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北京導游詞范文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下面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北京導游詞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北京導游詞——北京故宮導游詞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們游覽的是北京故宮。我是導游詩雨,大家叫我小詩就行了。希望我能帶給大家最好的服務。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它始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20xx年),歷時20xx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執政,統治中國長達500余年。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氣勢雄偉的古代宮殿——故宮了。大家看,這四面墻就是宮墻了,而且宮墻四面者建有高大的城門,南為午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宮墻四“門”的角樓都是風格獨特,造型綺麗的。現在請跟我一起去故宮中最大的宮殿太和殿看看!這里是明、清皇帝召見百官,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全殿有11間房,進深5間,外有廊柱,殿內外凈空高達14米,寬達63米,面積2377平方米,為全國最大的木構大殿。
現在我們來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為帝王去太和殿途中的演習禮儀之地。
保和殿,是皇帝宴請外藩王公貴族和京中文武大臣之處。
我們再來看看文華殿。它是明代皇太子讀書處。乾清門是故宮中外朝和內廷的分界處,由此向北便是內廷。朝清宮是明、清皇帝住的地方。大家知道嗎?《還珠格格》這部電視劇就是故宮拍的。
規劃嚴整,氣魄雄偉,極為壯觀,這就是我國的故宮。無論在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屬于無與論比的杰作。它標志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余年前我國在建筑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各位游客,我們今天的瀏覽就要結束了。非常高興能與大家度過這段美好時光。對我今天的導游有什么不滿意之處,請您指正。祝大家玩得愉快!謝謝。
介紹北京的導游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京,是中國六朝古都,歷史源遠流長,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代建筑格局。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簡稱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中心,由此北京有著豐富多彩的古代、現代的人文景觀,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
北京全市面積16807.8平方公里,在北面有軍都山,西面有西山,與河北交界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最高峰。境內有密云水庫、懷柔水庫和十三陵水庫;其他還有潮白河、北運河、永定河、拒馬河和湯河五大河。
北京的氣候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季節分明:春季略有風沙,氣溫偏低。夏季炎熱,有陣雨。秋季天氣晴朗、溫和,天高氣爽,是旅游的黃金季節;但深秋早晚較涼,中午較熱。冬季氣候干燥、寒冷,雪較少。
來北京觀光旅游不能錯過具有北京特色的風味小吃和悠久歷史的名吃。名吃有北京烤鴨、涮羊肉、宮廷菜。
北京的特產有:王麻子刀剪、安宮牛黃丸、秋梨膏、果脯蜜餞、茯苓夾餅、六必居醬菜。土產有:京白梨、蓋柿、良鄉板栗、山楂、核桃、密云小棗、杏。
北京導游詞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小導游-(小吳),我將帶你們去一個風水寶地-北京!
北京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北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國際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個區和7個縣組成。總面積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萬。北京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首。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遠在70~50萬年前,這里就是人類祖先的發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國-燕國,在此建都,名“薊”,從此“燕京”之名流傳至今。1420xx年朱棣奪得皇位,遷都北平,并改名為北京,北京之名從此開始。不久興建紫禁城等,經過十五年施工于1420xx年建成,1420xx年正式遷都北京。1644年清軍入關,明朝滅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古老的北京獲得了新生,被確定為新中國的首都。
現在大家已經來到了北京的遠郊昌平區,那即將進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區。利用這段時間,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十三陵的歷史背景和說明。
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在1420xx年派了一些風水術士到北京選擇“吉壤”,其實就是吉祥的土地,準備修建陵寢。當時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最后直到明永樂七年,才選定了現在的這片天壽山陵區,在周圍有蟒山,虎峪,龍山和天壽山。這里正符合了陰陽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還有溫榆河經過這里,真可以說是風水寶地。從此可見當時皇帝要為自己修建一個陵寢要耗費多少精力啊。隨后,就開始修建了長陵,經過四年終于竣工了。那明朝歷代的皇帝,也陸續在這里修建了陵寢。而且從1409修建長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滅亡,這200多年間,明十三陵的營建工程從來沒有間斷過。在這方圓40平方公里的范圍,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還有許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這里也沒能夠完整的保留下來,在清兵入關以后,為了報復金人將清太祖的祖墳毀掉,所以就將這里燒了。后來在乾隆五十年的時候,為了籠絡漢人,就下令修繕陵區。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對這里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并且開放了的長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宮已經被發掘了。現在這里已經成為了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現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個皇帝么?怎么在這里只有十三個皇帝的陵寢?其實原因很簡單,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當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個皇帝建文帝,因為被朱棣奪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這里就沒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時候,他曾經被宦官王振慫恿,率軍親征,后來在河北懷來的土木堡被瓦刺軍俘虜,這個事件稱為“土木之變”,一國不能無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冊封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奪取皇位的“奪門之變”,所以在十三陵中沒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親王的禮節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這樣一來,大家一定都明白了為什么這里叫做十三陵了。
從十三陵出來,我們來到了清朝第一大貪官和珅的府邸-親王府大門入園--后罩樓--龍王廟--西洋門--獨樂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門--明道齋(展室)--大戲樓--綠天小隱--福字碑--澄懷擷秀--秋水山房--榆關--出園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開始在這東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華宅第,時稱“和第”。有說法稱、明弘治年間、大太監李廣也曾經置第于此。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歷歸天,次日嘉慶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兩職,抄了其家,估計全部財富約值白銀兩千萬兩,相當于清政府半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賜令自盡”。而宅子本身,則如愿歸“愛豪宅不愛江山”的胞弟慶僖親王永璘所有。與此同時,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豐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親王奕訢成為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的評價。民國初年,這座王府被恭親王的孫子溥偉以40萬塊大洋賣給教會,后由輔仁大學用108根金條贖回,并用作女生學堂。新中國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風機廠、音樂學院等多家單位使用過。
如果說恭王府代表的是王府文化的話,那么四合院應該就是能代表我們百姓文化的了,現在讓我們來到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
四合院,可說是天下聞名,老北京人都說如果沒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沒有了生命一樣,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在于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于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 ,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崐一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
周再圍以高墻形成四合,開一個門。 大門辟于宅院東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采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里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于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四合院,也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建筑形式,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戶,住在一個封閉式的院子里,過著一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一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氣氛。之所以這樣,北京四合院講究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
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它雖為居住建筑,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一番,還在院落一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一個影壁,也即是一堵磚墻。在正對大門的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福”、“祿”、“壽”等象征吉祥的字樣。也有一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制造了一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采用“五谷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筑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墻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如果四合院沒了,那就徹底失去了老北京的文化色彩,那不僅是北京的符號,也是北京的魂兒。可想而之四合院是北京的一種文化特色,成為了北京美麗的風景線!
本次的北京四合院之旅就要到這里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