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讀邊城后感筆記1000字(精選3篇)
高中作文讀邊城后感筆記1000字 篇1
因著“愛”與“美”的特質(zhì),我被沈從文身上那股獨特的氣質(zhì)所吸引,既富于幻想,又在心靈上積淀著沉痛隱憂。他是個很喜歡強調(diào)自己農(nóng)村背景的作者,在《習題》里他這樣寫道:“我實在是個鄉(xiāng)下人,說鄉(xiāng)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自貶,鄉(xiāng)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xiāng)巴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式樣,與城市中人截然不同!”。讀完《邊城》,我才似乎向他邁進了一大步,理解了他心中的“愛”,領(lǐng)悟了他筆下的《美》。小說中湘西秀麗的風景畫和清新、淡遠的牧歌情調(diào)深深感染了我。
在小說中,地處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青山綠水,美不勝收。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化著茶峒白塔下兩個相依為命的擺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翠翠情竇初開,善良而清純。他們依著綠水,伴著黃狗,守著渡船,向來往船客展示著邊城鄉(xiāng)民的古道熱腸。誰又能想到,在這古樸而絢麗的湘西畫卷中,鋪衍的竟是一個美麗而凄涼的愛情故事。翠翠與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儺送相助,從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而愿“兩心永相依”的美好愛情的萌芽,誰知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為了成全儺送與翠翠,天保外出闖灘,不幸遇難,儺送也因此離開翠翠駕舟出走。疼愛著翠翠并為她的未來擔憂的外公終于經(jīng)不住如此打擊,在一個暴風雨之夜溘然長逝。翠翠守著渡船深情地等待著那個用歌聲把她的靈魂載浮起來的年輕人,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翠翠也知道“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她也希冀,“也許明天回來!”,令人無限感慨。
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以及她清澈純凈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溫柔恬靜,在情竇初開之后,便矢志不移,執(zhí)著地追求愛情,癡情地等待著情人,不管他何時回來,也不管他能不能回來。那白塔綠水旁翠翠佇立遠望的身影,是如此的嬌艷燦爛!我雖理解儺送的出走,卻也不能釋懷他的出走,因著他的決定最后讓一個人的悲劇變成了三個人的悲劇!這不禁令我想起韋莊的那首《思帝鄉(xiāng)》:“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一寸相思一寸灰,翠翠的愛情不若詞中女子那般沖動熾烈,卻也分外耀眼,志不可奪。她一生都在用她那份脈脈的溫情守候一段飄渺的希望,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這段愛情,是如此可悲、可嘆、可敬!
此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也鮮明可愛,躍然紙上。古樸厚道的老船工、豁達大度的天保,豪爽慷慨的順順,熱誠質(zhì)樸的楊馬兵……他們都是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征,都體現(xiàn)了理想人生的內(nèi)涵。這里的人們無不輕利重義、守信自約;酒家屠戶,來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風;“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比起物欲橫流、紛繁復雜的社會,這里儼然是一派桃源仙境,令人無限神往。
讀完《邊城》,不能不被沈從文筆下湘西民族和整個中華民族美好的文化精神所打動。那幽碧的遠山、溪邊的白塔、翠綠的竹篁、質(zhì)樸的百姓以及這美好的邊城所發(fā)生的那段愛與守候的故事,將永遠在我心中閃耀美好的人性光輝!
高中作文讀邊城后感筆記1000字 篇2
自然的希望—讀了《邊城》有感這是一個靜謐的雨夜,窗外是一片深邃的黑,籠住了整個世界,卻遮不住連綿的雨滴聲,我走進了《邊城》,在這個寧靜古樸的湘西小鎮(zhèn),我以一顆安靜的心,去感受一種自然的人生。沈從文一開篇就娓娓道來地把我們引進湘西,這樣簡單樸素的語言牽動著我們心靈的腳步來到一戶人家,見到了書中的主人公,一個老爺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故事便來開了帷幕。
女主人公翠翠的出生來自父母一段無望的愛情,她的出生是不被祝福的,她自幼與爺爺相依為命,與黃狗做伴,這樣一個不完整的家庭只能靠渡船來維持清貧的生活,但是這個家庭并不象征著悲哀,書中的字里行間散發(fā)著自然的氣息。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啊!
一條溫順的小溪沿著青山順流而下,水聲與風聲編織成一曲自然之歌,溪水經(jīng)過田野,繞過竹海,流向唱著山歌的翠翠,“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十五歲的少女便有了山水般的姿色與性情,健康,純凈,善良,同時她也懷有一份少女的朦朧感情,她也會臉紅心跳,也會傷感憂郁,也會獨自一人看夕陽和云彩,卻永逃不出淳樸與自然。
她的感情像一個粉紅的夢,擊碎這夢的是大老的殞命,二老的離開和爺爺?shù)娜ナ溃磺羞未來得及開始就已消失,孤獨的翠翠是否只能無力無奈地在塔邊渡船,默默地等著一個人……《邊城》的文字行云流水,如同一曲古箏,使人身臨其境。
品讀了《邊城》時,我仿佛已走出了城市,走進了湘西茶峒。早已看慣高樓大廈,聽慣汽車笛鳴,嗅慣污濁空氣的我,驀然回首,竟然在文字里找到了久違的那一片山青水秀,那一座青石白塔,那一處小橋流水,那一聲鳥鳴呢喃,這就是我一直想尋找的生命的底色啊!
現(xiàn)在的城市,要尋一片綠地和自然已經(jīng)不容易了。的確,中國有周莊,有婺源,有西遞宏村,有許多著名的古城自然景點,是的,景致還在,歷史還在,只是維持這份自然的民風精神已經(jīng)不在了吧。自然,已被旅游產(chǎn)業(yè)所利用,開發(fā)自然,已成了賺取金錢的途徑。或許這是不可能避免的現(xiàn)實需求,隨著時代變遷,我們得到了很多那么失去的呢?對于真正自然的消逝,我們難道不惋惜痛心嗎?
《邊城》中的自然環(huán)境,是一首詩,是一個夢。《邊城》的文字純凈樸素,如同一杯香茗,能夠安撫人心。沈從文的正規(guī)教育僅是小學,他更多的智慧與才華是鳳凰城的自然給予他的,是自然將他的文筆賦予詩意,同時他又把自然的性情賦予在他所塑造的人物身上。翠翠天真可愛,純潔善良;爺爺慈祥和藹,誠實老實。
現(xiàn)實生活中恐怕這樣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吧,生活中,學歷高,城府深的人為錢為利為權(quán)為名,處心積慮,明爭暗斗,爾虞我詐,我僅僅是個學生,不曾體會這其中的水深火熱,但想想就覺得膽戰(zhàn)心驚,學生時代太寶貴了,茶峒的生活環(huán)境實在讓我心生羨慕之情。記得看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失去了鄉(xiāng)村,卻從未收獲城市。”城市的美好在哪呢?《邊城》中的人際關(guān)系,是一支牧歌,是一個希望。
雨下一整晚,我終于合上了書本,感謝沈從文為我們還原過去的自然人生,讓我們還擁有憧憬之情。就讓我們對過去懷有一種感恩吧,帶著這份感恩不斷成長,暢想未來。記得一部電影的最后一句臺詞:有希望是幸福的。翠翠還有希望,她終將會收獲幸福。我們何嘗不是呢?人類保護自然的意識逐漸增強,世博的口號已經(jīng)喊響,時代寄予自然的希望,相信會讓我們收獲城市,收獲幸福!
高中作文讀邊城后感筆記1000字 篇3
漠漠水鄉(xiāng),褪去了幾縷霧色,小船泊在河邊,水波隨著風,泛起陣陣漣漪。對岸是寂寞的旅途,依稀的背影逐漸消失:至于去哪里、什么時候回來、是否還會回來,暫且,且隨它去。
多數(shù)人從沈從文作品的只看到了清新秀麗的詞藻、婉轉(zhuǎn)多情的故事,卻無法發(fā)覺那樸實背后隱藏的悲痛,那作者心中深深的傷痕。因為沈從文文章往往用極冷靜的手法,將善惡美丑輕輕掠過,但越是輕描淡寫,就越給人一種發(fā)自靈魂的壓抑。無論是咬牙切齒的忿恨,或是熱情激蕩的快樂,在沈從文的筆下,也永遠是和風細雨般的柔和。
灰蒙蒙的雨中藏著朦朧而淳樸的美感,也藏著作者無奈的悲痛。但是,對情感木然的都市人卻多把沈從文的作品當作鄉(xiāng)俗文學,因為欲望的充斥使他們無法透過薄霧看出那一縷明媚的憂傷。那一縷明媚,是作者對人性的思考,對真善美的贊揚,那一縷憂傷,更是對沉淪日下的社會沉重、傷感的批判。其寫作手法將優(yōu)美與悲憫恰當?shù)娜诤希屆利惾缢闱咄缸x者的心田,又讓悲哀如石般壓抑著人的靈魂。
作為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講述的就是一個處在湘西的桃源之地,在時代變遷,社會風氣開始污濁的時候,有那樣一段純真而悲哀的愛情。大老與二老,兩個樸實的青年,在金錢面前他們毅然的選擇了愛情,他們不會為一間大磨房心動,寧愿為了心愛的女子癡狂的唱三年的歌。而這種形象,也正是這鄉(xiāng)間小城最純樸的象征,他們是這個小城的靈魂,最純樸的靈魂。
祖父是純樸、善良、勤儉、樂觀的精神象征,是茶桐人美好品質(zhì)的代表,這里的人們對這種精神的向往,就被人們對白塔的態(tài)度反映出來,白塔坍塌以后,茶桐百姓慷慨解囊,協(xié)助重修白塔,但似乎修建白塔的目的并不是還原一個樣子,而是茶桐百姓對美好品德的最真切追求的寄托翠翠對愛情天真的渴望,是何等的平凡,她只想嫁個心愛的人,踏踏實實的過一輩子。決不曾想過什么“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更不會理解什么是所謂的愛情。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份純真的愛,不曾粉飾,熱烈而羞澀的追求過,追求一個她愛的臂膀,直至夢的消逝……
這樣的寫作手法,使得讀者對這段悲劇感到深深地惋惜。山竹林是翠翠的心靈之家,記得祖父與翠翠談起終身大事時,翠翠總是變出一臉嚴肅或是沉吟不語的樣子,使得祖父沒有辦法繼續(xù)說下去,而一旦祖父提起了她所心愛的人時,在嚴肅的表情下掩藏著一種莫名的喜悅,一個羞澀而天真的小女孩,沒有做作,洋溢著自然的精華,自然的秀美。景色、民俗風情,點綴上鮮活的人物,使得人仿佛置身江南小鎮(zhèn),親眼目睹了一場悲劇,又悵然所失的回到現(xiàn)實世界,輕嘆一聲,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