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調查報告
(二)以服務體系建設為突破口,開創中小企業信息化新局面。
1、高度認識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從調查情況看,中小企業信息化既缺乏資金,而且有資金也不愿投入,關鍵是自建信息化的投資回報不符合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律。中小企業信息化存在小生產與大社會的矛盾,需要通過社會服務體系實現資源共享,降低集群協調費用,均攤信息化建設成本。因此,信息化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突破口。需要從戰略上提高認識,從中探索出中國特色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道路。
2、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應以中小企業需求為導向。中小企業信息化社會服務體系應從企業需求入手,以資金、市場、信息、人才和技術五大需求為主線,建立服務商、服務平臺、支撐環境相互協調的生態鏈,充分發揮各個方面積極性和優勢,利用市場機制調動社會資源。
3、支持和引導服務商建設規模化服務體系。應當大力推進規;男畔⒒鐣⻊掌脚_建設,使之形成服務網絡。調查顯示中小企業較多依靠行業龍頭企業、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等實現信息化,應當鼓勵這種與中小企業業務聯系緊密的服務商規模化發展應用。
還要引導服務商以中小企業需求為導向,通過提供低價、簡單、適用的解決方案,取得中小企業信任,實現雙贏。
(三)加強營造中小企業信息化政策環境。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特別期望改善政策環境。其中,政策支持、人才培育、規范服務、建立信息庫,是中小企業希望政府給予重要支持的主要方面。
從調查情況看,在信息化建設中,一方面企業不愿為自建而投資,即使有政府配套仍不愿投資;另一方面,卻有19.3%的企業反映資金不足,49.2%的中小企業希望政府在資金、稅收上予以引導、支持。這種矛盾現象的原因是,中小企業希望的是政府將資金投在社會服務上。一些地方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基金,或在現有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設立專門的信息化部分,支持信息化社會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建設,是值得推薦和仿效的。
因此,建議政府資金投入采用“先評估后補貼”的原則,以保障對服務體系的投入真正以中小企業需求為導向。
調查中有35.6%的中小企業希望政府加強培養中小企業信息化適用人才的工作。說明政府當前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是順應企業需求的,這項工作應進一步加大力度。
(四)重點建設網絡安全環境和信用環境。中小企業信息化支撐環境,是為服務體系本身提供支撐保障的商業發展環境,從中小企業反映存在不足的支撐環境來看,電子支付(8.2%)、物流配送(10.1%)、電信服務(8.8%)等都是其中重要方面,需要持續改善;但是從調查來看,中小企業反映更為迫切的是改善網絡安全環境(24.1%)和信用環境(16.7%)。因此,當前應以網絡安全環境和信用環境為重點改善中小企業信息化支撐環境。
(五)改善中小企業信息化宣傳普及方式。針對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接受特點,更積極地采用“政府宣傳、專家引路、典型示范、分類指導”等形象生動、內容多樣的普及教育方式,對中小企業進行廣泛的信息化宣傳,普及應知應會,讓更多中小企業及早入門。
媒體、廠商應更加注重中小企業的需求,在宣傳推廣工作中,多介紹信息化對中小企業的實際價值和成功案例,多介紹中小企業比較信任的政府、專家意見,把著眼點放在如何提高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投資回報上。
(六)大規模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工作。對于開展信息化的障礙因素,26.5%的企業認為是企業缺少懂信息化的人才,排在首位。應當由政府搭臺,發動全社會力量,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培訓工程,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特別要重視對中小企業決策和管理人員的培訓
(七)繼續開展制度化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抽樣調查工作。以往調查更多偏重技術問題,而針對中小企業業務需求、信息化需求的調查較少,無法適應需求導向的信息化推進工作要求。政府應當繼續支持開展中小企業信息化抽樣調查工作,并盡快形成制度,科學反映、正確指導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還要根據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