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里》讀書心得_《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精選3篇)
《海底兩萬里》讀書心得_《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 篇1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儒勒?凡爾納是法國19世紀一個想象力驚人的科幻作家,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在于他所寫的內(nèi)容很夸張,動人又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奇的是,這本書中所寫的故事,在我們現(xiàn)在的時代已是不足為奇,但在他那個時代里,還沒有潛水艇呢!但凡爾納以他驚人的想象力與豐富的知識底蘊在《海底兩萬里》這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鸚鵡螺號”潛水艇,還有蘭可夫探照燈。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xiàn)。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情節(jié)驚險曲折,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結(jié)局出人意料,使他的作品閃現(xiàn)著永恒的魅力。所以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當之無愧的。
書中包含了很多科學知識,地理、文化、地質(zhì)學,這么多的知識,這本書里都有,作者通過阿尤納斯先生的仆人,知識面很廣的,愛給動物分類的康塞爾,告訴我們海洋的知識,與海洋里的奧妙。如紅海一種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它分泌出的黏液是造成紅海的顏色像血一樣的紅的原因。還有許多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通過這本書我都知道了。阿尤納斯先生對尼摩船長的無與倫比的才華與學識產(chǎn)生了欽佩,我也同樣對尼摩船長的才華與學識產(chǎn)生了敬佩,并且我下定決心多看海洋知識的書,體會海洋的奧妙與神奇,探索深海的寶藏與財富,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一定能造出像鸚鵡螺號那樣優(yōu)秀的船只。
《海底兩萬里》不是作者憑空想象、捏造的,它是由遠見加博學累計成的科幻小說。我很佩服作者驚人的想象力,豐富的知識,高超的描寫手法,比如在寫穿越南極冰山的時候,作者把冰海、冰山、巨大的冰縫寫得活靈活現(xiàn),讓我們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就在南極的冰山之中,《海底兩萬里》你真是我的好老師
《海底兩萬里》讀書心得_《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 篇2
再一次翻開這本書,我仍然為故事中主人公所經(jīng)歷的一切感到驚嘆。無數(shù)次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有一個機會像阿龍納斯教授一樣隨著尼莫船長進行一次激動人心的海底之旅,我是否有這個勇氣。
這事發(fā)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發(fā)現(xiàn)了一只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他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這怪物不是什么獨角鯨,而是一艘構(gòu)造奇妙的潛水艇。潛水艇船長尼摩邀請他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fā),經(jīng)過珊瑚海、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jīng)歷了許多危險;最后,當潛水艇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諸于世。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船長尼莫。駕駛諾第留斯號,從南極到北極,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幾乎游遍了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他經(jīng)常在海底襲擊那些十惡不赦的海盜船,當然,對于侵略占領自己祖國的英國軍艦,他也絕不放過。他還利用在海底打撈獲得的巨額財富援助那些被壓迫的民族和窮苦的民眾,支持他們?yōu)闋幦—毩⒍M行正義的斗爭。
在主人公阿龍納斯眼中,他是這樣一個人:自信——因為他的頭在其肩部輪廓所形成的弧線上面高傲般揚著,那雙陰郁神態(tài)的眼睛冷靜沉著地注視著別人;鎮(zhèn)定——因為他的皮膚蒼白而不紅潤,說明他性情平和;堅毅——這從他眼眶筋肉的急速收縮就能看出;果敢——因為他的深呼吸就顯示出了十分強盛的生命力。
在我的眼中,他是這樣一個人:智慧——他合理利用了大海中一切可利用資源,在海洋里生活的如魚得水;愛國——他把自己對外國侵略者的仇恨,深深地銘刻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他不僅走遍印度半島上仍舊保持獨立的地方,而且來到了直接受英國統(tǒng)治的地區(qū);善良——他經(jīng)常在海底襲擊那些十惡不赦的海盜船。
尼摩身上的可談之處太多太多,但他的經(jīng)歷只有一個詞:傳奇。如此傳奇的一個人,著實讓人佩服!
《海底兩萬里》讀書心得_《海底兩萬里》讀書筆記 篇3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喜歡哪本書?”我會不假思索地說:“我最喜歡《海底兩萬里》。”讀完后,我受益匪淺。
首先,作者領著讀者做了一次動人心魄的遠游。鸚鵡螺號以飛快的速度,讓讀者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種生物:最遠的極地、最深的深溝、最大的珍珠……大蜘蛛、章魚、鯊魚……讓人目不暇接的同時還耳目一新。
其次,它是一部十分出色的懸念小說。從海面上有神秘的“怪獸”出沒,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漩渦吞噬為止,懸念迭出,環(huán)環(huán)相扣,扣人心弦。它講述了一個“海怪”撞了幾艘船,它和鯨類似,被人們認為是獨角鯨。“林肯”號怎么也抓不住它。阿龍納斯、康塞爾和尼德不小心掉入水底,被“海怪”救了。原來“海怪”是潛水艇,他們成了它的船員。潛水艇名叫“鸚鵡螺”號,船長叫尼摩。尼摩船長帶領他們參觀了“鸚鵡螺”號。他們又經(jīng)歷了許多次海底、海面歷險,阿龍納斯、康德和尼德終于逃出了海底,離開了“鸚鵡螺”號。
書中以“我”的活動為主線,展開了對尼摩船長、他的鸚鵡螺號潛艇、我的伙伴康塞爾和捕鯨手的描寫和對海底景觀的描繪。尼摩船長出眾、優(yōu)秀,而且溫雅、重情義,他把同伴葬在絢麗的珊瑚下面,那種沉默的凄然令我感動。在通透的玻璃一樣的海水下,珊瑚伸展開來,為尼摩的情誼致敬。
整個故事中,“我”總在旁觀,康塞爾仁厚地看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捕鯨手對于這種莫名其妙的事顯得有些火大,總是在焦躁不安地等著逃走的機會,在潛艇上的生活就像是在耽誤生命。也許他才是鸚鵡螺號最不行的訪客,為捕鯨而來卻不得不被非法拘禁數(shù)載,在這期間也許可以當做是旅游觀光,但好好的生活卻被過成了犯人一樣的日子,慢慢地將一個人的棱角磨掉。這也許就是心靈咒語上所說的眼光不同,所處的世界便會不同的道理吧,他的心不在此,如此的旅程只會徒增痛苦。但對于海洋我完全沒有興趣。我所對于海的印象一向都是很差的——海水苦澀,難以下咽。當然,這也是我閑的發(fā)慌自找麻煩時所得的經(jīng)驗。
不過是玩?zhèn)沙子,我突然覺得乏味,就潛到海里去,挖一捧泥來。偏生的我還不太會游泳,嗆了一口苦澀的海水,回到沙灘上,我一邊咳嗽一邊掉眼淚,居然沒把那團泥弄丟。回來看看,好像帶回來的還不止泥巴,泥中混了一只小海葵和幾只寄居蟹。所有來自與海的感覺好像就是當時我手中的一團松松的泥土,早已干涸的小海葵和羸弱的,像蝦米一樣的寄居蟹和一口除了咸就是苦的海水。海水藍得像天,綠得像玉,雪白的浪撞碎在岸邊的礁石上,散成無數(shù)的珍珠,飛濺開來,又消失了,往往復復之間,海底的生命也在更替——在浪的底下,又搬來了幾只海葵?又有幾只寄居蟹在忙碌地奔波?詭異漩渦消失后,鸚鵡螺號又去了哪兒?再見了,尼摩船長;再見了,珊瑚墓地;再見了,海底神秘的虹光花園,你們就像精美絕倫的藝術(shù)品,被珍藏在海的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