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18久久久久_日韩欧美色_江苏极品身材白嫩少妇自拍_曰本人做爰大片免费观看一老师_久草视频网_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導游詞范文 > 耦園導游詞(通用8篇)

耦園導游詞

發布時間:2024-09-19

耦園導游詞(通用8篇)

耦園導游詞 篇1

  我從小就喜歡旅游,因為旅游能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能從中讓我得到了快樂。爸爸經常答應帶我去,但由于時間關系,總是沒去成,都是讓我白高興一場。

  在這夏日炎炎的暑假里,八月四日,爸爸決定帶我去蘇州游玩。聽爸爸這么一說,高興得讓我晚上都睡不著覺,在床上翻來覆去,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終于等到了天亮,我們開著車就向蘇州“進軍”啦!蘇州是有著“東方威尼斯”之稱的園林水鄉城市,據說明清兩代蘇州有私家園林200多處,它們典雅淡樸,小巧玲瓏。難怪人們常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冠江南”。

  我們開了三個多小時的車,終于到了蘇州。爸爸說:“我們先去玩耦園吧”。耦園位于蘇州市內倉街小新巷,也是蘇州的名園之一,原為清初陸錦涉園。清初,保寧知府陸錦致仕歸里后于此始構涉園,一名小郁林。后一度由書法家郭鳳梁賃居。繼為崇明祝氏別墅。同治十三年左右,歸按察使湖州沈秉成,聘畫家顧沄主持,重修擴建如今。因一宅而有兩園,遂稱耦園,并寓夫婦偕隱雙棲之意。

  耦園里古色古香,建筑四周有奇形怪狀的假山,悠悠的流水,小路水廊起伏曲折,亭子飛檐高翹,極富有情趣。雖然園林并沒有桂林的'山水那么壯觀,也沒有杭州西湖那么大,但是這里的風景足以讓人回味無窮。

  我們坐著搖搖船,賞著園中美景,不經想起了一首詩。清波繞綠野,月影落平泉。亭院東西對,榭池南北間。宵宵無犬吠,日日有評彈。居此百三畝,何須伴虎眠。用這首詩表達這里的景色最恰當的過的了。

  沿著蘇州河,小船緩緩劃出耦園。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耦園,開著車向下一個目標出發了。在車上,我的大腦中還浮現著耦園的美景……

耦園導游詞 篇2

  耦園處于平江古城保護區的腹地,蘇州人用二千五百年創造出的特有的城市面貌、城市韻律、城市文化,反過來,無時無地不關照著生于斯長于斯的蘇州人。一句俗話,蘇州是有味道的,蘇州人是有味道的,耦園是有味道的。不追求形式上的奇巧,更多的精心于心靈安適,從這個意義上說,耦園正是這塊深厚的城市文化土壤上開出的奇葩!

  耦園坐北朝南,三面環水。南沿小新橋巷,大門面水,有河埠駁岸碼頭,一條沿河小路筆直地伸展出去,連著西面的人家;北臨小柳枝巷,后門設有私家碼頭,東接內護城河,如今依然櫓聲裊裊。再東面已經是城垣的殘跡,野樹遮擋了外面的駁船和市井的嘈雜。在這不顯山漏水的市井之間、簡陋的民居周圍,耦園如幽蘭般沉浸在自我芬芳的簡潔文雅里,像它的主人一樣孤芳自賞,自我滿足于個人生活的甜蜜和安謐中,像蘇州古城一樣永遠的遺世獨立,保留著最鮮明的個性和最豐富的內涵,就像貝聿銘先生所說“有明遺構”。

  三百年來,耦園安靜而泰然地迎送著它的主人。清初這里原是仕人陸錦歸還故里后建造的涉園,名取自淵明的《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到了同治年間(公元1874年)安徽巡撫沈秉成抱病下野,偕愛妻退隱,請了當時有名的畫家顧紜在涉園的基礎上拓展開辟,這樣就形成了今天的耦園。偏于一隅,“枕波雙隱”,“耦園住佳耦,城曲筑詩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連理,又道出了整個園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軸對稱、東西對應。耦園,摒棄了世間的紛擾,匯聚了自然的精華,流連于“詩酒聯歡”、吟風誦月的風流歲月里,靜默在潛心修道、書生意氣的自在中,還幸福在鴛夢溫暖、兩兩相隨的神仙日子里。如今雖然佳偶不再,但詩城已然。我們剛才看到門外跨街的石坊上,有磚刻門額“耦園”兩字,一面為隸書,一面為篆書,是園主沈秉成孫子的好友、近代書法家周退密先生所書,古樸、典雅、沉靜,正符合了耦園的基調。大家再注意看耦園的大門,簡單而堅固的石門框內竟然不是木制的門板,而是用上等的竹片拼制髹漆而成。細密的交織中把沉澀剔除了,鮮動活潑的生活情趣躍然而出,男耕女織、夫妻和諧的生活氣息越發濃厚了。

  穿過“平泉小隱”天井,來到轎廳中央平面圖前大家看這幅耦園全景圖,園子不大,占地面積0.8公頃,中央部分有明顯的南北中軸線,從水碼頭開始,依次為門廳、轎廳、大廳和樓廳,整個住宅區帶有明顯的仕宦第宅的傳統特點。在布局上,“以樓環園,以水環樓”;同時暗合“偶”宇,東西花園相互對應。東花園以中心的黃石假山為主景,高拔峻挺,是涉園的遺存,也是蘇州古典園林里最著名的黃石假山;西花園則以湖石構景,綿延舒展。同時,在個體建筑上也有樨廊、筠廊之間,雙照樓、聽櫓樓之間,吾愛亭、望月亭之間等等兩兩呼應,或東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不一而足。由于歷史上耦園多次被毀,期間淪為工人宿舍,八十年代重新整修,基本保留了原來的建筑框架,但就整個園林來說,住宅部分藝術性略顯薄弱。就像我們看到天井的門樓上,已沒有太多的裝飾,西邊的風穿牡丹,東邊的孔雀開屏,除了多了一層富貴氣之外,好像和“平泉小隱”也不甚和諧。“平泉”原指唐朝高官李鄴侯的別墅,后通指隱居場聽;“小隱”則隱于野,說出了園主遠離廟堂、浪逐江湖的心愿。寄情山林,從晉開始――直以來是文人在戰爭頻召仍、黨權爭霸、政治主張難以實施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以退為守的內斂的生活方式。桃花源的創造,烏托邦的具像構造,以一種出世的心情去過人世的生活。在城市重文明發達的時代,人力物力疊山理水在家中,坐擁山林的自然美景,同時享受詩文酬唱的風雅。

  進入園主在坊里隙地為我們準備的“城市山林”。北行進入大廳載酒堂,高大爽潔,大廳巍然,面對門樓上“厚德載福”的.溫良教訓。這里原是主人會客、宴聚、議事、儀禮的主要場所。匾額是東花園落成后,沈秉成邀眾友慶賀,李鴻裔欣然題寫的:東園藻成,同仁燕集斯堂,遂以載酒顏之,蓋取唐人東園載酒西園醉濤意也。而在1993年重建之后,王西野先生順著這層意思,借陸游先生詞句“載酒園林,尋常巷陌”,附會成一對聯懸掛中堂:東園載酒西園醉,南陌尋花北陌歸。抱柱聯上“左壁觀園右壁觀史,西澗種柳東澗種松”和堂前東西兩側小門的門額“載酒”“問字”相呼應,我想這可能是園主規劃住宅功能的總體理念吧:東園以宴樂賞景雅聚為主,西園以靜修著述藏書為主,承繼了蘇州古典造園以輝映自然和人文精神的一貫傳統。

  “觀之不足”一直是園林審美過程中最大的妙處和難處,尋字外之意,景外之致,才能幫助我們正確領略園林的東方魅力。所以大家不妨細想,主人載酒肯定不會為了買醉,實寫酒事,虛指酒外之興。正如歐陽修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載酒”原來為了流連山水間,難怪東花園主要觀景點取名“山水間”、實至名歸,把載酒的謎底揭了。從這一點又再次證明了耦園在設計過程中文人山水的特點,耦園充分體現了園林布局上的因果對應、前后連貫和融會貫通。

  樓廳院中——最后一進一般為家眷居住的地方。小院安靜而綠意盎然,植有桂花和玉蘭等樹,扣“金玉滿堂”之意。而門樓是清代舊物,可惜在___中遭毀,依稀可辨的磚刻細膩精雅,場景一派清新自然,“詩酒聯歡”的主題表現很具體,完全不像一般的深宅大院到處是詩書禮儀的規范教訓,顯示了主人對現實生活的熱情,和夫妻相隨、遠離塵俗,幸福的家庭生活。特別一提的是整個樓廳的建筑為二層,呈凹型。兩邊分別和東西側樓相通,往東可達東花園的補讀舊書樓以及最東端的雙照樓,這一部分也呈凹型;西行沿樓倒量便是西花園的藏書樓,曲折凹型。整體連貫一氣,俗稱“走馬樓”。磚刻門樓、風火墻、走馬樓都是徽派建筑特有的。主人原為安徽巡撫,自然受其影響,同時徽商自明中葉勢力遍及全國各地,徽派文化成為一時的風尚。而這里的走馬樓依據住宅東西分配的特點,不像經常所見的四方型圍廊,而是在北墻處曲折有序、錯落有致、蜿蜒伸展,跨度長達四十米,把東西花園的景色盡收眼底,形成了耦園一大特色。

  東循廊前往東花園,小天井內——這里是中廳與東花園之間的過渡空間,我們可以注意到由中軸線到東花園的審美視角在漸次敞開,身后的院墻壁立,而向東的樨廊,且割且聯,山體若隱若現社會生活在墻之后,個體生命體悟就在眼前;空間由實而虛,漸入佳境。而這里又有一小體量的“無俗韻軒”分割空間為二,南面在廢墟上現辟為盆景園,北部幾座太湖峰石清白兀立,掩映在濃郁墨綠的桂花叢中,盡顯嫵媚之姿;中有一布滿纖細的浮雕的鼓墩石,原為主人放置蘭花的花座;旁有一拙樸的石條矮矮地橫在兩石之上古松之下,想必是主人興之所至操琴的地方。四時不同,蘭桂馨香飄然人室,催發主人雅興,細聽松子落地,和以《高山流水》,不亦樂乎!無俗韻軒內南望,三扇冰裂紋的窗戶在黯淡的室內織起了一張思想的網,宜靜定,宜小聚,宜清樂,宜雅談,而作壁上觀,推窗即成三幅綠意盎然的詩畫作品,特別是月正中天,光輝落在樹梢時,此情此景,饒有禪機。匾額清麗秀雅,是中國最后一位秀才――蘇局仙老人手題的。

  在東側外墻鑲嵌了一扇半透明的花窗,四角有雙魚、蝙蝠圖案,四方的窗內中置梅花圖形,鋪滿萬字裝飾變體,中放四扇方形明窗,吉祥的圖形象征相濡以沫、高潔、幸福的愛情生活。當時的女主人湖州才女嚴永華親書“耦園住佳耦,城曲筑詩城”,橫批:枕波雙隱。典出《世說新語》孫子荊歸隱山林,欲枕石漱流,作狂狷態。這里一語雙關,既形象地描繪了江南流水人家的家園特征,又暗示夫妻雙隱,可謂才情雙絕。軒南北一空園一實墻,虛實對比。前面的門廊連接中部和東部,既便利雨日烈陽下的行走,又可稍作停頓,同時又成為游園的序曲,城曲詩情的發軔。由樨廊北行,經藤花舫、儲香館,到城曲草堂游廊曲折環合,連接著各個主要觀景點。西面秋陰丹桂芬芳,故稱樨廊;樨,木樨,桂花的別稱,因為樹干斷面的年輪如犀角圖紋。

  東面相應的叫筠廊,早春新生之竹謂之“筠”。利用城曲草堂的門廊和南部聽櫓樓、魁星閣之間的走道,引導我們從不同方位、不同季節去欣賞位于中央位置的山水主景。這一部分曾經是清初涉園的位置,黃石假山、受月池、宛虹杠小橋是當時的遺存;耦園主人購得該園后,在原有的建筑廢墟上精心設計,根據山水特征重新安排了亭臺樓閣,退居四周,盡量控制體量,與原有風格渾然一體,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所以大家注意看,西側樨廊拐角處巧妙地安排了藤花舫,山陰廊側,小巧玲瓏,不失為初春紫藤入畫、盛夏藤陰下午后小憩的絕妙場所,同時主人引莊子“不系之舟”的遐想,“無所求,飽食而遨游”,閑散自在之情油然而生;

  沿著北墻的就是走馬,樓的東面延伸部分,曲尺形,各有名頭。樓下先是儲香館。因為是小孩瀆書的地方,為勉勵他們勤奮苦讀獲取露功名,“蟾宮折桂”,光宗耀祖,故借每年金秋桂雨飄香舉行鄉試的來由,命名為“儲香”待放,殷切希望自己的孩露子脫穎而出。城曲草堂、安樂國、還硯齋,樓上的補讀舊書樓、雙照樓作為宴客、休憩、讀書、詩畫的主要場所。草堂名取唐朝詩人李賀的詩:女牛渡天河,柳煙滿城曲,訴說園主夫婦如牛郎織女得三生緣相聚人間,園門前河埠頭上的依依楊柳柔情似水,柳絮綺麗如夢常在,園主對生活的知足略見一斑了,于是更毅然決然放棄名利場,鉆進溫柔鄉、“安樂國”,天上人間只在今朝矣。在盡頭的還硯齋清凈澹泊,“閑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乾嘉時期書法四大家之一的劉墉的題聯真是恰到好處。

  雙照樓的茶社引入了城根的搖船和外護城河的汽笛,市民的行色和遠方朋友的音信,撇去道家王僧襦的思辯:道之所貴,空有兼志,行之所貴,真假雙照,在日月雙照的樓里,園內外、心內外的感觸也融在一杯清茶里了。整個建筑基調一致,正如草堂里的一副對聯所寫:臥石聽濤滿松色,開門看雨一片蕉聲,有聲有色的極致享受好像只有在自然的天籟里精神的空靈里才能得到。也許大家會覺得疑惑的是,為什么安樂國的地板和補讀舊書樓的樓板都是素面朝天沒上油漆?其實,原因在于木板都為杉木所制,有吸潮濕的作用,上漆后吸濕作用就被破壞了,所以保留原樣,反而古意盎然。第二,我們在這里可以見到不少瓷畫座屏和掛屏,色澤清晰艷麗,不同于常見的大理石掛屏,也因為江南氣候潮濕,保存紙質軸畫不易,其實人物山水為題材的制瓷業十分發達和流行,鑲上紅木或者銀杏木的鏡框,成為新的室內墻面裝修的材料。第三,留心書畫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這里保存了很多乾嘉書畫名家的真跡。翁方綱、劉塘,粱同書、王文治書法四大家與園主家淵源很深,交情不淺,再望前走,筠廊的東側墻壁上還有一塊王文治的《掄元圖》石碑,主題以“立身固不必以科舉名重”與園林立意并行。

  從城曲草堂沿筠廊南行,過望月亭、吾愛亭,到山水間。剛才所走的路線完全以中央的黃石假山為視線轉移,遠近迂回的過程把一座假山能呈現出的各種山體姿態一一呈現出來丁。從草堂月臺前南望,黃石以橫向對壘,形成水平方向的曲線延展,山勢東高西低,西部形成一山谷,桃嶼成為主山的的余脈,平緩漸止于藤花舫,在蹬道委蛇向上處,小塊黃石豎向漸次排列,愈上愈險,而間雜的樹木也都在低處修剪成向下搖曳的形態,直至峰頂全然傲視一切奮力刺向天空;轉到受月池端望月亭里,“受月”池中月到波心顯其幽深,山峰因溪更顯其高聳,這時對岸的假山一副桀桀峻挺的樣子,縱向節理發達異常臨深淵的懸崖峭壁,高遠莫測;如果順著池水由東北望西南,藤蘿野枝婆娑水面,卻生發幽情;在從山水間水閣北望,中國山水畫的斧劈皴法清晰可辨,沿坡上蹬道,把絕壁、懸崖、峽谷、峰洞、山頂平臺等山脈的自然形態刻畫逼真。該山是涉園的遺物,傳為造園名家張南陽所作,代表了黃石假山的最高水平,與蘇州環秀山莊的湖石假山并稱蘇州假山之冠。園中唯一的一座橋宛虹杠就在眼前,使人聯想起紅欄曲水的歡快,仁者仰止的故事。區別于平常所見的纖橋似的平梁飛虹,這是座高架橋;區別于其他的平靜委婉,這座橋多了一點臨淵嘯唱的志氣。我們所在的這座水閣,凌水歇山建筑,外墻塑有松鶴延年、柏鹿富貴的浮雕,內置有大型杞梓木“歲寒三友”落地罩,圓雕、透雕,刀法渾厚、筆力倉健,與醉翁之豪情、寄山水之逸趣融為一體,成為耦園的鎮園之寶。遙想當年沈秉成夫婦臨流照影,昆曲清唱,情動山水,恰似神仙美眷。除了在布局上的陰陽對應,雙照樓與山水間高低錯落、聽櫓樓與魁星閣成雙成對、吾愛亭與望月亭前突后退之外,在建筑安排上,還顯示出園主對道教的濃厚興趣。這里的“便靜宦”明顯地帶有道教色彩。宦,本指東北角,后通指角落,便靜直指虛境;而“魁星閣”本來就是祭祀文曲星的地方。從這里向西看,一帶樨廊錯落開有漏明花窗。它們的特別之處是建園的時代特征造就的幾扇富有歐式風情的漏窗。一種是富有流動感的月過浮云,中間一輪滿月,四周瑞云奔涌,裝飾感很強;另外是出現了幾扇圓形的花窗,幾乎類似于哥特式建筑門廊上的火焰式、玫瑰式的裝飾圖案,這種特征肯定和歐風東漸關系密切,在這里直接反映出來了。

  沿樨廊折向中部,在向西花園,織簾老屋前,西花園以藏書樓、書房為特征,突出書齋與庭院的有機結合。把整體環境以織簾老屋為中心,與東花園的山水游賞體驗相區別,利用湖石的纖巧柔媚、古木的深沉濃蔭,創造出安寧、圓熟的胸壑山水,“風篁類長笛,流水為鳴琴”。在東花園載酒勝賞之后,西花園醉在精神的豐滿,也許間雜著露臺花街上瓶(平)升三戟(級)的仕途幻想,飄過東面“鶴壽”亭羽化登仙的酣夢。建筑屬鴛鴦廳形式,根據季節、光線、溫度不同,夏秋在北廳,冬春在南廳。其北就是貫穿全園的走馬樓的西部,是園主的藏書樓,有一口古井,似與受月池相呼應。所以,綜觀全園,耦園的兩大主題――隱與愛相得益彰,總體對稱和細部處理結合完美。而且,園內的精致并非完全的封閉。大家如果注意的話,可以看到在東;花園樨廊盡頭有耦園的私家碼頭,歷史上,拙政園、耦園的主人經常乘船來往,兩家風光一家賞。同時,在耦引的幾個角落都建有樓閣,墻外的風光與院內的風景相互連接,使耦園隱而知天下事,保持著江南人家的平常心在某種意義上講,耦園儼然是蘇州現存最具地域特色的古典園林了。

耦園導游詞 篇3

  園座北朝南,三面環水。南沿小新橋巷,大門面水,有河埠駁岸碼頭,一條沿河小路筆直地伸展出去,連著西面的人家;北臨小柳枝巷,后門設有私家碼頭,東接內護城河,如今依然櫓聲裊裊。再東面已經是城垣的殘跡,野樹遮擋了外面的駁船和市井的嘈雜。在這不顯山漏水的市井之間、簡陋的民居周圍,耦園如幽蘭般沉浸在自我芬芳的簡潔文雅里,像它的主人一樣孤芳自賞,自我滿足于個人生活的甜蜜和安謐中,像蘇州古城一樣永遠的遺世獨立,保留著最鮮明的個性和最豐富的內涵,就象貝聿銘先生所說“有明遺構”。三百年來,耦園安靜而泰然地迎送著它的主人。清初這里原是仕人陸錦歸還故里后建造的涉園,名取自淵明的《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體現了主人游園時不斷追求、品味日常生活的情趣;到了同治年間(公元1874年)安徽巡撫沈秉成抱病下野,偕愛妻退隱,請了當時有名的畫家顧紜在涉園的基礎上拓展開辟,這樣就形成了今天的耦園。偏于一隅,“枕波雙隱”,“耦園住佳耦,城曲筑詩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連理,又道出了整個園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軸對稱、東西對應。耦園,摒棄了世間的紛擾,匯聚了自然的精華,流連于“詩酒聯歡”、吟風誦月的風流歲月里,靜默在潛心修道、書生意氣的自在中,還幸福在鴛夢溫暖、兩兩相隨的神仙日子里。如今雖然佳偶不再,但詩城已然。我們剛才看到門外跨街的石坊上,有磚刻門額“耦園”兩字,一面為隸書,一面為篆書,是園主沈秉成孫子的好友、近代書法家周退密先生所書,古樸、典雅、沉靜,正符合了耦園的基調。大家再注意看耦園的大門,簡單而堅固的石門框內竟然不是木制的門板,而是用上等的竹片拼制髹漆而成。細密的交織中把沉澀剔除了,鮮動活潑的生活情趣躍然而出,男耕女織、夫妻和諧的生活氣息越發濃厚了。

  【穿過“平泉小隱”天井,來到轎廳中央平面圖前】

  大家看這幅耦園全景圖,園子不大,占地面積0.8公頃,中央部分有明顯的南北中軸線,從水碼頭開始,依次為門廳、轎廳(我們現在的位置)、大廳和樓廳,整個住宅區帶有明顯的仕宦第宅的傳統特點。在布局上,“以樓環園,以水環樓”;同時暗合“偶”宇,東西花園相互對應。東花園以中心的黃石假山為主景,高拔峻挺,是涉園的遺存,也是蘇州古典園林里最著名的黃石假山;西花園則以湖石構景,綿延舒展。同時,在個體建筑上也有樨廊、筠廊之間,雙照樓、聽櫓樓之間,吾愛亭、望月亭之間等等兩兩呼應,或東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不一而足。由于歷史上耦園多次被毀,文革期間淪為工人宿舍,八十年代重新整修,基本保留了原來的建筑框架,但就整個園林來說,住宅部分藝術性略顯薄弱。就像我們看到天井的門樓上,已沒有太多的裝飾,西邊的風穿牡丹,東邊的孔雀開屏,除了多了一層富貴氣之外,好像和“平泉小隱”也不甚和諧.“平泉”原指唐朝高官李鄴侯的別墅,后通指隱居場所;“小隱”則隱于野,說出了園主遠離廟堂、浪逐江湖的心愿。寄情山林,從晉開始——直以來是文人在戰爭頻召仍、黨權爭霸、政治主張難以實施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以退為守的內斂的生活方式。桃花源的創造,烏托邦的具像構造,以一種出世的心情去過人世的生活。在城市重文明發達的時代,人力物力疊山理水在家中,坐擁山林的自然美景,同時享受詩文酬唱的風雅。親愛的朋友,在轎廳里,稍事休息,消除一下旅途的疲勞,進入園主在坊里隙地為我們準備的“城市山林”。

  【北行進入大廳載酒堂】

  高大爽潔,大廳巍然,面對門樓上“厚德載福”的溫良教訓。這里原是主人會客、宴聚、議事、儀禮的主要場所。雖然這一套清式的紅木家具是從別處收集而來,倒也莊嚴合體。而大堂名為“載酒”卻別有心情了。匾額是東花園落成后,沈秉成邀眾友慶賀,李鴻裔欣然題寫的:東園藻成,同仁燕集斯堂,遂以載酒顏之,蓋取唐人東園載酒西園醉濤意也。而在1993年重建之后,王西野先生順著這層意思,借陸游先生詞句“載酒園林,尋常巷陌”,附會成一對聯懸掛中堂:東園載酒西園醉,南陌尋花北陌歸。雖然是朱門快事,斗酒詩百篇,不只有少了政治侵軋之后才能享受到的徹底的心靈自由嗎?這不正是園主孜孜以求的平常里弄里的百姓生活嗎?抱柱聯上“左壁觀園右壁觀史,西澗種柳東澗種松”和堂前東西兩側小門的門額“載酒”、“問字”相呼應,我想這可能是園主規劃住宅功能的總體理念吧:東園以宴樂賞景雅聚為主,西園以靜修著述藏書為主,承繼了蘇州古典造園以輝映自然和人文精神的一貫傳統。 “觀之不足”一直是園林審美過程中最大的妙處和難處,尋字外之意,景外之致,才能幫助我們正確領略園林的東方魅力。所以大家不妨細想,主人載酒肯定不會為了買醉,實寫酒事,虛指酒外之興。正如歐陽修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載酒”原來為了流連山水間,難怪東花園主要觀景點取名“山水間”、實至名歸,把載酒的謎底揭了。從這一點又再次證明了耦園在設計過程中文人山水的特點,耦園充分體現了園林布局上的因果對應、前后連貫和融會貫通。

  【樓廳院中】

  最后一進一般為家眷居住的地方。小院安靜而綠意盎然,植有桂花和玉蘭等樹,扣“金玉滿堂”之意。而門樓是清代舊物,可惜在文革中遭毀,依稀可辨的磚刻細膩精雅,場景一派清新自然,“詩酒聯歡”的主題表現很具體,完全不像一般的深宅大院到處是詩書禮儀的規范教訓,顯示了主人對現實生活的熱情,和夫妻相隨、遠離塵俗,幸福的家庭生活。特別——提的是整個樓廳的建筑為二層,呈凹型。兩邊分別和東西側樓相通,往東可達東花園的補讀舊書樓以及最東端的雙照樓,這一部分也呈凹型;西行沿樓便是西花園的藏書樓,曲折凹型。整體連貫一氣,俗稱“走馬樓”。磚刻門樓、風火墻、走馬樓都是徽派建筑特有的。主人原為安徽巡撫,自然受其影響,同時徽商自明中葉勢力遍及全國各地,徽派文化成為一時的風尚。而這里的走馬樓依據住宅東西分配的特點,不像經常所見的四方型圍廊,而是在北墻處曲折有序、錯落有致、蜿蜒伸展,跨度長達四十米,把東西花園的景色盡收眼底,形成了耦園一大特色。

  【東循廊前往東花園,小天井內】

  這里是中廳與東花園之間的過渡空間,我們可以注意到由中軸線到東花園的審美視角在漸次敞開,身后的院墻壁立,而向東的樨廊,且割且聯,山體若隱若現,社會生活在墻之后,個體生命體悟就在眼前;空間由實而虛,漸人佳境。而這里又有一小體量的“無俗韻軒”分割空間為二,南面在廢墟上現辟為盆景園,北部幾座太湖峰石清白兀立,掩映在濃郁墨綠的桂花叢中,盡顯嫵媚之姿;中有一布滿纖細的浮雕的鼓墩石,原為主人放置蘭花的花座;旁有一拙樸的石條矮矮地橫在兩石之上古松之下,想必是主人興之所至操琴的地方。四時不同,蘭桂馨香飄然人室,催發主人雅興,細聽松子落地,和以《高山流水》,不亦樂乎!無俗韻軒內南望,三扇冰裂紋的窗戶在黯淡的室內織起了一張思想的網,宜靜定,宜小聚,宜清樂,宜雅談,而作壁上觀,推窗即成三幅綠意盎然的詩畫作品,特別是月正中天,光輝落在樹梢時,此情此景,饒有禪機。匾額清麗秀雅,是中國最后一位秀才——蘇局仙老人手題的。在東側外墻鑲嵌了一扇半透明的花窗,四角有雙魚、蝙蝠圖案,四方的窗內中置梅花圖形,鋪滿萬字裝飾變體,中放四扇方形明窗,吉祥的圖形象征相濡以沫、高潔、幸福的愛情生活。當時的女主人湖州才女嚴永華親書“耦園住佳耦,城曲筑詩城”,橫批:枕波雙隱。典出《世說新語》孫子荊歸隱山林,欲枕石漱流,作狂狷態。這里一語雙關,既形象地描繪了江南流水人家的家園特征,又暗示夫妻雙隱,可謂才情雙絕。軒南北一空園一實墻,虛實對比。前面的門廊連接中部和東部,既便利雨日烈陽下的行走,又可稍作停頓,同時又成為游園的序曲,城曲詩情的發軔。

  【由樨廊北行,經藤花舫、儲香館,到城曲草堂】

  游廊曲折環合,連接著各個主要觀景點。西面秋陰丹桂芬芳,故稱樨廊;樨,木樨,桂花的別稱,因為樹干斷面的年輪如犀角圖紋。東面相應的叫筠廊,早春新生之竹謂之“筠”。利用城曲草堂的門廊和南部聽櫓樓、魁星閣之間的走道,引導我們從不同方位、不同季節去欣賞位于中央位置的山水主景。這一部分曾經是清初涉園的位置,黃石假山、受月池、宛虹杠小橋是當時的遺存;耦園主人購得該園后,在原有的建筑廢墟上精心設計,根據山水特征重新安排了亭臺樓閣,退居四周,盡量控制體量,與原有風格渾然一體,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所以大家注意看,西側樨廊拐角處巧妙地安排了藤花舫,山陰廊側,小巧玲瓏,不失為初春紫藤入畫、盛夏藤陰下午后小憩的絕妙場所,同時主人引莊子“不系之舟”的遐想,“無所求,飽食而遨游”,閑散自在之情油然而生;我們身后沿著北墻的就是走馬樓的東面延伸部分,曲尺形,各有名頭。樓下先是儲香館。因為是小孩瀆書的地方,為勉勵他們勤奮苦讀獲取露功名,“蟾宮折桂”,光宗耀祖,故借每年金秋桂雨飄香舉行鄉試的來由,命名為“儲香”待放,殷切希望自己的孩露子脫穎而出。城曲草堂、安樂國、還硯齋,樓上的補讀舊書樓、雙照樓作為宴客、休憩、讀書、詩畫的主要場所。草堂名取唐朝詩人李賀的詩:“女牛渡天河,柳煙滿城曲”,訴說園主夫婦如牛郎織女得三生緣相聚人間,園門前河埠頭上的依依楊柳柔情似水,柳絮綺麗如夢常在,園主對生活的知足略見一斑了,于是更毅然決然放棄名利場,鉆進溫柔鄉、“安樂國”,天上人間只在今朝矣。在盡頭的還硯齋清凈澹泊,“閑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乾嘉時期書法四大家之一的劉墉的題聯真是恰到好處。登樓現在補讀舊書樓設有評彈小曲,錚錚絲弦、溫婉吳語,倒也和水鄉情調貼切,雙照樓的茶社引入了城根的搖船和外護城河的汽笛,市民的行色和遠方朋友的音信,撇去道家王僧襦的思辯:道之所貴,空有兼志,行之所貴,真假雙照。在日月雙照的樓里,園內外、心內外的感觸也融在一杯清茶里了。整個建筑基調一致,正如草堂里的一副對聯所寫:臥石聽濤滿松色,開門看雨一片蕉聲,有聲有色的極致享受好像只有在自然的天籟里精神的空靈里才能得到。也許大家會覺得疑惑的是,為什么安樂國的地板和補讀舊書樓的樓板都是素面朝天沒上油漆?其實,原因在于木板都為杉木所制,有吸潮濕的作用,上漆后吸濕作用就被破壞了,用職權,所以保留原樣,反而古意盎然。第二,我們在這里可以見到不少瓷畫座屏和掛屏,色澤清晰艷麗,不同于常見的大理石掛屏,也因為江南氣候潮濕,保存紙質軸畫不易,其實人物山水為題材的制瓷業十分發達和流行,鑲上紅木或者銀杏木的鏡框,成為新的室內墻面裝修的材料。第三,留心書畫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這里保存了很多乾嘉書畫名家的真跡。翁方綱、劉塘,粱同書、王文治書法四大家與園主家淵源很深,交情不淺,再望前走,筠廊的東側墻壁上還有一塊王文治的《掄元圖》石碑,主題以“立身固不必以科舉名重”與園林立意并行。

  【從城曲草堂沿筠廊南行,過望月亭、吾愛亭,到山水間】

  我們剛才所走的路線完全以中央的黃石假山為視線轉移,遠近迂回的過程把一座假山能呈現出的各種山體姿態一一呈現出來了。從草堂月臺前南望,黃石以橫向對壘,形成水平方向的曲線延展,山勢東高西低,西部形成一山谷,桃嶼成為主山的的余脈,平緩漸止于藤花舫,在蹬道委蛇向上處,小塊黃石豎向漸次排列,愈上愈險,而間雜的樹木也都在低處修剪成向下搖曳的形態,直至峰頂全然傲視一切奮力刺向天空;轉到受月池端望月亭里,“受月”池中月到波心顯其幽深,山峰因溪更顯其高聳,這時對岸的假山一副桀桀峻挺的樣子,縱向節理發達異常臨深淵的懸崖峭壁,高遠莫測;如果順著池水由東北望西南,藤蘿野枝婆娑水面,卻生發幽情;在從山水間水閣北望,中國山水畫的斧劈皴法清晰可辨,沿坡上蹬道,把絕壁、懸崖、峽谷、峰洞、山頂平臺等山脈的自然形態刻畫逼真。該山是涉園的遺物,傳為造園名家張南陽所作,代表了黃石假山的最高水平,與蘇州環秀山莊的湖石假山并稱蘇州假山之冠。園中唯一的一座橋宛虹杠就在眼前,使人聯想起紅欄曲水的歡快,仁者仰止的故事。區別于平常所見的纖橋似的平梁飛虹,這是座高架橋;區別于其他的平靜委婉,這座橋多了一點臨淵嘯唱的志氣。我們所在的這座水閣,凌水歇山建筑,外墻塑有松鶴延年、柏鹿富貴的浮雕,內置有大型杞梓木“歲寒三友”落地罩,圓雕、透雕,刀法渾厚、筆力倉健,與醉翁之豪情、寄山水之逸趣融為一體,成為耦園的鎮園之寶。遙想當年沈秉成夫婦臨流照影,昆曲清唱,情動山水,恰似神仙美眷。除了在布局上的陰陽對應,雙照樓與山水間高低錯落、聽櫓樓與魁星閣成雙成對、吾愛亭與望月亭前突后退之外,在建筑安排上,還顯示出園主對道教的濃厚興趣。這里的“便靜宦”明顯地帶有道教色彩。宦,本指東北角,后通指角落,便靜直指虛境;而“魁星閣”本來就是祭祀文曲星的地方。從這里向西看,一帶樨廊錯落開有漏明花窗。它們的特別之處是建園的時代特征造就的幾扇富有歐式風情的漏窗。一種是富有流動感的月過浮云,中間一輪滿月,四周瑞云奔涌,裝飾感很強;另外是出現了幾扇圓形的花窗,幾乎類似于哥特式建筑門廊上的火焰式、玫瑰式的裝飾圖案,這種特征肯定和歐風東漸關系密切,在這里直接反映出來了。

  【沿樨廊折向中部,在向西花園,織簾老屋前】

  西花園以藏書樓、書房為特征,突出書齋與庭院的有機結合。把整體環境以織簾老屋為中心,與東花園的山水游賞體驗相區別,利用湖石的纖巧柔媚、古木的深沉濃蔭,創造出安寧、圓熟的胸壑山水,“風篁類長笛,流水為鳴琴”。在東花園載酒勝賞之后,西花園醉在精神的豐滿,也許間雜著露臺花街上瓶(平)升三戟(級)的仕途幻想,飄過東面“鶴壽”亭羽化登仙的酣夢。也許南朝高土沈麟之可以做個榜樣,織簾謀生,著述課徒,園主的,心情是復雜的,但是瀟灑散淡的生活卻真切地表現在整個的氣氛里。建筑屬鴛鴦廳形式,根據季節、光線、溫度不同,夏秋在北廳,冬春在南廳。其北就是貫穿全園的走馬樓的西部,是園主的藏書樓,有一口古井,似與受月池相呼應。

  【總結】

  綜觀全園,耦園的兩大主題——隱與愛相得益彰,總體對稱和細部處理結合完美。而且,園內的精致并非完全的封閉。大家如果注意的話,可以看到在東;花園樨廊盡頭有耦園的私家碼頭,歷史上,拙政園、耦園的主人經常乘船來往,兩家風光一家賞。同時,在耦引的幾個角落都建有樓閣,墻外的風光與院內的風景相互連接,使耦園隱而知天下事,保持著江南人家的平常心在某種意義上講,耦園儼然是蘇州現存最具地域特色的古典園林了。

耦園導游詞 篇4

  蘇州耦園坐落在倉街小新橋巷深處,其地僻靜,東面是蘇州古城墻,現已毀,留一垅土丘,樹影婆娑,逶迤北去。城外是婁江。20__年6月蘇州耦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耦園三面臨河,一面通街,前后設有河埠。粉墻黛瓦,映襯著小橋流水,頗有江南水鄉風韻

  耦園前身為“涉園”,建于清初,咸豐年間毀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值僑寓吳中養病的蘇松太道道臺湖州人氏沈秉成購得廢園。時沈氏有歸隱之意,故聘清畫家顧沄設計,擴地營構,建成現狀,易名“耦園”。耦通偶,寓夫婦偕隱意,1876年耦園落成。沈秉成夫婦在園內偕隱了8年,伉儷情深,十分恩愛。耦園占地約12畝,住宅居中,東西花園分列兩邊,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樓房,借“走馬樓”貫穿。這樣一宅兩園的布局,在蘇州眾多古典園林中獨具特色。

  西花園有“織簾老屋”、“藏書樓”、“鶴壽亭”諸景,一座湖石假山,小巧玲瓏,峰巒絕壁,山洞蹬道一應俱全,與東花園的黃石假山遙遙相對。

  西花園環境幽雅寧靜,具蘇州書齋花園的特色。

  蘇州耦園之精妙,自要游者親歷細品,方可得之。

耦園導游詞 篇5

  園座北朝南,三面環水。南沿小新橋巷,大門面水,有河埠駁岸碼頭,一條沿河小路筆直地伸展出去,連著西面的人家;北臨小柳枝巷,后門設有私家碼頭,東接內護城河,如今依然櫓聲裊裊。再東面已經是城垣的殘跡,野樹遮擋了外面的駁船和市井的嘈雜。在這不顯山漏水的市井之間、簡陋的民居周圍,耦園如幽蘭般沉浸在自我芬芳的簡潔文雅里,像它的主人一樣孤芳自賞,自我滿足于個人生活的甜蜜和安謐中,像蘇州古城一樣永遠的遺世獨立,保留著最鮮明的個性和最豐富的內涵,就象貝聿銘先生所說“有明遺構”。三百年來,耦園安靜而泰然地迎送著它的主人。清初這里原是仕人陸錦歸還故里后建造的涉園,名取自淵明的《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體現了主人游園時不斷追求、品味日常生活的情趣;到了同治年間(公元1874年)安徽巡撫沈秉成抱病下野,偕愛妻退隱,請了當時有名的畫家顧紜在涉園的基礎上拓展開辟,這樣就形成了今天的耦園。偏于一隅,“枕波雙隱”,“耦園住佳耦,城曲筑詩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連理,又道出了整個園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軸對稱、東西對應。耦園,摒棄了世間的紛擾,匯聚了自然的精華,流連于“詩酒聯歡”、吟風誦月的風流歲月里,靜默在潛心修道、書生意氣的自在中,還幸福在鴛夢溫暖、兩兩相隨的神仙日子里。如今雖然佳偶不再,但詩城已然。我們剛才看到門外跨街的石坊上,有磚刻門額“耦園”兩字,一面為隸書,一面為篆書,是園主沈秉成孫子的好友、近代書法家周退密先生所書,古樸、典雅、沉靜,正符合了耦園的基調。大家再注意看耦園的大門,簡單而堅固的石門框內竟然不是木制的門板,而是用上等的竹片拼制髹漆而成。細密的交織中把沉澀剔除了,鮮動活潑的生活情趣躍然而出,男耕女織、夫妻和諧的生活氣息越發濃厚了。

  “游覽路線——”

  【穿過“平泉小隱”天井,來到轎廳中央平面圖前】大家看這幅耦園全景圖,園子不大,占地面積0.8公頃,中央部分有明顯的南北中軸線,從水碼頭開始,依次為門廳、轎廳(我們現在的位置)、大廳和樓廳,整個住宅區帶有明顯的仕宦第宅的傳統特點。在布局上,“以樓環園,以水環樓”;同時暗合“偶”宇,東西花園相互對應。東花園以中心的黃石假山為主景,高拔峻挺,是涉園的遺存,也是蘇州古典園林里最著名的黃石假山;西花園則以湖石構景,綿延舒展。同時,在個體建筑上也有樨廊、筠廊之間,雙照樓、聽櫓樓之間,吾愛亭、望月亭之間等等兩兩呼應,或東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不一而足。由于歷史上耦園多次被毀,__期間淪為工人宿舍,八十年代重新整修,基本保留了原來的建筑框架,但就整個園林來說,住宅部分藝術性略顯薄弱。就像我們看到天井的門樓上,已沒有太多的裝飾,西邊的風穿牡丹,東邊的孔雀開屏,除了多了一層富貴氣之外,好像和“平泉小隱”也不甚和諧.“平泉”原指唐朝高官李鄴侯的別墅,后通指隱居場所;“小隱”則隱于野,說出了園主遠離廟堂、浪逐江湖的心愿。寄情山林,從晉開始——直以來是文人在戰爭頻召仍、黨權爭霸、政治主張難以實施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以退為守的內斂的生活方式。桃花源的創造,烏托邦的具像構造,以一種出世的心情去過人世的生活。在城市重文明發達的時代,人力物力疊山理水在家中,坐擁山林的自然美景,同時享受詩文酬唱的風雅。親愛的朋友,在轎廳里,稍事休息,消除一下旅途的疲勞,進入園主在坊里隙地為我們準備的“城市山林”。

  【北行進入大廳載酒堂】高大爽潔,大廳巍然,面對門樓上“厚德載福”的溫良教訓。這里原是主人會客、宴聚、議事、儀禮的主要場所。雖然這一套清式的紅木家具是從別處收集而來,倒也莊嚴合體。而大堂名為“載酒”卻別有心情了。匾額是東花園落成后,沈秉成邀眾友慶賀,李鴻裔欣然題寫的:東園藻成,同仁燕集斯堂,遂以載酒顏之,蓋取唐人東園載酒西園醉濤意也。而在1993年重建之后,王西野先生順著這層意思,借陸游先生詞句“載酒園林,尋常巷陌”,附會成一對聯懸掛中堂:東園載酒西園醉,南陌尋花北陌歸。雖然是朱門快事,斗酒詩百篇,不只有少了政治侵軋之后才能享受到的徹底的心靈自由嗎?這不正是園主孜孜以求的平常里弄里的百姓生活嗎?抱柱聯上“左壁觀園右壁觀史,西澗種柳東澗種松”和堂前東西兩側小門的門額“載酒”、“問字”相呼應,我想這可能是園主規劃住宅功能的總體理念吧:東園以宴樂賞景雅聚為主,西園以靜修著述藏書為主,承繼了蘇州古典造園以輝映自然和人文精神的一貫傳統。“觀之不足”一直是園林審美過程中最大的妙處和難處,尋字外之意,景外之致,才能幫助我們正確領略園林的東方魅力。所以大家不妨細想,主人載酒肯定不會為了買醉,實寫酒事,虛指酒外之興。正如歐陽修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載酒”原來為了流連山水間,難怪東花園主要觀景點取名“山水間”、實至名歸,把載酒的謎底揭了。從這一點又再次證明了耦園在設計過程中文人山水的特點,耦園充分體現了園林布局上的因果對應、前后連貫和融會貫通。

  【樓廳院中】最后一進一般為家眷居住的地方。小院安靜而綠意盎然,植有桂花和玉蘭等樹,扣“金玉滿堂”之意。而門樓是清代舊物,可惜在__中遭毀,依稀可辨的磚刻細膩精雅,場景一派清新自然,“詩酒聯歡”的主題表現很具體,完全不像一般的深宅大院到處是詩書禮儀的規范教訓,顯示了主人對現實生活的熱情,和夫妻相隨、遠離塵俗,幸福的家庭生活。特別——提的是整個樓廳的建筑為二層,呈凹型。兩邊分別和東西側樓相通,往東可達東花園的補讀舊書樓以及最東端的雙照樓,這一部分也呈凹型;西行沿樓便是西花園的藏書樓,曲折凹型。整體連貫一氣,俗稱“走馬樓”。磚刻門樓、風火墻、走馬樓都是徽派建筑特有的。主人原為安徽巡撫,自然受其影響,同時徽商自明中葉勢力遍及全國各地,徽派文化成為一時的風尚。而這里的走馬樓依據住宅東西分配的特點,不像經常所見的四方型圍廊,而是在北墻處曲折有序、錯落有致、蜿蜒伸展,跨度長達四十米,把東西花園的景色盡收眼底,形成了耦園一大特色。

  【東循廊前往東花園,小天井內】這里是中廳與東花園之間的過渡空間,我們可以注意到由中軸線到東花園的審美視角在漸次敞開,身后的院墻壁立,而向東的樨廊,且割且聯,山體若隱若現,社會生活在墻之后,個體生命體悟就在眼前;空間由實而虛,漸人佳境。而這里又有一小體量的“無俗韻軒”分割空間為二,南面在廢墟上現辟為盆景園,北部幾座太湖峰石清白兀立,掩映在濃郁墨綠的桂花叢中,盡顯嫵媚之姿;中有一布滿纖細的浮雕的鼓墩石,原為主人放置蘭花的花座;旁有一拙樸的石條矮矮地橫在兩石之上古松之下,想必是主人興之所至操琴的地方。四時不同,蘭桂馨香飄然人室,催發主人雅興,細聽松子落地,和以《高山流水》,不亦樂乎!無俗韻軒內南望,三扇冰裂紋的窗戶在黯淡的室內織起了一張思想的網,宜靜定,宜小聚,宜清樂,宜雅談,而作壁上觀,推窗即成三幅綠意盎然的詩畫作品,特別是月正中天,光輝落在樹梢時,此情此景,饒有禪機。匾額清麗秀雅,是中國最后一位秀才——蘇局仙老人手題的。在東側外墻鑲嵌了一扇半透明的花窗,四角有雙魚、蝙蝠圖案,四方的窗內中置梅花圖形,鋪滿萬字裝飾變體,中放四扇方形明窗,吉祥的圖形象征相濡以沫、高潔、幸福的愛情生活。當時的女主人湖州才女嚴永華親書“耦園住佳耦,城曲筑詩城”,橫批:枕波雙隱。典出《世說新語》孫子荊歸隱山林,欲枕石漱流,作狂狷態。這里一語雙關,既形象地描繪了江南流水人家的家園特征,又暗示夫妻雙隱,可謂才情雙絕。軒南北一空園一實墻,虛實對比。前面的門廊連接中部和東部,既便利雨日烈陽下的行走,又可稍作停頓,同時又成為游園的序曲,城曲詩情的發軔。

  【由樨廊北行,經藤花舫、儲香館,到城曲草堂】游廊曲折環合,連接著各個主要觀景點。西面秋陰丹桂芬芳,故稱樨廊;樨,木樨,桂花的別稱,因為樹干斷面的年輪如犀角圖紋。東面相應的叫筠廊,早春新生之竹謂之“筠”。利用城曲草堂的門廊和南部聽櫓樓、魁星閣之間的走道,引導我們從不同方位、不同季節去欣賞位于中央位置的山水主景。這一部分曾經是清初涉園的位置,黃石假山、受月池、宛虹杠小橋是當時的遺存;耦園主人購得該園后,在原有的建筑廢墟上精心設計,根據山水特征重新安排了亭臺樓閣,退居四周,盡量控制體量,與原有風格渾然一體,形成了今天的格局。所以大家注意看,西側樨廊拐角處巧妙地安排了藤花舫,山陰廊側,小巧玲瓏,不失為初春紫藤入畫、盛夏藤陰下午后小憩的絕妙場所,同時主人引莊子“不系之舟”的遐想,“無所求,飽食而遨游”,閑散自在之情油然而生;我們身后沿著北墻的就是走馬樓的東面延伸部分,曲尺形,各有名頭。樓下先是儲香館。因為是小孩瀆書的地方,為勉勵他們勤奮苦讀獲取露功名,“蟾宮折桂”,光宗耀祖,故借每年金秋桂雨飄香舉行鄉試的來由,命名為“儲香”待放,殷切希望自己的孩露子脫穎而出。城曲草堂、安樂國、還硯齋,樓上的補讀舊書樓、雙照樓作為宴客、休憩、讀書、詩畫的主要場所。草堂名取唐朝詩人李賀的詩:“女牛渡天河,柳煙滿城曲”,訴說園主夫婦如牛郎織女得三生緣相聚人間,園門前河埠頭上的依依楊柳柔情似水,柳絮綺麗如夢常在,園主對生活的知足略見一斑了,于是更毅然決然放棄名利場,鉆進溫柔鄉、“安樂國”,天上人間只在今朝矣。在盡頭的還硯齋清凈澹泊,“閑中覓伴書為上,身外無求睡最安”,乾嘉時期書法四大家之一的劉墉的題聯真是恰到好處。登樓現在補讀舊書樓設有評彈小曲,錚錚絲弦、溫婉吳語,倒也和水鄉情調貼切,雙照樓的茶社引入了城根的搖船和外護城河的汽笛,市民的行色和遠方朋友的音信,撇去道家王僧襦的思辯:道之所貴,空有兼志,行之所貴,真假雙照。在日月雙照的樓里,園內外、心內外的感觸也融在一杯清茶里了。整個建筑基調一致,正如草堂里的一副對聯所寫:臥石聽濤滿松色,開門看雨一片蕉聲,有聲有色的極致享受好像只有在自然的天籟里精神的空靈里才能得到。也許大家會覺得疑惑的是,為什么安樂國的地板和補讀舊書樓的樓板都是素面朝天沒上油漆?其實,原因在于木板都為杉木所制,有吸潮濕的作用,上漆后吸濕作用就被破壞了,用職權,所以保留原樣,反而古意盎然。第二,我們在這里可以見到不少瓷畫座屏和掛屏,色澤清晰艷麗,不同于常見的大理石掛屏,也因為江南氣候潮濕,保存紙質軸畫不易,其實人物山水為題材的制瓷業十分發達和流行,鑲上紅木或者銀杏木的鏡框,成為新的室內墻面裝修的材料。第三,留心書畫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這里保存了很多乾嘉書畫名家的真跡。翁方綱、劉塘,粱同書、王文治書法四大家與園主家淵源很深,交情不淺,再望前走,筠廊的東側墻壁上還有一塊王文治的《掄元圖》石碑,主題以“立身固不必以科舉名重”與園林立意并行。

  【從城曲草堂沿筠廊南行,過望月亭、吾愛亭,到山水間】我們剛才所走的路線完全以中央的黃石假山為視線轉移,遠近迂回的過程把一座假山能呈現出的各種山體姿態一一呈現出來了。從草堂月臺前南望,黃石以橫向對壘,形成水平方向的曲線延展,山勢東高西低,西部形成一山谷,桃嶼成為主山的的余脈,平緩漸止于藤花舫,在蹬道委蛇向上處,小塊黃石豎向漸次排列,愈上愈險,而間雜的樹木也都在低處修剪成向下搖曳的形態,直至峰頂全然傲視一切奮力刺向天空;轉到受月池端望月亭里,“受月”池中月到波心顯其幽深,山峰因溪更顯其高聳,這時對岸的假山一副桀桀峻挺的樣子,縱向節理發達異常臨深淵的懸崖峭壁,高遠莫測;如果順著池水由東北望西南,藤蘿野枝婆娑水面,卻生發幽情;在從山水間水閣北望,中國山水畫的斧劈皴法清晰可辨,沿坡上蹬道,把絕壁、懸崖、峽谷、峰洞、山頂平臺等山脈的自然形態刻畫逼真。該山是涉園的遺物,傳為造園名家張南陽所作,代表了黃石假山的最高水平,與蘇州環秀山莊的湖石假山并稱蘇州假山之冠。園中唯一的一座橋宛虹杠就在眼前,使人聯想起紅欄曲水的歡快,仁者仰止的故事。區別于平常所見的纖橋似的平梁飛虹,這是座高架橋;區別于其他的平靜委婉,這座橋多了一點臨淵嘯唱的志氣。我們所在的這座水閣,凌水歇山建筑,外墻塑有松鶴延年、柏鹿富貴的浮雕,內置有大型杞梓木“歲寒三友”落地罩,圓雕、透雕,刀法渾厚、筆力倉健,與醉翁之豪情、寄山水之逸趣融為一體,成為耦園的鎮園之寶。遙想當年沈秉成夫婦臨流照影,昆曲清唱,情動山水,恰似神仙美眷。除了在布局上的陰陽對應,雙照樓與山水間高低錯落、聽櫓樓與魁星閣成雙成對、吾愛亭與望月亭前突后退之外,在建筑安排上,還顯示出園主對道教的濃厚興趣。這里的“便靜宦”明顯地帶有道教色彩。宦,本指東北角,后通指角落,便靜直指虛境;而“魁星閣”本來就是祭祀文曲星的地方。從這里向西看,一帶樨廊錯落開有漏明花窗。它們的特別之處是建園的時代特征造就的幾扇富有歐式風情的漏窗。一種是富有流動感的月過浮云,中間一輪滿月,四周瑞云奔涌,裝飾感很強;另外是出現了幾扇圓形的花窗,幾乎類似于哥特式建筑門廊上的火焰式、玫瑰式的裝飾圖案,這種特征肯定和歐風東漸關系密切,在這里直接反映出來了。

  【沿樨廊折向中部,在向西花園,織簾老屋前】西花園以藏書樓、書房為特征,突出書齋與庭院的有機結合。把整體環境以織簾老屋為中心,與東花園的山水游賞體驗相區別,利用湖石的纖巧柔媚、古木的深沉濃蔭,創造出安寧、圓熟的胸壑山水,“風篁類長笛,流水為鳴琴”。在東花園載酒勝賞之后,西花園醉在精神的豐滿,也許間雜著露臺花街上瓶(平)升三戟(級)的仕途幻想,飄過東面“鶴壽”亭羽化登仙的酣夢。也許南朝高土沈麟之可以做個榜樣,織簾謀生,著述課徒,園主的,心情是復雜的,但是瀟灑散淡的生活卻真切地表現在整個的氣氛里。建筑屬鴛鴦廳形式,根據季節、光線、溫度不同,夏秋在北廳,冬春在南廳。其北就是貫穿全園的走馬樓的西部,是園主的藏書樓,有一口古井,似與受月池相呼應。

  【總結】綜觀全園,耦園的兩大主題——隱與愛相得益彰,總體對稱和細部處理結合完美。而且,園內的精致并非完全的封閉。大家如果注意的話,可以看到在東;花園樨廊盡頭有耦園的私家碼頭,歷史上,拙政園、耦園的主人經常乘船來往,兩家風光一家賞。同時,在耦引的幾個角落都建有樓閣,墻外的風光與院內的風景相互連接,使耦園隱而知天下事,保持著江南人家的平常心在某種意義上講,耦園儼然是蘇州現存最具地域特色的古典園林了。

  【本為前言的后述】從東園停車場,走倉街,抵達耦園門廳。狹窄的礫石路兩手臂寬,一溜青瓦白墻的民居等身高,幾條平直的運河幾千年來就這樣靜靜地淌著,在一個—個的水碼頭前傳送著歡樂的、傷悲的、外面的世界里的消息。從城市到民居,從街坊到園林,從園林到心里,耦園,保留著蘇州古城特有的車船并行的交通、“枕河人家”的水鄉建筑特征和濃厚的士大夫私宅特點。

  從停車場沿著倉街到這里的這段路程,城市的喧鬧遠了,人頭攢動少了,濃艷的招牌沒了,匆忙的身影定了,世故的眼神消失了;城市越來越安靜,沿街的民居越來越少粉飾,簡單而質樸就適合鄰居的一聲問好,居民或坐或立文靜中永遠在平靜的臉上帶著一點笑意,清瘦的老人的臉像一個輕波漸遠的池塘——蘇州古城的城市印象像一幅水墨畫不刻意于迷幻眼睛的五彩,像一托青白瓷的筆洗在筆墨的洗滌中帶著文人城市的烙印,像—棵千年古樟扎實于大地香在骨里,像一株丹桂縹緲在八明的中秋月色里......

  蘇州古城特有的根深蒂固的閑適散淡的氣息越近耦園越覺濃厚,自然地,我們得放慢腳步,得輕聲說話,得笑得文雅。耦園處于平江古城保護區的腹地,蘇州人用二干五百年創造出的特有的城市面貌、城市韻律、城市文化,反過來,無時無地不關照著生于斯長于斯的蘇州人.一句俗話,蘇州是有味道的,蘇州人是有味道的,耦園是有味道的。不追求形式上的奇巧,更多的精心于心靈安適,從這個意義上說,耦園正是這塊深厚的城市文化土壤上開出的奇葩!那今天來到這里的各位朋友,走過這段時空交織的路,捕捉到的這個味道會是什么呢?

耦園導游詞 篇6

  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雖生活在人間天堂杭州,但卻從沒領略過蘇州的別樣風情。因此,在這個國慶節,我終于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之心,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踏上了這方別樣的土地。

  剛來到蘇州城,我便已被蘇州城那悠久的歷史給吸引住了。

  據傳蘇州城是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建造的一座古城,在隋文帝時始陳蘇州。在隨后的歷代王朝中也經久不衰,并在解放后被首批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如今的蘇州在經歷了時光的磨合后,更顯得古樸、優雅,充滿水鄉風情,也更令我好奇不已。

  我們一到蘇州,便馬不停蹄地趕往位于城東的藕園。

  一進門,那錯落有致,造型獨特的園林建筑便吸引了我。園內到處都夾雜著水,到處都是小河。配上那點點翠綠與各種亭臺樓榭,真是如同人間仙境一般,令人回味無窮。

  再往內走去,各種各樣的假山、橋洞都靜靜的佇立在旁邊,向我們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

  最內部,便是一座小屋。進去一看,原來是個書齋。書齋分為前后兩個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壇相伴,北面還立有一座藏書閣。全院真是充滿文雅之風,令人不得不為之贊嘆。

  藕園,這舊時的官家園林,如今的風景名勝,真是令人為之傾倒,為之留連!

耦園導游詞 篇7

  藕園地處婁、相二門間的小新橋巷。全園布局,頗為得法。黃石假山作為全園主題,堆疊自然,位置恰當,陡峭峻拔,氣象雄渾,為蘇州園林黃石假山中較為成功的一座。實為值得游賞流連的去處。

  此園因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藕園。古時兩人耕種稱為為“藕”,“藕”、“偶”相通,寓有夫婦歸田隱居之意。

  東園面積約四畝,以山為主,以池為輔,重點突出,配搭得當。主體建筑坐北朝南,為一組重檐樓廳。這在蘇州園林中較為少見。其東南角有小院三處,重樓復道,總稱“城曲草堂”。西園面積更小,以書齋及織老屋為中心,前有月臺,寬敞明亮,后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樹木又建書樓一座;其南亦有一院,為不規則形狀,西南角設假山,設置花木,間置湖石,顯得幽曲有趣。

  全園主景黃石假山,筑于城曲草堂樓廳之前,石塊大小相間,手法逼真自然。假山東半部較大,自廳前石徑可通山上東側的平臺及西側的石室;平臺之東,山勢增高,轉為絕壁,直削而下,臨于水池,絕壁東南設磴道,依勢下至池邊,此處氣勢為全山最精彩處,假山西半部較小,自東而西逐級降低,坡度漸緩,止于小廳右壁。東西兩半部之間有谷道,兩側削壁如懸崖。而絕壁東臨水池,假山體量與池面寬度配合適當,空間相稱。山上不建亭閣,而于山頂山后鋪土之處,散置十余種花木,隨風搖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隨假山向南伸展,曲橋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閣跨水而筑,稱“山水閣”,隔山與城曲草堂相對,形成以山為主體的優美景區。

  藕園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據《地方志》記載,藕園在城東北小新橋巷6、8號,一面臨街,三面環水,其東與城垣隔河相望。宅園面積近12畝,其中東花園為5畝。

  清雍正保寧知府、郡人陸錦(字?亭)致仕后始建涉園,又名小郁林。園不甚廣,有觀魚檻、吾愛亭、藤花舫、浮紅漾碧、宛虹橋諸勝。一度由書家郭風梁賃居。時集名流,詩酒高會。

  后為崇明祝氏別墅,咸豐十年戰爭中毀。同治十三年左右,按察使湖州沈秉成因病寓吳,購得涉園廢址,聘畫家顧壇等籌劃,又擴地增建西花園。沈好金石字畫,精于收藏,繼配嚴永華嫻詞賦,工書畫。為寓夫婦相與嘯吟終老之意,又有東西兩園,遂稱藕(與偶通)園。沈請仁和吳昌綬教長孫邁士讀書園中,潘祖蔭、李鴻裔、吳云、鄭文焯等常來摩挲古玩,詩酒唱酬。后沈再起任官他省,全家隨往,園亭漸漸荒蕪。光緒二十一年沈卒于園中。此后園荒穢不治,主人出余屋以收租值,漸為民居。

  民國20__年,楊蔭榆于此創辦二樂女子學社。20__年,史學家錢穆攜家屬住東花園,代治荒蕪,于補讀舊書樓上撰成{史記地名考》。20__年秋錢去后方,家屬仍留此。翌年,常州實業家劉國鈞夫婦購得藕園,遷出部分住戶。此時園屋年久失修,假山水池荒廢,花木凋零,整修數年末竣。解放初。園中曾駐起義部隊。1950年冬,市總工會于此辦工人學習班,中部住宅大廳不慎失火被毀。后陸續駐志愿軍傷病員、居委會。辦工人識字班等。1958年左右,劉將園贈與陶叔南,陶以園近振亞廠。轉贈該廠充工人療養所、工人宿舍、倉庫和托兒所。60年代初,歸市園林管理處,1961年冬開始整修。1965年5月1日,東花園先開放游覽。“文化_革命”中園被關閉。中部住宅和西花園分別安排職工居住和園林修建隊使用。

  1979年再次重修東花園,耗資8萬元,1980年7月開放游覽。1982年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西花園原被園林技工學校使用,1985年技校遷出,開始整修。

  園以住宅居中,兩翼為東西兩花園,園宅之間重樓貫通,為蘇州園林中所特有。住宅共四進,沿河照壁和大廳已毀。門廳、轎廳、樓廳及前后碼頭保存尚可,有待修復。原從大廳東側經兩重小院至小客廳。再東即為東花園。今臨巷另辟園門。東花園為涉園故址,布局以山為主。以池為襯托。亭臺樓榭環山池面筑,疏密有致。園中主體建筑為一組重檐樓廳。總稱城曲草堂。為舊日園主宴集賓客之處。

  樓上名補讀舊書樓。樓廳西以樨庫接儲香館,通藤花舫、無俗韻軒、枕波雙隱亭,亭有楹聯云:“藕園住佳偶,城曲筑詩城。”原出嚴夫人手。由亭南入圓洞門有磚額“藕園”。樓廳東南突出,下有筠廊接還硯齋(昔沈秉成復得其曾祖所制的遺失已久的魚形硯,與嚴夫人各執其一,稱鰈硯)、望月亭等景點,上層稱雙照樓。樓廳之前,石坪寬敞,南峙黃石假山,分東西兩部,中辟狹道,西側峭壁陡立,名邃谷。東部主山深厚雄峻,其東側絕壁下臨深池,石縫處藤蘿叢生,如入山林。西部假山坡度較平緩。“此山不論絕壁、磴道、峽谷、疊石,手法自然逼真……猶如黃石自然剝裂的紋理,和明嘉靖間張南陽所疊上海豫園黃石假山幾無差別,可能是清初涉園遺物'(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

  假山東南受月池狹長似帶,池南四面廳山水間內置明代制落地罩,以櫸梓木雕松竹梅“歲寒三友”,為園中珍品。“山水間”之南為聽櫓樓,以下臨城河、舊時行船櫓聲不斷而名,登樓可望園外城河景色。東花園西南部舊有建筑,1965年曾規劃為東園入口處,現暫為花圃。西花園以書齋為中心,分隔成前后兩小院,書齋稱織簾老屋,朱古微曾借住于此。其南月臺寬敞,前院有湖石假山綿延起伏;齋后庭院內建藏書樓,筑湖石花壇,為書房庭院佳構。

耦園導游詞 篇8

  耦園位于蘇州古城的東北面,占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20__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耦園的前身名為“涉園”,是清初雍乾年間保寧太守陸錦所建,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園日涉以成趣”之意。到了清代同治年間1874年,由當時病休在蘇州的道臺沈秉成購買,并重新擴建。沈秉成的夫人是江南才女嚴永華,夫婦倆決定于此成雙隱居,便將“涉園”更名為“耦園”。

  “耦”字的本意是二人并肩耕作的意思,引申為夫妻、配偶之意,寓夫婦雙雙歸隱林下之意。沈秉成夫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謂是佳偶天成,所以來到耦園,不是看荷花蓮藕,而是到一對佳偶隱居的花園來游覽。耦園,就是一座夫妻園、愛情的花園。

  耦園,“耦”通“偶”,寓夫婦雙雙避世偕隱之意。沈秉成與才女嚴永華在耦園渡過了八年的伉儷生活,在園內留下了不少當年的生活寫照。所以,耦園又可謂是一座經典的愛情園。

  黃石假山位于東花園中部偏北,是東花園的主景。該山以黃石為材,高不足5米,占地約300平方米。據建筑大師劉敦楨考證為明代疊山大師張南陽所疊。此山氣勢雄偉,手法自然逼真,是蘇州各園林中體量最大的黃石假山,為園中之珍品。

  山水間位于東花園受月池南端,為一水閣,閣內有一鎮園之寶大型杞梓木落地罩,此罩跨度4米,高3米,雙面鏤雕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案,雕藝精湛,栩栩如生,建筑大師劉敦楨評價此罩為蘇州各園之冠。

  為了使游客能夠感受到江南水鄉的風土人情,充分利用耦園獨有的地理環境,特開設了“江南水巷游覽”項目。聽著吳儂軟語的蘇州小調,坐著江南獨有的搖櫓船,必定使游客感受到別樣的風情。此外,還開設了“蘇州評彈”專場表演,使每位游客都能領略到蘇州的文化內涵。

耦園導游詞(通用8篇) 相關內容:
  • 耦園導游詞優秀范文(精選12篇)

    我從小就喜歡旅游,因為旅游能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能從中讓我得到了快樂。爸爸經常答應帶我去,但由于時間關系,總是沒去成,都是讓我白高興一場。在這夏日炎炎的暑假里,八月四日,爸爸決定帶我去蘇州游玩。...

  • 耦園導游詞簡易六年級(通用4篇)

    藕園地處婁、相二門間的小新橋巷。全園布局,頗為得法。黃石假山作為全園主題,堆疊自然,位置恰當,陡峭峻拔,氣象雄渾,為蘇州園林黃石假山中較為成功的一座。實為值得游賞流連的去處。此園因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藕園。...

  • 耦園導游詞(通用6篇)

    蘇州耦園坐落在倉街小新橋巷深處,其地僻靜,東面是蘇州古城墻,現已毀,留一垅土丘,樹影婆娑,逶迤北去。城外是婁江。20__年6月蘇州耦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耦園導游詞(通用8篇)

    藕園地處婁、相二門間的小新橋巷。全園布局,頗為得法。黃石假山作為全園主題,堆疊自然,位置恰當,陡峭峻拔,氣象雄渾,為蘇州園林黃石假山中較為成功的一座。實為值得游賞流連的去處。此園因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藕園。...

  • 耦園導游詞簡易六年級(通用5篇)

    耦園位于蘇州古城的東北面,占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20__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耦園的前身名為“涉園”,是清初雍乾年間保寧太守陸錦所建,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園日涉以成趣”之意。...

  • 耦園導游詞(精選9篇)

    藕園地處婁、相二門間的小新橋巷。全園布局,頗為得法。黃石假山作為全園主題,堆疊自然,位置恰當,陡峭峻拔,氣象雄渾,為蘇州園林黃石假山中較為成功的一座。實為值得游賞流連的去處。此園因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藕園。...

  • 蘇州耦園導游詞(精選3篇)

    蘇州耦園坐落在倉街小新橋巷深處,其地僻靜,東面是蘇州古城墻,現已毀,留一垅土丘,樹影婆娑,逶迤北去。城外是婁江。20__年6月蘇州耦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蘇州耦園導游詞

    園座北朝南,三面環水。南沿小新橋巷,大門面水,有河埠駁岸碼頭,一條沿河小路筆直地伸展出去,連著西面的人家;北臨小柳枝巷,后門設有私家碼頭,東接內護城河,如今依然櫓聲裊裊。...

  • 湄洲島導游詞(精選4篇)

    Welcome to Meizhou Island, Putian. Im your tour guide. My name is Yao. Youcan call me director Yao. During the tour, please recognize the sign of theguide flag so as not to stray....

  • 導游詞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网视频 | 极品少妇xxxxⅹ另类 | 超碰人人插 | 日本黄色不卡 | 日产精品一卡2卡三卡四乱码 | 囯产无码大放纵视频 | 在线成人看片 | 亚洲久久色 | 九九九九九少妇爽黄大片 | 国产成人av免费 | 日产学生妹在线观看 |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分享吧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国产欧美一级片 | 久久亚洲日本 | 日日久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BT天堂新版中文在线 | 丁香色情五月综合网站 | 台湾妹中文娱乐网 | 日本地区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搜索 | 国产美女视频一区 |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久热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 青青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蜜芽AⅤ色欲AV浪潮夜夜嗨 | 国内一级大片 | 四虎影视在线视频大全免费观看 | 国产91视频在线 | 五月天婷婷导航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鲁丝 | 出租屋嫖妓大龄熟妇露脸在线播放 | 久久久精品理论A级A片 |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免费的 | 成人伦小说 | 曰本无码人妻丰满熟妇5g影院 | 97人人添人澡人人爽超碰动图 | 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97热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