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心得體會
確實,當今社會很多人對傻子的理解又有著很大的不同,有一些人出于自私自利看問題,錯誤的把犧牲個人利益,幫助和解救別人的行為看做不聰明,是“傻子”。 比如對那些學雷鋒的人、見義勇為的人、拾金不昧的人、樂善好施的人、有人會說:這些人傻忽忽的,都是些“傻子”! 再比如把苦心鉆研學術的人,為了工作廢寢忘食入迷的人,人們會說:這人簡直是個“傻子”!連吃飯都忘了。那么換言之,那些拾金就昧的人,阿諛奉承的人,陽奉陰違的人,都變成不折不扣的“聰明人”。豈不怪哉!
有一句俗話說:一個傻子提出的問題,十個聰明人也回答不上來。要是一個“聰明”的傻子提出的問題,怕是一萬個人、一百萬個人也回答不上來。因為“聰明”的傻子提出的問題根本沒有答案,或者是:他把一個簡單的問題巧妙的轉化成一個深奧的的問題,讓所有的聰明人絞盡腦汁卻沒有任何收獲。
就現在多數人的理論來講,孔老夫子便是世上最大最大的“傻子”(本人并不是對孔圣不敬),中國傳統文化或者換句話說儒家文化如果是一個“聰明問題”,它早就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了,因為成百上千萬的中國人已經在這個問題上耗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如果他至今仍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果他直到今天還在折磨著成百上千萬的中國人的“聰明”的心靈,它就是一個“傻子問題”。仁義道德、禮儀廉恥、忠孝仁義禮智信,這些都重要,任何一個健康的社會都不能無視這些問題的存在,都不能否定這些問題的社會意義。但又有那么多的“聰明人”嘴上說一套,背后做一套,言行不一。
XX年10月13日,2歲的小悅悅在被兩車碾壓后,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離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送至醫院后還是因搶救不及時命喪黃泉。一個拾荒阿姨都知道的
南京一個叫彭宇的小伙子,主動扶起一個摔倒的老太太,并送至醫院,事后確被老人家屬指認為肇事者。甚至還有人說到: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管人家的事情?不是你撞的,你就不要去管。當今社會到底怎么了,好壞不分到如此地步,這樣的荒唐理論竟然也能存在!
說到上述兩個案例的時候,大家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李俊說他自己也在公交車上看到過有人偷東西,同時也表示自己并不會出面制止,也怕會被小偷事后報復。王鑫說,自己在遇到此類事的時候,自己還是會出手相助的,別的不說,至少可以拿起手機打個110吧!爭議還是有很多的,有人說當今社會雷鋒越來越少了,確實是這樣的,在危機關頭,人們會不約而同的先想自己會有什么損失嗎?自己會不會受到什么牽連等等。
但不管怎么說,我們還是認為做一個樂善好施的“傻子”要好于做一個落井下石的“聰明人”,做一個見義勇為的“傻子”要好于做一個見死不救的“聰明人”。 老師在書中寫道:天下的傻子太多了。而我們則認為,天下的聰明人太多了,傻子太少了。朱靖宇經常對人說:“對,我是傻子”,隨之一笑。難道他是真傻嗎?
心得之四:禮儀之邦
在《耳順集》中,老師提到了火車上的電話禮儀,老師提到中國現在的動車和日本的新干線之間已無太大差別,這也是老師對現有中國最好的軌道交通的肯定,換句話說,也是老師對于我國現在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肯定。同樣等級的舒適座椅,同樣水平的硬件設施,其使用者卻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