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調查報告
引導大學生村官深入基層,設計出適合本村發展的規劃。定期組織大學生村官實踐,撰寫調查報告。在“規劃”最終出爐后,借助村民大會的形式討論審議,不斷調整。經由村民大會審議通過的規劃,由于爭取到了村民的支持,所以實施起來就會相對順利,同時也能贏得村民對大學生村官的認可。
3、干部帶頭,加強互動交流。
大學生村官不把自己當“特殊群體”,作為村子的一份子和民村打成一片,深入群眾,了解村情,及時掌握民村所需所想。討論村務問題時,在村干部引導下,積極發表意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加自身與其他村官的協調、配合力度。大學生村官包聯或者負責人要發揮橋梁作用,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大學生召開座談會,確保其真正發揮幫助大學生村官完成角色轉變和加強與其他村干部交流、溝通的作用。
4、不斷完善相關政策。
第一,在敲定大學生村官政策的大綱后,不斷針對大學生村官反映的具體問題和當地發展實際情況,補充細化政策大綱各個部分下的具體內容,使各種政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第二,關于大學生村官政策中的獎懲性措施要先于其他制度出臺,盡量具體和詳細,并且可以量化,激發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積極性。對大學生村官的考核制度應該納入村官整體的考核體系,做到公平競爭。第三,建議相關部門同意把大學生村官戶口落入所任職村子。以免當大學生村官本人真正因為工作成績突出,被村民推選為村里主要的村干部時,戶籍問題卻成了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