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讀書心得
所謂職業就是社會分工。每一個角色都需要人來扮演,每個角色都有存在的理由,至于我要做哪一個角色,“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也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人間第一等人。”因此,要做到“敬業”,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如此看來敬業就是敬自己。
只有“敬業”,才能對一份職業忠實,才能從這份職業中找到樂趣。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問及過理想,孩子們很高興的地答道:我想當科學家……當醫生……當老師……等等,于是孩子的夢想成真了,他們快樂,因為他們有信念而產生的樂趣。然而,這樣的幸運兒實屬少數,或許現在我所處的時空是我從未設想過的將來,但這卻不妨礙我崇敬我的職業,我依然能從中得到樂趣。毋庸置疑,凡是職業都是有其苦累之處,凡是職業也都有其樂趣所在,這種樂趣就是一種心態——既然無法改變,那就試著去享受。
“業”當然不僅是職業,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應該有認真和樂觀的心態。“敬業”和“樂業”這四個字是一種態度。
敬業與樂業讀書心得篇4
讀了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讓我清楚的了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必須“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
在梁啟超的這篇演講中,只要論述的是“敬業”與“樂業”的相互關系。“業”的內容很廣泛,不能僅局限于某種職業,他還應該包括生活中我們所從是的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業。成人的工業是“業”,學生的學習是“業”,保衛國家也是“業”,助人為樂還是“業”等等。
其中,“敬業”里邊寫道:“主一無適便是敬”,那是引用朱熹的話,讓我真真正正認識到凡做一件事,將全部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就是所謂的“敬”,那我們作為學生的忠于學習也是所謂“敬”的一種體現?接下來的一句話“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讓我聯想到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清潔工,他們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總是滿懷熱枕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這種腳踏實地,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敬業的背后還隱藏樂業的這種角色,有的人說“做工好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人的一生,還不都是先苦后甜;則有先甜后苦的,多數是無業游民,他們的日子更難過,這也苦。做工苦,不做工也苦,勞苦總是免不掉的,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在此,湯做你們問我讀書苦不苦,我一定會說苦,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正所謂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知。”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趣味,生活才有價值。這即是樂業,人類理想的生活。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敬業與樂業”并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