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傷仲永收獲450字優質(精選3篇)
讀傷仲永收獲450字優質 篇1
古人說的好,“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做足了“讀”的功夫,第二環節“解”就順暢一些了。程老師先讓學生自己結合注釋自主翻譯課文,接著小組內交流,解決一部分難點,然后學生質疑。學生提出疑問后,程老師并沒有急著回答,而是讓學生再小組內討論,當學生真的無法解答時,他才進行講解。講解完并不是就完了,他接著又隨機檢測一個學生,看這個學生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聽懂了。這樣的反饋信息非常重要,而我們往往忽略了,以為自己詳細講解了,學生就聽明白了。殊不知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也各異。程老師不厭其煩地檢測、檢測,再檢測,直到每一個學生心里透亮、明白,他才會轉入下一個環節。譯讀課文這個環節,我平時也有檢測,還句句落實,一般抽測每組中的差生。人數多,容量看起來多,但是對同一個學生的檢測卻缺乏反復檢測的耐心。當這個學生無法解答,其他學生或我經過解答之后,想當然地以為他聽懂了,就沒有再次檢測。
程老師的重點放在了前兩個環節,用時最多,而第三個環節“悟”——通過解題“傷”,悟作者的感情,只花了短短的幾分鐘。初一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所以對他們來說“讀通”和“理解內容”是難點和重點。真正讀懂了內容,感悟作者的感情就容易了。所以程老師告誡我們,前兩個環節一定要舍得花時間給學生充分學習,這是基礎。
如此樸實、穩穩當當的一堂課,讓我看到了程老師耐心的背后是他對學生真切的關愛,真正把學生放在心上,真正做到為學生的發展而教。反思我們目前的教學,為了教而教,多了一些趕進度的浮躁。囫圇吞棗式的學習,學生累,老師也累。
讀傷仲永收獲450字優質 篇2
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后天所受教育與自身學習有關。方仲永是金溪地區的一位神童,有著先天過人的才能,卻被他父親荒廢。
我想,方仲永的定不光是父親的責任,不止他父親一人貪圖才賦,視方仲永為搖錢樹,也有社會及其自身原因。
社會。
想在現實生活,中國有九年義務教育,不可能沒有機會讀書。不過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當時并沒有人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所以,方仲永的身邊的人,由于沒有學習,導致自身的素質不是很高,也不懂學習,使方仲永無法得到好的教育。假設仲永的父親依舊帶領他“環謁于邑人”,等到到一家比較有學問的人家里時,如果那家人有提出讓仲永學習,不然會荒廢他的才藝,那么仲永的父親會不會因此而改變,讓仲永去學習呢?所以,社會,是影響仲永才賦荒廢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仲永自身。
仲永若真是天才,即使他父親“環謁于邑人”,仲永堅決不讓父親泯滅自己的前途,若父親依舊“不使學”,仲永可以離家出走,像范仲淹一樣在寺院里苦學成為一代才子,而方仲永卻沒這樣做。可能是尚在幼年不懂事吧,也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罷。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朋友,拿取你的畫筆,畫出一片屬于你自己的一片美麗的天空吧!
莫把青春付流水啊!
讀傷仲永收獲450字優質 篇3
春天,帶著生命和希望的腳步輕盈地來了。它越過高山,飛過河流,千里迢迢地來了,它辛苦了!可它一刻顧不得停歇,便迫不及待躍動在山川、平原……所到之處,無不出現蓬勃生機。
春天,帶來了綿綿的細雨,多么柔和的春雨,撫摸著大地;多么及時的春雨,像乳汁滋潤著青青的小草,澆灌著播下的種子,使它們得到充足的水份。春雨多么像春姑娘撒下的甘露,清新而透徹。
來!你看,小草一掃冬日那枯黃的身影,喝了春天的甘露,變得綠油油的。你從這看到了什么?看到小草頑強的生命力,經歷嚴冬洗禮的小草,生命力多么頑強啊!看到小草們一棵挨著一棵,肩靠著肩,手拉著手,連成一片,好像一張綠色的大地毯。多么團結呀!“團結”的地毯,鮮活奪目,象征生命的綠色,使人不自覺的融入其中。草叢中點綴著野花,野花和盆栽的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美。野花有靈氣,也充滿朝氣,顏色清新、淡雅,是多么可愛。它散發的幽香和小草的清香混在一起,是一種特別的空氣清新劑。
蜜蜂也隨著香味趕到,它們可沒那么清閑,一個個都忙著采花蜜呢。“唧唧唧唧”是誰的叫聲?春姑娘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只只可愛的小鳥,它們也出門了,不肯呆在家里,它們歡快的在藍藍的天空中飛翔。
啊!我贊美你!希望與力量的象征——春天。謳歌你,帶來溫暖而柔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