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讀書筆記(精選4篇)
最后一頭戰象讀書筆記 篇1
《最后一頭戰象》是我在寒假時看的最后一本書。這是一本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不亞于人類,它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這是我讀沈石溪動物小說的體會。
這本書分部分,分別是象、豬、熊。里面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老虎竟然做了豬的保鏢,一只警犬戰勝了一頭大象……
從這本書里,我明白了動物學的“鑄定式記憶”,知道了最大的熊是棕熊,悟出了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象牙、熊掌和熊膽雖然很值錢,甚至每樣有一個就成了億萬富翁,但是眼看動物就要死去,你心不慚愧嗎?
最讓我感動的,是豬板塊的《野豬王》里面說了一只家豬,又做了野豬,后來經過教訓,又重當家豬的事。從這篇說明了動物也能知道人的心意,而人,卻一直在破壞著動物的自由,破壞美好的情感,更破壞了美麗的風景。
合上這本書,我想:人,能不不做到保護自己的地球媽媽,不再虐待動物嗎?
篇七: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最后一頭戰象》后,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喜歡段嘎羧要走消息像長了翅膀似傳遍全寨男女老少都來嘎羧送行許多人泣成聲村長嘎羧脖子上系了條潔白紗巾四條腿上綁上了黑布老人和孩子手里捧著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嘎羧嘴邊也沒吃只喝了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
通過消息像長了翅膀似傳遍全寨說明了人們都關心嘎羧從許多人泣成聲體會人們都想讓嘎羧走舍得說明了大家對有著深厚感情嘎羧繞著寨子走了三圈看得出也舍得寨子里村民 嘎羧頭重情、重義大象想念自己戰友把自己埋葬昔日和自己并肩作戰戰友身邊我們心位品德高尚重情義英雄讀《最后一頭戰象》我讀出了一種戰象的品質,我讀出了一頭戰象的風采。
《最后一頭戰象》讓我明白了,動物身上也有人的感情,它們和人類一樣,有懷舊的情感,有感恩的心。
故事中的幸存者——嘎羧,知道自己將要死亡的時候,不辭路途辛苦返回到百象冢,和其他的戰象埋在了一起。
最后一頭戰象讀書筆記 篇2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假期里我又讀完了一本書《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對我的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人人皆知的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他的創作以動物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萬字,我看過很多他的著作如:《狼入夢》、《第七條獵狗》等,但我尤其喜歡這本《最后一頭戰象》。
書中有一篇我最喜歡的文章《給大象拔刺》,講述了一根一寸長的鐵釘扎進了小象寶寶的足墊,大象爸爸心急如焚的到路上把一位赤腳醫生用鼻子卷回家,讓它為小象寶寶拔刺,拔刺時赤腳醫生不小心把小象寶寶弄疼了,大象爸爸氣急敗壞的差點把赤腳醫生勒死,最后赤腳醫生竭盡全力把小象寶寶腳墊上的刺拔了出來,一個月后,小象寶寶恢復了,大象一家為了感謝赤腳醫生,來到路上截住那位赤腳醫生,扔給他一個比冬瓜還大的蜂窩,好像還赤腳醫生醫藥費似的,赤腳醫生明白了它們的用意,后來赤腳醫生和小象寶寶握鼻,表示人與動物的友好。
這篇文章的故事真是‘知恩圖報’這個詞的真實寫照,就連動物大象都知道感恩,我們為什么不能呢?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也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老師的諄諄教導,感恩……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最后一頭戰象讀書筆記 篇3
我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一篇文章之后我感動極深,里面的戰象嗄羧,它雖然只是一頭象,但它卻用擁有人類根本做不到的神圣的情感。
嗄羧,面臨死神,卻還不能忘記他當年浴血奮戰的場面,想到了那個舊馬鞍,象鞍上染著熱血,繡著硝煙,印著站塵,散發著一股英雄氣概!
它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要回那副舊馬鞍,有一種用語言表達不出的情感。
當然,嗄羧也是很重感情的,當它要去象冢,還不忘這個曾經救活它收留它并養活它20xx年的村寨,于是,臨走時,他拖著他那虛弱的身體繞著村寨走了三圈。
人也是重感情的,嗄羧臨走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來給他送行,帶來了許多它愛吃的東西。
它找到的最后歸宿竟是當年埋藏它戰友的百象冢,多么重感情的象啊!仍然記得當年和他一起奮斗的戰友們,雖不能同生,但死也要在一起!
最后一頭戰象讀書筆記
大家好,最近我看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最后一頭戰象的意思是,戰象和人類發生了爭吵,就開始打了起來。雙方互不相讓。最后兩敗俱傷!
在戰爭中,戰象就剩一頭了,這頭象也傷亡慘重。人們發現了他,把他帶回家去治療。雖然治好了但左腿比右腿跛一點。這頭象和人們歡聲笑語的度過了三個月。
有一天,這頭戰象到一間小屋向沈石溪要東西,沈石溪以為戰象餓了,給他了個玉米棒。戰象把他丟到了一邊,讓沈石溪再仔細找找,最后沈石溪給戰象一個坐墊似地東西。沈石溪覺得戰象要走了,果然兩三天后戰象給村子里的人告別了。
一個獵人對沈石溪說:“你想發一筆財不!”沈石溪說:“怎么發?”獵人說:“我們跟著象到象墳里撿象牙!”沈石溪說:“不行。”獵人把沈石溪拉來了,他們跟著象來到了象墳。這頭戰象用象牙開始掘土,掘了一天一夜戰象累死了沈石溪怕遭到報應就把土填上了。
我覺得沈石溪很善良,那個獵人很邪惡。
最后一頭戰象讀書筆記 篇4
寒假期間,我讀了不少的書,其中對《最后一頭戰象》的感受最深。
這本書的作者是沈石溪,書中講了一頭叫嘎羧的老戰象在臨死前找到了“百象冢”,并將自己埋葬在那里的故事。
象是一種很有靈氣的動物,而且非常的強壯,所以人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馴服它,用它來打仗,即使在叢林里,它也可以算得上是“叢林之王”。沒有一只動物敢進攻一頭成年的公象,連孟加拉虎也要退避三舍。
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大象一直有一個天敵——老鼠。說如果老鼠鉆進大象的鼻子或耳朵里,大象就沒戲唱了,還因此把斗獸棋的規則設成“老鼠制大象”。事實上,大象的聽覺與嗅覺都非常靈敏,幾乎可以預知老鼠的到來,只要它用鼻子一打,老鼠就會被拍成肉餅,即使真的有老鼠爬進了它的鼻子里,它只要一呼氣,老鼠就會被吹到十萬八千里之外。所以,我認為“大象怕老鼠”的說法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