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讀后感(精選5篇)
關(guān)于《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讀后感 篇1
塞爾柯克在航行途中與船長發(fā)生沖突,被遺棄在荒島,在荒島生活了4年多才被過往的船只救起,這件事極大地震撼了笛福,寫下了他第一部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 講述了魯濱遜的離奇遭遇。魯濱遜不顧父母的勸阻,執(zhí)意航海 ,后來遭遇海難,流落荒島,在島上整整生活了20xx年,為了能生活下去,他發(fā)揮個人的全部心力才智,修筑堡壘,興建別墅,開辟良田,種植葡萄,圈養(yǎng)山羊,馴養(yǎng)鸚鵡,槍掃野人,掠來家仆,征服了自然,把海島變成了人間樂園。
魯濱遜的舉動讓我很佩服,他只身一人竟然可以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生活那么多年,他肯定遭遇過困難打擊,他也一定對生活失去過信心,但是,他奇跡般的活了下來,書上說,魯濱遜是新興中小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他憑什么活了下來呢?是頑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不屈不饒的精神,他內(nèi)心有一種不屈服于惡勢力、不屈服于生命的沖動。催促著他去冒險,他的潛力、精神,是我們想象不到的,也是很少人能及的。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應(yīng)該學習他這種勇敢、頑強、不屈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才會離目標更近一步。而且,在生活中,我們不能一遇到困難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不知所措,應(yīng)該要沉著鎮(zhèn)定地面對解決難題。
關(guān)于《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讀后感 篇2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描寫了魯賓遜的堅強毅力和他流落荒島的過程。
魯賓遜是一個樂觀、勤勞、堅強的人。如果我們流落荒島,我們可能會想:我真是太不幸了,可是魯賓遜想:我真是太幸運了,現(xiàn)在我擁有了一整個島。我可以讓它變成我的王國。
在船上的食物有限的情況下,也許我們會想:這些食物最終會吃完的,我將會而死的,還是不用浪費時間內(nèi)去尋找食物了。可是魯賓遜卻想到:我可以用這些食物當種子,種地、打獵,那樣我就會擁有更多的食物,我真是太幸運了
在他孤單一人的時候,也許我們可能會想:又沒有人來救我,我將會在這個廣島上死去。可是魯賓遜卻從不悲觀:他堅信一定會有過往的商船,那時候他就能獲救了。
正是憑著這些積極的心態(tài),魯賓遜在荒島上開墾田地、種植莊稼、打獵、飼養(yǎng)牲畜、養(yǎng)寵物,在荒島上渡過了20xx年,終于,他得到了一位船長的幫助。回到了英國。
看完這本書,我反思自己:有時候一遇到困難我就想退縮,就會找各種理由逃避困難,今后我一定要學習魯賓遜的樂觀、堅強的心態(tài),讓自己成為一個勇于面對困難的自信的男孩。
關(guān)于《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讀后感 篇3
假期里,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它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使我受益匪淺,從中受到了許多啟發(fā),明白了許多道理。
小說描寫了出身商人家庭的魯濱遜,他一心想出海,挑戰(zhàn)海上漂流,毅然舍棄舒適的生活,私自離家出走。后來被一場風暴刮到孤島上,在那里,他自己一人渡過了20xx年。后來又救了忠實的野人星期五,最終幫助船長平定了叛亂,這才順利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它讓我體會到了魯濱遜那驚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最精彩的部分是“海島遇險,魯濱孫在荒無人煙,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條件的小島上,孤身一人,種種的不幸與困難并沒有壓倒魯濱孫,反而使他更加堅強,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打獵,種谷子,馴養(yǎng)山羊,曬野葡萄干;他還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篩面,做面包……在這荒無人煙的海島上,魯濱孫運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
通過閱讀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困難與挫折面前決不能嚇倒,不要失去信心,而要像魯濱孫那樣想盡方法用聰明的頭腦與勤奮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解決了許多生活中的困難。
關(guān)于《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讀后感 篇4
這個暑假,媽媽和我去書城買了好多書,大部分都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楊紅櫻阿姨寫的。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漂亮老師和壞小子》了。里面的漂亮老師簡直是妙不可言!想知道為什么嗎?這一切都要從一家肯德基店里的故事說起……
白果林小學的六三班是學校著名的淘氣班。因為這個班里有四個壞小子,號稱 H4 。沒有老師愿意教這個班。恰巧, H4 在肯德基店遇見了一位很漂亮的老師——米蘭。經(jīng)過了一些商量米蘭成為了六三班的班主任。由于教育方式的不同,其他老師對米老師很反感,但米老師堅持認為”學生喜歡的老師才是真正的好老師“。她親自帶領(lǐng)學生跳芭拉芭拉舞。學生打架,她不請家長,自己處理,事情仍然很妥當。她去 H4 的家家訪,卻是去告訴家長自己孩子的優(yōu)點。她教會了一位軟弱的男孩子如何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她生病了,卻在上課前化妝,向?qū)W校請假。家長會,她不提考試,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棒。畢業(yè)考試前,她竟然帶著全班的人去踏青……
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我也有些地方不明白。比如為什么米老師不覺得帶病上課是件值得學習的精神呢?在學校里,帶病堅持上課的老師都被譽為”好老師“,”有責任心的老師“。但米老師卻考慮學生的感受,絕不面帶病容上課。于是,她在上課前化了妝。畢業(yè)考試前的長假過后,學生們的個個都無精打采的,米老師就讓他們睡了一節(jié)課!!!但下面幾節(jié)課,學生們便會打起精神來了。她在畢業(yè)考試前帶學生們踏青,讓同學們放松了一下……
我想: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樣的老師嗎?真的有這樣的班級嗎?真的有這樣的學校嗎?我覺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向米蘭這樣以學生的角度來做決定的老師畢竟太太少了。她像普通老師一樣,關(guān)心學生的成績,但卻又給了學生自信心。
如果我長大做了老師,我一定要做一位像米蘭這樣的老師。但我卻很納悶:楊紅櫻阿姨是怎么看透我們的心,寫出這么一位特別的老師?
關(guān)于《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讀后感 篇5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圣人”,稱莊子為“神人”。記得在我的大學時代,博學多才的中古文學老師最喜歡講的也是莊子的作品,在學校組織了我們集體看過于丹的《論語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閱讀了于丹《莊子》心得。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蒙之漆園吏。貧而樂道,不慕富貴。他是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莊子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jīng)》)闡發(fā)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fā)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哲學流派。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nèi)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yīng)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引導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人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這種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遙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種精神生活,靈魂生活,是一種“無”的境界,“歸零”的境界,需要不斷反觀內(nèi)心,需要大覺悟才能體會得到,而且更需要時間,因為“悟”本身是一個過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們就會逐漸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沒有大境界的指引,我們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擾,在社會中被五顏六色,紛紛紜紜的表面現(xiàn)象所惑,不知不覺地浪費我們寶貴的生命。于丹用內(nèi)心、自然流露的語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并用那些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詮釋著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寬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規(guī)則,清醒地認知自己的內(nèi)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tài)和快樂的生活狀態(tài)。
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態(tài),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種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jīng)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于己于人,無論你在何種崗位上,環(huán)境只是一種需要你去順應(yīng)的外在世界,卻需要你堅持自己內(nèi)心的秉性而不隨波逐流,并讓自己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fā)到最佳狀態(tài),那何嘗不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成功;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你充當?shù)娜魏我粋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對,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時,我們可以無怨無悔,因為我們已經(jīng)盡心盡力。作為一名教師,更是如此,我們的快樂,就是可以從孩子們一雙雙清澈的眸子里,看見他們對你的喜愛,夫復何求!