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窗小語讀書心得(精選7篇)
螢窗小語讀書心得 篇1
中國臺灣著名作家劉墉的文章很多總是短小精悍,他常常從身邊的人、事、物等現象談起,引發出自己的人生思考,讓我們讀時越咀嚼越有味,讀后豁然開朗。前一段讀了他的《螢窗小語》,里面的一個個故事也是來自于身邊的人、事、物、景等現象,一個個親切真實的小故事,普通的就好像路上的小石子,一經過先生細膩睿智的解析就展示出它蘊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了。讀起來不僅讓人警醒,更讓我們為生活里的點滴所感動。
他在文中這樣寫道:“我認為教育也有所謂剪枝與摘心。對于那些心有旁騖的人,要剪其枝,使他們能潛心專志,認定目標。對于那些沖動莽撞的人,則摘其心,使其能按部就班,獲得更高的成就。”讀了這句話,我很有感觸,對于我們老師來說,每年都要面對許多性格各異的孩子,對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每年也下了不少功夫,但從沒想過“剪枝”與“摘心”。仔細咀嚼這句話,我認為很有深意,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庭的規矩、課堂的紀律、學校的規則、社會生活中的秩序等都需要遵守。小學生正是形成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時候,他們的成長正是需要修枝剪葉的時候,只有修枝剪葉,磨去自私的自身的棱角,讓自己變得象水一樣,去適應社會的形形色色。不然社會不收留,雜枝影響他人,社會自然會替你剪枝,不僅剪枝,還會傷根動骨。
讀劉庸的書,首先感覺“人就這一輩子”,我們沒有理由不學會生活。但是追逐到的是物資享受并不是幸福生活,盲目追求生活的享受,不如細細體味一下眼前的生活。劉墉曾說:“黑白的心情,看見黑白的世界;彩色的心情,看見彩色的世界。”如果我們能讓心靜點,就能聽見花開雨落的美好。讓心寬一點,就能寬恕自己和別人而展開笑容。讓心遠一點,就能感覺彼此的親近。換個美好的心情去看世界,就會少一些苦惱多一點溫暖。發現生活,體會生活是為了更有力量去改善生活。面對困境,熱愛生活的人總是心懷希望,努力進取,因為他相信闖過去是更美好的風景。“對于風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卻可能獲得新生。”
讀劉墉的書,讓我們更會生活!
螢窗小語讀書心得 篇2
我是先了解了劉墉先生,再閱讀他的作品的。在看了《藝術人生》劉墉先生的個人訪談后,從他的身世到他在事業上的不斷追求,以及他對家庭、子女教育方面的感悟,我感受到這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
《螢窗小語》是劉墉在中國臺灣做主持人時寫的作品,它取自平凡人的簡單生活,一個個親切真實的小故事,普通的就好像路上的小石子,但經過劉墉先生細膩睿智的解析,就展示出它蘊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了。其中有一篇小短文《人就這么一輩子》給我影響特別深刻,雖然寥寥數語,但已把人的一生分析得透徹明晰!
"人不就這么一輩子嗎?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輩子,春發、夏榮、秋收、冬藏,看來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暫的一輩子".
"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馱過這短短幾十年就煙消云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么好解不開的呢?"
"人不就么一輩子嗎?短短數十寒暑,剛起跑便到達終點的一輩子;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屬不屬于自己的一輩子;此刻過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輩子;白了的頭發便再難黒起來,脫了的成齒便再難生出來,錯了的事情便已經錯了,傷了的心便再難康復的一輩子……"
這三段是我最喜歡的話,前一段他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的四個季節,用春夏秋冬形容生命的短暫,形容生活的艱難。簡短的形容,卻意義深遠!中間這段句句是真理,看了這段話,心中的煩惱、郁悶一掃而空,只有放下過去,把握現在,才有美好未來!怎么樣都是一輩子,為什么不輕輕松松友善和美的過一輩子呢?沒智慧的人總希望別人給他快樂,有智慧的人是自取快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吾心安處是我家",就看你對生活懷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讓心寬一點,就能寬恕自己和別人而展開笑容。讓心遠一點,就能感覺彼此的親近。換個美好的心情去看世界,就會少一些苦惱多一點溫暖。
因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
螢窗小語讀書心得 篇3
喜歡劉墉,是因為他的樸實無華,更因為他的文字給人讀后的無限深思……
假期,讀了劉墉的《螢窗小語》,這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善于以小見大,從生活的繁瑣點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種真諦,深入淺出,又耐人尋味。一個個親切真實的小故事,普通的就好像路上的小石子,一經過先生細膩睿智的解析就展示出它蘊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了。
《玉蘭花》是文集中不太起眼的一篇文章。作者劉墉的繪畫班中,有位學生每次上課總要帶許多,玉蘭花分給同學,所以一到星期四就變得馨香滿室。他曾經好奇地問這位學生:“你哪里來的這么多玉蘭花啊?”“我從家里樹上摘的。”每次去摘不是很麻煩嗎?“他問。麻煩也值得。”她笑著說,“這是祖母教我們做的。每年到這個季節,我家的樹上就開滿了玉蘭花,朋友來訪,總是一進門就贊不絕口,說是濃郁極了,可是我們整天接近,反倒久而不覺其香。有一天,祖母突然對大家宣布:以后每個人出去,只要樹上有玉蘭,就摘一些送朋友‘當時大家都反對地說:為什么不自己留著?可是祖母說:花總是要謝的,自己有的太多,反不覺得芬芳,何不拿去送給沒有花的人,讓我們庭院的馨香散布在每個朋友的身旁呢?從此全家人就都這樣做,它使我們結交了更多的朋友,樹上的花朵似乎也開得比以前更繁盛了!學生的這番話,真是令劉墉感慨不已。有些東西我們擁有得過多,反而不感覺它的美好,何不將它分給那些需要的人呢?讓我們小小庭院的芬芳,散播在每個人的身邊;讓我們狹窄的快樂,擴展到社會每個角落;讓我們家中的爐火,溫暖每顆寒冷的心:讓我們階前的燈,照亮每個夜歸人的路;讓我們從別人的笑臉上,看到自己的笑吧!
《迎向風雨》這篇文章,幾個學生登山迷途喪生,而訪問某位登山專家。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應該怎么辦?“
登山專家說:”你應該向山頂走。“
”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頂風雨不是更大嗎?“我懷疑地問。
”往山頂走,固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但卻可能遇到爆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專家嚴肅地說,”對于風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戰場上,不也是如此嗎?
螢窗小語讀書心得 篇4
很久以前,讀過劉墉的一些作品,就喜歡上了他,因他的樸實無華,更因他的文字給人讀后的無限深思……
閑暇之余,又重讀了劉墉的《螢窗小語》,這是他的早期作品,
螢窗小語讀后感5篇。他善于以小見大,從生活的繁瑣點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種真諦,深入淺出,又耐人尋味。
《戒煙》是文集中不太起眼的一篇文章。說的是劉墉有一位"癮君子"學生,某一日,忽未見其抽煙,于是詢問何故,學生答曰:戒了!并笑言戒煙并非大不了的事,他早戒過好多次了。文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動人的情節,就是借著戒煙這樣的小事,在三言兩語之中,道理已經清清楚楚地擺了出來:"把成功看得容易,將失敗不當一回事,勇于發誓而怯于實踐,這大概是人們的通病!"
《鑼》原文只有很短的兩句:"為山九仞,常功虧一簣。經過了長久的努力,成與不成常決定于最后的一刻啊!"一段精練的文字,一段直白卻很實在的文字,也許每個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卻說不來其中的奧妙。
就是這樣一本簡簡單單,直直白白的書,講述的卻是貼近生活,貼近你我,貼近大眾的一本書。當然,書里還有很多很多經典之處,讓我們讀者回味的亮點也是無處不在。
螢窗小語讀書心得 篇5
“每個人都會死,只是不知道時間罷了;它可能還相當遙遠,也可能此刻正敲我們的房門。”
坐在綠草叢中,傾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輕輕翻動著薄薄的書頁,如詩如畫般的語言流進我的心田。《螢窗小語》是劉墉的成名作。書中是一篇又一篇簡短優美而蘊含哲理的散文。其中,《計劃生命》令我感到好奇。
這篇小散文想告訴我們,人就這么一輩子,要學會珍惜;生命就這么短暫,要學會計劃。
生命需要計劃嗎?答案是:需要!你會吃驚地發現,太陽從東邊升起,轉眼便躲到西山后邊去了。或許你還會發現,你已稀里糊涂地度過了一天又一天。我們不能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我們要學會計劃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生命,讓每一天都變得精彩而有意義。
你是否計劃過生命?
有一位癌癥患者,他得知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便制定了一份計劃,計劃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有一個豐富多彩的旅程。他一個人去傾聽鳥兒的歌唱,去看溪水嘩嘩地流淌,去享受雨絲滴落草叢間的美,去享受屬于他一個人的幽靜,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奇麗。最后的那些日子里,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輕松自在,從未有過的井井有條。是呀,一個人不懂得計劃生命,茫然地,匆忙地度過,將會失去許多快樂。
還有一些人,年少時不懂得珍惜,不懂得計劃,等長大了,等走到盡頭了,再想著去計劃,卻已經遲了。
他,在少年時代,從不認真讀書,只知道虛度光陰。成年了,他也不計劃經后的打算,整日流落街頭。他不愿去打拼,他永遠只肯等待金錢的到來,直到死,都沒有一個計劃。
計劃過的生命是精彩的,是有意義的,它雖然不能如你所望,但必定是充實的,是井井有條的。讓我們一起計劃生命,計劃明年,計劃明天,計劃下一分,下一秒。有計劃的生活,有計劃的生命,讓計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螢窗小語讀書心得 篇6
平淡真好,平平的,不令我們顛簸;淡淡的,不讓我們昏醉。
的確,劉墉老師用最平淡的故事勾勒一個個深刻而發人深省的道理。每一篇文章短而精悍,讀著讀著,心中就升起一股濃濃的飽足感。不論是為人處事,還是學習工作,這本書都給了我很大的震撼。無論何時何地,花個半分鐘就能感受劉墉老師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體會,
幾百張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兩個球》了。確實,當你想接住對方拋來的一個球小菜一碟,但假若同時兩個球向你拋來,你難免顧著了這個,顧不了那個。每個人不能一心二用,一口吃不了胖子,不能同時完成兩樣事,要一件件來,一件一件仔仔細細地做,這樣將會事半功倍。平日,有些人總是以節約時間為借口,希望一邊彈琴一邊聽英語,或是一邊做作業一邊聽歌,說什么可以學歌學英語的,事實上,這種效率反而不高,反成了事倍功倍。所以,兩個球都要一個不漏地接住,但請一個個地接,一件件地做。
以身作則能影響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就如同劉墉老師所講述的那條最清潔的社區,早上總有一個老人每天都將地上的垃圾、灰塵無償地清理,社區中的每一個人都被感化了,無論是男女老少,所有人都不亂扔垃圾,保持家門口前的整潔干凈,他們都想為老人分擔一些,他們誰都想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善環境。小小的舉動是具有巨大的力量的,也許一個善良、有意義的舉動能影響周圍的人,環境是能夠改善的,素質是可以提高的,情義是可以建立的。
還有許多許多美味的故事,我仿佛就如同身臨一家歷史悠久、口味獨到的餐廳,細細品味每一碗耐人尋味的湯。這些就如同涓涓細流流入我的心中。
螢窗小語讀書心得 篇7
我是先了解了劉墉先生,再閱讀他的作品的。在看了《藝術人生》劉墉先生的個人訪談后,從他的身世到他在事業上的不斷追求,以及他對家庭、子女教育方面的感悟,我感受到這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
《螢窗小語》是劉墉在中國臺灣做主持人時寫的作品,它取自平凡人的簡單生活,一個個親切真實的小故事,普通的就好像路上的小石子,但經過劉墉先生細膩睿智的解析,就展示出它蘊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了。其中有一篇小短文《人就這么一輩子》給我影響特別深刻,雖然寥寥數語,但已把人的一生分析得透徹明晰!
”人不就這么一輩子嗎?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一輩子,春發、夏榮、秋收、冬藏,看來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暫的一輩子“。
”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馱過這短短幾十年就煙消云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么好解不開的呢?“
”人不就么一輩子嗎?短短數十寒暑,剛起跑便到達終點的一輩子;今天過去,明天還不知道屬不屬于自己的一輩子;此刻過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輩子;白了的頭發便再難黒起來,脫了的成齒便再難生出來,錯了的事情便已經錯了,傷了的心便再難康復的一輩子……“
這三段是我最喜歡的話,前一段他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的四個季節,用春夏秋冬形容生命的短暫,形容生活的艱難。簡短的形容,卻意義深遠!中間這段句句是真理,看了這段話,心中的煩惱、郁悶一掃而空,只有放下過去,把握現在,才有美好未來!怎么樣都是一輩子,為什么不輕輕松松友善和美的過一輩子呢?沒智慧的人總希望別人給他快樂,有智慧的人是自取快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吾心安處是我家“,就看你對生活懷的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讓心寬一點,就能寬恕自己和別人而展開笑容。讓心遠一點,就能感覺彼此的親近。換個美好的心情去看世界,就會少一些苦惱多一點溫暖。
因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