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游詞范文4篇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這次帶領大家參觀澳門玫瑰圣母堂的導游,很榮幸能為大家這次旅行擔當解說。
葡萄牙人四百多年前抵達澳門后,帶來西方的天主教信仰文化,興建不少天主教堂及修道院,其中最著名的圣保祿教堂及學院,更成為歐洲宣教士來華傳教的基地。時至今天,澳門以天主教堂區劃分,澳門的天主教教堂隨處可見,每座教堂的設計皆富有獨特風格,裝潢瑰麗雅致,而且各自蘊藏歷史故事,到訪不同的教堂可讓您更了解澳門的天主教文化和歷史。
澳門玫瑰圣母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會(道明會)教士初到澳門時設立的,也是該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至今已有4XX年的歷史。教堂初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之為"板樟廟"。又因教堂供奉玫瑰圣母,故又稱"玫瑰堂"。整座教堂建筑富麗堂皇,其巴洛克建筑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致。教堂旁的"圣物寶庫"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
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壯觀的規模即源于此。板樟堂供奉花地瑪圣母,是葡國人很崇拜的神,堂內存有許多富有奇趣的油畫及雕像,尤以耶穌基督像最為著名,從中可窺見古西班牙的宗教藝術特異之處。教堂通常于下午開放,可先按門鈴,然后經旁邊閘門進入,再繞過一條長廊便可進入圣堂內部,圣堂后面設有一小博物院,內藏圣保羅大教堂所遺留下來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遺物。
教堂的格局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寬,一道用實心磚建造的拱門將主殿和堂身分隔開。圣堂內的天花板布滿圖案裝飾,其中有一皇冠圖案,恰好就在主壇上,大門雕工精細;圣堂內部色彩繽紛,形狀不一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圖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壇上置有圣母手抱圣嬰的塑像,教堂內供奉有花地瑪圣母像。花地瑪圣母,是葡國人很崇拜的神。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瑪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為起點到主教山小教堂,在此期間還會舉行彌撒活動。
地板樟堂街
大家可以看到位于市政廳前的地板樟堂街。它又稱多明我堂、板樟堂,是澳門眾多教堂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間,為十六世紀時,天主教的西班牙"多明我會"教士初到澳門時設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因最早是用木板隔架而成,所以也稱"板樟堂"。 此景點已于XX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成為中國第卅一處世界遺產。
圣道明會院
玫瑰堂屬于舊圣道明會院。圣道明會院由來自菲律賓于1587年到達澳門的西班牙修士興建,其后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教堂為供奉玫瑰圣母而建,最初用樟木興建,后換上現今的抹上灰漿的實心磚,屬于葡萄牙十七、十八世紀在東方流行并采用的建筑風格。
油畫及雕像
瞧,我們可以看到教堂內還存有許多富有奇趣的油畫及雕像,尤以耶穌基督像最為著名。1997年澳門政府對教堂進行了全面維修工程,并在樓高三層的鐘樓內設立了一所圣物寶庫,收藏了不少藝術品式的彌撒用品和木雕圣像的珍品。
天主教的彌撒
彌撒,是拉丁語missa的音譯,彌撒圣祭是天主教最崇高之祭禮,基督的圣體圣血在祭壇上經由祝圣而成為真正的祭祀,乃十架祭祀的重演。指的是基督教紀念耶穌犧牲的宗教儀式,是天主教的主要宗教儀式。 舉行這種儀式就是重復基督耶酥在十架上對上帝的獻祭。由神甫主持該儀式。他宣稱,祝圣后的葡萄酒與面餅已變成了耶酥的"圣血"和"圣體"。讓參加祈禱的信徒分食面餅。信徒們認為,吃了耶酥的圣體,就可以獲得上帝的恩寵,又認為食圣體可收永生贖罪之效。教徒參與這種儀式的行為稱作"望彌撒"。
澳門國際音樂節
這所屬於澳門文化遺產的玫瑰堂,經常成為每年舉行的《澳門國際音樂節》其中一個演出場地。能在經過幾百年歷史洗禮的文物中欣賞藝術,是澳門其中一個可貴之處。玫瑰堂現時是全城舉行最多場音樂會的教堂。
好了,講解到此結束,大家自由參觀!
澳門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珠江口西岸,東北距香港約60公里,北面由一條寬約200米的狹長地帶與廣東省珠海市相連。總面積17.41平方公里,由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至于澳門此名,則是因為從凼仔島眺看澳門半島,她的左右各有一座山,遠遠望去像是兩扇開啟的“門”,半島周圍環繞著海水,人稱此種地形為“澳”。那么,連在一起,這方土地便稱為“澳門”。
澳門舊屬廣東香山,后為葡萄牙人占據。業經多年經營,現已發展為重要的國際城市,出口加工、旅游博彩及建筑與金融是其主要的經濟支柱。地域狹小,人口密度為世界之冠。
澳門優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亞熱帶氣侯、發達的服務設施,使之在國際旅游界頗具影響。地區旅游自然景觀較少,主要是幾百年來形成的人文旅游資源,大量古跡保存完好。澳門最有特色的是賭博娛樂設施。賭博內容豐而又豐,賽馬、賽狗、賽車俱全。賭博業在澳門合法化,形成以“博彩觀光”為傳統的旅游模式。葡京娛樂場、大三巴牌坊、西望洋山教堂為當地名勝。
澳門旅游業憑借著其獨特的歷史和地理條件,一直有較好的表現。澳門眾多的名勝古跡,既有傳統的中國文化色彩,又有濃郁的葡國情調,加上興旺的博彩業,令澳門有“東方蒙特卡羅”之稱,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澳門國際機場投入運營以后,為旅游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澳門已成為一個現代旅游城市。
澳門是一個自由港,一直奉行低稅率政策,你完全可以放松身心,忘卻煩惱,自由地徜徉在街頭,由著性兒地流連在海灘,穿梭在鱗次櫛比的歐式建筑群中,盡情地品嘗林林總總的佳食美酒。
澳門經歷了數個世紀的變遷,東西文化長期在此匯聚交流,留下不少可堪追憶的痕跡。同時,澳門逐漸向現代化國際城市邁進,設施先進完備,高樓林立,一切一切組合成澳門的特色,正等候著閣下親身光臨體會!
如果要領略一下本世紀初澳門的生活方式,不妨到仔島南岸的海邊馬路看看。這個區域被本地人稱為『龍環葡韻』,它是島上的舊城區。這裡有五棟建於十九世紀未,外型優雅的葡式住宅。
其中一被用作住宅式博物館,展示了當時土生葡人的家居風格;歐式的傢俱擺設和中式的裝璜融洽地共處一室,把當時雙重文化地區內,上流社會的悠閑雅致表露無遺。
其餘的房子分別用作可容納四百名觀眾的展覽廳、工藝中心、酒吧和葡國民族史展覽館。
剩下的一間成為了現時的餐廳,那裡有一個露天茶座,當你在濃濃樹蔭下品茗時,可能會墮入了時光隧道,回到了一百年前,看著一艘艘帆船緩緩駛來,而船上印度人正忙碌地下錨泊岸,準備接收從中國大陸運來的貨物。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由我帶大家游覽澳門三巴牌坊,希望我的解說能給你們帶來一個愉快的旅程。
澳門特別行政區被譽為全世界最大的賭城,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岸,與香港隔岸相望。澳門本地時間比格林威治子午線時間早8小時。這里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同時亦帶有溫帶氣候的特性,年平均氣溫約22.3℃,全年溫差變化在11~14℃。一年四季皆適合出游,是一個度假寶地。
澳門三巴牌坊也叫大三巴牌坊,是澳門八大最具代表性景點之一,也是圣保祿大教堂的前壁遺址。位于炮臺山下,常年吸引眾多中外游客來此參觀游玩。
歷史上的圣保祿教堂
澳門圣寶祿教堂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耶穌會神父設計,以日本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術協助建成。建成后,在遠東享有盛名,它不僅是遠東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遠東第一所西方大學,許多西方傳教士都到此研修天主教義。1835年1月26日黃昏,圣保祿教堂失火,一發不可收拾,焚燒了兩個多小時,整幢教堂幾乎付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貴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為今日的大三巴牌坊,期間曾數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規模的維修保養工程于1991年進行。
澳門三巴牌坊建筑風格
大家可以看到,三巴牌坊的建筑風格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筑的特色,東西交融,盛是壯觀。牌坊上的各種生動浮雕,更是享有"立體的圣經"的美譽。看這座充滿宗教氣息的金塔形建筑,頂端矗立著十架,銅鴿下面的圣嬰雕像和被天使、鮮花環繞的圣母塑像,真是美輪美奐。
第一層
牌坊入口層,即第一層,此一層共有三個入口并有十枝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墻面,大門兩側各3 枝,側門一邊各2枝,小門門楣上有耶穌會簡ihs的浮雕圖案,正門上則寫有"mater dei",說明此教堂是供奉圣母;
第二層
大家看,這層乃是第一層之延續,墻壁由十支科林斯柱式及三個窗口組成,窗楣上有均有7朵瑰花浮雕裝飾,中間窗口側兩柱間以棕欖樹裝飾,側窗洞兩邊柱間對稱設有壁龕,供奉四個天主教圣人;
第三層
第三層是裝飾最豐富的一層,并開始收分,墻中央設有一深凹之拱形壁龕,供奉著圣母,兩側各有3個天使浮雕,此一層中央共有六枝混合式壁柱,兩側以方尖柆代替壁柱,是下面兩層柱體的延續,各柱間均以淺浮雕裝飾,左邊是智能之樹及一只七翼龍,其上有一圣母,側有中文"圣母踏龍頭"樣,而右邊對稱位置上則是精神之泉及一只西式帆船,上有海星圣母。在柱組外邊是一頂呈弧狀之扶壁,右邊是一骷髏及中文"念死者無為罪";左邊則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則是"鬼是誘人為惡",此層最外側兩塊墻身是由兩條帶有圓頂之方尖柱,而墻側則設有中國舞獅造型的開大口之獅子,作滴水之用。
第四層
在第四層是一耶穌圣龕,兩側有耶穌受難之刑具浮雕,往外由四枝混合式壁柱組成,柱間以天使淺浮雕點綴,柱兩邊有弧形山墻。
第五層
大家可以看到這層上是一朵三角形山花,中間有一只銅鴿,頂部設有十架。
好了,今天的澳門三巴牌坊游覽就到此結束,大家有沒有感到不枉此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