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觀樓景點導游詞(精選9篇)
昆明大觀樓景點導游詞 篇1
大觀樓是我國名樓之一,最初建成于1820__年,是觀賞滇池的好地方,登樓四顧,景致十分遼闊壯觀,便取名為“大觀樓”。大觀樓為三層木結構建筑,形式古雅。清乾隆年間,昆明寒士孫髯翁撰出180字的長聯,轟動四方。民國初年,大觀樓辟為公園,唐繼堯曾撥款修葺,并立其銅像于場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樓前池中豎三個白石墩,仿西湖“ 三潭印月”之景。
大觀公園因懸掛著清代名士孫髯翁撰寫的180字“古今第一長聯”的大觀樓而得名,根據其地勢,約可分成三片:近華浦、大觀樓片,樓外樓、魯園片,庾園、花圃及柏園片。
大觀公園內花木繁茂,假山、亭閣、小橋、流水,景色極為美。新修的懷古廊縈回紆折,檻外銀水玉山;涌月亭和觀稼堂樹木掩映,花叢環繞,最宜月夜聞笛。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瓏嵌空;溯徊洲四面環水;秀坪如茵。過燕語橋繼續西行,積波堤壓浪臥波,而大觀樓則聳立于前,更有那古今傳頌“天下第一長聯”,使人留步觀瞻。
昆明大觀樓景點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麗江雖然地處偏僻,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五萬年前,已有舊石器晚期智人“麗江人”在此生息。從新石器、青銅器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麗江是云南古人類的搖籃之一。麗江地區開發較早,公元前120__年西漢即設遂久縣管轄,元初設置云南37路之一的麗江路,“麗江”一名從此開始。元代至清初的470年間,麗江是納西族木氏土司統治區域中心。
如今的麗江縣,是中國唯一的納西族自治縣,也是麗江地區最大的一個縣,面積7648平方公里,人口約36萬,其中納西族占55%。納西族源于中國古代南遷的氐羌族群,居住在以麗江為中心的滇川藏交界處,總人口約有30萬,而麗江縣有20萬,占全國納西族總人口的67%。納西族人口不多,分布不廣,然而卻以古老而豐富的民族文化著稱,有人說它是小民族創造大文化。
納西族最為著名的文化特色是“三個活化石”。所謂“三個活化石”,即是文字活化石——納西象形文字、音樂活化石——納西古樂、人類社會活化石——摩梭人母系大家庭。創造于唐代的納西東巴文,被稱為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至今仍在麗江流行的兩套大型古典樂曲《白沙細樂》,被中外音樂界被為“國寶”;瀘沽湖畔摩梭人,至至今仍保持著母系大家庭和不娶不嫁的阿夏走婚形態,為世所罕見。
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麗江古城南郊的環城路上。大家請看,右前方有一座蒼翠的山崗,形似獅子滾繡球而得名獅子山。秀麗的獅子山天然地把麗江古城和新城分隔開來,但又將它們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山頂高樓,名叫“萬古樓”。登樓北望雪山,歷歷在目,南觀古城,盡收眼底。
昆明大觀樓景點導游詞 篇3
昆明大觀樓,又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重建大觀樓記》載:“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稱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華,因其近太華而名!
近華浦開拓于何時,明末清初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云南紀要》載:“西湖,在府城西,即滇池上游也,亦名積波池,俗曰草海子,又曰青草湖。周五里,蒲藻常青,為游賞之勝。”萬揆一先生在《昆明古城拾遺》一書中說:在云南古地名中,云南府城(昆明)也有個西湖,明萬歷《云南通志》記載:“西湖在(云南)府治西,周四里,即滇池上流,蒲藻長青,人多泛舟,俗呼為草海子。中有黔國蓮池,匾曰水云鄉。”證實了濱臨近華浦的草海在明代又稱西湖,明代世襲黔國公沐氏曾在此建水云鄉蓮池。
何時開挖大觀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創建重建大觀樓碑記》載:“國朝,以吳三桂為平西王鎮滇,乃由近華浦東向會城,開挖一河,計長十里有奇,曰運糧河,復于會城小西門外里許,開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蓋倉廒,糧船由滇海進運河,直抵篆塘,糧米入倉甚為便捷也。由是迤西州縣沿海一帶,官商客旅楫楫而來,帆帆而去,薈萃于篆塘,稱巨津焉!逼鋵,清初吳三桂疏浚運糧河之前,這條河可以通船卻是事實,明崇禎年間徐霞客《游太華寺山記》載:“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兩岸平疇夾水。十里田盡,萑葦滿澤,舟行深綠間,不復知為滇池巨流,是為草海!
關于楚僧乾印和尚創建觀音寺的時間,也有兩種說法:一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舒藻《碑記》稱:“前明有楚僧卓錫于此,結茅講經……”說的是明代。一是清雍正《云南通志》載:“觀音寺在城西近華浦,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楚僧乾印始創庵一區,講妙法蓮華經,聽者常千人……”這里明確說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道光戴絅孫《昆明縣志》載:“近華浦為觀音寺,先是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建茅庵一椽……”。清同治五年(1866年)馬如龍的《重建大觀樓記》載:“其地在清康熙時,為楚僧乾印結茅講經處,未嘗有樓也”。以上資料都一致說乾印結茅講經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近華浦內的大觀樓始建于哪年?一說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余嘉華先生主編的《云南風物志》載:“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撫王繼文巡察四境,路過此地,看中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鳩工備材,修建亭臺樓閣……因取名大觀樓!苯浛甲C,昆明大觀樓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確切的。
昆明大觀樓、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后,“周圍添筑外堤,夾種桃柳,點綴湖山風景”,“從此高人韻士,選勝登臨者無虛日,遂成省城第一名勝”,達官顯貴臨湖宴飲,騷人墨客登樓歌賦。清乾隆二十五年進士、臨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華浦》詩中寫道:“憶偕詩太守,高宴集朋輩。絲竹貫珠璣,篇章出瑰怪。”吟詠近華浦的詩詞,有的描繪山光水色,有的粉飾“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頌德,不外吟風弄月,離愁別恨。布衣寒士孫髯翁,一掃俗唱,揮就驚世駭俗的180字長聯。上聯寫登昆明大觀樓騁懷,所見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圍風光,下聯抒發對云南“數千年往事”的無限感慨,情景交融,對仗工整,氣魄宏大。清道光年間“五華五子”中之戴絅孫評價長聯“渾灝流轉,化去堆垛之跡,實為僅見”。長聯問世以來,被譽為“海內外第一聯”,“海內長聯第一佳者”。長聯由昆明名士陸樹堂行書書寫刊刻,F存陸書拓本摹刻聯。清嘉慶年間,迤西道宋湘撰聯:“千秋懷抱三杯酒;萬里云山一水樓。”十四字聯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長聯。孫髯翁長聯問世,昆明大觀樓躋身“中國名樓”。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覲光重修昆明大觀樓,將原來的二層增建為三層,觀音寺僧凈樂重修觀音寺時,又于寺后建華嚴閣五間三層,高于大觀樓丈馀。凈樂善詩聯,華嚴閣落成時撰刻一副長聯,世稱“凈樂長聯”:
疊閣凌虛,彩云南現,皇圖列千峰拱首,萬派朝宗,金碧聯輝,山河壯麗。視晴嵐掩翠,曉霧含煙,升曙色于丹崖,蒼松鶴唳。掛斜陽于清嶂,石廠猿啼。暫息煩襟,凝神雅曠,豁爾謳歌葉韻,風月宜人,性靜幽閑,互相唱和,得意時指點此間真面目。層樓映水,佛日西懸,帝德容六詔皈心,百蠻順化,昆華聚秀,宇宙清夷。聽梵唄高吟,法音朗誦,笑拈花于鷲嶺,理契衣傳。儕立雪于少林,道微缽受。久修凈行,釋念圓融,歷然主伴交泰,凡圣泯跡,心源妙湛,回脫根塵,忘機處發揮這段大光明。
凈樂長聯上下聯各92字,全聯184字,文采境界雖不及孫髯翁長聯,但也指點湖山,寫景清逸,修行忘機,悟世超塵,頗有為讀孫髯翁長聯者“指點迷津”之禪意。
昆明大觀樓景點導游詞 篇4
伴隨著古老悠揚的晨鐘,我走進了大觀樓公園。景色優美的大觀樓公園,在晨光中優雅迷人,令人心曠神怡。遠處的湖很熱鬧,從西伯利亞飛來的紅嘴鷗在湖上嬉戲。旁邊的樹就像守衛荷塘的壯士。游客來參觀,乘坐小船在荷塘穿梭。我們也乘坐小船,在水中行駛。我們走過的路程濺起圈圈漣漪。我們下了船,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了大觀樓游樂園,這里有鬼屋探險、過山車、跳樓機、向前沖、太空探險、旋轉木馬、三環過山車、四環過山車.我媽給我買了一個b套餐,包括往前沖,掉頭,三環過山車。首先我玩的是激流。水車開到頂上的時候,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隨著前面姐妹們的尖叫聲,水車瘋狂的沖了下來,“喂!”無數水花濺在我身上!昂煤眯!”
走到大觀樓前,抬頭看見著名的大觀樓長聯:500里外的滇池,奔到眼底,一片廣闊的幸福。看:東有沈駿,西有靈異,北有曲徑,南有蘇祥。為什么不選擇贏,選擇提升?趁蟹島羅州,在風和霧上梳理包裹;更美,點綴些綠羽丹霞,不寂寞:四周香米,白沙,九夏芙蓉,三春柳。
參觀完古色古香的大觀樓,跑到綠油油的草坪上,站在草坪上,帶著青草味的風吹進來,讓人神清氣爽。
天空中燃燒的云逐漸消失,天空朦朧。我不覺得累。我只是躺在草坪上,靜靜地聽著風有節奏的鼾聲。我好像在另一個世界。
昆明大觀樓景點導游詞 篇5
一大早,我們來到大觀樓。一進公園,就進入了花的海洋,紅的、粉紅的、黃的、紫的……,一簇簇,一片片,開得生機勃勃、明明艷艷。公園還用花做出了雄偉的天安門、北京奧運會福娃、阿凡提牽著大駱駝等景致,與公園景色相映成趣。
往前走,每年飛來春城過冬的紅嘴鷗和湖邊喂海鷗的人群熱鬧非凡。雖然近年來我們一直在預防“禽流感”,但我們大家一點也不害怕。成群的海鷗飛來,我使勁向它們拋出一塊塊面包,哦!接住了,它們吃得好歡暢啊!再一個,又接住了!
繼續往前走,我們來到“大觀樓”,“大觀樓”建于清代乾隆年間,門前豎立一副詩人孫髯翁題的“天下第一長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真是氣勢磅礴啊!在這里遠眺滇池,真有莽莽蒼蒼的感覺,我雖然沒有見過大海,只聽說大海一望無際,但此時看草海也很大,就像看到了大海一樣。
我們順著小路走去,徐徐的春風拂面而來,涼快極了。前面,有大塊的草坪,那里有休閑的人們,藍藍的天空中還有他們放逐的各式各樣的風箏,讓人心曠神怡!
我們找了一塊草坪坐下、躺下,真是好舒服!我突然發現我們周圍有一些奇異的雕塑,你可以隨意想象它像什么,或者代表什么,真是太有趣了!
那邊,還有驚險刺激的過山車、漂流、兒童樂園……
大觀樓真好玩,它鮮花似錦、寬闊浩瀚、內容豐富,是人們觀景、休閑、娛樂的好地方。朋友,如果你到昆明來,一定要去大觀樓看一看、玩一玩!
昆明大觀樓景點導游詞 篇6
說話間我們已經來到麗江古城南郊的環城路上。大家請看,右前方有一座蒼翠的山崗,形似獅子滾繡球而得名獅子山。秀麗的獅子山天然地把麗江古城和新城分隔開來,但又將它們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山頂高樓,名叫“萬古樓”。登樓北望雪山,歷歷在目,南觀古城,盡收眼底。
路的左邊,這座高大的建筑叫黑白水大酒店,主樓高17層,客房128間,是由云南黑白水電力集團投資控股的四星級酒店。前面是一個丁字路口,我們右轉進入民主路,路口左右各有一座酒店:右邊的森龍大酒店,是由麗江森龍集團投資興建的三星級酒店;左邊是云杉飯店,也是麗江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為完備的客運汽車站。
我們乘坐的汽車正在環繞獅子山西北側行駛,途中我們還經過了麗江體育場、神農大酒店、郵電大樓、百信商場、百貨大樓等單位。這里是一個三叉路口,右轉不遠就可以進入麗江古城,我們左轉進入新大街,這是麗江新城的第一條街道,也是目前商場最集中、最熱鬧的街道之一。前面一個丁字路口,左轉可以進入福慧路,麗江地區和自治縣兩級府署就在這條路上。
昆明大觀樓景點導游詞 篇7
大觀公園位于昆明市西郊約3公里的滇池畔,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遠與太華山遙遙相望。被贊為“萬里云山一水樓”的大觀樓聳立其間,園林也因之得名--大觀公園。大觀樓是我國名樓之一,最初建成于1820__年,是觀賞滇池的好地方,登樓四顧,景致十分遼闊壯觀,便取名為“大觀樓”。大觀樓為三層木結構建筑,形式古雅。清乾隆年間,昆明寒士孫髯翁撰出180字的長聯,轟動四方。民國初年,大觀樓辟為公園,唐繼堯曾撥款修葺,并立其銅像于場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樓前池中豎三個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大觀公園因懸掛著清代名士孫髯翁撰寫的180字“古今第一長聯”的大觀樓而得名,根據其地勢,約可分成三片:近華浦、大觀樓片,樓外樓、魯園片,庾園、花圃及柏園片。
大觀公園內花木繁茂,假山、亭閣、小橋、流水,景色極為美。新修的懷古廊縈回紆折,檻外銀水玉山;涌月亭和觀稼堂樹木掩映,花叢環繞,最宜月夜聞笛。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瓏嵌空;溯徊洲四面環水;秀坪如茵。過燕語橋繼續西行,積波堤壓浪臥波,而大觀樓則聳立于前,更有那古今傳頌“天下第一長聯”,使人留步觀瞻。
昆明大觀樓景點導游詞 篇8
建于康熙年間的大觀樓因面臨滇池、遠眺西山、視野開闊、景致壯觀、盡攬湖光山色而得名。大觀樓三層飛檐,金漆彩畫,上層有匾額“撥浪千層”,門兩邊懸掛著的180字天下第一長聯令人矚目,成為以長聯歷史文化為主題的風景名勝游覽區。上樓觀五百里滇池,只見碧水漣漪,波光粼粼,亭臺樓閣倒映水中,美不勝收;成群的白鷺翱翔在藍天白云之間,穿行憩息于樹木林梢之上,讓人久久駐足其間,流連忘返。想五千年往事,滾滾英雄費盡移山心力建立的偉烈豐功,都因剝削、壓迫的反動統治灰飛煙滅;只有民族復興偉業沿著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康莊大道破浪前進,才能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輝。因此,大觀樓是一部栩栩如生的社會發展史。
從大觀樓前往西園,那里荷塘魚躍,芳草菲菲,鮮花盛開,楊柳青青,小橋流水,景旖旎,人陶醉。
從西園來到南園,那里游人很少,多為老年人在搓麻、打牌、會樂,是修生養性的好去處。
大觀樓公園既有自然的山水,又有園林的景觀,讓人賞悟不厭。
昆明大觀樓景點導游詞 篇9
各位朋友,麗江雖然地處偏僻,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五萬年前,已有舊石器晚期智人“麗江人”在此生息。從新石器、青銅器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麗江是云南古人類的搖籃之一。麗江地區開發較早,公元前109年西漢即設遂久縣管轄,元初設置云南37路之一的麗江路,“麗江”一名從此開始。元代至清初的470年間,麗江是納西族木氏土司統治區域中心。
如今的麗江縣,是中國唯一的納西族自治縣,也是麗江地區最大的一個縣,面積7648平方公里,人口約36萬,其中納西族占55%。納西族源于中國古代南遷的氐羌族群,居住在以麗江為中心的滇川藏交界處,總人口約有30萬,而麗江縣有20萬,占全國納西族總人口的67%。納西族人口不多,分布不廣,然而卻以古老而豐富的民族文化著稱,有人說它是小民族創造大文化。
納西族最為著名的文化特色是“三個活化石”。所謂“三個活化石”,即是文字活化石——納西象形文字、音樂活化石——納西古樂、人類社會活化石——摩梭人母系大家庭。創造于唐代的納西東巴文,被稱為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至今仍在麗江流行的兩套大型古典樂曲《白沙細樂》,被中外音樂界被為“國寶”;瀘沽湖畔摩梭人,至至今仍保持著母系大家庭和不娶不嫁的阿夏走婚形態,為世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