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讀書心得(精選3篇)
道士塔讀書心得 篇1
王道士為了一己私利忘情的賣掉了祖國的珍寶,換來的只不過是幾塊銀元,幾件他國的使者隨身攜帶的商品而以,他賣掉了在他的眼中,對他而言的瓶瓶罐罐,他賣掉而不僅僅是這些,他不知道這些文化古物對自己的國家產生了多大的影響,還有祖國的將近一半的歷史。
王道士,這個人物雖不是名垂青史,但他卻留在了作者心中,留在了世人心中,他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顧后果的成為了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他只是個沒有接受過教育,沒有文化的人。如果王道士是一個腹中充滿著知識的人的話,他也會仔細的去鑒賞這些在人們心中所謂的古董,也不會犯下這個令世人唾棄的千古罪名。 然而他只是個穿著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的人。
難道只是一個王道士的錯嗎?當地的官員那?那些有文化的人那?當發現那么多文化遺產時不可能不為之所動容。最后卻聽信別人的讒言,相信一個外國人的話,一車車批發給了西方列強。
八國聯軍侵華后,那些西方大國至今還驕傲的陳列著那些所謂的“戰利品”,那些古代的字畫那些古董,那是老祖宗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卻在別的國家博物館里。明明是自己家的東西,卻要買門票隔著保安系統去看一眼。這是一種恥辱!
我恨,我恨王道士的無知,恨西方列強的貪婪,恨腐敗的清政府,恨當時愚昧的中國人,把中國最寶貴的文化財富葬送在了那一代!
現在我們能做的是什么?失去的不可能再回來。我們只能用我們的雙手我們的思想創造新的文化財富,去超越以往,國家富強,可以讓新的“奇跡”永存我土!
道士塔讀書心得 篇2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好幾本有趣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看得書,就是《大林和小林》這一本童話故事書。
《大林和小林》這本書是張天翼老師寫得長篇童話故事,我第一眼看了,就喜歡上它了,看完了第一遍,我又從頭開始看起,反反復復地看了好幾遍。這真是一個又有趣又精彩的小故事,它里面描寫得奇思妙想的故事,折射一出中國人的幽默,與中國人的智慧,值得每一孩子放進書架,珍藏一生,我喜歡看這本書。
這本書講得是:有一天,大林和小林的爸爸媽媽死了,大林和小林把爸爸媽媽安葬在山上,可是這座山其實是一個大怪獸,大林向東跑,小林向西跑,大怪獸一下追大林,一下追小林,結果一個也沒追上,但大林和小林失散了。小林被一個壞老板撿到了,為他干活,生活過得非常艱辛,他歷經磨難,逃出了魔爪,過上了平常幸福的生活。而大林一開始運氣不錯,成為了一個非常非常有錢的大老板的兒子,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奢侈生活,但最后他流落到了一個全是金錢,沒有任何食物的小島上,活活地餓死了。
我喜歡小林,討厭大林,小林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貧窮,但是他很善良,生活得很開心;而大林雖然非常有錢,但他卻沒有了動手能力,最后餓死了。
我們大家要像小林一樣,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道士塔讀書心得 篇3
如果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那么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高峰和瑰寶。唐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可以說《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為廣泛,風行海內外,歷久不衰的一種唐詩選本。作為展示唐詩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所選的詩體式全面。五言的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的古詩、律詩、絕句、樂府,均分門別類地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選詩的作者不勝枚舉。既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侶、歌女,甚至無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選的詩瑯瑯上口,易于成誦。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曉》(孟浩然)、《靜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這些詩意境優美,詠吟諧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黃發孩提,都能張口吟誦幾首這樣的千古絕唱。
第四、所選的詩取材廣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寫自然風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園風情的,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既有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既有描寫歸家時的復雜心情,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從市井風情到邊塞風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愁,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這本書是應有盡有。
每一首詩出自不同詩人的筆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它像老師,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時刻教導著我們,激勵著我們。每一首詩都是那樣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那樣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次細細品讀,我發現: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寓言故事,都在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書中的古詩,能讓一個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讓心靈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總之,我覺得《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將唐代詩歌的精華,永遠地留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中。我很感謝這本書的編者,為我們奉獻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一起“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