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導游詞(精選4篇)
南京路導游詞 篇1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上海被迫成為通商口岸,上海南京路先是成為英租界區域之一,之后成公共租界。南京路是上海回歸后最早建立的商業街,當時外國金融企業集團先在外灘建立起金融集中區,后沿著當時被稱為“花園弄”的一條東西向“大馬路”發展商業。隨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和“中國國貨”等五大著名環球公司的崛起,南京路便成為上海最熱鬧繁華的商業街。
1842年中英簽定的《南京條約》打開了上海的大門。當時的上海縣城在今天的城隍廟一帶,英國人在這個橢圓形縣城的北面——外灘開辟租界。因為看中了這塊在中國人眼里“蘆草叢生,田間丘墓累累”的土地,既可以完全控制長江入海口,也可以停泊英國軍艦保護英國僑民,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那時的南京路只是河浜旁的一條小徑,隨著租界的建設拓成兩丈寬的小路,河浜也改造成了路邊的陰溝。但那時它還沒有名字,被記作“四分地之南”。因為當時沿外灘由北向南被劃分成九個地塊,建有八家洋行,這是外灘最早的一批建筑。其中義記洋行所在的位置即今天和平飯店北樓,被稱作第四分地。
1851年,南京路的范圍只有從外灘通往河南路拋球場的花園弄(Park Lane),1854年延筑至浙江路,俗稱大馬路,1862年再次西伸至西藏路后,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正式定名為南京路。自至,猶太人哈同在南京路鋪硬木路面。3月,通行有軌電車。5月30日,在貴州路口老閘捕房門前發生“五卅”慘案。1945年民國上海市政府統一將南京路更名為南京東路,原靜安寺路更名為南京西路,統稱為南京路,全長約5公里。1953年南京東路拆除因有軌電車而鋪設的鐵藜木路面,改鋪混凝土路面。
南京路導游詞 篇2
步行街上另一大景觀——步行街觀光車同樣引人注目。車由一節節小巧玲瓏的車廂組成,車廂上畫滿了精美的圖案,每節車的圖案色彩各不相同。登上車,仿佛鉆進了玩具車里,任它帶著你逛個夠。 步行街上最多的是人,或從容信步,或匆匆疾走,或閑坐休息,或饒有興致地轉進每一家商店。街上跟人一樣多的就是各種商店了,且都是上海店家中的“大腕”:華聯商廈、第一食品商店、第一百貨、新華書店南京東路店……當然也少不了各大專賣店,“麥當勞叔叔”、“肯德基爺爺”自然不甘落后,而哈根達斯、天使冰王、必勝客也為有閑階層提供了世界各地著名的美食。
假如肯早起,那你一定要來看看六七點鐘的步行街。那時的步行街,商店均緊閉大門,清潔工在進行路面的清洗工作,可街上卻熱鬧非凡,人們有的跳著交誼舞,有的打著太極拳,有的在溜滑板,有的在打羽毛球,真是玩什么的都有,不像是一條商業街,倒像是一座公園,與白天的喧囂相比真是兩個世界。原來南京路步行街也是這般“淡妝濃抹總相宜”呢。
從河南路口開始,步行街結束,繼續向東。一直到南京東路外灘,行人似乎又從21世紀墜入一個陌生又熟悉的時空,似乎是狄更斯筆下的英倫街景,似乎是在父輩的照相簿中見過。狹窄的街道,四方高大的建筑,灰色調的圍墻和百葉窗,高高的天花板,尖尖的屋頂,每一棟樓都記載了一段曲折跌宕的故事。夕陽為它們添上一層薄霧,黃黃的街景透出一種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特有的迷離的浪漫。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上海被迫辟為通商口岸,后成為帝國主義公共租界。二三十年代,南京路既是帝國主義者耀武揚威的“十里洋場”,又是一條富有革命傳統的馬路,著名的“五卅慘案”就發生在南京路上。
近年來南京路發生了巨變,新的商廈群體及賓館拔地而起,大型商廈與百年老店、名店、特色商店交錯林立,互為襯托。老介福商廈、電器商城、曼克頓廣場、海倫賓館、絲綢商廈、新世界商城、華聯商廈、一百商廈、廣電大廈、輕工大廈、上海商城、錦滄文華大酒店等現代化的大型、高層建筑使南京路更加雄偉、繁榮,據統計,南京路每天客流量在170萬人次以上,連續多年蟬聯全國零售商業企業前三名的上海第一百貨商店、上海華聯商廈、上海新世界商城都在南京路。南京路商廈群內名品薈萃、琳瑯滿目。各地的名、特、優、新產品,以及進口的名牌商品,不下數十萬種。幾家老字號特色商店的商品,尤為名聲卓著。
南京路的夜景分外迷人。火樹銀花不夜天,霓虹燈一條街是上海的一大景觀。許多海外游客稱贊說:這里的燈彩不亞于東京、香港、曼谷等任何一個鬧市地段。
南京路導游詞 篇3
南京路步行街,西起西藏中路,東至河南中路,步行街的東西兩端均有一塊暗紅色大理石屏,上面是題寫的“南京路步行街”6個大字。國慶50周年時落成的這條步行街,使“百年南京路”煥然一新,成為上海又一處靚麗的城市新景觀。
走在步行街上,可別只顧購物,千萬別忘了仔細看看市百一店(原“大新公司”)、華聯商廈(原“永安公司”)、上海時裝公司(原“先施公司”)和第一食品商店(原“新新公司”)這“四大公司”,無不把南京路的過去與今天不斷迭映在眼前,傳統與現代的交織為這條百年老街增添了別樣的魅力。
已不算年輕的市百一店就矗立在南京東路、西藏中路口,這座解放前的“大新公司”是當時南京路上最好的建筑之一,如今雖不再代表時尚和流行,卻依然是上海商業文化的一個象征,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最著名的百貨公司。
走在這1200多米的步行街上,時時體會到一種莫大的快樂,彩色的鋪路磚石、統一的路心售貨亭、兩邊各類時尚流行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可愛的觀光小火車,以及設計別致的城市雕塑……這些都構成了上海的現代都市風景。黃包車、香燭店、“美麗牌”香煙廣告不見了,身著旗袍、梳著盤發的上海小姐不見了,就連當年曾顯赫一時的“先施百貨”如今也完全換了樣子。現代的都市文明在這里把所有屬于過去的痕跡抹得一干二凈。
步行街上,隨處可以感受到這路的平易近人:地面是淡紅色石塊鋪成,干凈清爽,不必擔心滑倒,也不會踩到臟物;還有導盲道,讓盲人也能感受到逛街的樂趣;路中間更有各式花壇、綠化帶,花壇上還設有暗紅色大理石凳椅,走累了,隨處可坐,賞路景聞花香,還可以思量一下接著去往何處,絕對的逍遙自在。
南京路導游詞 篇4
各位朋友!前面轉彎就進入南京路了。
南京路是上海的第一繁華街,和東京的銀座一樣給人一種人聲鼎沸的感覺。南京路在和平飯店的北樓和南樓之間向西延伸,全長5公里。南京路路名是1865年(日本江戶時代慶應一年)定下的。在這之前叫作大馬路,大是大小的大,馬路二字這樣寫(邊出示字樣邊講解,進行圖文導游)。
你們知道馬路是什么意思嗎?它意為是馬通過的路。過去,這里是英國租界,最早本沒路,英國人喜歡騎馬,故由馬踏出了一條路,叫作馬路。1848年在前面橫向馬路河南路上,建起了上海最早的跑馬場公園。從公園到外灘建成了當時上海最新的一條馬路。以后由于地價高漲,在當時較偏僻的地方(今西藏路和人民廣場)相繼又建成了兩個跑馬場。與此同時又出現了新馬路并不斷向西延伸。從和平飯店至靜安寺長達5翁的大馬路延生了。
各位,聽了這簡單說明,對南京由來較為清楚了吧:鈴木先生,您有什么要問的嗎?沒關系,有問題請說,我會樂意回答的。鈴木先生說:這里像過節似的,人為什么如此之多?對此,我想作一說明。
這一帶人多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其一,南京路是舉世聞名的繁華街道,由于觀光和購物的原因,人們從各地聚集于此;其二,休假日,上海人也來這里購物和參觀;其三,到目前為止,地下幾乎不有任何服務設施,人們只好都集于地面。
魯迅先生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路形成之后,配上各種服務設施,人們自然會聚集而來。
在南京路的兩側,有四百多家商店,其中最有名的商店,餐館都集中在和平飯店和第一百貨商店之間。例如上海最在的書店、食品商店、服裝商店以及著名的廣東、四川、北京餐館都在這里。各位請看車子的兩側,華聯商廈和上海服裝商店以經營款式新穎的一流服裝聞名,備受女青年的青睞。上海人講究穿著,下如你們所看到的那樣,街上行人的服裝各異,猶如在進行時裝表演。快!請看!那里有一位穿著旗袍的女士,旗袍兩邊開衩是中國的傳統服裝,我們團中富有魅力的女士,穿旗袍是很適合的。這種大膽開放的裙服,在日本穿著一定會引起男士的注目。旗袍,在友誼商店和賓館商場里均有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