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讀書筆記
廣義的書評包括讀后感。讀后感偏重寫自己的主觀感受。讀后感要注意三點:第一,寫讀后感必須有一個明確的中心論點(或中心思想),不能雜亂無章,文意散漫。第二,這個中心論點(或中心思想)必須是從所讀的材料中提煉、概括出來的,與所讀的材料有著必然的、內在的聯系。第三,寫讀后感必須是寫自己的所讀、所思、所感、所悟?梢詫懸稽c,也可以寫幾點,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寫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從文體上看,讀后感或立論,或駁論,或闡述議論,都與議論文相似,通常把它歸入議論文的范疇,作為議論文的一種。寫讀后感要避免以下幾種情況:①“感”少“述”多。名為讀后感,卻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復述、引述所讀的內容。②“感”得不新。文中雖有所感,卻只是老調重彈,或人云亦云,寫不出自己真切的獨特的感受來。③“感”得不深。雖也能寫出一點自己的感受來,但猶如蜻蜓點水,泛泛而談,淺嘗輒止。④“感”得走調。雖然寫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從何來,與所讀材料無絲毫關聯;或者雖也是“感”從“讀”來,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樣。
寫書評無論偏重評還是偏重感,都要下工夫反復研讀作品本身,然后方能評便能切中肯綮,悟便有獨到之見。
下面是資料
《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這部著作是由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編撰。全書分“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這三十六篇,共收353個故事,大多是關于漢末至東晉年間一些士大夫的言行軼事。那些故事形象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尤其是
士大夫階層的生活狀況乃至精神世界。
《世說新語》的“說人明理”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形骸之外”這則故事就以“王朗從表面上來學華歆,結果離華歆(的境界)更遠了”這個結果,向我們揭示了從表面上來模仿別人,內心會離別人更遠。
再比如,“舍生取義”這則故事里,茍巨伯為了救朋友而寧愿用自己的命換友人的命。賊兵見了茍巨伯這樣做,于是相互說:“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接著就撤退了。茍巨伯舍生取義的精神是大家應該擁有的。
再比如,“顧榮施灸”里的顧榮,他看見送烤肉的人臉上流露出像吃烤肉的神態,便說了一句“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就把烤肉送給了送肉的人。后來他經遇危急時,常有一人幫助自己,這就是接受烤肉的人;\統地說,這就是“好心必有好報”。
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不是詩人,他及其門下文人編纂的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也不是一部詩歌作品,然而如果我們從詩的角度對這部中國最早的志人小說重新進行解讀,則不難發現,這部以記寫帝王將相、名士風流遺聞軼事為主要內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現著鮮明的詩性品質,放射著奪目的詩性光輝。主要在反映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