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端午節主題活動策劃書(通用3篇)
小學端午節主題活動策劃書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結合本校彩豆文化特色,通過“彩豆情懷,端午顯愛”主題教育活動,將中華民族的氣節教育、節氣文化和學校特色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二、活動設計
(一)找一找
對象:1——5年級學生
要求:從閱覽室或網上找一找關于端午節這一節氣的相關知識;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詩詞;賽龍舟和包粽子的習俗。
(二)說一說
通過午會課、班會課、班隊課,組織學生說說相關的知識。
1、對象:1——2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粽子的習俗。
2、對象:3——4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粽子的習俗;說說屈原的故事。
3、對象:5年級學生
要求: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說說包粽子的習俗;說說屈原的故事;說說屈原的詩詞。
(三)畫一畫
對象:3——5年級學生
要求:以“走近端午”為主題制作一份小報,能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3——4年級為手抄報,5年級為電腦小報。
(四)寫一寫
通過黑板報、班級櫥窗等陣地,進行環境布置設計。
對象:3——5年級學生
要求:以“端午情懷”為主題出好一期黑板報。4年級學生以寫信的方式為“512”災區的的小伙伴寫封信,說說自己對端午節的理解、和小伙伴分享端午的快樂。5年級學生進行屈原詩詞鋼筆書寫比賽。
(五)學一學
對象:1——5年級學生
要求:以“我向奶奶學一技”為主題,學習粽子的名種包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各種豆物作為佐料包粽子,并品償不同地方、不同的風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六)比一比
對象:3——5年級學生
要求:以“六一我作主、端午我進步”為主題,進行故事演講比賽。故事內容可以是學習屈原的小故事、可以是反映端午民俗氣息的生活故事、可以是自己在端午學習一項技能的小故事。
小學端午節主題活動策劃書 篇2
一、活動主題:餃子飄香,品味端午
二、活動原則:快樂為主,比賽為輔
三、活動背景:日子,不經意間,悄悄,溜過指間、步履、床鋪、甚至于抬頭、低頭那一瞬間……轉眼,我們相聚已有一年時光。作別大一,新的學期即將向我們走來,暑假即將開始。為使我們這個大家庭度過一個既快樂又有意義的端午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促使我們開展這次活動,那就是一起陪我們度過軍訓生活的教官們即將離開我們離開警院走向工作崗位,我們作為他們帶出來的兵有責任為他們在警院的最后日子里留下美好的回憶。包餃子,吃團圓飯便成了我們的不二選擇。
四、活動目的:
1.“吃餃子”是我們的傳統習俗。舉辦“端午節,包餃子”活動,通過包餃子比賽及一系列活動,讓同學感覺到節日的溫暖,緩解思鄉之情,并借此活動弘揚我國的傳統飲食文化——包餃子。
2.借此機會,促進同學間的溝通交流,增進同學們的友誼,增強二區隊的凝聚力,培養同學們的動手能力。
3.在與教官離別之際,一頓團圓飯使得我區隊同學與教官之間的情誼變得更濃。
4.臨近期末,借此為大家放松心情,緩解壓力,讓大家用松的心態,來對待即將到來的考試。
五、活動時間地點人物:
1.時間:20xx年6月23日(周六)下午:15:30~21:30
2.地點:東院食堂
參加人員:二區隊全體人員
六、活動流程
前期準備工作:由團支書組織協調工作小組,與餐廳方面商定活動前的相關事宜。
組建宣傳小組:由各班班長組成,負責寫五份邀請函全區隊同學簽上名字再由各班班長交給五位教官。
組建編輯小組:由在學生會擔任編輯部的同學在活動期間采集信息、照片等相關事宜。
組建采購小組:由副區隊長帶人組建,負責完成活動所需物品的采購工作,生活委員負責費用地支出。
包餃子工具:搟面杖、砧板、刀、筷子、勺、手套等由餐廳提供!
七、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與細節
1、布置會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和不打擾到別人。
2、如果食堂工作人員和我們一起過節要熱情以待不要搞的氣氛尷尬。
3、如果在活動過程中出現什么突發情況要將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4、在購買材料中要以最少的金錢盡可能購買多的材料,要注意經濟生活。
八、經費預算(共1250元)
1、布置會場用品:150元
2、餃餡、面粉與飲料:700元(餃餡面粉500元,飲料200元)
3、一次性碗筷:150元
4、零食:200元
5、占地費:50元
策劃人:王中帥
20xx年6月18日
小學端午節主題活動策劃書 篇3
一、活動背景:
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節里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這節日的淵源,形成,民間各種不同的慶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載的中國所獨有的文化內涵,以此來體驗的意義;體會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級大家庭的成員,應該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增強學生愛父母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同時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文化內核,真正了解節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增強科學節日文化理念,弘揚創新節日文化,讓節日真正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幸福。
二、活動目的:
1. 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名稱、起源及節日風俗習慣。
2. 通過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過對節日的了解使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特點。
4.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
三、活動時間:端午節前兩天
四、活動準備:
1、將學生分為4組,分課題收集世界各地端午節的節日和風俗習慣,以及端午的相關資料。
五、活動方案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一、搜集有關端午節的名稱、由來、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等等。
二、調查訪問身邊的長輩,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三、端午節故事演講。
第二階段:以班會形式進入活動
一、情境導入
激情朗誦有關端午節詩歌
二、進入活動主題,交流感悟
第一主題:話說端午
1、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2、端午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3、端午詩詞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題:端午實踐活動
粽子、香袋
1、感受粽子的香甜和香袋的美。
2、學習用折紙做的五彩粽。
3、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4、設計別致、精美的粽子。隊員們每年是怎樣過端午的呢?(隊員講出各種賀端午的民俗活動)
引出——賽龍舟,端午食粽。
5、舉辦食粽宴
師:端午節,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粽子?往年你和誰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