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風光范導游詞(精選3篇)
長城風光范導游詞 篇1
大家好!我是一個小小導游。我叫李,你們叫我李導游就可以了。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游長城。
古時候,長城傳著這么一個凄美的傳說。有位勤勞美麗的孟姜女,為了找被官兵捉去建筑長城的丈夫,經過許多艱難困苦,來到長城邊。四處打聽她的`丈夫,才知道她的丈夫已經累死了,她在長城哭了三天三夜,把長城哭倒了800里,多么動人的故事啊!
長城總長6700千米,最有名的八達嶺長城隨山勢起伏,南北兩邊都有高峰聳立著。大家請跟我來。現在,大家站在這上遠眺,看到的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呢?
游客們,我先介紹到這里了,請大家漫步欣賞。大家注意了,在游覽時,請不要亂涂亂畫,亂丟垃圾,愛護這些人們用血汗換來的世界遺產。
長城風光范導游詞 篇2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是導游。今天我帶你去八達嶺長城,那里前無頭,后無尾。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北京著名的八達嶺長城腳下。你看,這長城,像一條長龍,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一萬三千多里。我們來到了城墻的支柱。看邊上的兩個洞。一個是觀察口,一個是拍攝口,用于觀察和拍攝。這里很美。你可以看看風景,拍些照片。我想提幾個溫暖的事。首先,當你到達長城時,你不應該亂扔垃圾或毀壞花草樹木。第二,到了長城,請看好孩子和老人,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第三,請注意安全。現在這個時間留給你慢慢去參觀,去參觀…
游客們的`長城之旅現在結束了。祝你家庭幸福,工作順利,也祝你的孩子學業進步。再見。下次再來參觀長城吧!
長城風光范導游詞 篇3
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筑奇跡之一。它東、西、南、北縱橫交錯綿延起伏于中國遼闊的土地上。東西相距長達5000多公里,因此被稱之為萬里長城,是月球上“ 唯一能看得見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國第一名勝和中國旅游點的代表,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自燕國開始修長城起,長城已經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人們今天見到的是明長城,它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邊。八達嶺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長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游勝地之一。長城城墻高平均7.8米,頂寬7.8米,可以五馬并騎,十列并行。
訪問中國的旅游者,莫不想前往登臨,一睹長城的雄姿。游覽長城,公認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區的八達嶺。出北京往西北方向,汽車行駛約1小時多,便到達海拔1000多米的八達嶺。萬里長城的居庸關雄扼八達嶺的山口。
萬里長城是公元前7世紀開始修建的。當時,中國北方諸侯割據,他們為了防御鄰近諸侯的侵襲,在各自的領土上先后筑起了一段段防衛墻。與此同時,燕、趙、秦三個諸侯國的北方,又與少數民族中以游牧為主的匈奴族為鄰,為了防御匈奴奴隸主的騷擾,三國各自都在他們的弱方修筑了長城。到了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把一段段的長城連結起來,成了現在萬里長城的基礎。后來經過歷代增建,及到明朝,就修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它東起渤海灣的山海關,經河北、北京、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到甘肅的嘉峪關,穿過崇山峻嶺,山澗峽谷,綿延起伏,長約120xx多華里,因而名為萬里長城。
在古代交通運輸工具極其落后的情況下,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特別是它不是一般的土墻,而是整齊的條石和結實的青磚砌筑的。有人計算,如果把明長城所用的磚、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圍墻,可以繞地球一周。不用說燒制這些磚石,就是把它們通過崎嶇的山間小路送達修建工地,已經是一項十分寵大的工程。因此,游覽長城的人莫不為先民的偉大氣魄和堅毅精神所感動。
關隘、城墻、城臺和烽火臺
長城由關隘、城墻、城臺和烽火臺四部分組成。關隘一般都建在形勢險要之處,居庸關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居庸關和八達嶺附近的長城,城墻平均高7.8米,最高達14米,城墻的外側一般都選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難。每隔不遠,有一座拱門,稱“券門”。守城士兵由此上下。城墻頂寬達5.8米,可容五馬并騎。城臺是每隔300至500米的一組高出墻頂的方形建筑,是巡邏放嗩的地方。烽火臺專門傳遞軍情。規定舉一煙鳴一炮表示來敵100人左右;舉二煙鳴二炮,來敵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舉三煙鳴三炮....如此傳遞,千里之外的敵情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使朝廷了解。
居庸關長城建筑在一條長達15公里的山谷中間,兩旁山巒重疊,樹木蔥郁,山花爛漫,景色瑰麗,遠在820xx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稱為“居庸疊翠”。居庸關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居庸關的中心,現在還保存著一個雕刻精美的漢白玉石臺,叫“云臺”。在元朝時,這臺上建有三座石塔,于元末明初被毀。三塔毀后,在此臺上又建一院,名“泰安寺”,此寺于清康熙年間被火焚毀,只剩下這個基座------云臺。云臺的券門內,石壁上雕刻有四大天王像,刻工精巧,姿態傳神;還有梵文、藏文、蒙文、維吾爾文、西夏文、漢文六種文字刻成的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