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的導游詞怎么寫(精選3篇)
樂山大佛的導游詞怎么寫 篇1
大家好,我叫高潔,叫我高導就行了。歡迎大家來到樂山大佛山旅游,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參觀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這舉世聞名的古佛--樂山大佛。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彌勒佛,高可達71米,肩寬是24米,頭的直徑就是10米,耳朵7米長,腳的寬度是8.5米,頭上的發髻有1021個。
它始建于公元713年,竣工于公元803年,大家自己可以算一下,樂山大佛坐在這里已經是有1208年了。
關于樂山大佛還有一個故事: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處,水勢相當兇猛,經常發生船毀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發慈悲之心,準備修建大佛來鎮水患,于是四處化緣,籌得不少善款。當時有一位貪官見財眼開,準備敲詐勒索他,海通法師說:"自目可剜,佛財難得。"意思是說: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來給你,但你休想得到這筆佛財。那個貪官居然要他試一試,海通法師大義凜然地一手捧盤,一手挖出了自己的雙眼。貪官被嚇壞了,以后再也就沒有為難他了。
今天我們的游覽項目就到此結束。
樂山大佛的導游詞怎么寫 篇2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1]
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匯集成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開鑿的凌云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唐代開鑿大佛時留下的施工和禮佛通道——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層樓閣覆蓋(一說九層或十三層),時稱“大佛閣”、“大像閣”;佛閣屢建屢毀,宋時重建“凌云閣”、“天寧閣”;元代建“寶鴻閣”;明代崇禎年間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終廢毀殆盡。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佛坐像。
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20_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貞元20_年(公元820_年)完工,歷時90年。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景區由凌云山、麻浩巖墓、烏尤山、巨形臥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范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游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
樂山大佛的導游詞怎么寫 篇3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我們要去樂山大佛。我的名字叫楊泓健。大家可以叫我楊導。
大家看!樂山大佛多大啊!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
傳說從前有個叫海通的和尚,看見大渡河流處,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經常吞沒行船,危害百姓,于是,就召集了很多石匠,把樂山大佛建起來。樂山大佛建起來后,海通有了很多錢,于是嘉州的一個官吏來逼海通給錢,海通就說: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可見海通多么尊敬佛啊!
大家看,樂山大佛只好的風平浪靜的湖,高大雄偉的樂山大佛,讓人感到一種好像樂山大佛就在對岸看著你的感覺。
樂山大佛還很神奇,跟真的佛一樣。樂山大佛再現難得一見的神秘光環佛光。烏云還未褪去的樂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現日暈現象,剛剛升起的太陽四周閃現出一個直徑約300米、內紅外紫的五彩光環,色彩時明時暗。千年難遇萬人爭睹。11時許光環開始散發出耀眼強光,來自四海的游客無不贊嘆這一天下奇觀。不少人雙手合十,閉目祈愿,紛紛慶幸大佛之旅帶來的吉祥。中午時分佛光慢慢淡化、散去。整個佛光現象持續了3個多小時。
今天的游覽到此為止,請各位上車去吃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