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中學生讀書心得(精選7篇)
西游記中學生讀書心得 篇1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滿了離奇,精彩的神話故事,每每讀起《西游記》,老是會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節之中。我曾經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令人著迷的電視連續劇——《西游記》。而最近,我把《西游記》一書認真地看了一遍,才真正領略到《西游記》的文字所帶來的魅力。
《西游記》以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為線索,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險惡的環境作斗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的故事。《西游記》這部名著主要體現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必須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成功。我們知道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孫悟空,不僅會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分辨人妖,所以,孫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斬邪除魔,為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沒有誠信憨厚,善長水性的沙和尚助陣,孫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順利了。豬八戒力大無比是孫悟空捉妖的好幫手,唐僧雖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終以慈悲為懷,感動了蒼天,最終歷經千辛萬苦,帶領徒弟們,終于取得了真經。
其中,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的情景最讓我感動,他并非抗拒,努力的等待著他師傅來救他,不管是春夏還是秋冬,是干旱還是下雨,他依然等著,等著,有一天,唐僧他終于來了,把孫悟空從石縫里救了出來。在這件事中,讓我讀懂了:堅持就是勝利。
在《西游記》中,最為精彩的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只見孫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了妖怪的計謀,一棍打跑了妖怪。唐僧居然以為孫悟空在傷害生命,所以把他趕回花果山。但是等唐僧被妖怪抓走后,豬八戒去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最后唐僧獲救了。是啊,我們應該學習孫悟空的那種不計較,知恩途報的精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應該像他們那樣齊心協力,團結一致。這樣才能取得勝利。比如:有一次,我們學校要選3名同學去參加縣里的科技比賽,結果我也被選中了,我和其他兩名同學每天下午都去辦公室練習,每當遇到困難,我們就一起商量,然后想辦法去解決。一但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提出來,加以修改,結果在比賽的時候獲得了三等獎。這另我們十分開心。
《西游記》這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它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寬容別人的精神,以及應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西游記中學生讀書心得 篇2
在眾多的經典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主要原因是作品所描述的四位主要人物:唐三臧、孫悟空、沙和尚、豬八戒四師徒,他們不怕各種困難,歷經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靈山,取得真經。
在書中所描述的所有故事中,我最喜歡“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大概情節是這樣的,有一天唐僧師徒四人走累了,就在山邊一棵大樹下休息,讓悟空去化點緣,悟空化緣回來,遠遠看到師父頭上有一股邪氣,想必師父遇到了妖怪。
原來白骨精看到唐僧在休息,孫悟空又不在,就抓了一些蛇和一些青蛙,變成食物,自己變成一名村姑,走向前去給唐僧師徒送飯,正在這時悟空回來了,看到白骨精變的村姑,舉棒就打,白骨精真狡猾,扔下一堆白骨在地上,自己跑掉了。悟空又把白骨精給的食物變回原形,是一些蛇和青蛙,豬八戒見沒吃到食物就說:“師父,悟空是不想讓我們吃上飯,才把食物變成蛇和青蛙的。”唐僧責怪孫悟空。白骨精為了想吃到唐僧,再變成老婆子。孫悟空再次識破白骨精,二打白骨精,白骨精再次逃走。唐僧怒喝孫悟空。如此反復,白骨精兩次被悟空識破真相,還差點丟了性命。它知道有孫悟空在,是吃不到唐僧肉的,決定再施詭計,讓唐僧把孫悟空趕走。
白骨精又變成一個老頭兒,手持拐杖,來找唐僧,悟空認出那老頭又是白骨精的化身,上前喝道:“大膽妖怪,你騙不了我老孫!”說著又要舉棒打去。——悟空氣得毛發直豎,大喝道:“不管你千變萬化,妖怪總是妖怪!”說罷掄棒就打。——悟空回答說:“妖怪吃人本性不變。你今天救了它,它卻不會放過你。是妖就要打,哪能講慈悲!”悟空撇開唐僧,一棒打去,把那老頭兒打下深澗。盡管孫悟空打妖怪很得力,但是還是被唐僧趕回了花果山,這么一位神通廣大、嫉惡如仇的孫悟空斗得過詭計多端、善于變化的白骨精,卻斗不過慈悲為本的唐僧,他帶著委屈、遺憾、怨恨回到了花果山。
讀完這本書后,我體會到:做事情就不要害怕困難,就一定成功;做人要講慈悲,要做個好人,慈悲是做個好人的準則,但唐僧太慈悲了,不應該對妖怪講慈悲,更不應該人妖不分、是非顛倒;要學習孫悟空執著的精神,就是受到委屈,憑著自己人本事,也要保護師父完成使命。
西游記中學生讀書心得 篇3
《西游記》這本書想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我,也不例外。可是,這次讀《西游記》也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就是只喜歡孫悟空那神奇的法術,其它什么也不知道。這次讀《西游記》的原著,不僅覺得打斗場面描寫得更加淋漓盡致,而且還悟出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西游記》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經典之作,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
《西游記》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師徒四人也各有特點:唐僧西行取經雖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卻始終虔心向佛,至死不悔,雖然在妖魔面前往往顯得軟弱、膽小、無知,也常常會做錯事,但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助下,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取回真經,修成正果;孫悟空嫉惡如仇,勇敢機智,具有英雄般的力量與手段,同時也保有猴子的好動與急躁,一路上降魔斗妖,數他的功勞最大;豬八戒憨厚單純,好吃懶做;沙僧任勞任怨,這些人物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
當然這本書最讓我難忘的還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怎樣的一種境界,這句話也是我在本書中,悟出的最深刻的道理。西行之路,五萬余里。師徒四人如果沒有恒心,沒有信心,沒有毅力,是無論如何也完成不了的啊!可是,我們在生活學習中,卻沒有如此般耐力。就拿我來說吧,平時在學習上,我最害怕的就是難題,這些難題就像《西游記》中的妖魔鬼怪,攔著我的“去路”,一遇到這些“攔路虎”,我不是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跳過,就是上網去查找答案。我常常想:上網查比自己做方便多了!有時候遇到更難的題,網上也沒有答案時,我甚至會坐在地上發悶氣!媽媽老是說我要多動腦,多思考,可我就愛理不理,愛聽不聽,所以成績一直不是很穩定。要是我有師徒四人的恒心,攻破幾百道難題都不為過!
《西游記》創造出一個光怪陸離、神奇瑰麗的魔幻世界,令我愛不釋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讓我們學習師徒四人永不氣餒的精神吧!
西游記中學生讀書心得 篇4
從三歲起,我便從父母口中聽過了唐僧取經的故事,再大些便開始看連環畫版的《西游記》,識字以后又開始看了不同版本的《西游記》。現在翻開面前這本厚書《西游記》,不僅感慨萬分。
《西游記》講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了真經,修成了正果的故事。這四個人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他大鬧天宮又跟如來打賭,這樣的一個人物,為什么最后竟能聽話乖乖取得真經呢?
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曾經幫過孫悟空,又將孫悟空安排到取經隊伍之中,讓他從五行山下解脫,孫悟空自然對他感激不盡。每次孫悟空被唐僧趕走,幾乎都又被觀音勸回。每次唐僧遇到危險,總是觀音出現化險為夷。觀音是孫悟空的恩人,恩人的話怎么敢不聽呢?于是,孫悟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對觀音言聽計從,凡事都去找觀音商量。
緊箍咒
悟空不聽唐僧話,打死了六個強盜,還不聽唐僧的教誨,唐僧治不了悟空,也著急了,萬一如來怪罪下來怎么辦,到時候受罰的還是自己。這時他靈機一動變出一頂花帽和一件錦衣讓唐僧哄騙送悟空帶上,悟空本心念唐僧于他有恩,又怕唐僧遭不測這才趕回,見師傅如此愁苦,心有虧,這才乖乖戴上了花帽,穿上了錦衣。誰知唐僧一見悟空戴上緊箍便念咒,痛的悟空雙手抱頭,直在地上打滾,耳紅面赤,眼漲身麻。哪還敢違背唐僧,不跟他乖乖去取經呢?
五百年的磨難
孫悟空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吃盡了千般苦,歷經了萬重難。他饑了,只能吃鐵丸子,渴了,只能喝熔化的銅汁。他被壓于石匣之中,口能講話,身體卻動彈不得,只有一顆猴頭露在外面。如今只要陪唐僧去了真經,便可以成佛,擺脫這樣的磨難,這樣好的機會當然得牢牢抓住。何況保護唐僧并不是一件難事,自己本來神通廣大,專門降妖除魔。取完了真經還能得回自由,重回花果山做自己的猴王。這樣的美事,何樂而不為呢?
就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乖乖的陪著唐僧取完了真經。
看來即使是孫悟空也有弱點,“人無完人,金無赤金。”再神通的人也是如此。
西游記中學生讀書心得 篇5
其實,看完整部《西游記》,我一邊暗暗佩服作者的寫作的功底,一邊也在想:取經團隊不就像一個組織嗎?這個問題的確挺有意思!于是,我把我想的內容就記在了下邊的文章當中。
唐僧是領導者,并且把整個取經團隊打理相當好。首先,他帶領他的下屬們將“西天取經”這件事辦成功了,雖然中間一波三折,可是這位領頭人的決心奠定了這件看似遙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從“絕無”變成“必然”。其次,他還懂得如何調動整個團隊。可能這樣說很抽象,給大家舉一個典型的例子——給悟空的緊箍咒。這咒雖是如來打造的,但是當它落到悟空腦袋瓜上時,卻被掌控得十分有效。唐僧并沒有時時刻刻都在念緊箍咒,只是在悟空犯錯的時候才念動的,而且念得也不過火——既讓悟空心服口服,又讓他思考自己的過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他折服于唐僧,這樣悟空取經的信念也才沒有化為灰燼。要是沒有這緊箍咒,呵,諸位可就瞧著吧,看悟空怎么撒歡吧!
悟空是徒弟三人的小隊長。他是怎么擔任這個職務的呢?第一點,他辦事能力極強,像是遇到什么諸如小鉆風的小嘍啰,分分鐘就叫他像拍黃瓜一樣被拍成肉泥;要是遇到像獨角兕大王和黃眉大王這樣戰斗值較高的妖怪,他也不會不知變通,他會一路打上天庭,請他們的“上司”收他們回來,而那些“上司”通常也會用一些“沒看好”的理由來辯解并收他們上界。悟空既叫那些妖怪沒話說,更叫自己在團隊當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可見辦事能力在一個團隊中的重要性。
豬八戒可謂是整個團隊中最“耍寶”的那位了。他雖然沒有悟空的神通,也沒有悟空的領導力,但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他就是團隊中的“追隨者”。他幫助大師兄打好下手,和其一塊斬妖除魔。作為團隊的一員,他還對他的“上司”唐僧忠心耿耿,經常陪在師父身邊討師父的歡笑。雖然他有時候對于西天這件事打退堂鼓,但是經過內心和師徒的調節下也平復了心態。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沙僧是整個團隊的后勤,他負責到了人家看行李看馬,并提供對于師父三百六十五度無死角的照顧。他任勞任怨,不吐一個苦字。他在書中的描寫作者并沒花太多的筆墨,但也能看出這個“后勤”可不一般!
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取經團隊,更是一個組織,一個團結的組織!
西游記中學生讀書心得 篇6
《西游記》最主要講的是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在師徒四人里,也許讓你印象最深的是孫悟空,它從一只從石頭里蹦出來的小猴子到大鬧天宮的齊天大圣,再被如來困在五行山腳下,最后被唐僧解救,并通過取經之路修成正果。生活中也有相同的例子:我們像孫悟空,一只不懂事面的小猴子;老師像唐僧,一心為孫悟空著想;媽媽像沙僧,一直為我們加油;爸爸像豬八戒,雖然會和我但還是容易被女妖勾去。取經路像生活一樣有喜怒哀樂,但只要我們堅持下去,一定能達到目的地,不管它有多遙遠。
我在看《西游記》的時候并不知道唐僧是真有其人的。
在那時,他已經是一位高僧了,他可不叫唐三藏,而是唐玄藏。當他提出要取經時,唐朝皇帝李世明很贊同他,于是他就偷偷出了國界(當時打仗,出國界被發現會被當成間諜殺頭)。有一天,他路過一個地方叫白墩子,墩子旁就是八百里無人的沙漠。為什么這人白墩子有人守呢?因為墩子后有一個小水池,小水池里的水很干凈,水可以印出藍天可以直接喝。只要守住水,不管再大的軍隊也會被渴死。唐玄藏因為帶的水全喝光了,剛好路過白墩子,到了晚上想去偷水喝,結果被抓住了。他們問唐玄藏是什么人,唐玄藏說自己是唐朝取經的和尚。正好,他們的總指揮官是唐玄藏的鐵桿粉絲。唐玄藏非但沒有被殺頭,指揮官還為他準備了充足的糧食和水,并給他指點路線,告訴哪里有軍隊。而這只是取經路上一顆小米粒大小的事情,唐玄藏所受的苦是平常人所不知道的,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艱難勇敢向前的精神。
雖然現在沒有取經之路,但我的學習過程中也有類似的困難。比如考試考95分以上,身為差生的我根本是不可能的。但媽媽送了我一個妙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完成、整理錯題。口算正確率低怎么辦,“多多練習、每頁最多只錯一個最好不錯,如果錯一個以上再做一頁”爸爸對我說。聽寫錯太多太多怎么辦,自稱超級無敵爸爸對我說過“首先把課文背下來,再看看重點詞。把整篇課文默寫下來,這就萬事大吉啦。
在我們的“取經之路”上有困難和艱難,我們只要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一直走下去,總會達到目的。
西游記中學生讀書心得 篇7
寒假時候,我從書單里發現了《西游記》,就把家里《西游記》連環畫讀本翻出來一口氣讀完了。《西游記》是一本神話故事,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它講的是唐朝時期,有一個和尚帶著他的三個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經,歷經了艱難險阻最終取到真經的故事。
書里的四大主角——師傅唐僧、大師兄孫悟空、二師兄豬八戒還有沙師弟都有著鮮明的性格特點。他們四個人組合在一起,發生了很多的歷險故事,經常是差一點就被妖怪給抓走,讓取經計劃泡了湯。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曾經有個疑問,如果沒有師傅和兩個師弟,就讓大師兄孫悟空一個人去取經,不是更容易完成任務嗎?孫悟空這么厲害,一個筋斗就能翻十萬八千里,不是很容易到西天見到佛祖了嗎?但是媽媽告訴我,如果翻個筋斗就能取得真經,那師徒四人就沒法獲得真正的修行,也就有違了觀音菩薩讓他們取經的本意了——在實踐中修行。
看到最后,我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我覺得取得真經是一個項很偉大很艱巨的任務。要完成它,一個人本領再強,光單打獨斗也是不行的,畢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有把大家的優勢都發揮出來,同時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斷磨礪自己的心志和本領,在取經過程中培養起行動默契,共同成長共同提高,才能完成這個神圣的使命。在我看來,唐僧師徒四人各自有一些優點也有一些不足。
唐僧:信念堅定,但是不辯是非。唐僧作為老師,也是唯一一個不會魔法的凡人,經常會被妖怪抓來抓去。但是他取經的意志最為堅定,不管是面對險境還是遇到誘惑,他始終以一個高僧的信仰化解這些“心障”。而且他很善良,雖然作為人類沒有慧眼去區分人妖,有時限制了他分辨是非真偽,但他還是不放棄把為人善良的觀念灌輸給了三個本來是妖怪的徒弟,幫助他們從“妖”一路修行成“神”。在唐僧的精神引領下,師徒四個經歷很多畏難,渡過很多難關,始終抱定去西天取經的目的不放松,最后贏得了成功。媽媽曾經給我看過一篇文章,標題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我想大到國家建設,小到完成作業,我們都要堅定信念,不能半途而廢,同時要鼓勵別人也一起努力。
孫悟空:拼搏精神,但是缺乏紀律觀念。孫悟空是我最喜歡的人物,我一直認為他全是優點,取經全靠他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他明辨是非,愛憎分明,對師傅忠誠,對妖怪毫不留情。師傅遇到危險了,他一句“俺老孫來也”,就挺身而出,絲毫不顧個人安危。但是僅靠他一個人也是無法完成取經任務的。孫悟空的成長經歷決定了他雖然很能打能拼,但是還是具有“野性”,有時候組織紀律觀念很松散,自己認為是對的就打死不聽別人的意見。殊不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他雖然本領大,天不怕地不怕,但是也有比他本領更強大的人,有他也識別判斷不了的真偽。所以他要被套上緊箍咒,讓雖然肉眼凡胎,但是有一顆慈悲心的唐僧去約束他,管教他。
豬八戒:好吃懶做,但是人緣好。豬八戒是四個人里面最懶惰的,經常給孫悟空拖后腿。但是他人緣很好,師傅和孫悟空鬧矛盾的時候,他會去勸解。他很喜歡和人打交道,被人取笑一下也不會放心里去。同時我覺得他心態很好,遇到危險也能自我化解,隨遇而安。
沙僧:老實忠厚,但是缺乏心眼。沙僧一直挑著擔子,話不多但是工作很踏實,一個團隊里也需要這樣默默付出的老黃牛。但是他有時候缺乏心眼,不會開動腦筋去多思考,更多的是跟著師傅和大師兄走,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努力的人,但是不夠優秀。
看完這部名著,我覺得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也都各有優缺點,我們的人生也是在“取經”,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在一個集體里面把大家的智慧都運用起來,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這樣我們就能夠努力干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