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18久久久久_日韩欧美色_江苏极品身材白嫩少妇自拍_曰本人做爰大片免费观看一老师_久草视频网_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導游詞范文 > 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13篇)

省博物館導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2-12-20

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13篇)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此行的導游王承松,大家可以叫我王導或是直接叫我的名字,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武漢,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華中重鎮(zhèn),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和漢江交匯于此,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zhèn)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又稱“江城”,而梅花也是武漢的市花。接下來我?guī)Т蠹覟g覽的是坐落在東湖之濱的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是一家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20余萬件,接下來大家就憑手上的門票跟隨我進館去參觀吧,

  現(xiàn)在我們正前方的是博物館的三座主要建筑,如果從高空俯瞰,他們呈現(xiàn)一個品字形的格局,一主兩翼,中軸對稱,具有濃郁的楚文化建筑風格。位于我們左手邊的是楚文化館,中間的是綜合陳列館,右邊的是編鐘演奏館,下面請大家跟隨我進入楚文化館參觀。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楚文化館,館內(nèi)的這面墻展示的是楚國特色的漆器文化,大家看到了中間的那個符號了么?可以猜一下它是什么字,它是一個“水”字,周圍的是四個字是“太一生水”,出自荊州出土的兩千多年前的郭店楚簡上,其大意講述的是宇宙生成的先秦道家理論。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是在荊州出土的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大家可能會問,為什么越國的國王佩劍為什么會在楚國呢?目前歷史學家有兩種觀點,一說是作為楚越兩國連姻的嫁妝帶到楚國來的,另一說是楚國發(fā)兵攻打越國時作為戰(zhàn)利品帶到楚國來的,這把劍因為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充分向世人展示了春秋時期越國高超的鑄劍技術。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第二件鎮(zhèn)館之寶,位于綜合陳列館的曾侯乙編鐘,出土的文字材料說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國諸侯王,編鐘是1978年于隨州出土的,隨州在古文獻記載中屬隨國,為什么在這里會有一位曾國國君的墓出現(xiàn)呢?歷史學家們考證出曾國和隨國的姓氏、疆域、年代等均相吻合,所以得出了曾和隨為“一國兩名”的判斷,但是因為沒有直接證據(jù)而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曾侯乙編鐘已經(jīng)被列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套編鐘共65件,分三層,每件銅鐘敲打正面和側(cè)面能發(fā)出兩個不同的樂音,被稱為“一鐘雙音”,也許是鑄造過于復雜的緣故,漢代以后編鐘的制造技藝就失傳了。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第三件鎮(zhèn)館之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這個梅瓶的形狀,肚子很大口很小,這就好比我們做人要想成功,第一肚量要大,就是我們常說的宰相肚里能撐船;第二守口如瓶,俗話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這是一件在湖北鐘祥明代郢靖王墓出土的元青花精品,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梅瓶早期是用來裝酒的容器,后來因為體形似“窈窕淑女”的身姿,而漸漸轉(zhuǎn)變?yōu)殛愒O觀賞用的藝術瓷。

  現(xiàn)在在我們面前的是第四件鎮(zhèn)館之寶鄖縣人頭骨化石,鄖縣人的年代非常古老,地質(zhì)年代早于北京人,與藍田人的年代相當,但鄖縣人化石在體質(zhì)上卻顯示出許多早期智人的特征,這一發(fā)現(xiàn),改變了人類起源非洲的傳說,也是湖北首次發(fā)現(xiàn)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各位游客,今天下午的參觀就到此結(jié)束了,感謝大家在參觀瀏覽過程中給予我的支持和配合,也歡迎大家對我的導游服務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希望以后能有緣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我祝大家一路平安,謝謝!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湖北大學旅行社的導游員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導。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為大家提供優(yōu)質(zhì)的服務,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并有所收獲。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走進湖北省博物館,徜徉于歷史的長河中,看荊楚風云,聽古曲清音,與古人對話。

  湖北省博物館位于武昌東湖之濱,占地面積9100平方米,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同時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覽歷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

  首先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下湖北省博物館的歷史,他籌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jīng)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并與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館。1963年1月正式更名為湖北省博物館。

  他擁有著屬于湖北獨特的文化特色,大家知道我們武漢市楚文化的故鄉(xiāng),所以該館建筑具濃郁楚風,呈一主兩翼、中軸對稱。館舍由編鐘館、楚文化館、綜合陳列樓組成,這三個館分別是在99年、20xx年和20xx年對外開放的。

  省博共收藏文物約70萬件,四大鎮(zhèn)館之寶為: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可是由于今天時間的關系我們就只能重點游覽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好,說話間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展有越王勾踐劍的楚文化館。請大家跟緊我的腳步。

  楚文化館作為湖北省博物館展館的一翼,于20xx年12月建成開館。楚,既是國名,又是族名。楚國在公元前220xx年被秦國滅掉,立國約有八百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湖北發(fā)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現(xiàn)了楚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楚文化作為先秦時期的一個區(qū)域文化,獨具一格、自成一體、博大精深,是構(gòu)成先秦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展覽分為八個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區(qū)出土的楚文物精華,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輝煌。 那么現(xiàn)在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該劍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號楚墓。劍全長55.6厘米,劍格寬5厘米,劍型挺拔、莊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劍身上面滿飾黑色菱形暗紋,劍格的一面由綠松石鑲嵌,組成美麗的圖案,另一面則鑲嵌著藍色琉璃,整個裝飾顯得典雅、華貴。靠近劍格處有兩行錯金鳥篆銘文,內(nèi)容為“越王鳩淺自乍用劍” 。“鳩淺”就是“勾踐”,這八字銘文準確無誤地標明了劍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們知道面對的是一件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寶。越王勾踐劍出土時插在木質(zhì)劍鞘里,出鞘時寒光閃閃,耀人眼目,劍刃薄而鋒利,令人贊嘆不已。平時我們只是在電視里看到閃著寒光的劍,今天大家可以一飽眼福了。

  經(jīng)現(xiàn)代儀器分析測定,勾踐劍為青銅鑄造,其主要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劍脊的含銅量高,劍因此而具有較強的硬度,劍刃含錫量高,劍因此而更為鋒利。越王勾踐劍是一把采用復合金屬鑄造工藝制作的青銅劍。復合金屬鑄造工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合金冶煉技術方面的重要創(chuàng)造,其工藝過程大致是先澆鑄含銅量高的劍脊,然后再澆鑄含錫量高的劍刃。大家知道銅的熔點高于錫,按熔點高低依次澆鑄,既不會使先澆鑄部分熔掉,又可將兩部分復合為一體,使劍剛?cè)嵯酀葓皂g有加又鋒利無比。也許大家在見到越王勾踐劍之前,就已聽說此劍削鐵如泥,這并非夸張之說。雖然我們現(xiàn)在不能用這件國寶去削鐵,但我們在稿紙上測試時,驚奇的發(fā)現(xiàn)提劍輕輕一劃,便有數(shù)十張紙破開,真可謂名不虛傳,不愧為古代工匠巧奪天工的杰作。

  越王勾踐劍作為建國以來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當之無愧的原因,不僅在于劍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絕倫的工藝價值,還由于劍主人曾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段顯赫的經(jīng)歷,那便是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

  勾踐是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在位期間,正值個諸侯兼并戰(zhàn)爭連綿不斷的春秋晚期。地處長江下游的吳、越兩國,多年彼此征伐,互攻不休。越國當時在楚國的幫助下迅速的強大起來。越王勾踐曾經(jīng)戰(zhàn)勝吳軍,吳王闔閭受傷而死。闔閭死后,其子夫差繼位,立志為父報仇。公元前496年,吳王夫差率精兵攻打越國大獲全勝,使越王勾踐淪為階下囚,被吳王扣押了三年。越王勾踐在忍受了三年的屈辱生活后回到越國,在大臣范蠡、文種的輔佐下,臥薪嘗膽、勵志圖強,用艱苦的生活磨練自己的意志。每天夜里,他睡在柴堆上,意志消沉時,就嘗一嘗苦膽以激勵自己,經(jīng)過十年忍辱負重、十年韜光養(yǎng)晦,終于使越國由弱轉(zhuǎn)強。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率精兵滅了吳國,迫使吳王夫差以劍自刎,并進而成就了越國霸業(yè)。

  他發(fā)奮圖強的精神經(jīng)過兩千多年來許許多多仁人志士的繼承和發(fā)揚已經(jīng)匯入了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寶庫。

  越王勾踐劍,是迄今為止所發(fā)現(xiàn)的越王青銅兵器中唯一一件與勾踐有關的文物。它的出土曾引起我國文物、考古、歷史界的廣泛關注。在對越王勾踐劍的深入研究中,出現(xiàn)了有關越王勾踐劍的兩大難解之謎。

  越王勾踐劍的第一個難解之謎是,地處長江下游的越國國君勾踐的自用劍,為什么沒有留存于越國故地,卻出土于千里之外的楚國貴族墓葬中?相信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有所察覺并有此疑問。一部分學者認為,這柄珍貴的青銅劍是在楚國滅亡越國的戰(zhàn)爭中,被楚國國君繳獲作為戰(zhàn)利品而流入楚國貴族之手的。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江陵望山1號墓的年代在楚滅越之前,因此,勾踐劍不可能是戰(zhàn)利品,而更可能是楚、越聯(lián)姻的禮品。據(jù)史書記載,越王勾踐的女兒確實是楚昭王的寵姬,勾踐劍也有可能是作為嫁妝入楚的。兩種觀點,誰更符合實際目前尚無定論。

  越王勾踐劍的第二個難解之謎是千年不銹之謎。它埋入地下兩千四百多年為何不生銹?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測定,劍的表面大部分地方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化銅。硫化銅可以防銹。因此,有的專家認為,當時人們已掌握了運用硫化銅進行表面防銹處理的先進工藝,這是越王勾踐劍之所以千年不銹的根本原因。但持不同意見的學者卻認為,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真正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密封條件,并且浸泡于酸、緘適度的中性水中。專家們?nèi)收咭娙剩钦咭娭牵胧鞘敕?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越王勾踐劍以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和工藝價值,無可辯駁地展示出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越王勾踐劍曾作為首批文化使者東渡扶桑,赴日本展出。展出期間引起了日本國內(nèi)巨大的轟動。當時擔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先生,對這件中國文物珍品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并給予高度評價。日本《朝日新聞》社除廣泛宣傳報道外,還特意要求復制了一件,陳放于該社陳列室中,作為永久的收藏。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古文字學家郭沫若老先生在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時見到這件文物珍品后,感慨萬分,曾賦詩一首:

  越王勾踐破吳劍,專賴民工字錯金。

  銀縷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兩千四百年前,我們祖先用智慧、血汗創(chuàng)造了令人矚目的古代文明。作為今人的我們,應該繼承先人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chǎn),再創(chuàng)造出新世紀的現(xiàn)代文化,向世人證明中國無愧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譽。

  好了,朋友們,湖北省博物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這次歷史之旅能在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后能等到大家的再次來臨。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3

  安徽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方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慶路。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科學館、皖北文管會、蕪湖科學館、皖南文物館合并的基礎上籌備,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該館陳列大樓建筑面積11580平方米,文物庫房4156平方米。館藏文物有歷代銅、陶、瓷、金、 銀、玉器、貨幣、書畫、民俗、磚雕石刻、文房四寶、革命文物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文物等,總計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冊 (其中善本書8000余冊),一級藏品135件。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歷年來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銅器,如壽縣蔡侯墓出土的蓮瓣銅壺,通高80厘米,器形高大,蓋頂作鏤空的蓮瓣形,頸部有對稱的獸形雙耳,四獸作足,造型生動,為春秋時期少見的藝術珍品;壽縣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重約400千克,形體高大,是現(xiàn)存周代以來最大最重的鼎,僅次于1939年河南安陽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鼎。該館珍藏的古代瓷器 有1963年宿松縣北宋(1087)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注子與注碗,注子高20.2厘米,碗高13.9厘米,是景德鎮(zhèn)青白瓷中少見的佳作,也是宋瓷斷代中的珍貴標準器物。鐵畫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中的一種,具有立體感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館藏清初鐵畫名家梁在邦的作品《蘆蟹圖》,是鐵畫中的代表作。

  安徽省博物館 - 博物館珍藏該館陳列以地方歷史為重點,有《安徽古代史》、《安徽革命史》和《安徽古生物化石》三個基本陳列。1981~1986年6月,該館先后舉辦各種展覽120多個,每年觀眾15~22萬人次。1984年4月,《安徽古代文房四寶展》曾在日本東京展出。

  該館從事文物保護科研的人員,曾對青銅器防腐蝕進行研究,用局部電蝕法去除青銅器上的粉狀銹,并結(jié)合使用苯駢三氮唑化學浸蝕劑保護青銅器,已取得較好的效果。

  科研室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的科研項目“激光全息文物 無損檢測”,獲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表揚獎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頒發(fā)的科技成果三等獎。

  博物館叢書該館編輯出版的書刊有《壽縣蔡□墓出土遺物》、《安徽名人畫選》、《毛主席視察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藏品選》、《安徽畫家匯編》、《安徽古代文房四寶展覽圖錄》、《明清徽州社會資料選編》、《歙事閑談》(校訂本)、《新四軍在皖南》及《安徽文博》等。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4

  今天我將陪同大家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它位于武昌東湖之濱,占地面積5.1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9100平方米,其中陳列大樓面積3000平方米,實際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館內(nèi)藏有歷史文物20多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00余件,國家級文物16件.陳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銅器,盛楚時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時竹簡,歷史名人字畫,隕縣猿人,長陽人齒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銅編鐘,越王勾踐青銅劍,吳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圖等珍品舉世矚目.湖北省博物館是武漢市建筑規(guī)模最大,館藏最多的博物館.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省博的入口處,湖北省博物館這幾個餾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題寫的.大家請看那邊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編鐘陳列館,它是我國迄今規(guī)模最大,門類最齊全,功能最完備的古樂器陳列館.想必大家都非常想聽一聽這天外來音.我們不妨先去參觀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夠的時間再來欣賞編鐘音樂.大家請隨我往這邊走,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今天主要參觀的一個展廳,曾侯乙墓展廳.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槨(guǒ)室模型,它分為東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個門洞是用來連接各室的,其形制有點象我們現(xiàn)在住房的三室一廳.東室放有墓主棺和八具陪葬棺,中室置青銅禮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銅編鐘就是從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館,北室放有兵器,車馬器,竹簡等.

  曾侯乙墓是鑿石為穴的豎穴式墓葬.整個墓室東西長21米,南北寬16.5米,總面積220平方米,據(jù)殘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約為13米,這與同時期的墓葬相比規(guī)模是較大的.

  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誰呢?我們在出土的青銅器上共發(fā)現(xiàn)了‘曾候乙’三個字208次。所以我們斷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請看這個,它是根據(jù)墓內(nèi)頭骨制作的墓主復原像,我們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約42-43歲的男性,其顱骨特征與中原商代人種特征最為接近。

  接下來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鶴。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鶴身和鳥翅膀組合而成的是人們想像中的一種仙鳥。它出土時在主館的東面,頭向著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領墓主人的靈魂升天或祈求神靈保佑吧。它的鑄造工藝考究,頭顱和鹿角鍍金裝飾,脊背和雙翅周邊鑲嵌綠松石,但因為年代久遠我們已經(jīng)不能再見它的光彩了,但是我們?nèi)匀荒軌蛲ㄟ^它獨特的造型想像出當時的青銅鑄造技術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了。

  請大家隨我繼續(xù)往前走。這里陳列有許多當時貴族們吃飯用的食器,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中國古代食器當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它不僅僅是食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禮器。先秦時期人們對鼎是特別重視,在祭祀天神、地邸[dǐ] 、先祖等重大儀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糧食是最重要的祭器。曾候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蓋鼎等很多種,在眾多的鼎中,正鼎的個數(shù)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組合往往是用鼎者財富、身份、權位的象征。在曾候乙墓出土的食器中,最主要的就是內(nèi)外能夠反映禮制和曾候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們制作精巧,保存完好,十分珍貴。簋在祭祀,宴享等祭祀活動中與鼎配合使用。[周禮]規(guī)定,在儀式中,貴族按其身份等級享用單數(shù)的鼎和雙數(shù)的簋。例如士用三鼎二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銅簋正好與他身份相符。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銅冶煉技術是我國先秦文明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商代就已經(jīng)成熟,周朝繼續(xù)發(fā)展,在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銅器群正是這個巔峰時期的代表。

  大家看這里,它叫鑒缶,是這個墓里出土的一件比較精美的禮器,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外表,他造型端莊凝重,周身滿飾蟠璃紋飾,四個足是昂首張口的怪獸,鏤[lòu] 空的孔蓋是繡雕夔[kuí] 龍。其實它不僅經(jīng)看而且還有妙用呢!使用時,先用這四個環(huán)把中間的缶拉出來,在鑒里放入熱水或者冰,在缶里放入酒,在把缶拉入鑒中,鑒缶就可以工作了,既可以溫酒又可以冰酒,怎么樣是不是很奇特呢?而且這里還有一個過濾器是用來過濾酒中的殘渣的,各位是不是要驚嘆于古人的創(chuàng)造力了呢?

  下面我們將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編鐘陳列處了,編鐘是我們湖北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大家看,這個龐然大物就是編鐘了,它是整個墓里最為壯觀驚人的,這個巨大的鐘架是銅木結(jié)構(gòu),呈曲尺形,長7.48米,寬3.35米,高2.73米, 蔚為壯觀。六個青銅佩劍武士和八根圓柱承托著七根彩繪木梁構(gòu)成曲尺型鐘架。架及鐘鉤共246個構(gòu)件,鐘架分為三層八組懸掛有65件青銅件。上層是三組紐鐘,共19件,中層為三組鏞[yōng] 鐘,共33件,下層為 大型鏞鐘兩組,共12件。大家數(shù)一數(shù),下層是不是多了一口鐘,而且它還與其他的鐘不同?那是楚王博鐘,為了紀念他們的情誼,便拿走了原來懸掛在那里的輜[zī] 鐘,而把它懸掛在下層居中的位置。編鐘是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跡。首先它是一鐘雙音,按照鐘體上的標音銘文所示,分別敲擊鐘的正鼓部和側(cè)鼓部,一口鐘能發(fā)出相差三度的兩個音。那么一鐘雙音的奧秘在哪里呢?大家請看編鐘的兩側(cè)有棱,發(fā)音時,棱和對鐘起到不同的阻隔作用,所以就出現(xiàn)了一鐘雙音的現(xiàn)象。另外角鐘還有一個優(yōu)于普通圓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長,這樣才能奏出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全套編鐘有深沉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響亮的高音。其音域跨5個八度音程,它把宮商角紫羽五音發(fā)展成1234567七個音階,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現(xiàn)在大家是比是特別想聽一聽這天外來音呢?我們在旁廳設有編鐘演奏廳,現(xiàn)在大家可以去領略一下了。到這里我的講解就結(jié)束了,現(xiàn)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聽一下編鐘演奏,然后再自由參觀,湖北省博物館除《曾侯乙墓》、目前還舉辦有《楚文化展》、《鄖縣人》、《屈家?guī)X》、《盤龍城》、《書寫歷史》、《秦漢漆器藝術》、《梁莊王墓》、《古代瓷器專題展》等十多個展覽,大家可以隨意參觀。12點我們在省博的大門口集合,祝大家玩得盡興游的順心。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5

  甘肅省博物館座落在蘭州市七里河區(qū),與友誼賓館以馬路相隔,是甘肅省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該館建于1956年,建筑面積2.1萬多平方米,展覽面積1.3萬多平方米。平面呈“山”字型,中間五層,兩翼三層,后為展覽大廳,尾部有圓形講演廳。展覽大廳兩側(cè)有寬4米的回廊,與兩翼相連。建筑由蘇聯(lián)專家設計,風格獨特。省博物館設有歷史廳、革命文物廳、自然廳、社會主義建設展覽廳,配有文物保管室、漢簡室、文物化驗復制室及搬遷復原的嘉峪關魏晉墓畫。

  館內(nèi)收藏有豐富多彩、珍奇繁多的各類新石器時代彩陶和石窟藝術珍寶,展示出甘肅歷時7000-3000多年彩陶發(fā)展體系。珍貴的絲麻織品,經(jīng)卷文書,木、漆、銅器,大量的漢簡、長城文物,還有包括馳名中外的銅奔馬在內(nèi)的銅車馬群及木車馬,金銀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畫,既形象再現(xiàn)當年開通、保衛(wèi)“絲綢之路”的情景,亦充分展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多民族聚居地區(qū)的畫面,又是研究中國古代中西交通貿(mào)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及佛教藝術的佐證。博物館內(nèi)還保存有一長8米,高4米的黃河古象完整化石的復制品!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6

  湖北省博物館是中國地方性博物館。位于武漢市武昌東湖邊,占地4萬平方米。1953年建立。館藏文物近9千余件,大多具有地方特色。其中較珍貴的有反映湖北地區(qū)革命斗爭史實的實物和領導人的信札、手稿以及照片、報刊;太平天國的紀年武器和城門石刻;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布告、入城證和一部分文獻。

  在歷史文物方面,最突出的是出土文物,包括石器、陶器、青銅器、漆器等,尤以屈家?guī)X文化、楚國歷史和古代樂器等方面的藏品最為典型,其中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和隨縣出土的曾侯乙大型成套編鐘極為珍貴,出土以來一直受到中外學者珍視。

  該館建館以來,舉辦各類陳列展覽近百個,主要有《湖北省自然環(huán)境與自然資源展覽》、《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湖北戰(zhàn)國秦漢漆器展覽》、《董必武同志紀念展覽》、《新四軍第五師革命斗爭史展覽》 等。其中《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陳列了從該墓出土的1萬余件文物中挑選的青銅器、漆器、兵器、樂器等精品600件,并吸收了多年來有關曾侯乙墓研究的科學成果,內(nèi)容豐富,形式設計亦較新穎。主要出版物有《京山屈家?guī)X》、《云夢睡虎地秦墓》、《隨縣曾侯乙墓》。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7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痛并快樂著旅行社”的導游員機器貓,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如大家所想的一樣,)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覽歷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收藏文物約70萬件,其中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等舉世矚目的珍品。當然,在這些文物里面,就其發(fā)掘的意義和價值而言,恐怕得首推目前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所謂曾,就是曾國,侯,就是諸侯國的國君,乙是他的名字,連起來講,就是曾國國君乙的墳墓,其間出土的不僅有被世界第一小提琴手梅柳英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曾侯乙編鐘,還有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漆棺、漆器、精美絕倫的青銅器、種類繁多的兵器、車馬器、樂器以及玉器、金器和許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國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數(shù)量之多,種類之齊全為國內(nèi)所罕見。眾多的出土文物反映了從墓葬制度到祭祀、宗教禮制、戰(zhàn)爭、科學技術以及日常生活等社會的各個方面。它實際上反映的是當時的文化。因此,我們到湖北省博物館,不僅僅是去參觀幾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憶古老的中華文化。那么,曾侯乙墓反映的是一種什么文化呢?在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古代區(qū)域文化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長江是中華民族的第二搖籃,它孕育了長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吳越文化,三種區(qū)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為重要,而那時的楚文化只是綜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蠻文化的余緒,特色還不多,水平也不高,幾乎是不足稱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才有了發(fā)展。我們知道,春秋戰(zhàn)國是我國歷史上的大變革、大動蕩、大轉(zhuǎn)變時期,不僅學術上百家爭鳴,而且戰(zhàn)爭頻繁,群雄割據(jù),諸侯爭霸。楚國正是在這樣一種時候不斷擴張。與此同時,楚文化在不斷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異于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種區(qū)域文化。

  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談一談曾侯乙墓和曾國。曾侯乙墓的發(fā)掘地點是在今湖北隨州,距武漢市約165公里,從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來看,在禮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東西,但在許多器物上反映了強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則是周、楚文化藝術特色的綜合。因此,很難單純的把曾侯乙墓歸于楚文化還是周文化的范疇。學術界一般單稱其為曾侯乙墓,而不稱其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屬于周,又不屬于楚,而又同時具有兩者的特色,我們可否說它反映的是中國上古時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從這一點上看,曾侯乙墓發(fā)掘的意義不亞于甚至超過秦始皇陵的發(fā)掘,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常言道“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那么還是讓我們一起到里面去看看吧。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萬余件,許多都是前所未見的珍品,它是我國考古史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和學術研究價值,這在同時代的墓中規(guī)模是較大的。

  現(xiàn)在請大家看一看槨(guo)室模型,它是根據(jù)1:10的比例制作的,其中,整個墓室分為兵室、禮室、和樂室三大廳,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參觀。

  前面我們說過,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萬余件,要想在有限的空間全部展出是不可能的,這里展出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大家請看,這件鹿角立鶴是這個古墓中造型藝術和鑄造工藝都比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鶴的身子、鳥的翅膀組合而成,當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這種動物的,它是人們想象出的一種仙鳥,放在墓穴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守護死者靈魂,防止鬼怪侵襲,再就是護送死者靈魂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鑄造工藝也是比較講究的,這反映了當時的青銅鑄造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禮器展廳中,共展出了禮器用品38種134件,是我國歷年出土青銅器數(shù)量最多,種類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余下的時間里可以慢慢的欣賞,領略我國悠遠的古文化。

  現(xiàn)在請大家和我一起到樓上繼續(xù)參觀。

  這里展出的是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爭頻繁,所以許多新穎的作戰(zhàn)武器脫穎而出,此墓出土的兵器,數(shù)量多,質(zhì)量精,正是當時社會大變動,技術大革新的反映。看完兵器部分,大家是否可以勾勒出古代戰(zhàn)爭的大致輪廓和想象出他們使用兵器的類型呢?

  最后大家將要看到的便是世界聞名的曾侯乙編鐘,編鐘源于我國原始社會,樂宮中最為顯赫的屬編鐘,巨大的鐘架為銅木結(jié)構(gòu),呈曲尺形,全套編鐘總重為2500公斤,它至今保留著優(yōu)美迷人的音色,有深沉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響亮的高音,整套編鐘鑄造十分復雜,要經(jīng)過設計、制模、合金、澆鑄、鑄后加工等多道工序,編鐘的裝配、布局從力學、美學、實際操作上都處理得十分恰當。

  這套編鐘以其造型美觀、鑄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備齊全、音域?qū)拸V、音色優(yōu)美、音頻準確而成為我國古代編鐘之最。

  現(xiàn)在經(jīng)過考古學家們的共同努力,曾侯乙墓的全套樂器已經(jīng)全部復制出來,面對這些上古時代的杰作,真叫人嘆為觀止,稱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大概也不為過吧?

  為了滿足各種中外游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館在每天都要安排大型編鐘演奏,讓您徜徉于那悠悠的歷史長河之畔,聆聽這人間仙樂,所以,此行絕對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現(xiàn)在就請大家隨我一起去聆聽這個時間長廊傳來的音樂。

  好了各位朋友,關于湖北省博物館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一點印象,不詳盡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8

  四川博物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區(qū)浣花南路,浣花溪公園東側(cè)。博物院館藏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銅器、張大千繪畫作品、四川漢代畫像磚和陶塑等。博物院有青華路與浣花南路兩個入口,但只有青華路入口對游客開放。

  四川博物院共分三層,一層以四川漢代陶石藝術展為主,展示品多為粗曠古樸的漢代石刻藝術和陶塑藝術,這里是了解四川歷史的好地方。

  二層主要由巴蜀青銅館、大風堂(張大千書畫陳列館)、中國書畫精品館和瓷器館組成。大風堂(張大千書畫陳列館),是國內(nèi)藏有張大千作品最多的地方,收藏分為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寫意畫和大千用印三部分,尤其是臨摹敦煌壁畫,仿佛帶你回到了真正的敦煌。

  同在二層的中國書畫精品館,展示有所藏的歷代書畫珍品100多件,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宋徽宗的《臘梅雙禽圖》、劉松年的《秋山行旅圖》和唐寅的《虛閣晚涼圖》,不過出于對文物的保護,可能會被館方收藏起來,不一定可以看到。

  三層以藏佛之光、萬佛寺石刻館、古風雅韻工藝美術館、大山回響和百年回眸構(gòu)成,大多反映出四川的民風民俗。

  四川博物院出來,可以去附近的杜甫草堂、青羊?qū)m、武侯祠、錦里逛逛,都距離非常近,可以一并游玩。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9

  大家請隨我往這邊走,我們來到了我門今天主要參觀的一個展廳,曾侯乙墓展廳.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槨室模型,它分為東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個門洞是用來連接各室的,其形制有點象我們現(xiàn)在住房的三室一廳.東室放有墓主館和八具陪葬館,中室置青銅禮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銅編鐘就是從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館,北室放有兵器,車馬器,竹簡等.

  曾侯乙墓是鑿石為穴的豎穴式墓葬.整個墓室東西長21米,南北寬16.5米,總面積220平方米,據(jù)殘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約為13米,這與同時期的墓葬相比規(guī)模是較大的.

  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誰呢?我,我們在出土的青銅器上共發(fā)現(xiàn)了‘曾候乙’三個字208次。所以我們斷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請看這個是根據(jù)墓內(nèi)頭骨制作的墓主復原像,我們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約42-43歲的男性,其顱骨特征與中原商代人種特征最為接近。接下來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鶴。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鶴身和鳥翅膀組合而成的是人們想像中的一種仙鳥。它出土時在主館的東面,頭向著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領墓主人的靈魂升天或祈求神靈保佑吧。它的鑄造工藝考究,頭顱和鹿角鍍金裝飾,脊背和雙翅周邊鑲嵌綠松石,但因為年代久遠我們已經(jīng)不能再見它的光彩了,但是我們?nèi)匀荒軌蛲ㄟ^它獨特的造型想像出當時的青銅鑄造技術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了。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大家好,位于武漢市東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館,是我國重要的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博物館內(nèi)綠蔭掩映,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編鐘館等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構(gòu)成一個“品”字,其布局體現(xiàn)了古楚國建筑的“一臺一殿”、“多臺成組”的高臺建筑布局格式。

  游覽湖北博物館,最值得看的是四大鎮(zhèn)館之寶:1978年出土于“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編鐘,音域?qū)拸V,音色優(yōu)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種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精品之作越王勾踐劍,至今鋒利無比,在它邊上展出的是“吳王夫差矛”,生前兩人是死對頭,死后兩人的兵器“在一起”;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地質(zhì)年代距今約100萬年,早于北京猿人的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是元代青花瓷中極其罕見的精品。“元青花”制作精美而傳世極少,反映人物圖案的器物更為罕見。

  湖北地處長江中游,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屬于楚國的疆域,博物館的日常展覽具有非常鮮明的古楚文化和古代長江流域文明的特征。目前館內(nèi)常設展覽有《楚文化展》、《鄖縣人——長江中游的遠古人類》、《屈家?guī)X——長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盤龍城——長江中游的青銅文明》等。這些展覽,展示了與北方黃河文明不一樣的中國南方古代文明。

  在博物館觀賞文物之余,還可以欣賞編鐘表演。在館內(nèi)的演奏廳,每天有四場編鐘表演,時間是10:30、11:30、14:30、15:30,每場演出時間約20分鐘。看編鐘表演需要另外收費,每場15元。

  館內(nèi)展出文物和陳列位可能因需求而變動,游客可以依照館內(nèi)的指示牌進行參觀。湖北博物館內(nèi)設有游客休息區(qū)域和商店,商店內(nèi)出售仿制的部分文物。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11

  四川省博物館,它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社會歷史與文化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941年3月,館址在皇城明這樓。1949年改名為“川西人民博物館”,館址遷至人民公園內(nèi)。1952年改為“四川省博物館”。1965年,由人民公園遷至現(xiàn)址(原“蘇聯(lián)和平利用原子能展覽館”)至今,館址占地面積50畝。1984年5月鄧小平提寫?zhàn)^標“四川省博物館”。現(xiàn)四川省博物館已免費對外開放。

  四川省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歷史性博物館。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建于1941年3月,原名四川博物館,后改名為川西博物館。1952年定名四川省博物館。原館址在原皇城內(nèi)明遠樓。后又遷至成都市人民公園。

  1965年遷現(xiàn)址。該館藏品16萬多件,其中,一、二級文物20xx多件。藏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征。其中出土于川東巫山縣大溪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的人面形石佩,距今5000多年,以一長6厘米、寬3.6厘米的天然橢圓形黑色石塊為料,正、背兩面均琢雕出人的雙目和鼻口,構(gòu)成1個人型面龐。重慶巴縣冬筍壩出土的戰(zhàn)國銅劍,全長62厘米,無格、扁莖,劍身和劍柄一次鑄成,形如柳,有“柳葉劍”之稱。劍的全身鑄滿紋飾,除劍脊兩側(cè)的虎斑紋外,在劍基部位還刻鑄出虎紋和花蒂、手臂、手掌等紋飾。這些紋飾、圖案是研究巴蜀文化的珍貴資料。漢代畫像磚、石刻在該館藏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該館的“四川省歷史文物陳列”和有關反映四川省革命斗爭歷史的文物陳列,共展出文物資料約4000件,展廳面積近3000平方米。

  素享“天府”盛譽的四川省,擁有秀麗的山川和遼闊的沃土,遍布各地的名勝古跡和豐富多彩的出土文物,反映著四川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它是我國文化寶庫的組成部分。

  四川省博物館便是收藏和展出四川省文物的重要場所之一。

  四川博物館創(chuàng)建于1941年3月。創(chuàng)辦伊始,設備簡陋,經(jīng)費不敷開支,專業(yè)人員甚少,直至1949年底,全部藏品僅近萬件。1950年改稱“川西博物館”,1952年改為“四川博物館”。

  新館落成

  易名“四川博物院”。20xx年5月新館落成后現(xiàn)有館藏文物26萬余件,位居全國前列、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巴蜀青銅器、張大千繪畫作品、四川漢代畫像磚和陶塑、書畫、佛教造像、少數(shù)民族文物民俗文物、近現(xiàn)代革命文物皆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四川省博物館的藏品是經(jīng)過幾代考古人的辛勤工作積累而成的。1941年,原館長馮漢驥教授主持發(fā)掘前蜀永陵,開啟了四川省博物館文物收藏的先河。

  建國后,四川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當時擔負著四川地區(qū)主要考古任務的我館在幾十年的田野工作中獲得了大量文物資料,豐富了館藏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chǎn)。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12

  甘肅省博物館是中國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位于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西津西路南側(cè)。1956年建,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肅科學教育館,1943年改名為國立甘肅科學教育館,1950年改稱西北人民科學館,1956年改為甘肅省博物館。1958年新館建成開放,建筑面積1.8萬...

  多平方米。該館藏品計有自然標本、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族文物7.5萬多件,一級藏品110多件,有甘肅彩陶、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的世界聞名的銅奔馬和成組車馬俑、漢代醫(yī)方簡、北宋淳化二年 (991)《報父母恩重經(jīng)變畫》等。

  自然標本中珍藏有中國特有動物大熊貓、金絲猴和丹頂鶴等標本。藏品中歷史文物占三分之二。最具特色的是新石器時代各類彩陶、漢代木簡木雕、十六國至唐代的佛教造像、寫經(jīng)等。革命文物有當年紅軍長征遺留下的標語等。該館陳列面積7500多平方米,有5個大型的固定展覽。《甘肅歷史文物》展覽,展出了甘肅境內(nèi)出土歷史文物1500余件,系統(tǒng)地反映甘肅歷史發(fā)展的概況,重點突出甘肅新石器時代的各種文化的彩陶,絲綢之路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出土的漢唐文物,十六國至隋唐佛教藝術和寫經(jīng)等有關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甘肅自然富源》展覽,展出實物、模型1380件,全面介紹了甘肅行政區(qū)劃、人口、民族、交通、氣候、水文、土壤和動物、植物、礦物資源。

  《嘉峪關魏晉壁畫墓》展覽,展出了墓內(nèi)保存的60多幅磚畫。《黃河古象》展覽,展出1973年春在合水縣發(fā)現(xiàn)的黃河劍齒象化石,長8米,高4米,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遺骸。《紅軍長征過甘肅》革命文物展覽,以長征為軸線,通過照片、文獻、實物,介紹長征在甘肅境內(nèi)發(fā)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革命斗爭。該館單獨或合作編輯出版的重要書刊有《武威漢簡》、《甘肅彩陶》、《武威漢代醫(yī)簡》、《漢簡研究文集》、《炳靈寺石窟》、《紅軍長征過甘肅革命文物》、《淳化閣帖選》、《漢簡書法選》等10多種。

省博物館導游詞 篇13

  安徽省博物館新館位于合肥市政務新區(qū)懷寧路268號,北臨天鵝湖,周邊有合肥大劇院、合肥奧體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等文化體育設施。

  建筑面積41380平方米,地上6層,地下局部1層,建筑高度37.70米。建筑造型體現(xiàn)了五方相連、四水歸堂的徽派建筑風格。外墻立面采用青銅紋理建材,體現(xiàn)厚重的文化歷史,內(nèi)表面為木質(zhì)襯里,溫暖而人性化,中庭內(nèi)面采用晶瑩剔透的玻璃做幕墻,具有一定的現(xiàn)代感。場地與空間的關節(jié)處點綴了深邃的竹海、靜謐的水池、精雕的長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顯了安徽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淵源。

  新館展陳包括一個基本陳列——《安徽文明史陳列》,4個特色專題陳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寶》、《新安畫派》和《江淮擷珍》。 《安徽文明史陳列》位于2至3樓,《徽州古建筑》位于4樓,《安徽文房四寶》、《新安畫派》和《江淮擷珍》位于5樓。

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13篇) 相關內(nèi)容:
  • 省博物館導游詞(通用15篇)

    廣東省博物館位于越秀公園內(nèi)鎮(zhèn)海樓,是我國最早建立博物館之一。占地5萬平方米。館內(nèi)的國民黨一大舊址和革命廣場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清代建筑明遠樓(紅樓)是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 省博物館導游詞十篇

    廣東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文明路中山大學舊址。1957年籌建,1959年開放。占地面積2.9萬平方米。廣東省博物館位于文明路,包括三個部分:博物館展館,國家民主黨一大舊址,魯迅博物館。...

  • 遼寧省博物館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寒假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游覽遼寧省博物館,博物館座落于沈陽市中心,市府廣場的東側(cè)和遼寧大劇院相鄰,博物館為白色大理石建筑,非常雄偉壯觀,從空中府瞰,為紅山文化代表性器物“玉豬龍”形象,是沈陽標志性建筑之一。...

  • 安徽省博物館導游詞_安徽導游詞(精選4篇)

    安徽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方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慶路。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科學館、皖北文管會、蕪湖科學館、皖南文物館合并的基礎上籌備,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 四川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3篇)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余年歷史。現(xiàn)有院藏文物26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5萬余件。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具有濃郁的巴蜀地方特色。...

  • 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26篇)

    請大家隨我繼續(xù)往前走。這里陳列有許多當時貴族們吃飯用的食器,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中國古代食器當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它不僅僅是食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禮器。...

  • 四川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5篇)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余年歷史。現(xiàn)有院藏文物26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5萬余件。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具有濃郁的巴蜀地方特色。...

  • 安徽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5篇)

    安徽省博物館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舊館位于合肥市安慶路268號,占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新館位于合肥市懷寧路268號,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

  • 省博物館導游詞(通用24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此行的導游王承松,大家可以叫我王導或是直接叫我的名字,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武漢,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華中重鎮(zhèn),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和漢江交匯于此,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zhèn)鼎立的格局...

  • 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22篇)

    今天我將陪同大家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它位于武昌東湖之濱,占地面積5.1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9100平方米,其中陳列大樓面積3000平方米,實際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館內(nèi)藏有歷史文物20多萬件,其中,國家一...

  • 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13篇)

    和大家一起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我感到非常的榮幸。這位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今天就由我倆為大家服務,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盡量提出來,我們將盡力幫您解決。希望能用我們的熱心、耐心和細心換來您的放心、開心。...

  • 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20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走進湖北省博物館,徜徉于歷史的長河中,看荊楚風云,聽古曲清音,與古人對話。湖北省博物館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

  • 安徽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7篇)

    安徽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方綜合性博物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慶路。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科學館、皖北文管會、蕪湖科學館、皖南文物館合并的基礎上籌備,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 安徽省博物館導游詞(精選20篇)

    安徽省博物館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舊館位于合肥市安慶路268號,占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新館位于合肥市懷寧路268號,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

  • 省博物館導游詞(通用15篇)

    廣東省博物館位于越秀公園內(nèi)鎮(zhèn)海樓,是我國最早建立博物館之一。占地5萬平方米。館內(nèi)的國民黨一大舊址和革命廣場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清代建筑明遠樓(紅樓)是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 導游詞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超碰婷婷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侵犯 | 免费一对一刺激互动聊天软件 | 九七视频在线观看 | 爽爽窝窝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全国精品免费看 | ww污污污网站在线看com | 麻豆视频成人 | 麻豆404|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五码在线观看 | 男人女人真曰批的视频8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720lu国产刺激在线观看 | 久章草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人与动人物姣配XXXX | 你好星期六最新一期免费观看 | 国产精彩视频 | 精品视频免费一区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在现观看 | 精品精品视频 | 国产伦理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级片 | 成人免费色视频 | 18禁男女污污污午夜网站免费暖暖 | 久久伊人色AV天堂九九小黄鸭 | 国产精品亚洲аv久久亚瑟桃花 | 干干人人| 色99之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 人人揉人人捏人人爽五月天 | 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在线 | 2018天天干天天操 | 高清毛片在线观看 | 日本线在线 | ZPS无套内射视频免费播放 | 国产成人鲁色资源国产91色综 |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影院99 | 久草在线免费资源 | 日日干夜夜弄 | 国产成年女人毛片80s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