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后心得總結(精選3篇)
邊城讀后心得總結 篇1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向往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木制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濕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這一切,構成一幅年代久遠的畫,在我的想象里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離世外的土地上,時間仿佛是靜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溫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夫們浪漫又豪爽,就連生活的無奈,在這個地方,都帶著詩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褻瀆。大師用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和憂傷,卻也讓我們產生對生命的悲憫,對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向往《邊城》里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相比之下,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
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著我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邊城讀后心得總結 篇2
讀過《邊城》,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去看一看,讓那里清涼的微風吹過臉龐,然后坐在翠翠曾劃過的那條小舟上,看看那的端午龍舟賽,看看那兒的大白鴨和綠油油的菜地,還有古香古色的建筑,吊腳樓。翠翠是一個在自然中長大,清秀活潑美麗的女孩。她從小跟著擺渡的外祖父,祖孫倆過著不富足但幸福的生活。
隨著翠翠的成長,慢慢認識了兩兄弟:天保和儺送。天保是大哥,他忠厚老實,儺送是個陽光又有能力的年輕人,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岳云”。天保找了媒人去翠翠家,而儺送在前一天晚上對翠翠唱了很久的山歌,翠翠本打算在清晨告訴祖父。當知道哥哥也喜歡翠翠時,儺送決定跟村人出外經商以成全大哥。天保知道后去追弟弟,不料出了意外,死掉了。儺送因為內疚,還是走了。不久,外祖父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只剩下翠翠一個人在渡頭守望著!澳莻人可能明天就回來,可能永遠不回來。”這是最后的一句。
一個淒清的結局,但是卻深深地感動了我。故事中那份厚重的感情,是那么樸實,是我們在現在這個浮躁不安的世界里找不到的。
因此,推薦沈從文老師的《邊城》給大家,它的文字清新,明快,沒有華麗的詞藻,每個字卻又像是經過精雕細琢,絲毫沒有文字的堆砌,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曾用了一星期的時間,每個詞、句都沒漏下,中間沒有停頓,很盡興地讀完,愛不釋手,也激發了我讀更多書的渴望。希望它也能帶給你們更多感觸,更多啟發。
邊城讀后心得總結 篇3
這份年終總結不是寫給領導看的,也不是寫給當事人看的。主要是給自己看,其次是給同行的朋友參考。所以,可以不拘一格,但是,必須真實。
首先,談收獲。
收獲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
物質上的收獲當然是指收入。俗話說的好,別問女人的年紀,別問男人的收入。所以只能含糊地說說。去年一年的收入比我參加工作以來8年的總收入還要多-----以前的工資確實太少了-----這讓我嘗到了律師這個行業的甜頭。這里面還包括了殺富濟貧的成分。對于富裕的當事人,我下手絕不留情,而對于比較困難的當事人和熟人,我往往是賠本賺吆喝。兩下基本可以扯平。
同時要說的是,這一年來,精神是比較空虛的,甚至可以說是墮落。想起鄭智化的歌“總是靠一點酒精的麻醉才能夠睡去”,就是這樣,
感覺自己成了一臺機器,機械地對待每一個案件。很少有實習時的那種興奮和激情。辯護詞和代理詞總是在開庭前一個晚上才寫好。律所就像車間,或者就像一個賣場,我是流水線上的工人,我是柜臺后的營業員。我已經不愿意再回到受約束的機關或者公司上班,每天給領導點頭哈腰,準點上下班,領取一份不高的工資,但是我又不是很滿意現在的工作狀態。因為還是需要為五斗米折腰。必須和自己不喜歡的公檢法官員們接觸,甚至稱兄道弟。就算心里操了他一萬遍祖宗,面子上還得表示尊重,還不能讓他看出你鄙視他。經常要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是一件很郁悶的事情。何況,還得陪他們吃喝玩樂,為他們買單,還得做出一副心甘情愿的樣子。
沒有人比律師更企盼法治了。
業務上應該也有一些收獲。一年來走的是萬金油的路線,各種類型的案件都有接觸。包括勞動案件三個階段、醫療糾紛、房地產、合伙、借貸、合同、人身損害等等,刑事案件也是形形色色,強x案件都接觸了幾起,殺人放火搶劫強x貪`s賄傷害詐騙騙稅盜竊法律顧問也做了一些。同時,在電臺、電視臺做過幾次嘉賓,在本地的日報晚報上也露臉若干次。跟媒體的接觸還是比較密切的。雖然效果目前不是十分明顯,但總有一天要開花結果。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業務上的收獲不是體現在自己辦了多少案件,而是體現在接待當事人比以前更沉穩,出現在法庭上更冷靜更自信。經驗的積累就是靠一個個的案子,一次次的失敗。在辦案中,不會再像以前那么毛躁和激動。當然,也可以認為是失去激情了。
這一年辦理的訴訟案件,勝敗比率沒有統計過。但是,往往是,輸得并不服氣,贏得也不是很坦然。有時候會問自己,這個案子之所以輸,到底是不是我的責任?而這個案子贏了,到底是不是我的功勞?這個問題越想越頭痛。最后為了安慰自己,得出的結論是:這個案子贏了,當然和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我對得起律師費。而這個案子輸了,不是我的責任,我已經盡力了,判決書不是我寫的,只要我自己認為自己是對的就行。還是想想東坡先生說的,勝固欣然敗亦喜。
毫無疑問,隨著經驗的逐漸增加,辦理各種案件將會更加順手。就像熟練工一般,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接下來要說說這一年的教訓了。收獲是明擺著的,不說也在那里。而教訓,就一定要認真總結了。
最大的教訓還是----認真面對你的當事人!!!
來者不善啊!這年頭,什么人都有,而跟律師打交道的,往往是刁民。如果對這些人不設防的話,最后慘死的就是律師了。做一個律師,除了胸有成竹之外,還得胸有城府,守口如瓶。這一年,雖然時刻提醒自己把當事人視為最大的敵人,但是還是有疏忽的時候,被當事人搞得狼狽不堪。所以,我已經把自己的手機開機問候語設置為“小心謹慎”。在中國做律師,本身就是刀口上舔血,火爐上跳舞。人心難測啊。
第二個教訓就是----堅持你自己。
做律師以后,進入了一個新的圈子,要面對種.種誘惑。很容易迷失自己,讓自己左右搖擺。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一邊是當事人,一邊是公檢法。是為當事人得罪公檢法,還是為公檢法出賣當事人?怎么做都是錯的。所以,有必要時刻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時刻問自己,我想做一個怎樣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這些原則就是我們的道德底線。有時候,寧可犧牲一些東西,犧牲一些利益,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否則的話,底線崩潰,道德淪喪,一敗涂地。即使盆滿缽滿,心靈也是空虛的。
第三個教訓是----錢是賺不完的,身體和親情永遠是第一位的。
律師中間,也存在攀比。主要還是比收入。為了多賺錢,疲于奔命,累垮了身體,冷落了親情。錢是什么,存在銀行無非就是一個阿拉伯數字,取出來無非就是一疊紙,花出去也不過就是一堆商品。說到底,錢就是一個物質。雖然物質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物質不是匱乏,那么,精神就要升格為第一位的了。
就算我們是賺錢機器,也要維修和保養。我們并不是機器,我們還有親情。所以,有些案子可以不做,有些錢可以不賺。一定要給自己時間,給家人時間。
教訓有很多,甘苦自知了。
接下來說說明年的打算。
排在第一位的,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向書本學,從實踐中學,向老師傅學,學習永遠是沒有止境的。一天不學習就要退步。要有可行的學習計劃。
排在第二位的,是進一步鞏固和建立自己的案源網絡。律師不是姜太公。尤其是剛剛出道的律師,等客上門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市場觀念,要主動出擊。新入行的律師越來越多,老律師名氣越來越大。一方面要守住自己已經有的市場份額,一方面要開拓新的市場。仔細梳理一下自己手里的資源配置,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發展的客戶。當然,對于案件也要進行挑選。有些案子,如果沒有很大的意思,比如學不到東西也沒有太多的油水,可以交給別人去做。要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案子。
排在第三位的,就是要玩一些地方。律師的工作壓力大,精神壓力大,所以每年都要給自己放一次長假。趁著沒有安排開庭的一周或者半個月時間,換上另外一張手機卡,出門旅游去。不要喧鬧的都市,不要車水馬龍的旅游景點。去一個風景優美的鄉村住上一段時間,帶上唐詩宋詞,帶上mp3,簡單的行李,就像泰坦尼克號中杰克所說----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