帶
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狀分散分布于廣東省雷州半島沿海灘涂,總面積 20xx8.8公頃 。
保護區西北以高橋片(高橋紅樹林)為主地理坐標為 東經 109 °44 ′ 9〃 - 109 °56 ′ 10〃,北緯 21 ° 9 ′ 19〃 - 21 o°34 ′ 15〃;
東北以官渡片為主地理坐標為 東經 11 0°21 ′ 51〃 - 110 °38 ′ 19〃,北緯21 °6 ′ 29〃 - 21 °27 ′ 27〃;
最東以湖光片為主地理坐標為 東經 110 °6 ′ 35〃 - 110 °30 ′ 19〃,北緯 20 ° 48 ′ 5〃 - 21 °7 ′ 53〃;
東南以和安片為主地理坐標為 東經 110 °17 ′ 49〃 - 110 °27 ′ 40〃,北緯 20 °34 ′ 11〃 - 20 °43 ′ 48〃;
西南片以角尾片為主地理坐標為 東經 109 ° 41 ′ 20〃 - 110 °12 ′ 15〃,北緯 20 ° 14 ′ 6〃 - 20 ° 52 ′ 19〃。
本區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涂上分布著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我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此外,保護區內擁有數量和種類眾多的鶴類、鸛類、鷺類等水禽及其它濕地動物,據初步統計,僅鳥類就有82種,其中留鳥38種、候鳥44種。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我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湛江保護區位于北熱帶向南亞熱帶的過渡區域,南部為北熱帶季風氣候區,北部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季風氣候和海洋氣候影響較大。年平均氣溫 23℃,極端最高氣溫38.8℃,極端最低氣溫-1.4℃。年均降水量1534.6mm,干濕季節明顯,降雨集中在 4 ~ 9 月份,也是臺風暴雨季節,多有雷暴,臺風帶來暴雨和海浪沖擊海岸,其破壞能量巨大。湛江保護區所在的雷州半島地勢比較平坦,海岸線彎曲復雜,近海島嶼眾多,除半島南端海岸較崎嶇外,東西兩面及鄰近海島的海岸均為坡度很小的海灘。
紅樹林沼澤起源于天然海岸沼澤濕地。河流有鑒江、九洲河和南渡河。各條河流每年攜帶大量淡水和陸地上流失的營養物質及泥沙流入大海,河流淡水與潮汐咸水交匯處的水質鹽度呈梯度變化,大致在 1% ~ 3% 之間,咸淡程度主要受潮汐周期性變化及降雨季節影響,河口灣處的不同鹽度海灘為耐鹽能力不同的紅樹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立地。雷州半島東、西兩岸的潮汐類型不同,東海岸的潮汐為不規則半日潮;西海岸的潮汐為不規則日潮。
紅樹林沼澤的土壤多為淺海沉積、潮汐及河流搬運的堆積物在紅樹林生長作用下逐漸發育形成的鹽漬沼澤土。湛江保護區在抗御臺風、減緩潮水流速、促淤造陸、保護堤岸、吸收轉化污染物、凈化海水等方面發揮著極重要的生態作用。1990 : 廣東省政府于 1 月 1 日 批準成立湛江紅樹林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旨在保護紅樹 林相關的鳥類資源,地點為廉江高橋,面積為 20xx 多公頃。
紅樹林的導游詞 篇2
在東寨港觀賞"海上森林"的同時,還可以就便憑吊就在保護區內的海底村莊。據《瓊州府志》和瓊山市演豐鎮、演海鎮的一些地方族譜記載,東寨港原來只是一條約三米寬的淺溝,人們來往可涉水而過。明萬歷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20xx年7月13日)發生7.5級的瓊州大地震,震中就在現在的東寨港,烈度達10度。剎那間陸陷成海,72個村莊沉沒,形成今日汪洋一片的東寨港。現在遇上風平浪靜,海水清澈,還可以看到沉陷在水底的村莊遺存的水井、臼椿、墳墓、牌坊和過往的石橋等。這種在地震中陸陷成海的現象,在中國絕無僅有,在世界上也屬少見
紅樹林的導游詞 篇3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Zhanjiang Mangrov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呈帶狀散式分布在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沿海灘涂上,跨湛江市的徐聞、雷州、遂溪、廉江四縣(市)及麻章、坡頭、東海、霞山四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0′-110°35′,北緯20°14′-21°35′。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境內,面積1.9萬公頃,199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分為 72個保護小區,狀分散分布于廣東省雷州半島沿海灘涂,總面積 20_8.8公頃 。
保護區西北以高橋片(高橋紅樹林)為主地理坐標為 東經 109 °44 ′ 9〃 - 109 °56 ′ 10〃,北緯 21 ° 9 ′ 19〃 -21 o°34 ′ 15〃;
東北以官渡片為主地理坐標為 東經 11 0°21 ′ 51〃 - 110 °38 ′ 19〃,北緯21 °6 ′ 29〃 - 21 °27 ′27〃;
最東以湖光片為主地理坐標為 東經 110 °6 ′ 35〃 - 110 °30 ′ 19〃,北緯 20 ° 48 ′ 5〃 - 21 °7 ′53〃;
東南以和安片為主地理坐標為 東經 110 °17 ′ 49〃 - 110 °27 ′ 40〃,北緯 20 °34 ′ 11〃 - 20 °43 ′48〃;
西南片以角尾片為主地理坐標為 東經 109 ° 41 ′ 20〃 - 110 °12 ′ 15〃,北緯 20 ° 14 ′ 6〃 - 20 ° 52′ 19〃。
本區地處雷州半島,受熱帶海洋氣候的影響,沿海灘涂上分布著較大面積的紅樹林植被其中紅樹植物有12科、16屬、17種,是除海南島外我國紅樹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此外,保護區內擁有數量和種類眾多的鶴類、鸛類、鷺類等水禽及其它濕地動物,據初步統計,僅鳥類就有82種,其中留鳥38種、候鳥44種。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我國現存紅樹林面積最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在控制海岸侵蝕、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