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精選6篇)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 篇1
誰能在石頭上輕松睡覺?
當一個人決定離開床的舒適,去石頭上睡覺是,他就已經擺脫了某種惰性,而帶來許多種可能。有一天,頑石也會留下他的溫度。無可厚非,在這個世界世界上,我們都是在石頭上睡覺的人,關鍵是你是選擇怎樣入睡的。
一直很敬佩楊瀾,驚異于她獨到的視角,她的勇氣,她的美麗以及這么一個小小的女人造出的這么一個大大的世界。是的,她說不上漂亮,但每一個見過她的人都被她的美麗所吸引。
整本書是將三件事交織一起展開寫作的。第一件事是楊瀾本人從事電視行業的心路歷程;第二件事是《楊瀾訪談錄》節目團隊的組建、人員分工配合和團隊成員做節目所付出的辛酸和努力;第三件事是與這些被采訪的“大佬”過招,楊瀾以及她的團隊如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何對嘉賓巧妙的提問,如何精益求精的創造這個有價值的節目。從楊瀾20xx年的職業生涯,我看到的這個社會的變化以及他們那一代人看問題的角度。
“你真的那么有遠見嗎?”這是楊瀾在書中提出的第一個問題,遠見,源于思考,是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掌握和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它決定于人們能否在正確的時間作出正確的決定。縱觀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企業家以及政治家,之所以成功,是他們富有遠見,之所以遠見成為遠見,是因為他們成功。成功就是世間最大的硬道理。誰不想贏?
相較于杰出的男政治家和男企業家,我更敬佩那些在江湖中的女人們。在這個時代,女性作為勞動力和消費者的影響與日俱增,已經成為21世紀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三大動力之一。女性的“權利”與“權力”需要被重新定義;女性的“成功”與“成長”需要有不同的選擇。無疑,楊瀾就是這樣一位女性,接受楊瀾采訪的女性也都是這樣的女性。有人說,如果有更多女性能夠參與到世界政治中,特別是成為領導人的話,世界將更加和平。我并不確定女性是否更愛好和平,但是可以肯定的說女性正在參與改變的不僅是職場規則、政策決定,更重要的是,改變既有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從而改變人類的未來。什么是幸福?“我相信幸福要靠運氣,但更要考能力:夢想的能力、創造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和分享的能力。總之三個字:幸福力。我要的幸福是豐富而有價值的生命,是充滿愛和溫暖的感情世界。”楊瀾于她自己做了最好的詮釋,她就是一個幸福的女人!
看過《楊瀾訪談錄》的人都知道,節目嘉賓本身是一個影響一個時代的人物,采訪的過程并不只是單純關注嘉賓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側重于人性本身,尊重生命個體,彰顯個性基調,這也是楊瀾一貫堅持的觀點,也是《楊瀾訪談錄》的價值觀。是人,他就會有喜怒哀樂,也會有自己的七情六欲,當你站在空空的舞臺,當所有人都走了,燈還亮著,那時的你會不會覺得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就像哲學家周國平寫過的:有趣的是,你們想象不出這是個多么無趣的時代,。我朝四周看,看看人人都在忙碌,臉上掛著疲憊、貪婪或無奈,眼中沒有興趣的光芒。我看見老人們一臉的天真,聚集在公園里做兒童操和跳集體舞,孩子們卻滿臉滄桑。······我看見許多有趣的事物正在毀滅,許多無趣的現象正在蔓延。是啊,我們不得不慢下我們匆匆的腳步,回過頭再去思考這個社會,去思考我們贏的價值。我相信有些人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就如楊瀾那樣用問題打開一個個世界,去思考,去改變著這個世界。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我們都是在石頭上睡覺的人。但是誰能夠在石頭上輕松地睡覺?兩種人:找到適合的石頭的人或讓自己適應某一塊石頭的人。而楊瀾就是這兩種人兼具的人,無疑,她贏了!她贏得的是她自己!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 篇2
《一問一世界》今天看完了,放下書,我感受到了一個與我印象里有些不同的楊瀾。合上書后的感想如下:
1、這本書中多處看到人文歷史與人性,秉承探求事實真相,留下一段記錄,這是楊瀾制作《楊瀾訪談錄》的所注重的。
2、一個人做一件事,其注重的品質與做事風格會被人們知曉后形成其個人品牌,并會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情。楊瀾就是這樣吸引了優秀的專業人士加入。
3、一起做事情的人會因為個人的原因離開;也會因為發展變動有一些人離開。變動是難免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只要堅持仍然會繼續前行。
4、支持愛妻事業的丈夫是多么難能可貴。
5、完整的女人有家、有事業、有孩子。楊瀾并不因事業上需要而使一起干事業的女人放棄做媽媽,還會鼓勵催促她們生小孩。
6、做電視以收視率為重,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使得楊瀾面對現實做出了多種選擇。
7、作為母親在理解與包容中與孩子共同成長。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 篇3
她,一個在美女如云的媒體群中,不是最美可卻擁有一種特有的知性與優雅的女人。她,在眾多世界重量級的大腕面前,淡定且睿智。她,在一本叫做《一問一世界》的書中全方位地展現自己20xx年的媒體生涯。
她,就是楊瀾。
對于楊瀾來說,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人類對于自我和世界的認知,似乎一直都在發問。也正是由于這種種的疑問,人類開始探索世界,從而有機會更好地認識自己。如果說楊瀾是通過問來悟出生活的哲理,認識真實的世界,尋找真正的成功,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是否也要問問自己,怎么才能讓我的學生能夠學會提問呢?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仿佛總是老師提了問,學生記住了答案,然后再在考試時還給老師。盡管學生在學習時也有諸多疑問,可真正能主動提問的,又有多少?書中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楊瀾在讀大學時,按時上學按時交作業,可期末成績卻是B,教授說,你上課從沒提過問題,證明你上課參與度不夠高。看到這兒,我驚了一下,回想下自己對學生的評價,竟全然沒有顧及到這個方面。可是,要怎樣才能培養學生提問的能力呢?我想,最基本的,要創設一個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興趣。而我,要轉變角色,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思考如何提高學生問的質量。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 篇4
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想更加了解下楊瀾這個成功者。我們平時見到的,是楊瀾出現的電視上面風光的形象,而對于我來說,更想知道她背后的故事。果然,這本書寫到了她成功背后的點點滴滴。看完本書之后,覺得有必要寫下她給我的幾個啟示。
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你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么不把它喚醒?這句話,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讓我充滿著力量,興許我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但是我沒有行動的動力。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在1994年毅然離開了讓她成為的央視睜大綜藝節目,而飛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放棄在美國電視機構做主播的機會,而是毅然決定回國建立傳播中國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平臺;正是因為夢想,讓楊瀾不顧懷孕帶來的不便和危險而跑遍港澳辦、文化部、廣電總局等相關部門,游說每位審批者,所以才有了中國第一個定位于歷史文化的專業化電視頻道——陽光衛視;正是因為夢想,楊瀾才具備各方面的素質而得以與全世界的各式各樣的大人物斗智斗勇,因而有了了解世界的《楊瀾訪談錄》。無論如何,一個人沒有了夢想,正如航海中沒有了指南針而變得目無方向,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想法,只要有一絲實現的可能,就請你堅持到底,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斗。
團隊的力量。如果把楊瀾的所取得的成就歸于一個人的功勞的話,那是不太現實的。其實在楊瀾的背后,還隱藏著一些無名英雄,但是他們都是響當當的人物,無論是在上海的團隊,還是在北京的團隊。每一個對嘉賓的問題,都是這些人物,如復旦大學教授蔣昌建,不斷收集嘉賓資料,然后經過整理,細細挑選才整出來的,所以每一個問題是汗水和智慧的結晶,當然在電視機前我們只看到了睿智的楊瀾,卻忽略了背后的英雄。
背后的人。還有讓楊瀾幸運之處就是她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吳征,從最初的一個小小的想法,到陽光衛視,陽光基金會的創立,這些都離不開吳征的支持,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從物質上,吳征的出力都是至關重要的。陽光衛視創辦之初,啟動資金缺乏,衛視的運作困難,從商的吳征就拿出3500萬港幣與友利電訊聯手收購了香港良記公司,并更名為“陽關衛視網絡電視有限公司”,并且還負責與海外供片商進行談判,除此之外他還請來了他擔任香港亞視營運總裁時的老部下徐小明擔任陽光衛視總裁,這才讓陽光衛視得以運行下去。在陽光衛視收視群和收視率提不上去的時候,電視運作的資金越來越多而收益卻遠遠不夠,陽光衛視的發展步履維艱,關鍵時刻,吳征建議把陽光衛視的控制權轉讓出去,雖然就這個問題他們倆曾發生過激烈爭吵,但最后為了陽光衛視的生存,楊瀾還是服從了丈夫的決定,如果當初楊瀾堅持只做紀錄片的話,陽光衛視只會被商業市場淘汰出局的。所以,每個成功者的背后總是有個為他/她默默付出,時時刻刻支持他/她的人,楊瀾也不例外。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 篇5
半個月前買的《一問一世界》,當時我同時在看三本書,分別是在辦公室、廁所、臥室里抽空看的,因為白天上班一直比較忙,所以看得速度比較慢。再多翻看幾頁《一問一世界》的時候,我已被她深深的吸引了,撇開其它的兩本書,專注于楊瀾對電視新聞的這份執著,勇于選擇,為了理想而奮斗到永遠的書。
看完這本書,才了解了60后楊瀾接觸主持人,選擇深造,創造精彩的欄目,開辦電視臺,申辦奧運,做慈善等等。她的事業是如此的成功,不僅如此,她的家庭也異常和睦,吳征一直都尊重、支持楊瀾的事業,作為兩個兒女的母親,她是孩子鋼琴課上出席次數最多的母親。誰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家庭和事業必須二選一,,楊瀾做到了,得到了。其中更讓我感到興奮的是《楊瀾訪談錄》20xx年,楊瀾把一個二人訪談節目做到如此高端,采訪的嘉賓500多位,背后有一個旁大的團隊,說其旁大,是因為他們的精神,每個人都有共同的理想、奮斗的目標、對電視新聞的熱愛、創新精神,他們就是個旁大的搜索引擎,為了能提出更優質的問題、帶著問題找尋真相,堅持不懈的努力。團結可以將力量最大化,楊瀾就是組織者。
正是因為楊瀾的對專業的執著,對祖國的熱愛,懷有一顆善良的心,通過她自稱記者的身份,轉播給大家,也把她的成功分享給了我們,身受感染。我想贊美,卻顯得詞窮。
一問一世界讀書筆記 篇6
懷著對楊瀾的崇拜和好奇把這本書捧回了家,想由此獲知在做每個人生選擇的時候,楊瀾是怎么想的,她如何面對困惑和選擇,如何成長。
一開始看起的時候,覺得書的節奏挺快,涉及的人物、信息量都有一點,讀著很舒暢,但是讀著讀著,不由得對《一問一世界》有些失望,因為它并沒有回答我想獲知的問題。誠然,《楊瀾訪談錄》伴隨著楊瀾的成長,是她人生的重要內容,但對于這本書我感興趣的并不是《訪談錄》里有些什么嘉賓、楊瀾在訪問嘉賓前是怎樣做功課諸如此類的問題。我想知道,比如,《訪談錄》提問之前、提問之中的過程對于提問之后楊瀾的思想、思考有什么樣的影響,但恰恰這樣的內容在書中一筆帶過。影響肯定有,但我想知道是怎樣影響的!整本書更像是楊瀾的履歷表而不是傳記,書里各種風云人物,看似勵志,看似很有內容,其實是只有骨架沒有血肉的感覺。如果是讀一個作家的代表作,你會讀到他對書的誠意。在看楊瀾的博文《拿到新書,謝謝大家!》中有寫“其中我寫的部分都是在飛機上或臨睡前在床上零零碎碎寫成”,我想也是,讀起來并沒有那種很費心血的感覺。當然不是說楊瀾沒有誠意,只是這本書被我寄予太多“厚望”,讀后沒找到答案不免有些失望。從書的細節來講,書是由楊瀾和朱冰女士每人寫一部分這樣交錯的形式展現,有些地方內容有重復,由兩個不同的人寫卻沒有看到不同的見解,也是不滿意的地方之一。對于這樣一本通俗讀物,我是不是要求太嚴格啦?!
接下來講講書的內容。除去開頭的代序和結尾的代后記,目錄中提出六個問題,書以回答這六個問題為線來編排相關內容,每個問題的回答都由楊瀾和朱冰女士各寫一部分。這六個問題是:
一、你真的那么有遠見嗎?
二、你不想贏嗎?
三、誰能在石頭上輕松睡覺?
四、為什么總問女人這個問題?
五、奧運可以是件很浪漫的事嗎?
六、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臺?
對于“一、你真的那么有遠見嗎”,楊瀾的回答是“所謂遠見,即洞察力,是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掌握和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它是某種稀缺資源,不是因為它要求當事人有多么聰明,而在于能否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決定”。也就是是說,歷史是人的選擇,是人民大眾的選擇,領導者順應了這個潮流就是有遠見的表現。
第二部分“二、你不想贏嗎?”強調的是人可以實現精神和物質的雙贏。
“三、誰能在石頭上輕松睡覺?”的發問來自中國臺灣著名編舞者林懷民。在石頭上睡覺?又硬又冷!但如果你做到了,克服了依賴舒適的惰性,那么,石頭上也會留下你的溫度。我覺得這是在講人與事物之間一種相互探討相互適應的做事態度和方法。
“四、為什么總問女人這個問題?”是問——怎樣在事業和家庭上實現平衡?楊瀾的回答是它倆本來就不是對立面,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而是一種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社會角色的掌握。
“五、奧運可以是件很浪漫的事嗎?”這部分講了申奧以及奧運(主要是開幕式時)的努力。文化的交融和傳達可以很浪漫。
“六、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臺?”作為書的最后一部分,意在回歸自我,也如楊瀾在“代后記”中講到的現在《訪談錄》里的提問不為追求深刻,而是“回歸常識”,其實也是她對自己人生新階段的理解和思考定位吧。
看了書中講到的在上海時《楊瀾訪談錄》的“夢之隊”團隊,讓我對這個團隊心聲好感和好奇,要找一期20xx年之前的節目來看。,我看了20xx年訪問李光耀、吳開棟、李顯龍三位新加坡總理的視頻,覺得剪輯有點亂,提問也不怎么樣,沒有書中所說的那種水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