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導游詞——秦兵馬俑(精選4篇)
世界遺產導游詞——秦兵馬俑 篇1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秦兵馬俑博物館來參觀,我是兵馬俑的一名導游員,我叫devil。兵馬俑博物館一種遺址性的博物館,是我國5A級景區之一;位于西安臨潼縣秦始皇陵東1.5公里處。被譽為“世界8大奇跡之一”。1974年3月29日被發掘。此發現震驚了國內外。1975年國務院批準在1號坑原址上建一座占地16300平方米的遺址保護大廳,1979年10月1日正是對外開放。隨后,2號坑,3號坑相繼在1989年和1994年被展出。目前展出的文物是距今2200多年的文物。除3個坑之外,還有一個綜合展廳,一個環幕影院,希望大家在參觀過程中玩的愉快。下面我們到一號坑參觀一下。
首先,盡我所知介紹一下秦始皇吧。秦始皇名叫贏政,公元259年生,他13歲時,父親去世后繼承王位,秦代國王應在22歲舉行戴冠式,即為了向天下宣布登基而加冕世傳寶冠的儀式后才能獨立執政。因此當時的實權掌握在一小撮陰謀家(呂不韋)手里。前238年陰謀家們為奪取政權,在贏政戴冠式的回家路上設伏兵暗殺,但以未遂而告終。其后,嬴政將陰謀家殺死,消滅了政權內部的敵對勢力,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然后,采取了“遠交近攻,離間外敵”的策略,將敵各個擊破,并統一了中國。于是,他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500年的戰亂時代,花了10年時間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他平定六國,自封秦始皇。其后,統一全國的法律,文字,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封建社會經濟,文化,政治,思想的發展。他的性格是剛愎自用,冷酷無情,同時還有著永不滿足的欲望,全國統一以后,他在統一前表現出來的雄才大略變而為好大喜功,追求豐功偉績變為堂皇的帝王氣象的企慕。這些都表現在他無止境地奢靡揮霍,大興土木,廣筑宮室以及修建驪山陵墓上。他成為皇帝后,將秦,趙,燕三國作為防御墻分別建造的城墻連成一體,并予以擴建,建造了全長達6700公里的萬里長城,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萬里長城”也是“世界8大奇跡之一”。210年死于河北。
或講解為:(首先,盡我所知介紹一下秦始皇吧。秦始皇名叫贏政,公元259年生,他13歲時,父親去世后繼承王位,秦代國王應在22歲舉行戴冠式,即為了向天下宣布登基而加冕世傳寶冠的儀式后才能獨立執政。因此當時的實權掌握在太后,相國呂不韋,宦官醪藹手中。公元前238年,22歲的嬴政舉行加冕里禮,開始親理國事。這一年,他平息了長信候醪藹的叛亂。第2年又免去呂不韋的相邦職務,將其發配于四川,后避呂不韋自殺。前236年,秦國展開了對東方各國的統一戰爭。經六年先后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天下。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首先是在政治上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于是將“皇”和“帝’結合,形成新的稱謂,改“王”的稱號為“皇帝”自稱為“始皇帝”,而他的后代稱二世,三世,意即從他開始,他的王朝會延續千秋萬代乃至無窮;他推行了整套鞏固統一的措施: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的宦官制度;廢除了自殷,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從中央到地方,一切權力全部集中于皇帝,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制的君主統治。在經濟上,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統一了貨幣、度量衡、車軌。在思想文化上,命李斯將秦以前所使用的各國文字“大篆”統—為“秦小篆”。并同時統一了法律。為統一思想,他還“焚書坑儒”,燒毀不利于秦國政治的儒家著作及各國史書,在咸陽渭河邊一次坑殺四百多個儒生,又在驪山腳下活埋700多個儒生。秦始皇促進了封建社會經濟,文化,政治,思想的發展。他成為皇帝后,將秦,趙,燕三國作為防御墻分別建造的城墻連成一體,并予以擴建,建造了全長達6700公里的萬里長城,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萬里長城”也是“世界8大奇跡之一”。他的性格是剛愎自用,冷酷無情,同時還有著永不滿足的欲望,全國統一以后,他在統一前表現出來的雄才大略變而為好大喜功,追求豐功偉績變為堂皇的帝王氣象的企慕。這些都表現在他無止境地奢靡揮霍,大興土木,廣筑宮室以及修建驪山陵墓上。但他北擊匈奴,南平百越,成為中華民族象征。210年死于河北。)
1974年3月25日,臨潼縣西洋村楊志發等人在生產隊長楊培彥劃定的村頭打井。非常清澈的水涌了出來,翌日晨,發現井水沒有了。這令人不可思議,有一名大膽的青年—楊志發腰上束好繩子后下到井中想探個究竟,他到井底后發現了陶器碎片,進一步用手一摸,碰到了一個人頭蓋骨一樣的東西。他驚叫著從井中跳了出來,村民認為不吉利,所以想用土埋了這口井。3月29日,有人建議應該報告文物保護部門。震驚世界的龐大軍陣此時被發現。
世界遺產導游詞——秦兵馬俑 篇2
各位導游: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西安世界文化遺產景觀——秦兵馬俑。我是導游查路昂,請各位跟著我一起進入大廳內參觀秦兵馬俑。
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享譽世界,舉世無雙。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50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大家現在身處的位置就是兵馬俑一號俑坑,總面積14260平方米,有六千多個兵馬俑。大家站在高處鳥瞰,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齊,就像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大家快看,將軍傭身材魁梧,頭戴鶴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看他那神態自若的表情就知道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大家在看,武士傭平均身高1.8米,體格健壯,體型勻稱。他們身穿戰袍,皮掛鎧甲,腳蹬前端向上翹起的戰靴,手持兵器,整裝待發。
瞧,騎兵俑上身著短甲,下身穿緊口長靴,右手執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沖殺。
這里的每個兵馬俑都惟妙惟肖,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剩下的時間,請各位仔細端詳,領略一下兵馬俑的雄偉氣勢。當然,請大家愛護文物,不要亂丟垃圾。謝謝大家的合作。
世界遺產導游詞——秦兵馬俑 篇3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楊熙政,大家可以叫我小楊或者楊導,我今天將和你們在兵馬俑上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各位游客,我們介紹的是三個俑坑中最大的一號坑。這里有八千多個兵馬俑,有兵俑、陶馬俑等,其中兵俑又分為將軍俑、騎兵俑等。這些兵馬俑全是秦始皇死去的陪葬品。我帶大家去坑下面看一看,瞧,那邊的將軍俑身上穿著厚厚的鎧甲服,下身穿著長長的鎧甲褲,表情嚴肅、鄭重,手中還拿著矛,仿佛他一聲令下,其他兵俑們會和敵人決一死戰。
各位游客,現在我帶領大家去二號坑。請大家保護環境,不要亂扔垃圾。還有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在二號坑的上方,二號坑是被當地村名挖井時挖出來的。那位村名在挖井的時候,挖到了三米左右就見了一些陶泥碎片。于是他向有關部門反映,后來經過一些專家來回研究,終于解開了這一道謎題。在二號坑挖掘的時候,專家們挖出了兩輛彩色馬車,是按2:1的比例做出來的,車上的傘和輪子還能動。傘是為了讓乘車的人不被陽光所曬到。在二號坑的角落里還發現了一把金銀鑄造的劍。到現在人們還沒有掌握這種鑄造技術,可見古代勞動人民是多么聰明啊!
各位游客,我講解完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我建議大家去三號坑那里,那里也很有趣!我們五個小時后在游覽車上集合,再見!祝大家游覽愉快啊!
世界遺產導游詞——秦兵馬俑 篇4
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山水旅游團的導游——盧宸翰,大家叫我盧導好了。
在進入景區之前,我來簡介一下秦兵馬俑。秦兵馬俑是秦始皇去世后的一處大型兵馬俑陪葬坑。兵馬俑俑坑分成1、2、3號俑。1號坑東西長330米,南
北寬62米。2號坑是由車兵、騎兵、步兵做后的。3號坑則是最小的,只有520平方米。
好了,現在我們進入秦兵馬俑中。看看兵馬俑,一個個個性鮮明。無論武士還是軍吏,個個都穿著戰袍,手持兵器。他們中間有氣宇不凡、身材魁梧的將軍,有威武剛毅的士兵。他們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來,小朋友,有沒有聽到輕微的呼吸聲。啊?沒有呀。
觀賞時間近尾聲了,我盧導要跟大家說再見了,希望下次我還做你們的導游,祝大家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