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勝古跡的導游詞(精選6篇)
中國名勝古跡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筑群。
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筑規模著稱于世。現有古建筑群均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統一設計布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欲揚先抑、前呼后應、玄妙超然的藝術效果。國務院于 1982 年公布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筑成就的展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
玄岳門:武當山的玄岳門是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結構建筑,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著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即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為“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為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為仙界第一關。在武當山有“進了玄岳門,性命交給神”的說法,意思是說,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凈樂國王太子—也就是后來的玄武大帝—十五歲入武當山-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復又上山-,因而得名復真觀的。
坐落在武當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于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梁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桿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墻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群峰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瑤臺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于明永樂十一年(1413 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 間,規模宏偉,氣派非凡。
中國名勝古跡的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襄樊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陽以西 13 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歷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發生在這里。境內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襄樊學院。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杰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瑯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17歲隨叔父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后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主景區古隆中位于襄陽城西十三公里處,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
古隆中 形成文物風景旅游區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山亙綿,旗山旋峙。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頂標志性建筑——騰龍閣,漢文化景區、龍泉居等既可賞景、又能旅居的旅游風景點,進一步完善了景區旅游服務功能,豐富了文化景觀,擴大了景區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個融觀瞻、度假修養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群山環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橋、六角井、觀星臺等。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隆中位于襄樊市襄陽城西隆中山東。從火車站做坐512路巴士,車費1元。在隆中車站停車并折返回城。下車后會有很多“電麻木”拉客去隆中景區,也可步行過去。 牌坊亦稱牌樓,為昔時 旌 表所謂忠貞之紀念建筑。襄陽“古隆中”牌坊亦屬此列,為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古隆中”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其建造材料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依外觀形式為柱不出頭有樓,四柱三牌樓式。“古隆中”牌坊寬三間,中為中間,兩旁為次間,四柱腳深埋土中,四周出土處鋪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個紋頭砷石支撐。牌坊定盤枋斗口架正昂板,兩正昂間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紋,以為裝飾。正昂上平鋪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發戧,戧角作鴿尾形。牌坊脊板兩端并飾魚龍吻,中央置火焰珠。
中國名勝古跡的導游詞 篇3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接下來我將帶大家游覽兵馬俑的一號坑,請大家跟我走不要掉隊。
我們現在到了兵馬俑一號大坑,下面由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秦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臨潼,秦始皇陵園東側1500米處。秦兵馬俑是一支完整的,陣容齊整、整備完善,威風凜凜,氣壯山河的隊伍,是秦始皇當年浩蕩的大軍的再現,是一支“威武之師,”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在世界舉世無雙,絕無僅有的。兵馬俑分為三個大坑,其中一號坑最大,共有六千多個,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秦始皇兵馬俑是在1974年發現的,隨后便建了一個博物館規模宏大,與1979年國慶節開放。
其中銅馬車是秦始皇五次巡游中坐的就是銅馬車,它的重量是1061.00千克,通高是152.00厘米,通長是225厘米。
一號坑最為雄偉。它是東排列著全身穿著戰袍的戰士俑210人,其余每排共28人,前、后、左、右成行,共計240人,組成的方陣后衛。
好了一號大坑的講解就結束了,請大家自行游覽吧!
中國名勝古跡的導游詞 篇4
大家好,我就是宋導游,今天,就由我來帶大家游覽西安著名景點——兵馬俑。
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走進館內,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我們面對的是1號俑坑,坑里就是號稱“世嘉八大奇跡”的兵馬俑,面兌威武整肅的龐大軍隊,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想這些問題:1.這些秦俑怎么發現的?2.為什么他們相貌各異?3.為什么要做這些俑......,好,現在我就一一回答這些問題。
這些俑是1979年西楊村的村民們在打井時發現的,據村中的老人講,早在明朝,就有人發現了兵馬俑,有一天,老人與村民們去挖井,他們也發現了兵馬俑,但都已變成碎片,他們決定告訴文物部門。經考證,兵馬俑是按照每一個秦國的士兵做的,人人長得都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人俑也是相貌各異,做這些兵馬俑為了讓我們不要忘記秦國的輝煌歷史。經過五年的努力艱辛,1號俑坑建好了,經測量,1號坑東西長3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4260平方米,有兵馬俑6000多個,3個俑坑共有兩萬平方米,兵馬俑8000多個,有50個籃球場這么大。
好了,下面請大家自行游覽,不要用手機閃光燈拍照,也不要大聲說話,謝謝!
中國名勝古跡的導游詞 篇5
大家好!
襄樊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陽以西 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歷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發生在這里。境內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襄樊學院。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杰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瑯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17歲隨叔父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后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主景區古隆中位于襄陽城西十三公里處,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
古隆中形成文物風景旅游區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山亙綿,旗山旋峙。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頂標志性建筑——騰龍閣,漢文化景區、龍泉居等既可賞景、又能旅居的旅游風景點,進一步完善了景區旅游服務功能,豐富了文化景觀,擴大了景區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個融觀瞻、度假修養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群山環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橋、六角井、觀星臺等。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隆中位于襄樊市襄陽城西隆中山東。從火車站做坐512路巴士,車費1元。在隆中車站停車并折返回城。下車后會有很多“電麻木”拉客去隆中景區,也可步行過去。牌坊亦稱牌樓,為昔時 旌 表所謂忠貞之紀念建筑。襄陽“古隆中”牌坊亦屬此列,為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古隆中”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其建造材料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依外觀形式為柱不出頭有樓,四柱三牌樓式。“古隆中”牌坊寬三間,中為中間,兩旁為次間,四柱腳深埋土中,四周出土處鋪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個紋頭砷石支撐。牌坊定盤枋斗口架正昂板,兩正昂間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紋,以為裝飾。正昂上平鋪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發戧,戧角作鴿尾形。牌坊脊板兩端并飾魚龍吻,中央置火焰珠。
中國名勝古跡的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故宮過去的名字叫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
那么為什么叫“紫禁城”呢?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我們中國是一個天文學非常發達的國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于天象的記載。在古代的天象觀測中,人們發現有一顆星的位置是永遠不變的,始終居于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極星。人們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宮殿,稱它為“紫宮”。皇帝稱自己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他所居住的.宮殿就叫“紫宮”,“禁”是指禁地,皇宮又叫大內,警衛森嚴。所以北京皇宮叫做紫禁城。
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樂四年(1406)到永樂十八年(1420)建成,整個工程用歷時14年。紫禁城到現在已有600年的歷史。明朝有14位皇帝、清朝有10位皇帝在這里生活起居治理國家,共有24位皇帝在這里統治中國達491年。
紫禁城占地面積72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據說紫禁城有宮殿9999間半,因為上天居住的地方有房間一萬間,皇帝自稱為天子,也就是上天的兒子,兒子不能比老子多,所以只能造9999間半,就是9999.5,也就是我們傳說中的九五之尊的意思。如果一個嬰兒從出生開始就每天住一間房子,當他把所有房間都住完一遍的話,那么他已經是27歲零四個月了。
1973年統計的時候。其實紫禁城共有宮殿房屋8704間。房子依然是很多,我們今天不可能把每一間房間都看一遍,也沒有意義,今天我會帶大家走最經典的路線,所有的最重要的建筑都建在中間這條路上,也就是中軸線,那么我們一會一直沿著中間這條路往前游覽,不走回頭路,好馬不吃回頭草。
每年都有近1000萬中外游客到故宮參觀游覽。因為故宮是全年365天開放的,算起來,每天平均要接待將近3萬人呢。所以故宮里人很多,大家要隨時跟緊我一起游覽,不要走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