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于端午節的包粽子的作文
篇一:粽子
一到端午節,外婆總燒好一鍋香噴噴的粽子,外面是青青的竹葉包的,里面裝的是白白的糯米,糯米中間夾著一顆紅紅的棗兒,四個一扒兒,一個個尖尖的。
外婆一掀開鍋蓋,燒熟的粽子就溢出一股清香的米味,吃到嘴里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特別好吃,花色品種也很多,除了紅棗粽,還有藕粽、赤豆粽和鮮肉粽,可端午節包的粽子,外婆又叫它“端午粽”。我們在外婆家美滋的吃了許多的粽子,還裝一小籃子帶回家去,分給家里的人吃。
我長大了才知道,端午節包粽子,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老爺爺的。過去這天包了粽子,還要丟幾個到江里去,祭尊死在汩羅江里的屈原老爺爺,不靠近江的,就把粽子丟到河里去……。
這就是我喜歡的端午節,這就是我喜歡的端午節的粽子。我真希望我的生活里,每天都是端午節,這樣我就可以天天都有粽子吃了。
篇二:端午節包粽子
每逢到端午節,四處都彌漫著粽子的清香,讓我垂涎欲滴。于是,我就纏著媽媽給我包粽子吃。
了一角,再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腌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有些得意忘形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蹦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媽媽幫我“解了圍”——拿掉一些糯米,我才緩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地折騰了一會兒,終于到了最后一步,也就是最最最關鍵的一步——扎粽繩。媽媽說,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了一圈又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小蝴蝶結,自認為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鍋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如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落下來。
我很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口氣包了好幾個粽子。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0分鐘就可以了。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我還要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