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讀后感800字(精選3篇)
《孟子》讀后感800字 篇1
孟子經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來表達自己地觀點和看法。而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變成了今天我們常用地成語,如“揠苗助長”、“五十步笑百步”、“再作馮婦”等等,可見孟子思想對我們地影響對我們來說不可不謂深厚。
孟子所說的“揠苗助長”演變到今天一般都說成是“拔苗助長”,但說的都是同樣一個道理,孟子認為教學和學習知識如同植物生長一樣,都有自己的規律,必須循序漸進,而不能揠苗助長,急于求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一定要不斷地培養義,心中不要忘記,但也不要一廂情愿地去幫助它生長。不然就會像宋人那樣“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說,還枯死了禾苗,得不償失。要想幼苗茁壯成長,只有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長,必然失敗。就像人的成長與發展一樣,同樣要遵循規律,通過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點點變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養分,成長得更好,由一顆幼小的樹苗長成一株參天大樹。孟子在告訴我們做事情要遵守規律的同時還提醒人們凡是應順其自然,適應事物本身的發展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謂:“其進銳者其退速”,即是繼承了孔子“欲速則不達”的思想。當我們太想辦成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急于求成而顯得過于浮躁,沉不住氣,冒冒失失的前進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進和發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
孟子的觀點就好像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樣,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力越大,那它產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同樣,如果我們在一件事情上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們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發展出乎我們的意料和想象,那我們將比用平常心對待一件事物的時候更難以接受眼前的事實。所以凡是我們不必看得太重,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這樣,當事情成功時,我們才不致于過于高興,被成功的喜悅麻痹了清醒的頭腦;在事情失敗時,才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不致于過于失望和難過而喪失了前進的勇氣。
孟子還曾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命時我所想要的,道義也是我所追求的,當兩者不可兼得的時候,孟子選擇舍生取義,雖然平凡如我們的蕓蕓眾生不用面對生命與道義這么高尚嚴肅的話題,但我們在生活工作中難免還是會面臨兩難的選擇,那我們又應該怎樣抉擇呢?比如說工作和休息的沖突,個人利益和大家利益相矛盾的時候,何去何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選擇。但我覺得能夠把工作和生活有機融合在一起的人是最高明的,首先熱愛生活,也喜歡工作,把生活當作工作的一部分,把工作看成生活的有機體,每一天,既是在生活,也是在工作,工作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這樣,即是是工作占用了休息的時間,也不會產生工作占用了休息時間的想法,也就不會覺得在八小時之外的工作是一種負擔。
《孟子》讀后感800字 篇2
坐在窗前看著楊柳吐綠,盼著鶯燕的歸來,念著朱自清的《匆匆》,談著時光的飛逝……我陷入了沉思。
《匆匆》這篇散文十分細膩的描寫了時光迅速流逝的蹤跡,表達出作者對虛度時光的后悔與惋惜,但這也不是我們所有人所要感嘆的嗎?
曾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時間是最不偏私的,給任何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但時間也是最偏私的,給任何人的一天都不是二十四小時。小時候看到這一句話感到很可笑,感覺這句話前后矛盾,但總覺得其中有一種特殊的意蘊,也許太小吧悟不出來。長大后,再想起這一句話時,已經經歷了許多,也漸漸明白了這句話,這句話其實并不矛盾,而且其中蘊含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他的意思也就是說:時光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極其公平的,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但每個人所運用是有很大不同的;有些人濫用這些時間,將這二十四小時都用在了虛度光陰之上:做事不專心等等之間,所以他們所運用的有意義的時間,最多只有七八個小時。但是還有些人完全運用了這二十四小時,并且毫不虛度,在那些虛度光陰的人的眼中,他們的這些二十四小時,完全就是自己二十五,二十六小時也比不上的,所以時間的偏私就在于你所運用和運用的地方及其方法。
但是在有些人看來,珍惜時光就是將自己的生活塞滿事情,不管有沒有意義,我覺得這種人太可悲了,他們不僅浪費了時間,還透支了自己的體力,丟掉了一個好身體,而在我看來珍惜時間,就是做好一天中你該做的,就像我是個學生,我要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完成作業,并且擠出時間去讀書鍛煉,因為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說什么都是空話,因為在你生病時,不僅你的壽命在減少,并且你所運用的時間都不是高質量的,這也是讓時光飛逝。
珍惜時間從你我做起。
《孟子》讀后感800字 篇3
今天,我讀了有關動物故事的書——《和烏鴉做鄰居》。書中寫了鷹、天鵝、相思鳥,寫了鳥兒們的愛情故事、友誼故事。沈石溪爺爺真不愧是動物小說大王,書里面的所有動物都栩栩如生、一個個躍然紙上,所有故事都引人入勝、感人至深,但最讓我有感觸的是第一篇——《雄鷹金閃子》。
雄鷹金閃子有一片廣袤的領地——納壺河谷。在它為捍衛領地對入侵者白羽臀使殺手锏的瞬間,攻擊目標轉向了殺害自己妻兒的仇敵銀環蛇。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白羽臀沒有坐視漁翁得利,而是出手相救,使金閃子轉危為安并報仇雪恨,隨后它們共同分享了一頓美味的蛇肉大餐。在此后食物匱乏鬧饑荒的季節里,它們團結合作以捕獵幼豺為食,共度難關。即使在非死即傷的爭偶決斗中,它們也采取空博的和平競爭方式。
這個故事讀了一遍又一遍,我掩卷沉思,從中得到了許多啟迪。
從金閃子身上,我讀出了自強的精神。只有金閃子自己強大了,它才趕走了一個又一個覬覦這片肥沃土地的野心家,捍衛了自己神圣的領地,從而擁有一片食源豐富方圓百里的廣袤領地、擁有嬌媚的妻子。自強是一種困難壓不倒、厄運不低頭、危險無所懼的亮麗操守。我們人類更是需要自強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張海迪勉勵殘疾朋友自立自強;牛頓是班級中成績最差的學生,因為自強終于使他成為了“科學巨人”。
從金閃子的身上,我讀出了知恩圖報、敢于標新立異的精神。一山不容二虎、同性相斥這鷹類中的至理名言,為什么被金閃子土崩瓦解了呢?我想金閃子是被白羽臀的救命之恩感化了,變成了一只懂得知恩圖報的雄鷹。它不再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它敢于突破世俗的觀念、敢于標新立異,它的思維轉變了。就像田忌賽馬,田忌改變了自己的思維和策略,最后贏了齊威王。
退一步海闊天空。金閃子從此贏得了一份沉甸甸的感情、一種同生死共患難的友誼,贏得了一位忠誠的朋友。所以在后來食物匱乏鬧饑荒的季節,它們團結合作、互幫互助,戰勝了饑餓和困難。此時的金閃子真正明白:一只雄鷹加另一只雄鷹,等于所向披靡;兩只雄鷹在一起不一定要搏斗,團結合作可以共度難關。
從金閃子與白羽臀的爭偶決斗中,我讀出了它們對友誼的珍惜。它們采用了表現各自搏殺技巧與決斗風范的表演式的和平競爭,這種友好的競爭方式更值得我們學習。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會遇到許多的競爭,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攻擊、誹謗對方,我們也要用友好的方式去面對。就像“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句口號。
故事中的鳥禽都懂得那么多,我們人更應如此。首先要自強,然后懂得知恩圖報、珍惜友誼、團結合作、互幫互助,同時還要改變世俗的觀念。自己活,讓別人也活,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