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導游詞精選3篇
導游詞作為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為了幫助你在旅游的同時能夠更好的理解你所旅游的景點它所包含著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讓觀光者賞心悅目,歡迎大家參閱。
第1篇:華山導游詞
大家好:
我是西安國際旅行社的一名導游,很榮幸能陪同大家一起體驗這次奇妙的華山之旅。我們現在是在去華山的旅游大巴車上,這大概有30分鐘的車程,所以請允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華山的歷史。
華山地處陜西省華陰市境內,北臨渭水、黃河、東出潼關就是河南省、山西省、是一個毗鄰三省之地,西有古都西安、東有古都洛陽,物華天寶。自古以來就是出帝王,出文人的“人杰地靈”之都。華山是秦嶺山脈東部的一個支脈,早在七億年前就已經形成,自古稱“西岳”,它橫空出世,挺拔峻峭,雄偉壯觀。五座主峰高聳云表,好像一朵盛開的蓮花,神采飛揚,燦爛奇目。五座主峰分別稱為東峰、西峰、南峰、北峰、中峰,其中,南峰最高,海拔2160.5米,北峰最低,海拔1614.7米。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華山“遠而望之,又若花狀”。在古漢語中,“花”“華”通用,故而稱作華山。據清代學者顧炎武先生考證,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曾經活動在華山和山西夏縣一帶黃河流域,所以中華民族以稱華夏子孫。固而“中華”之“華”是因華山而得名,華山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寫照?梢赃@么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華山就是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現在我們到了華山腳下,在上山之前,有個需要了解和注意的問題先給大家交待一下,那就是安全。華山以險聞名,雖然華山上的安全措施是很有保障的,但大家記住這么一句話:“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華山每年將近十萬的客流都是從華山的西山門登山的,所以我們也從西門上山,在開始攀登華山之前有一座著名的道觀,這就是玉泉院,玉泉院是我國北方一座著名的全真道觀,也是中國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玉泉院內主體建筑,分前殿和后殿兩大部分,前殿供奉的是道教華山派的創始人,郝大通,殿外立了許多碑,有歷代名人歌頌華山詩碑,華山全圖碑和宋代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門楣上“古松萬年”為光緒皇帝所題。在這部分,是道士們每到道教節日,做道場的地方,后殿供奉陳摶的坐像。
穿過玉泉院,“自古華山一條路”就從大家腳下開始沿伸,這條路全長25華里,共有9567個臺階,沿途各位可以看到迷人的風光山色,誘人的驚險神道。一座名山自古只有一條路,不能不說是天下奇觀,這條路自有記載修鑿時間是在唐代,到現在已經有1520xx年的歷史,沿著這條路登臨華山既能自我鍛煉,自我超越,又能緬懷先賢,發思古之幽情,同時這條路也是華山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只有去攀登它才能真正的欣賞和理解華山。
過了五龍橋我們現在就看到的是華山門,從這里上山到達北峰,要走6公里的路程,所以請大家分配好體力。我們現在到的地方叫莎蘿坪,這里因陳摶從漢中張良廟移種莎蘿樹而得名。莎蘿樹又名菩提樹,光緒十年六月六日毀于山洪。
莎蘿坪向東邊過了河可以到達小上方,沿絕壁鐵索貼壁攀登而上就是大上方。上方是道教術語,是指“天界”。大上方是唐玄宗的妹妹金仙公證修道的地方,在上方有白云,還有八仙、雷神等洞,你如果能攀上上方,則可看見奇花競秀,飛鳥時鳴,流泉淙淙,更有“不辨仙源何處尋”的感覺。各位知道我們中國有位被稱為藥王的人叫什么名字嗎?他叫孫思邈,他生于唐代,能治百病,并發現了很多藥材,著有“千金方”一書,歷代人們你他為藥王。他曾常來華山采藥,此洞里供奉的就是他,故此洞叫藥王洞。
經過一段艱苦的跋涉我們已來到了素有“太華咽喉”之稱的千尺幢、百尺峽之下的回心石,這里因山勢險惡,往往有一些意志薄弱者不敢前進,回心轉意,視險而歸。由此可見“回心石”是對一個人意志的檢驗,我相信我們是不會輸在這里的,是嗎?大家加油!這條道是我們登上北峰的最后難關,相傳這里原來沒有路,是太上老君駕青牛用鐵犁開的,因形狀好象耕地時留下的犁溝,故名“老君犁溝”。用道家的說法是“離垢”,就是說游人至此,即蒞臨天庭,離開塵垢,到達仙境的意思。
北峰,是華山五峰當中最低的一座主峰,海拔約1614米。北峰下接老君犁溝、千尺幢、百尺峽、上通中、南、東、西四峰,是游客歷險后理想的休息場所,而且是觀賞山巔之勝的最佳之地。北峰因處于華岳主峰之北而得名。又因華岳三峰遠望若花,所以又稱為“云臺峰”。李白詩中有“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云作臺”的詩句就是描寫華岳三峰被白云托起的景致。這里的景觀頗多,有影響的如真武殿、神土崖、老君掛犁處等,下面請大家自由游覽,時間是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后大家集合,我帶領大家下山。自由游覽之前還是請大家記住這么一句話:“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完了,相信大家沒有游覽夠,但是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提早下山,下山的道路我們按原路返回這樣我們就可以看看我們所走過的千年古道。
今天大家爬山一定很累了,但大家的心情一定是很愉快的,非常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配合,我們的華山之行就要結束了,大家就要離開華山了,愿華山給您留下美好的記憶,真誠希望您有機會再來華山!祝大家身體健康、旅途愉快!再見!
第2篇:華山導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導游員,今天將由我帶領大家游覽被譽為“石作蓮花云作臺”的華山。華山又稱太華山,位于西安城東120公里的華陰市以南。
華山古稱西岳,是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狀,故得名華山。華山北瞰黃河,南依秦嶺,被稱為“華山如立”,整個山體線條簡潔,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壯麗。被譽為“天下奇險第一山”。華山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據多位專家學者考證;“中華”之華源于華山,所以華山又有華夏之根之稱。
華山除了有壯麗的自然景觀之外,同時又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僅山上山下及峪道沿途,題字、詩文、石刻就會使人流連忘返。
那么今天我們的華山之旅就從被譽為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起點玉泉院開始,據說因這里的泉水與山頂的玉井相通,水質清洌甘美,故名“玉泉院”。玉泉院是我國北方一座著名的全真道觀,也是中國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始建于宋神宗皇后年間,幾經修繕、到了明
清時期才有了現在這個規模,玉泉院內的主要景點有大殿、石舫、無憂亭、全真七子殿、通天亭等。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位于五峰之一北峰腳下,距華山谷口約10公里,這里是華山山峪水流的源頭。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些樹,也許是許多人都會認識它,對,就是青柯樹。這里青柯樹在此浮蒼點黛,故名“青柯坪”。 過青柯坪至回心石。登山的道路由此交從平坦的石板路變為在峭壁上開鑿的狹窄的石梯,眼看山路盤旋而上,許多意志薄弱的游客來到這里都會回心轉意望山興嘆無功而返。 現在我們到達了登頂華山的咽喉要道“千尺幢”。千尺幢又被稱為“太華咽喉”,過了千尺幢我們眼前的險道就是“百尺峽”隨云百尺峽,一尺一千仞,這里有塊石頭懸在上空,好像搖搖欲墜,所以石上刻有“驚心石”三字,過了驚心石回頭看,就會發現石上刻有“平心石”三字,從驚心道平心、生動的概括了有人過百尺峽的獨特感受。
過了百尺峽我們現在爬的就是老君犁溝。馬上就到達華山北峰了。到達北峰首先您映入眼簾的是智取華山紀念亭,亭內有碑、正面刻有“軍魂’二字,碑面則記述的是1949年我國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勇士智取華山的英雄壯舉,1996年華商景區開通華山東門,建成了黃甫峪進山公路和華山索道,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從華山東西山門登山兩條路最終的匯合點都在北峰,所以華山北峰也是游客朋友們最多光顧的景點。北峰遠望若蓮花,是因為峰頂白云圍繞、就像是白云托蓮花而起的平臺,所以又稱為“云臺峰”, 20xx年10月8日金庸先生登上華山、在華山頂峰上說俠論劍演繹了一場現實中的“華山論劍”。
我們繼續前行,過了擦耳巖、登上天梯。我們現在就來到了華山知名度最高的景點“蒼龍嶺”。蒼龍嶺因嶺脊青黑、蜿蜒盤旋就像蒼龍騰空因而得名,嶺脊上下高差約150米,蒼龍嶺上還流傳著唐代大文豪韓愈的一段故事,相傳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慕華山之名登上華山,游完全山下到蒼龍嶺時,因畏懼其險峻,將所帶的詩書拋向山下,并寫下遺書與家人訣別,恰巧被砍柴的樵夫撿到后交與華陰縣令,華陰縣令親自帶人將韓愈救下山來,留下了這段韓退之畏險大哭,投書求救的故事。再往前走就到了“金鎖關”金鎖關又名“通天門”它是通往中東南西四峰的咽喉要道。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中峰。中峰又名玉女峰。傳說春秋時,華山隱士蕭史,善吹洞簫,優美的簫聲博得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的愛慕,使她放棄了奢華舒適的宮廷生活,隨簫史在此隱居,多年后二人修煉成仙乘鳳而去,山上許多名勝也因此得名。有玉女洗頭盆、舍身樹等。由于這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華山在它博大、莊嚴、深沉之后又被賦于了一些浪漫與溫柔。
經中峰,我陪同大家去東峰參觀。東峰又名朝陽峰、海拔2090米,峰頂有朝陽臺,在此是觀日出的最佳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華山據傳是眾多神仙聚居的地方。在東峰頂上有一座鐵瓦亭,亭內石桌上有棋局、這里便是宋太祖趙匡胤以華山為賭注陳撰賭棋故事的發生地,趙匡胤就是在這里講華山輸給陳撰老祖,留下了自古華山不納糧的傳奇故事。在東東峰的東崖上,有一天然圖案。大家看到了吧,像不像一只巨掌?這只巨掌20余丈,五指參差不齊,中指直貫頂峰,每當日光照射,五指躍然如懸圖上。這就是所謂的“關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據說在很久以前,華山和中條山相連,右足登開中條山,給黃河開出一條通道,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河神的手指在托華山時留下的指印。東峰主要景點還有鷂子翻身,它被稱為華山第二險、崖高十余丈,游客到了這里需手攀鐵索、腳踩石窩、附壁而下、到了近處又須側足轉身故稱鷂子翻身。經過一番辛苦我們便來到了華山南天門,南天門坐落著華山第一天險天空棧道,這里不是登山的必經之道,只是古人為勇敢者搭鋪的一處超越自然、戰勝自我的挑戰地,它靠絕地搭建下臨深淵、深不見底,站在上面叫人心驚膽顫,走在上面更是令人魂飛魄蕩。
現在我們來到了華山的最高峰南峰,海拔2160米,因傳說北歸大雁飛過華山的時候都要在此休息,故又名落雁峰,大家可以看到巖石上有“太華絕頂”四個字。峰頂有一池水、名曰仰天池,池中的水久旱不干、久澇不溢、形成了一大奇觀。來到這里如臨仙境。正如寇準所描寫的“惟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抬頭紅日近,俯首白云低”。
我們現在來到是華山的精華部分。西峰,又稱蓮花峰,得名于峰頂翠云廟前右側的那塊大石,其狀如蓮花,山峰奇撥峻峭,如刀切劍削,壁立千仞。此峰最高處有“摘星臺”,唐代大詩人李白觀此景后曾寫下“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的美麗詩句。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話故事就發生在這里,F在我們看到的巨石叫“斧劈石”,就是傳說中沉香來救母親時劈山的工具,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三圣母與凡夫劉彥昌一見鐘情,私結姻緣后來被各個二郎神知道了,為維護仙界名譽,將三圣母壓在華山下,后三圣母在山下產出一子取名沉香,沉香長大后受霹靂大仙指點,扛著斧頭來到這里將華山一砍為三、救出母親全家團圓。
下到山下之后還有一處景點值得您繼續參觀,那就是被譽為五岳第一廟的“西岳華山神廟”,西岳廟距華山6公里,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神少昊的場所,始建于公元前134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西岳廟歷代都有擴建和修葺,直到清乾隆四十二年才完全仿照北京故宮的建筑格局修葺,因此西岳廟又被稱為陜西的小故宮,登上萬壽閣遙望華山,只見華山主峰與西岳廟整個建筑群都在一條直線上、而且在天氣晴好時、遠處的華山就像是一朵凌空怒放的石蓮花,高出云表直上云霄。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到這里我們的華山之旅就全部結束了,愿華山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第3篇:華山導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華山游覽。
華山古稱西岳,是中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他位于陜西省華陰市進境內,距古城西安100公里,北韓黃河、難以秦嶺、西望長安、素以“奇險峻秀’而馳名海內外,有”期限天下第一山’之稱,華山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據多位專家學者考證;“中華”之華源于華山,所以華山又有華夏之根之稱,那么今天我們的華山之旅就從被譽為自古花上一條路的起點玉泉院開始說起,位于華山山谷口的玉泉院是我國北..方一座著名的全真道觀,也是中國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始建于宋神宗皇后年間,幾經修繕、到了明清時期才有了現在這個規模,玉泉院內的主要景點有大殿、石舫、無憂,亭、全真七子殿、希夷睡洞、通天亭等。
穿過玉泉院就踏上了自古華山一條道的征途,這條登山路全長12.5公里,沿途經過五里關、莎蘿坪、毛女洞、青柯坪到達登頂華山的咽喉要道“千尺幢”。千尺幢又被稱為“太華咽喉”,過了千尺幢我們眼前的險道就是“百尺峽”隨云百尺峽一尺一千仞,這里有塊石頭懸在上空,好像搖搖欲墜,所以石上刻有“驚心石”三字,過了驚心石回頭看,就會發現石上刻有“平心石”三字,從驚心道平心、生動的概括了有人過百尺峽的獨特感受。
過了百尺峽爬上老君犁溝就到了華山北峰,首先您映入眼簾的是智取華山紀念亭,亭內有碑、正面刻有“軍魂’二字,碑面則記述的是1949年握國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勇士智取華山的英雄壯舉,1996年華商景區開通華山東門,建成了黃甫峪進山公路和華山索道,結束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歷史,從華山東西山門登山兩條路最終的匯合點都在北峰,所以華山北峰也是游客朋友們最多光顧的景點。北峰遠望若蓮花,是因為峰頂白云圍繞、就像是白云托蓮花而起的平臺,所以又稱為“云臺峰”,李白詩中有;“白帝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云作臺”的詩句,詩句描寫了北峰北白云托起的景致。20xx年10月8日金庸先生登上華山、在華山頂峰上說俠論劍演繹了一場現實中的“華山論劍”。
游完北峰過了擦耳巖、登上天梯就來到了華山知名度最高的景點“蒼龍嶺”。蒼龍嶺因嶺脊青黑、蜿蜒盤旋就像蒼龍騰空因而得名,嶺脊上下高差約150米,蒼龍嶺上還流傳著唐代大文豪韓愈的一段故事,相傳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慕華山之名登上華山,游完全山下到蒼龍嶺時,因畏懼其險峻,將所帶的詩書拋向山下,并寫下遺書與家人訣別,恰巧被砍柴的樵夫撿到后交與華陰縣令,華陰縣令親自帶人將韓愈救下山來,留下了這段韓退之畏險大哭,投書求救的故事。登上蒼龍嶺過了五云峰,就來到了被譽為關中八景之首的“岳華仙掌”。相傳山西首陽山與華山原本是相連
的,黃河水流到此,被山阻擋于是華山腳下便只成了湖泊,老百姓是怨聲載道,玉皇大帝知道后、就派河神巨靈腳登首陽山、手推華山才將兩山推開一條峽谷,黃河水便向東奔騰而去、巨靈神的手掌印便留在了這塊峭壁上、人稱“仙掌”,李白有詩說道;“巨靈咆哮劈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再往前走就到了“金鎖關”金鎖關又名“通天門”它是通往中東南西四峰的咽喉要道。繼續往前走就到了東峰,相傳這里曾是玉女隱居之地、故又名“玉女峰”于女士春秋戰國時期五霸之一秦穆公的女兒,生的姿容絕世擅長吹簫,F在華山西峰又一孔石洞,名曰;“天下第一洞房”就是當年弄玉公主與華山隱士蕭士喜結連理、鑿洞成婚的居住之所。
游完了中峰爬上云梯就到了東峰,東峰又名朝陽峰、海拔2090米,是登山游客欣賞華山日出的最佳場所,東峰主要景點有博臺、鷂子翻身、下棋亭等景觀。鷂子翻身被稱為華山第二險、崖高十余丈游客到了這里需手攀鐵索、腳踩石窩、附壁而下、到了近處又須側足轉身故稱鷂子翻身。在東峰頂上有一座鐵瓦亭,亭內石桌上有棋局、這里便是宋太祖趙匡胤以華山為賭注陳撰賭棋故事的發生地,趙匡胤就是在這里講華山輸給你陳撰老祖,留下了自古華山不納糧的傳奇故事,經過一番辛苦我們便來到了華山南天門,南天門坐落著華山第一天險天空棧道,這里不是登山的必經之道,只是古人為勇敢者搭鋪的一處超越自然、戰勝自我的挑戰地,它靠絕地搭建下臨深淵、深不見底,站在上面叫人心驚膽顫,走在上面更是令人魂飛魄蕩。
現在我們來到了華山的最高峰南峰,海拔2154.9米,因傳說北歸大雁飛過華山的時候都要在此休息,故又名落雁峰,峰頂有一池水、名曰仰天池,池中的水久旱不干、久澇不溢、形成了一大奇觀。
游完南峰穿過煉丹爐就來到了華山西峰,因峰頂有一天然形成的石葉如荷花瓣覆蓋峰巔故又名蓮花峰,故和寶蓮燈故事的女主人翁三圣母,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斧頭就是傳說中沉香來救母親是劈山的工具,在大殿的西側就是寶蓮燈故事的發源地斧劈石景點,這里矗立著一把大鐵斧、上面有一行小字、仙家寶斧七尺有五,賜予沉香劈山救母,寶蓮燈故事是華山著名的神話傳說,相傳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三圣母與凡夫劉彥昌一見鐘情,私結姻緣后來被各個二郎神知道了,為維護仙界名譽,將三圣母壓在華山下,后三圣母在山下產出一子取名沉香,沉香長大后受霹靂大仙指點,扛著斧頭來到這里將華山一砍為三、救出母親全家團圓的故事。西峰頂矗立的楊公塔和東峰的塔遙遙相望,兩座塔都是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1936年建造的。
下到山下之后還有一處景點值得您繼續參觀,那就是被譽為五月第一廟的“西岳華山神廟”,西岳廟距華山6公里,是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神少昊的場所,始建于公元前134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西岳廟歷代都有擴建和修葺,直到清乾隆四十二年才完全仿照北京故宮的建筑格局修葺,因此西岳廟又被稱為陜西的小故宮,登上萬壽閣遙望華山,只見華山主峰與西岳廟整個建筑群都在一條直線上、而且在天氣晴好時、遠處的華山就像是一朵凌空怒放的石蓮花,高出云表直上云霄。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到這里我們的華山之旅就全部結束了,愿華山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