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大明湖導游詞(精選10篇)
介紹大明湖導游詞 篇1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泉城濟南觀光游覽,我是大家的導游小劉,您在停留其間將由我來做為您的陪同,希望您能喜歡我的講解,我將盡我所能回答您提出的問題。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
大明湖作為一處風景名勝,之所以盛名遠播、歷久彌新,自有其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自然風景和人文內涵兼而有之,不僅風光秀麗,更有深厚悠久的文化積淀。因為自古以來濟南就是齊魯文體交匯之地,所以人文薈萃,文教昌盛,又因大明湖風物絕佳,更受到四方文士名流的鐘愛,吟詩作賦,在這里留有大量的遺跡,歷代文人也都有詩文留在大明湖。古代的時候大明湖比現在大幾十倍,它的名字也幾經變更,宋朝時稱湖,北魏和唐朝時因這湖里盛產蓮子而得名蓮子湖!按竺骱钡姆Q謂最早是在金代詩人元好問的《濟南行記》中。
好了,前方這座古樸端莊的仿古建筑就是大明湖的東門了,大明湖公園于1958年正式建成,一共有三個門,東門于1985年9月落成,門上的題字是當代書法家會同題寫的,讓我們一起進去吧。大家一定看到了,迎門的就是環列的假山,這在中國園林藝術中有個名字叫“開門見山”,與這個成語的意思恰恰相反,中國園林講究迂回曲折,借助花木山石的掩映,增強園林的層次感和儲蓄美,陸游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這種意境的生動寫照。古人說“曲徑通幽”,我們順著這條小路往前走,就會看到風光旖旎的大明湖象一幅巨大的畫卷一樣徐徐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大明湖公園面積約86公頃,其中湖面面積約為46公頃,它的水源是濟南七十二名泉的泉水,水質清冽而且水量充足,固有“久旱不干”的特點。前方那座精巧別致,色彩明快的建筑是“匯波樓”,傍晚登臨,霞光滿天,映在湖面上別有情趣,這就是濟南八景之一的“匯波晚照!眳R波樓始建于元代,下面的這座北水門原為舊城的城門,宋代時候建有泄洪排水的作用,大明湖多余的湖水就是從這里流入城外的小清河,最后匯入大海。因此大明湖“久雨不漲”的關鍵就在于此。那么,這座北水門又是誰興建的呢?說起他來,那可是鼎鼎大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當時曾鞏任齊州知州,愛民如子,頗有政績,后人為紀念他就在這里修建了一座“南豐祠”,就是左邊這一組院落。
大家看,大明湖的全景已盡收眼底了,我們站在北岸,向南可以望見南山蒼翠,近觀盈盈碧波。沿岸種植了八百余株垂柳,盛夏之時,柔枝點水,婀娜多姿,紅蓮白荷爭奇斗艷,一紅一綠相映成趣,可是大明湖中一大盛景,豈不知這碧柳紅荷還真有一段婉約動人的“荷柳情緣”呢。傳說在很久以前,湖畔有一對青年男女,兩人癡心相受,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真是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天,一個闊少年路過此地,見姑娘生得美貌,硬要搶了去做妾,姑娘萬般無奈,躍入湖中,殉情而死,小伙子見狀,也脫身為柳,根植在湖邊,這湖里的粉荷綠柳就是他們的化身。他們隔湖相望,只能用輕風來互訴衷腸,但兩個人永遠永遠也不會分離了。夏天走在湖邊,輕風吹過時,我真的感到空氣中彌漫著脈脈的溫情。
如果說大明湖是姑娘的美目,那歷下亭就是美目中的眸子了。前方小島上的亭子就是大明湖的點睛之筆—歷下亭。它年代久遠,幾經興廢,唐朝時,在現今五龍潭附近,清初移至湖中,唐天寶四年中,著名詩人杜甫,和當時任北海太守的大書法家李邕曾飲宴于此,杜甫即興做詩一首《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歷下亭就是由此而得名。詩中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就題在游廊的門上,為清代的木質結構建筑,門上的楹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就是郭沫若先生的傳神之筆。
大明湖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因而也就流傳了許多故事和傳說。關于大明湖的由來就有這樣一種說法。古時候,這一帶有一個大明國寺,表面上香火鼎盛,莊嚴肅穆,可是寺里的和尚卻不守規矩,與官府勾結欺壓百姓,坑騙擄掠前來進香的良家婦女。這附近住著一位官人,他的妹妹虔心信佛,非常想親自到大明國寺燒香還愿,官人怕她遭到不測不讓她去,妹妹于是乘著官人不在家時來到了大明國寺。和尚們見她如花似玉,就將她霸占在寺內。官人回家一聽,又驚又怒,騎上馬提著大刀就追到了大明國寺,這時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閃電過后,天塌地陷,大明國寺從此就沉入地下,官人也救出了妹妹。再說那些惡僧遭了天遣,有的變成了蛤蟆,見到人們安居樂業,只能氣得生氣鼓肚,卻叫不出聲來了。
介紹大明湖導游詞 篇2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泉城濟南!您在此停留期間將由我來做為您的陪同,希望您能喜歡我的講解,我將盡我所能回答您提出的問題。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
大明湖歷史悠久,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逼湮恢迷诮裎妪執兑粠АA碛惺妨嫌涊d,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又名“歷水波”,宋代稱“西湖”。
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芍敃r此處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今濟南)知州時,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臺、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墻,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勝古跡爭輝。沿湖垂柳環繞,曲徑虹橋,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綠如茵,蓮花怒放,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畫舫穿行,小舟蕩波,快艇疾馳,游客云集,歡聲笑語,儼若北國江南。綠蔭之間,曲廊秀亭、橋臺樓閣時隱時現,似仙境一般。
海右古亭--歷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諸島中最大的島子上,年代久遠,幾多變遷。它挺拔端莊,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內嵌有杜甫絕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園中之園--鐵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境清幽曠遠,建筑古樸典雅,其中小滄浪亭更是獨具秀色。著名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鑲嵌在這里。
道教廟宇--北極閣高聳于七米臺基之上,建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廟中供奉道教中的真武大帝等二十三尊神像,并繪有真武大帝傳奇故事和樂伎獻壽圖等壁畫。
好了,今天我們的講解就到這里,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建議各位租一條小船到湖上領略一下這湖光山色,一定會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明湖泛舟”可是濟南八景之一,現在大家可以親身體驗一下。同時歡迎大家明年春天還能來大明湖游玩,大明湖一定會帶給您全新的感受。
介紹大明湖導游詞 篇3
在這個熱鬧的季節里,歡迎各位來到美麗的泉城濟南游玩。今天我們要游覽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
清風吹醒楊柳,水波搖曳荷花。陣陣的清風吹拂在我們的臉上,就像是在歡迎各位的到來。大明湖。這個歷久彌新,盛名遠播的地方,正用它豐富的人文內涵,為我們游客講述著一個個美麗的故事,用它美麗的風景,為我們帶來心胸的愉悅。
進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個影壁,大家知道為什么要在這里建一個影壁么?一說是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為了使園內的景物不至于一覽無余,所以就在這里建一個影壁,增加園林的幽靜與曲折,給人帶來更多美好的享受。還有一種說法呢是說這是為了阻擋妖魔鬼怪用的,妖魔鬼怪走直路,遇到影壁的話被檔在了墻外,就無法去傷害人了。它上面提有毛澤東同志的《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今又重陽,歲歲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后的這個“霜”字寫的很像是一個“霸”字呢?當時也有人問過,毛主席當時告訴大家說,他是希望革命的戰火,燒便祖國的大江南北。
在往前走,大家看這座提有“大明湖”三個字的石碑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么?注意一下,這個“明”字是不是多了一“點”?一說是趵突泉的水勢太大,把趵突泉的突字沖去一點,那一點跑到了大明湖里來了,所以這“明”字上就多了一點。還有就是說,清代的皇帝到大明湖來游玩,因為避諱“明”所以就在“明”字上多加了一點。
大家在岸邊行走,有沒有想起一句詩柳詠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大家還有印象么?這一排排的柳樹在清風的出動下,柔枝輕搖。遠處的荷花也隨波蕩漾,送來陣陣荷香。這如此美麗的景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荷花,楊柳)。泉城人民喜愛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濁清廉而不妖,迎驕陽而不懼。所以呢,將荷花定為濟南的市花,并把與荷花相映相和的柳樹定為市樹。
大家知道大明湖是怎樣形成的么?相傳(又是故事)形成原因……….蛇不現,蛙不鳴…..
歷城周郭十二里,大名湖乃居其半。這是乾隆皇帝在來大明湖游玩的時候,寫下的動人的詩句,F在的大明湖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沒有以前的大了,可還是擁有著四十六公頃的水域,占據了大明湖公園的一半還要多。在往前走就到了小滄浪亭了,一起去欣賞一下美麗的湖廣山色吧。小滄浪亭是一座一面臨湖,三面荷花環繞的軒亭,四周游廊環繞,在秋高氣爽,陽光照射合適的時候,可在此觀賞濟南八景之一的“佛山倒影”。
別致的景色吸引了歷代文人騷客前來乘涼賞荷,也就有了在這美景之中留下的眾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其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成湖”堪稱一絕,這是當年著名的書法家鐵保在此宴請劉鳳誥的時,劉鳳誥處景生情,吟詠成詩,鐵保揮筆寫了下來,成為描寫大明湖的最佳詩句。大明湖中還盛產蒲菜、茭白還有鯉魚。她就像是一位即美麗又有才藝的女子,時時刻刻都討人歡心。
(鐵公祠)大家看到前面的美麗的草地了么?經常有人在這里拍婚紗照,不光是因為這草地,還因為大明湖的美麗山色。在往前走就到了明湖樓,這里經常舉行婚禮,而且來
小吃——有空晚上出去走走,看看)介紹當年活捉王耀武的地下室也是當年共產黨的一個指揮所。(北極閣)臺階,獅子,四神,黑水,鎮壓水妖在此建閣。修煉,成仙。父母殿。
介紹大明湖導游詞 篇4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這天我要帶大家游覽的是濟南的大明湖。大家此刻看到的大門,就是大明湖的北門。這座大門叫北渚。大門上還有石刻“北渚”兩個字。
走進大明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銅器,這就是大明湖的九鼎。這鼎是古代祭拜時燒香用的。繼續往前走,就能看到一盆泉水姑娘的盆景。
看前面的指路標。只要沿著這條路走一段時間,就能到匯波樓了。匯波樓高大約十米,很是壯觀。匯波樓還十分古老,帶著古色古香的濟南氣息。站在匯波樓的高處向下望,能看到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水面上,湖中的小島一片蔥綠,只有湖面上有時會有一些游船靜靜地劃過,所過之處總會留下一條長長的漣漪。這就是濟南八景之匯波晚照和佛山倒影。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一大片草地。這片草地上有很多奇石,有的像是兩只烏龜……在草地的旁邊,就是剛開通的船票的售票點,能夠一向到趵突泉。
拐過彎來,我們就來到了長廊。長廊的左右兩旁種著鐵樹和榕樹。你看這榕樹,別以為它是很多株,其實只有一株。走過長廊,就來到了鐵公祠。大家看鐵公祠前的“鼎石”不就是名將鐵鉉寧死不屈的體現嗎?
長廊走完了,再往前走一會兒,就來到了兒童游樂園,以后我們會再來玩的。休息區到了,大家肯定累了,在這兒休息一下,一會兒我們就要從西南門準備出去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笔菍洗竺骱馁澝溃幻靼状蠹覐倪@天的游覽中感受到了沒有?如果乘船游覽大明湖,會是別樣的一番感受。寬闊的湖面,靜靜的湖水;蛇不見,蛙不鳴的情致……欣賞著美麗的景色,不僅僅陶醉其中!
介紹大明湖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在這個熱鬧的季節里,歡迎各位來到美麗的泉城濟南游玩。今天我們要游覽的地方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
清風吹醒楊柳,水波搖曳荷花。陣陣的清風吹拂在我們的臉上,就像是在歡迎各位的到來。大明湖。這個歷久彌新,盛名遠播的地方,正用它豐富的人文內涵,為我們游客講述著一個個美麗的故事,用它美麗的風景,為我們帶來心胸的愉悅。
進入大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個影壁,大家知道為什么要在這里建一個影壁么?一說是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為了使園內的景物不至于一覽無余,所以就在這里建一個影壁,增加園林的幽靜與曲折,給人帶來更多美好的享受。還有一種說法呢是說這是為了阻擋妖魔鬼怪用的,妖魔鬼怪走直路,遇到影壁的話被檔在了墻外,就無法去傷害人了。它上面提有毛澤東同志的《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今又重陽,歲歲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后的這個“霜”字寫的很像是一個“霸”字呢?當時也有人問過,毛主席當時告訴大家說,他是希望革命的戰火,燒便祖國的大江南北。
在往前走,大家看這座提有“大明湖”三個字的石碑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么?注意一下,這個“明”字是不是多了一“點”?一說是趵突泉的水勢太大,把趵突泉的突字沖去一點,那一點跑到了大明湖里來了,所以這“明”字上就多了一點。還有就是說,清代的皇帝到大明湖來游玩,因為避諱“明”所以就在“明”字上多加了一點。
大家在岸邊行走,有沒有想起一句詩?柳詠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贝蠹疫有印象么?這一排排的柳樹在清風的出動下,柔枝輕搖。遠處的荷花也隨波蕩漾,送來陣陣荷香。這如此美麗的景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荷花,楊柳)。泉城人民喜愛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濁清廉而不妖,迎驕陽而不懼。所以呢,將荷花定為濟南的市花,并把與荷花相映相和的柳樹定為市樹。
大家知道大明湖是怎樣形成的`么?相傳(又是故事)形成原因......蛇不現,蛙不鳴......
歷城周郭十二里,大名湖乃居其半。這是乾隆皇帝在來大明湖游玩的時候,寫下的動人的詩句。現在的大明湖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沒有以前的大了,可還是擁有著四十六公頃的水域,占據了大明湖公園的一半還要多。在往前走就到了小滄浪亭了,一起去欣賞一下美麗的湖廣山色吧。小滄浪亭是一座一面臨湖,三面荷花環繞的軒亭,四5精品文檔
周游廊環繞,在秋高氣爽,陽光照射合適的時候,可在此觀賞濟南八景之一的“佛山倒影”。
別致的景色吸引了歷代文人騷客前來乘涼賞荷,也就有了在這美景之中留下的眾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其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成湖”堪稱一絕,這是當年著名的書法家鐵保在此宴請劉鳳誥的時,劉鳳誥處景生情,吟詠成詩,鐵保揮筆寫了下來,成為描寫大明湖的最佳詩句。大明湖中還盛產蒲菜、茭白還有鯉魚。她就像是一位即美麗又有才藝的女子,時時刻刻都討人歡心。
。ㄨF公祠)大家看到前面的美麗的草地了么?經常有人在這里拍婚紗照,不光是因為這草地,還因為大明湖的美麗山色。在往前走就到了明湖樓,這里經常舉行婚禮,而且來
小吃———有空晚上出去走走,看看)介紹當年活捉王耀武的地下室也是當年共產黨的一個指揮所。(北極閣)臺階,獅子,四神,黑水,鎮壓水妖在此建閣。修煉,成仙。父母殿。
介紹大明湖導游詞 篇6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我將帶領你們暢游濟南遠近聞名的大明湖中的一處景點。
請大家跟隨我一起游覽吧!現在我們來到了“荷花亭”?矗@里的亭子是由純木刻成的,亭子里有“橫木凳”,是供游客休息的。剛出亭子就是一座木橋,扶著橋上的扶手,向下望,就是一大池的荷花。
荷花的顏色有很多:有梨黃的、有粉紅的,甚至還有純白色的呢!一池的荷花在清澈見底的河水里顯得更美了。它們在水中亭亭玉立著,如同仙女下凡。池里有幾條小金魚,歡快的游來游去,還有幾片碧綠的荷葉隨波飄蕩。
請大家向遠處瞭望,是不是隱隱約約能看見幾座大山?現在看它們好像是光禿禿的,其實走近一看,上面生長著樹木和花草。
好了,我已經介紹完畢。接下來的壯麗景觀,就請大家細細游賞,希望你們會永遠記住這有山有水的大明湖。
介紹大明湖導游詞 篇7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泉城明珠大明湖!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泉城明珠大明湖。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于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頃,約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來源于城內的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說,平均水深兩米,最深處約四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歷史悠久,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逼湮恢迷诮裎妪執兑粠А
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又名“歷水波”,宋代稱“西湖”。宋時著名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臺、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墻,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蛇不見,蛙不鳴;淫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大明湖兩大獨特之處。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勝古跡爭輝。沿湖垂柳環繞,曲徑虹橋,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綠如茵,蓮花怒放,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畫舫穿行,小舟蕩波,快艇疾馳,游客云集,歡聲笑語,儼若北國江南。綠蔭之間,曲廊秀亭、橋臺樓閣時隱時現,似仙境一般。
介紹大明湖導游詞 篇8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歡來到泉城濟南觀光游覽,我是大家的導游劉x,您在停留其間將由我來做為您的陪同,希望您能喜歡我的講解,我將盡我所能回答您提出的問題。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大明湖作為一處風景名勝,之所以盛名遠播、歷久彌新,自有其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自然風景和人文內涵兼而有之,不僅風光秀麗,更有深厚悠久的文化積淀。因為自古以來濟南就是齊魯文體交匯之地,所以人文薈萃,文教昌盛,又因大明湖風物絕佳,更受到四方文士名流的鐘愛,吟詩作賦,在這里留有大量的遺跡,歷代文人也都有詩文留在大明湖。古代的時候大明湖比現在大幾十倍,它的名字也幾經變更,宋朝時稱湖,北魏和唐朝時因這湖里盛產蓮子而得名蓮子湖。“大明湖”的稱謂最早是在金代詩人元好問的《濟南行記》中。
好了,前方這座古樸端莊的仿古建筑就是大明湖的東門了,大明湖公園于1958年正式建成,一共有三個門,東門于1985年9月落成,門上的題字是當代書法家會同題寫的,讓我們一起進去吧。大家一定看到了,迎門的就是環列的假山,這在園林藝術中有個名字叫“開門見山”,與這個成語的意思恰恰相反,園林講究迂回曲折,借助花木山石的掩映,增強園林的層次感和儲蓄美,陸游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這種意境的生動寫照。古人說“曲徑通幽”,我們順著這條小路往前走,就會看到風光旖旎的大明湖象一幅巨大的畫卷一樣徐徐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大明湖公園面積約86公頃,其中湖面面積約為46公頃,它的水源是濟南七十二名泉的泉水,水質清冽而且水量充足,固有“久旱不干”的特點。前方那座精巧別致,色彩明快的建筑是“匯波樓”,傍晚登臨,霞光滿天,映在湖面上別有情趣,這就是濟南八景之一的“匯波晚照。”匯波樓始建于元代,下面的這座北水門原為舊城的城門,宋代時候建有泄洪排水的作用,大明湖多余的湖水就是從這里流入城外的小清河,最后匯入大海。因此大明湖“久雨不漲”的關鍵就在于此。那么,這座北水門又是誰興建的呢?說起他來,那可是鼎鼎大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當時曾鞏任齊州知州,愛民如子,頗有政績,后人為紀念他就在這里修建了一座“南豐祠”,就是左邊這一組院落。
大家看,大明湖的全景已盡收眼底了,我們站在北岸,向南可以望見南山蒼翠,近觀盈盈碧波。沿岸種植了八百余株垂柳,盛夏之時,柔枝點水,婀娜多姿,紅蓮白荷爭奇斗艷,一紅一綠相映成趣,可是大明湖中一大盛景,豈不知這碧柳紅荷還真有一段婉約動人的“荷柳情緣”呢。傳說在很久以前,湖畔有一對青年男女,兩人癡心相受,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真是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天,一個闊少年路過此地,見姑娘生得美貌,硬要搶了去做妾,姑娘萬般無奈,躍入湖中,殉情而死,小伙子見狀,也脫身為柳,根植在湖邊,這湖里的粉荷綠柳就是他們的化身。他們隔湖相望,只能用輕風來互訴衷腸,但兩個人永遠永遠也不會分離了。夏天走在湖邊,輕風吹過時,我真的感到空氣中彌漫著脈脈的溫情。
如果說大明湖是姑娘的美目,那歷下亭就是美目中的眸子了。前方小島上的亭子就是大明湖的點睛之筆-歷下亭。它年代久遠,幾經興廢,唐朝時,在現今五龍潭附近,清初移至湖中,唐天寶四年中,著名詩人杜甫,和當時任北海太守的大書法家李邕曾飲宴于此,杜甫即興做詩一首《陪李北海宴歷下亭》,歷下亭就是由此而得名。詩中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就題在游廊的門上,為清代的木質結構建筑,門上的楹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就是郭沫若先生的傳神之筆。
大明湖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因而也就流傳了許多故事和傳說。關于大明湖的由來就有這樣一種說法。古時候,這一帶有一個大明國寺,表面上香火鼎盛,莊嚴肅穆,可是寺里的和尚卻不守規矩,與官府勾結欺壓百姓,坑騙擄掠前來進香的良家婦女。這附近住著一位官人,他的妹妹虔心信佛,非常想親自到大明國寺燒香還愿,官人怕她遭到不測不讓她去,妹妹于是乘著官人不在家時來到了大明國寺。和尚們見她如花似玉,就將她霸占在寺內。官人回家一聽,又驚又怒,騎上馬提著大刀就追到了大明國寺,這時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閃電過后,天塌地陷,大明國寺從此就沉入地下,官人也救出了妹妹。再說那些惡僧遭了天遣,有的變成了蛤蟆,見到人們安居樂業,只能氣得生氣鼓肚,卻叫不出聲來了。
說到這里,大明湖還有一個特異之處就是“青蛙不叫,蛇不見。”說是唐朝時,湖邊真武屆里有一位高天師,呼風喚雨法力無邊,他收了個門徒,徒弟出師時要考試,就是捉拿湖里的的蛇精蛙怪,徒弟揮舞著神劍,不一會就把蛙怪打得落花流水,活捉了蛇精,高天師收了蛇精做真武大帝手下的一員大將,而青蛙呢,被打得又聾又啞,再也叫不出聲來了。后來人們分析說因為大明湖的水是泉水,長年在18 ,水溫低,不適宜水蛇生長,青蛙不能發情,所以也叫不出聲來。
大明湖主要的景點都在北岸,第一個就是我們面前高臺上的這座氣象巍峨的廟宇,這就是真武廟,濟南市現存最大的道教廟宇。想必大家都知道,有四大宗教,其中唯一的土生土長的一種就是道教,先秦時期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李耳(又名老聃)被尊為道教的教祖,他的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經》)是道家的主要經典。道家的至上神是三清真人,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分為兩派,金代形成全真派,主張煉氣,清修,道人要出家修行。它的創始人就是《神雕俠侶》中提到的那位武功蓋世的“中神通”王重陽,在元代形成的正一派可謂俗家辮子,崇拜鬼神,畫符念咒,代表人物是張天師張陵。金元之際,濟南道教興盛,全真派的高人丘處機曾來濟南傳教,真武廟就建于元代。
各位請看,臺階前這對活靈活現的小獅子非常精美。我有個問題要問大家了,請問哪一個是雌獅子,哪一個是雄獅子呢?……對了,這位朋友答得非常好,左邊這頭腳下是一頭小獅子,右邊這頭腳下是一個繡球,所以左邊是雌,右邊是雄,現在我們上去看一看,大家一起數一下一共有多少級臺階。一共是36級,為什么是36呢?道教的數字很有講究,有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說,另外,皇帝被尊為九五至尊,四九三十六,就是說比皇帝要低一個等級,可見皇帝是真龍天子下凡,連神仙也要讓他一籌。
真武廟里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原名玄武,是道教的四方神(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之一,北天星區,色黑屬水,大家看這座英明神武的金身坐像就身著黑袍,人們把真武大帝供奉在大明湖畔就是希望他能鎮住水里的妖魔鬼怪。左右墻上的彩繪壁畫畫的就是真武大帝的生平。傳說真武大帝原來本是西方凈樂國的一位王子,自幼慕道,而且非常奇異,從小喜歡與猛虎相伴戲耍,太上老君見他有慧根,便點化他去武當山修煉。歷經四十二年,受盡磨難,終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升仙之際為了脫去凡胎,他剖開肚子,拿己的腸子和肝臟,變成了龜蛇二將,成為自己手下的護法神。真武大帝立志要“斬盡天下妖魔,普救眾生”,別看這龜蛇二將長相丑陋,他們的本事可不小,幫著真武大帝降妖捉怪立下了汗馬功勞。前邊這兩座塑像原塑于明代是當時廟里塑像中最為生動傳神的兩座,二將肌肉突兀,神彩飛動,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可惜都毀于十年的動亂中,只有前邊這座小的銅鑄龜蛇合體像是廟中的真品。兩邊的十四位神仙也都是真武大帝手下的愛將,最后面四座就是風伯、雨師、雷公、電母。
我們再到后面看一看啟圣殿。明成化年間增修,供奉真武大帝的父母,兩座塑像手中都拿著笏板,因為人神不能對視,手拿護板,才能與真武大帝相見。大家看笏板上畫有北斗七星圖,也是真武大帝的符號,上面的匾額所題“父母天長”,取“天長地久”之意,祝愿父母健康長壽,是藝術大師劉海杰題字時正好八十八歲,而且父母還健在,“父母在,不言老”。“年方八八”的意思就是,盡管我八十八歲了,在父母面前我還是孩子,剛剛八十八歲。各位朋友可以上一柱香來祝愿父母福壽安康。
從北極廟可以飽覽全湖風光,因為這里地勢高峻,俯看碧波蕩漾的湖面更別有一番情趣。湖上的百極洲,湖心亭,歷下亭三座小島代表了道家勝境蓬萊三島。三島中間是1985年5月1日落成的百米噴泉,共103個噴頭,主噴頭射程高達100米。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百頭齊噴,水柱直沖云霄,藍天碧水之間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非常壯觀,也是大明湖的一大勝景。
前邊就快到鐵公祠了,我先介紹一下這個人物。鐵公原名鐵鉉,是河南鄭州人,自幼聰名好學,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常識,他處事明斷,辦案公允,明太祖特賜字“鼎石”。曾任過山東布政司使和兵部尚書等官職。公元1400年,明燕王朱棣與其侄朱允文爭帝位,揮師南下,至濟南城時,鐵鉉固守城池,勢不開城,還險些放石砸死朱棣,燕王只好又回到北京,兩年后又發兵繞道而行,到得南京推翻建文帝,隧收復濟南,鐵鉉孤軍奮戰,不敵被擒。傳說鐵鉉忠貞節烈,對朱棣破口大罵,朱棣命人割下他的鼻子和耳朵,讓他吃下去,又架起油鍋,放鐵鉉下去受沸油煎熬之苦。鐵鉉不肯求饒,在油鍋里還不肯正眼看朱棣,背對朱棣。朱棣大怒,命人用鐵鉤將他翻過來,突然之間,油花飛濺,眾人近不得身,只好作罷,就地埋了。當時鐵鉉只有三十七歲。乾隆皇帝感念他忠心效主,1792年建了此祠以紀念。
我們面前的這座園中之園就是鐵公祠了,園中之園是園林構景手法之一,增加借景的內容和游賞的層次美感,獲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的開敞和封閉。宏大寬廣和精美小巧的對比,增強了環境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效果。園內有曲廊花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與曲廊相接的就是佛公祠和鐵公祠。佛公祠用來祭祀山東巡撫佛倫,是佛倫的族孫阿林保捐資修建鐵公祠時同時修建的。佛公祠居東,鐵公祠于西。鐵公祠再向西的兩層建筑建于1929年原名為“湖山一覽樓”,因于樓上可觀覽對面群山和明湖全景,故而得名,1978年改稱荷香村飯店。這座園中之園風光和園內的人工亭臺樓閣連為一體。不知大家有沒有去過頤和園,那里的長廊就是采取了這種借景的手法,游人可以從兩邊眺望,豐富了景觀的層次。秋高氣爽的時候站在這里可以看到濟南八景之一的“佛山倒影”。這邊的山間水榭就是聞名遐邇的小滄浪亭了,小滄浪是1792年以修鐵公祠的余料依照蘇州滄浪亭而修建的,上面的匾額是清代書法家阮元的隸書題字。大家看我們面前的這座圓形門兩旁有一幅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歷代題詠大明湖的佳句中最著名的一句。當年清代書法家鐵保和詩人劉鳳誥在小滄浪亭上飲酒對弈,劉鳳誥一時興起隨口吟出這兩句詩,鐵保揮毫題字,后鑲嵌在這里,為世人傳唱。
好了,今天我們的講解就到這里,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們建議各位租一條小船到湖上領略一下這湖光山色,一定會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明湖泛舟”可是濟南八景之一,現在大家可以親身體驗一下。同時歡明年春天還能來大明湖游玩,大明湖一定會帶給您全新的感受,我們將于一個小時之后在西南門集合,前往下一個景點趵突泉,再見!
介紹大明湖導游詞 篇9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來到泉城濟南!您在此停留期間將由我來做為您的陪同,希望您能喜歡我的講解,我將盡我所能回答您提出的問題。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大明湖。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于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公園面積86公頃(1290畝),其中湖面46公頃(697.5余畝),約占總面積的53%,1958年辟為公園,湖水來源于城內的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諸泉,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說,平均水深2米,最深處約4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大明湖的湖底是不透水的火成巖,由于地勢低洼,匯聚來的泉水不能下泄,在此就成了天然湖泊)
古代的時候大明湖比現在大幾十倍,它的名字也幾經變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書中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逼湮慌Z在今天五龍潭一帶。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元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又名“歷水波”,宋代稱“西湖”。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今濟南)知州時,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臺、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沿襲至今。明代重修城墻,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好了,前方這座古樸端莊的仿古建筑就是大明湖的[東門]了,大明湖公園有三個門,東門于1985年9月落成,門上的題字是當代書法家――舒同題寫的,讓我們一起進去吧。大家一定看到了,迎門的就是環列的假山,這在園林藝術中叫做“開門見山”,與這個成語的意思恰恰相反,園林講究迂回曲折,借助花木山石的掩映,增強園林的層次感和儲蓄美,陸游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這種意境的生動寫照。古人說“曲徑通幽”,我們順著這條小路往前走,就會看到風光旖旎的大明湖象一幅巨大的畫卷一樣徐徐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介紹大明湖導游詞 篇10
歡迎大家來到泉城明珠大明湖!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泉城明珠大明湖。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于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頃,約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來源于城內的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說,平均水深兩米,最深處約四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歷史悠久,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其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
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又名“歷水波”,宋代稱“西湖”。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
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今濟南)知州時,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臺、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墻,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蛇不見,蛙不鳴;淫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大明湖兩大獨特之處。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勝古跡爭輝。沿湖垂柳環繞,曲徑虹橋,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綠如茵,蓮花怒放,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畫舫穿行,小舟蕩波,快艇疾馳,游客云集,歡聲笑語,儼若北國江南。綠蔭之間,曲廊秀亭、橋臺樓閣時隱時現,似仙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